图书介绍

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
  • 傅崇兰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11118·179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序言 1

导论 1

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发展阶段 1

自序 4

一、中国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形成了中国城市产生的必要条件 6

二、中国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城市逐渐政治中心化 11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封建时代城市发展的诸阶段 16

第一章 位置 58

序说 58

一、邗沟的历史作用 59

二、隋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0

三、唐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2

四、宋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4

五、元代运河的历史作用 67

六、明清时期南北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68

第一节 通州、天津城市位置的选择 70

一、通州城市位置与通惠河的关系 70

二、天津城址的选择与漕运的关系 73

第二节 德州、临清城址向运河沿岸的迁移 80

一、明代德州城址迁到运河沿岸的过程 80

二、明代临清从无城到形成为跨运河两岸的城市 83

第三节 济宁、淮安两城城址与大运河的关系 85

一、济宁城市位置与济州河的关系 85

二、淮安新城、联城的形成与大运河的关系 91

第四节 扬州、苏州,杭州城市位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94

一、扬州城市位置的变迁与运河的关系 94

二、苏州、杭州城市位置与大运河的关系 96

序说 102

第二章 环境 102

第一节 杭州城市环境的历史发展过程 105

一、西湖和西湖诸山是杭州城市环境发展变化的主导因素 105

二、钱塘江、运河以及城内诸河是构成杭城环境的重要因素 109

第二节 苏州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 116

一、明清时期的苏州城内河流 118

二、太湖、三江、运河与苏州城市环境的关系 122

三、虎丘对苏州城市环境的作用 125

四、苏州城市园林在城市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27

第三节 扬州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 135

一、明清时期运河对扬州城市的环境的主导作用 136

二、蜀冈是扬州城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42

三、扬州园林和风景名胜对城市环境的作用 143

第四节 天津城市环境的发展过程 147

一、以海河为主干的天津城市水系 148

二、天津城市的水闸工程 149

三、渡口与桥梁 151

四、天津水灾 154

五、天津城市范围与环境的关系 157

第三章 人口 159

序说 159

第一节 通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61

一、二人口数量 161

二、人口结构 170

第二节 天津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71

一、人口数量 171

二、人口结构 173

第三节 德州城巿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75

一、人口数量 175

二、人口结构 180

一、人口数量 183

第四节 临清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83

二、人口结构 191

第五节 济宁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92

一、人口数量 192

二、人口结构 195

第六节 淮安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197

一、人口数量 197

二、人口结构 204

第七节 扬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208

一、人口数量 208

二、人口结构 213

第八节 苏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216

一、人口数量 216

二、人口结构 221

一、人口数量 223

第九节 杭州城市的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223

二、人口结构 230

第十节 运河城市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演变的总特点 232

第四章 经济 237

序说 237

第一节 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 239

一、明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前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1368——1840年) 240

二、道光二十年以后天津城市经济的演变(1840——1911年) 261

第二节 德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277

一、“四方商旅”与明代德州城市商业 277

二、城市性质变化与工商业的发展 279

第三节 临清城市经济的发展 287

一、商业的发展 288

二、手工业的发展 293

一、商业的发展 305

第四节 济宁城市经济的发展 305

二、手工业的发展 308

第五节 淮安城市经济的发展 320

一、漕运对淮安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20

二、淮安钞关对淮安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322

三、手工业 324

四、商业 329

第六节 扬州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 335

一、手工业 335

二、商业 341

第七节 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347

一、丝织手工业 347

二、工艺美术手工业 361

三、商业的发展 368

第八节 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 377

一、明代至鸦片战争之前杭州城市经济的发展(1368—1840年) 378

二、鸦片战争后杭州城市经济的演变 387

第五章 文化 392

序说 392

第一节 扬州城市文化的发展 397

一、各种诗文聚会 401

二、“工商家者”与文人的结合 407

三、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形成 409

四、清代扬州城市戏曲繁荣与城市商业发展的关系 413

第二节 苏州城市文化的发展 417

一、文人与制扇手工业 419

二、画家与颜料生产 419

三、画家与装潢工艺美术手工业 420

四、知识分子的意匠与“苏式”家具的形成 422

并非小结的小结 426

后记 43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