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上
  • (美)马迪根(M.T.),马丁克(J.M.)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262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75页
  • 文件大小:336MB
  • 文件页数:809页
  • 主题词: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Brock微生物生物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微生物学基础 3

第1章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 3

Ⅰ微生物学简介 5

1.1微生物学 5

1.2微生物细胞 6

1.3微生物及其自然环境 10

1.4微生物对人类的影响 11

Ⅱ微生物学简史 15

1.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胡克、列文虎克和科恩 15

1.6巴斯德、柯赫和纯培养 17

1.7微生物多样性和普通微生物学的兴起 23

1.8现代微生物学 28

第2章 微生物生命概论 32

Ⅰ细胞结构与进化史 33

2.1细胞成分和病毒结构 33

2.2微生物细胞中DNA的排列 37

2.3生命进化树 39

Ⅱ微生物多样性 41

2.4微生物生理的多样性 41

2.5原核生物的多样性 44

2.6真核微生物 51

第3章 大分子 56

Ⅰ化学键和生物体系中的水 57

3.1强弱化学键 58

3.2大分子概述和作为生物溶剂的水 61

Ⅱ非信息大分子 63

3.3多糖 64

3.4脂类 66

Ⅲ信息大分子 68

3.5核酸 68

3.6氨基酸和肽键 71

3.7蛋白质: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74

3.8蛋白质:高度有序结构与变性 76

第4章 细胞结构与功能 80

Ⅰ显微镜检术和细胞形态学 81

4.1光学显微镜检术 82

4.2三维成像:相差、原子力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术 87

4.3电子显微镜检术 89

4.4细胞形态学和形体微小的重要性 91

Ⅱ细胞膜和细胞壁 95

4.5细胞质膜:结构 95

4.6细胞质膜:功能 99

4.7膜转运系统 101

4.8原核生物的细胞壁:肽聚糖和相关分子 106

4.9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 113

Ⅲ原核生物的表面结构和内含物 116

4.10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 116

4.11细胞内含物 119

4.12气泡 122

4.13内生孢子 124

Ⅳ微生物的运动 131

4.14鞭毛与运动 131

4.15滑行运动 136

4.16细胞运动作为一种行为反应:趋化性和趋光性 138

第5章 微生物营养、实验室培养和代谢 144

Ⅰ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 146

5.1微生物营养 146

5.2培养基 151

5.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52

Ⅱ能学和酶 155

5.4生物能学 155

5.5催化和酶 157

Ⅲ氧化-还原和高能化合物 159

5.6氧化-还原 159

5.7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体的NAD+ 162

5.8高能化合物和能量储存 165

Ⅳ主要的代谢途径、电子传递和质子动力 167

5.9能量守恒:选择 167

5.10发酵的实例——糖酵解 168

5.11呼吸及膜偶联的电子载体 170

5.12来自于质子动力的能量存储 174

Ⅴ呼吸作用中的碳流和代谢旁路 180

5.13呼吸作用中的碳流:柠檬酸循环 180

5.14代谢旁路 182

Ⅵ生物合成 184

5.15单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185

5.16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86

5.17脂肪酸和脂类的生物合成 189

第6章 微生物生长 193

Ⅰ细菌的细胞分裂 195

6.1细胞的生长和二分裂 195

6.2 Fts蛋白、细胞分裂平面和细胞形态学 196

6.3肽聚糖合成与细胞分裂 199

Ⅱ细菌群体的生长 201

6.4生长术语和对数生长的概念 201

6.5对数生长的数学 203

6.6生长周期 204

Ⅲ测量微生物生长 206

6.7微生物生长的直接测量:总数和活菌计数 206

6.8微生物生长的间接测量:混浊度 210

6.9连续培养:恒化器 212

Ⅳ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 215

6.10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215

6.11低温下微生物的生长 217

6.12高温下微生物的生长 221

Ⅴ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pH渗透性和氧气 225

6.13低pH和高pH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 225

6.14渗透效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27

6.15氧气和微生物生长 231

6.16氧气的毒性形式 234

第7章 分子生物学导论 239

Ⅰ基因和基因表达 241

7.1大分子和遗传信息 241

Ⅱ DNA结构 243

7.2 DNA结构:双螺旋 243

7.3 DNA结构:超螺旋 248

7.4染色体和其他遗传元件 251

Ⅲ DNA复制 254

7.5 DNA复制:模板和酶 254

7.6 DNA复制:复制叉 256

Ⅳ操作DNA的工具 262

7.7限制酶和杂交 262

7.8 DNA测序与DNA合成 266

7.9 DNA扩增:聚合酶链反应 269

Ⅴ RNA的合成:转录 272

7.10转录的概述 272

7.11σ因子的多样性、共有序列和其他RNA聚合酶 274

7.12转录终止子 277

7.13转录单位 278

Ⅵ蛋白质的合成 280

7.14遗传密码 280

7.15转运RNA 284

7.16翻译: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287

7.17蛋白质的折叠和分泌 291

第8章 代谢调控 297

Ⅰ调控概述 299

8.1主要调控模式 299

Ⅱ酶活性的调节 300

8.2非共价酶抑制作用 300

8.3酶的共价修饰 302

Ⅲ DNA结合蛋白与转录的正负控制调控 305

8.4 DNA结合蛋白 305

8.5转录的负控制:阻遏和诱导 308

8.6转录的正控制 311

Ⅳ全局调控机制 313

8.7全局调控和乳糖操纵子 314

8.8应急反应 316

8.9其他全局调控网络 318

8.10群体感应 320

Ⅴ其他调控机制 322

8.11衰减作用 322

8.12信号转导和双组分调控系统 325

8.13趋化性调控 327

8.14 RNA调控与核糖开关 330

第9章 病毒学基础 333

Ⅰ病毒和病毒粒子 335

9.1病毒的一般性质 335

9.2病毒粒子的特性 336

Ⅱ生长与定量 341

9.3病毒的宿主 341

9.4病毒的定量 342

Ⅲ病毒的复制 344

9.5病毒复制的基本特征 344

9.6病毒增殖:吸附和侵入 346

9.7病毒增殖: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348

Ⅳ病毒的多样性 351

9.8细菌病毒概述 351

9.9烈性噬菌体和T4 352

9.10温和噬菌体 355

9.11 λ噬菌体 357

9.12动物病毒概述 363

9.13反转录病毒 365

Ⅴ亚病毒颗粒 368

9.14类病毒和朊病毒 368

第二部分 进化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多样性 375

第10章 细菌遗传学 375

Ⅰ突变和重组 376

10.1突变及突变型 377

10.2突变的分子基础 380

10.3突变率 383

10.4诱变 384

10.5诱变及致癌作用:埃姆斯试验 389

10.6遗传重组 390

Ⅱ原核生物中的遗传交换 393

10.7转化 394

10.8转导 398

10.9质粒:一般原理 402

10.10质粒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 404

10.11接合:基本特征 408

10.12 Hfr菌株的形成及染色体移动 410

10.13互补 414

10.14转座子和插入序列 415

Ⅲ细菌遗传学和基因克隆 421

10.15分子克隆的要素 421

10.16作为克隆载体的质粒 423

10.17作为克隆载体的λ噬菌体 426

10.18体外定点诱变 428

Ⅳ细菌染色体 430

10.19大肠杆菌染色体的遗传图谱 431

第11章 微生物进化和系统学 437

Ⅰ早期地球、生命起源和微生物多样性 439

11.1地球的进化和早期生命形式 439

11.2原始生命:RNA世界和分子编码 443

11.3原始生命:能量和碳代谢 445

11.4真核生物和细胞器:内共生 449

Ⅱ确定进化关系的方法 452

11.5进化计时器 452

11.6作为分子进化工具的rRNA序列 454

11.7特征序列、系统发生探针和微生物群落分析 456

Ⅲ微生物进化 459

11.8从rRNA序列获得的微生物系统发育史 459

11.9生物各个域的特征 462

Ⅳ微生物分类学及其系统发生关系 466

11.10经典分类学 467

11.11化学分类学 468

11.12微生物学中种的概念 473

11.13命名和伯杰氏手册 477

第12章 原核生物多样性:细菌 481

Ⅰ细菌的系统发育学 483

12.1细菌系统发育纵览 483

Ⅱ门1:变形细菌 485

12.2紫色光养细菌 485

12.3硝化细菌 490

12.4硫氧化和铁氧化细菌 493

12.5氢氧化细菌 497

12.6甲烷营养菌和甲基营养菌 500

12.7假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 504

12.8醋酸细菌 508

12.9自由生活的需氧固氮菌 509

12.10奈瑟氏球菌属、色杆菌属及相关菌属 512

12.11肠细菌 514

12.12弧菌属及发光杆菌属 520

12.13立克次氏体 522

12.14螺菌 526

12.15鞘变形细菌:球衣菌属及纤发菌属 531

12.16芽生细菌和有附属器的柄细菌 532

12.17滑行黏细菌 539

12.18硫酸盐还原菌及硫还原菌 544

Ⅲ门2和门3: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 548

12.19不形成芽孢、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及其相关细菌 548

12.20形成内生芽孢、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及其相关细菌 555

12.21无细胞壁、低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支原体 563

12.22高GC含量、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棒杆菌和丙酸细菌 567

12.23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 569

12.24丝状放线菌、链霉菌和其他放线菌 573

Ⅳ门4:蓝细菌和原绿菌 579

12.25蓝细菌 579

12.26原绿菌目和叶绿体 584

Ⅴ门5:衣原体 586

12.27 衣原体 586

Ⅵ门6:浮霉状菌/小小梨形菌 590

12.28浮霉状菌:进化上唯一的具柄细菌 590

Ⅶ门7.疣微菌门 591

12.29疣微菌属和突柄杆菌属 591

Ⅷ门8:黄杆菌门 592

12.30拟杆菌和黄杆菌属 592

Ⅸ门9:噬纤维菌群 593

12.31噬纤维菌属及其相关细菌 593

Ⅹ门10:绿硫细菌 595

12.32绿菌属和其他绿硫细菌 595

Ⅺ门11:螺旋体门 599

12.33螺旋体 599

Ⅻ门12:异常球菌 605

12.34异常球菌属/栖热菌属 605

?门13:绿色非硫细菌 606

12.35绿屈挠菌属及其相关细菌 607

?门14:深度分枝超嗜热细菌 609

12.36栖热袍菌属和热脱硫杆菌属 609

12.37产液菌属、热环菌属及其相关细菌 610

?门15:硝化螺菌属和铁还原杆菌属 612

12.38硝化螺菌属、铁还原杆菌属及其相关细菌 612

第13章 原核生物的多样性:古生菌 615

Ⅰ系统发育及基本的新陈代谢 616

13.1古生菌系统发育的概述 616

13.2古生菌的能量守恒和自养作用 618

Ⅱ广古生菌门 619

13.3极端嗜盐古生菌 619

13.4产甲烷古生菌:产甲烷菌 625

13.5热原体目:热原体属、铁原体属和嗜酸菌属 630

13.6超嗜热的广古生菌门:热球菌目和甲烷火菌属 633

13.7超嗜热的广古生菌门:古生球菌目 635

Ⅲ泉古生菌门 636

13.8泉古生菌的栖息地及能量代谢 636

13.9栖息于陆地火山的超嗜热菌:硫化叶菌目和热变形菌目 641

13.10栖息于海底火山的超嗜热菌:硫还原球菌目 643

Ⅳ纳米古生菌门 646

13.11纳米古生菌属 647

Ⅴ高温环境中的生命及其进化 648

13.12生物分子的热稳定性 649

13.13超嗜热古生菌、H2和微生物的进化 652

第14章 真核细胞生物学和真核微生物 655

Ⅰ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 657

14.1真核细胞结构和细胞核 657

14.2呼吸和发酵的细胞器:线粒体和氢化酶体 659

14.3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660

14.4内共生:线粒体、叶绿体与细菌的关系 662

14.5其他细胞器和真核细胞结构 664

Ⅱ真核生物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概论 667

14.6线性DNA的复制 667

14.7真核生物的遗传学概述 669

14.8 RNA加工和核酶 672

Ⅲ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 675

14.9真核生物的系统发育 675

14.10原生动物 679

14.11黏菌 685

14.12真菌 688

14.13藻类 693

第15章 微生物基因组学 700

Ⅰ基因组克隆技术 702

15.1基因组克隆和测序的载体 702

15.2基因组测序 706

15.3基因组注释 707

Ⅱ微生物的基因组 709

15.4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和ORF含量 709

15.5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分布 713

15.6真核微生物的基因组 717

Ⅲ其他基因组和基因组的进化 719

15.7细胞器的基因组 719

15.8进化和基因家族 724

15.9基因组“采掘” 726

Ⅳ基因功能和调控 727

15.10蛋白质组学 727

15.11微阵列和转录物组 729

第16章 病毒的多样性 735

Ⅰ原核生物病毒 736

16.1 RNA噬菌体 737

16.2二十面体单链DNA噬菌体 739

16.3丝状单链DNA噬菌体 742

16.4双链 DNA噬菌体:T7 743

16.5 Mu:双链可转座的DNA噬菌体 746

16.6古生菌病毒 749

Ⅱ真核生物病毒 751

16.7植物病毒 751

16.8正链RNA动物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冠状病毒 754

16.9负链RNA动物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及相关病毒 757

16.10双链RNA病毒:呼肠孤病毒 761

16.11双链DNA动物病毒的复制 762

16.12双链DNA病毒:疱疹病毒 764

16.13双链DNA病毒:痘病毒 767

16.14双链DNA病毒:腺病毒 768

16.15采用反转录机制的病毒:反转录病毒和嗜肝DNA病毒 770

第三部分 代谢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 779

第17章 代谢多样性 779

Ⅰ生命的光合营养途径 781

17.1光合作用 781

17.2光合色素及其细胞内定位 783

17.3类胡萝卜素和藻胆素 787

17.4不生氧光合作用 790

17.5生氧光合作用 796

17.6自养生物CO2的固定:卡尔文循环 798

17.7自养生物CO2的固定:反向柠檬酸循环和羟丙酸循环 801

Ⅱ化能无机营养:能量来自于无机电子供体的氧化 803

17.8无机电子供体和能量学 803

17.9氢的氧化 804

17.10还原态硫化合物的氧化 806

17.11铁的氧化 810

17.12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 814

Ⅲ生命的厌氧途径:厌氧呼吸 817

17.13厌氧呼吸 817

17.14硝酸盐还原和反硝化作用 819

17.15硫酸盐还原 821

17.16乙酸生成作用 825

17.17产甲烷作用 828

17.18三价铁、锰、氯酸盐和有机电子受体 834

Ⅳ生命的厌氧途径:发酵和互养共栖 838

17.19发酵:能量和氧化还原的重要性 838

17.20发酵的多样性 841

17.21互养共栖 844

Ⅴ碳氢化合物的氧化和O2在有机化合物分解代谢中的作用 847

17.22氧分子(O2)在生化反应中作为反应物 847

17.23碳氢化合物的氧化 848

17.24甲烷营养和甲基营养 850

17.25己糖、戊糖和多糖的代谢 854

17.26有机酸代谢 858

17.27脂类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 860

Ⅵ固氮作用 862

17.28固氮酶和固氮作用过程 863

17.29固氮作用的遗传学和调节 869

第18章 微生物生态学方法 873

Ⅰ微生物群落培养的分析方法 875

18.1富集与分离 875

18.2纯培养中的分离 880

Ⅱ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法(非培养依赖法) 883

18.3活体染色技术和定量方法 883

18.4基因染色 887

18.5利用PCR将特定基因连接到特定微生物体中 890

18.6环境基因组学(宏观基因组学) 893

Ⅲ自然界中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894

18.7放射性同位素和微电极 895

18.8稳定性同位素 898

第19章 微生物生态学 903

Ⅰ微生物生态系统 905

19.1种群、共位群和群落 905

19.2环境和微环境 906

19.3微生物的表面生长和生物膜 909

Ⅱ土壤和淡水微生物生境 912

19.4陆地环境 913

19.5淡水环境 917

Ⅲ海洋微生物学 920

19.6海洋生境和微生物的分布 920

19.7深海微生物学 924

19.8热水流火山口 926

Ⅳ碳和氧循环 931

19.9碳循环 931

19.10互养共栖和产甲烷作用 934

19.11反刍动物中的碳循环 940

Ⅴ其他主要的营养循环 945

19.12氮循环 946

19.13硫循环 948

19.14铁循环 950

Ⅵ微生物的生物整治 955

19.15微生物浸矿 955

19.16汞和重金属转化 959

19.17石油生物降解 961

19.18异生素的生物降解 964

Ⅶ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 969

19.19植物环境 969

19.20地衣和菌根 970

19.21农杆菌属与根癌病 974

19.22根瘤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977

第四部分 免疫学、致病性和宿主反应 993

第20章 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993

Ⅰ物理方法控制微生物生长 995

20.1加热灭菌 995

20.2辐射灭菌 999

20.3过滤灭菌 1001

Ⅱ化学方法控制微生物生长 1004

20.4化学物质对生长的控制 1005

20.5外用化学抗微生物制剂 1007

Ⅲ用于体内的抗微生物制剂 1010

20.6合成类抗微生物药物 1010

20.7自然产生的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 1015

20.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1016

20.9原核生物产生的抗生素 1018

Ⅳ对病毒及真核病原体的控制 1021

20.10抗病毒药物 1021

20.11抗真菌药物 1024

Ⅴ抗微生物药物抗性及新药的发现 1026

20.12抗微生物药物抗性 1026

20.13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的研究 1034

第21章 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1038

Ⅰ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 1040

21.1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概述 1040

21.2皮肤上的正常菌群 1042

21.3口腔中的正常菌群 1044

21.4胃肠道内的正常菌群 1048

21.5身体其他部位的正常菌群 1051

Ⅱ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1053

21.6病原体侵入宿主 1053

21.7定居和生长 1056

21.8毒力 1058

Ⅲ毒力因子和毒素 1062

21.9毒力因子 1062

21.10外毒素 1063

21.11肠毒素 1066

21.12内毒素 1068

Ⅳ引起感染的宿主因素 1070

21.13宿主的易感因素 1071

21.14抵抗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力 1072

第22章 免疫学基础 1077

Ⅰ免疫系统概述 1080

22.1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器官 1080

22.2先天免疫应答 1083

22.3炎症、发热和败血性休克 1088

22.4获得性免疫应答 1090

Ⅱ抗原、T细胞和细胞免疫 1092

22.5免疫原和抗原 1092

22.6抗原对T淋巴细胞的呈递 1094

22.7细胞毒性T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 1097

22.8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激活 1099

Ⅲ抗体和免疫 1101

22.9抗体(免疫球蛋白) 1101

22.10抗体的产生 1106

22.11补体、抗体及病原体的破坏 1108

Ⅳ免疫和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1111

22.12天然免疫 1112

22.13人工免疫 1113

22.14免疫接种的新策略 1116

Ⅴ免疫应答疾病 1117

22.15变态反应、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 1117

22.16超抗原 1121

第23章 分子免疫学 1125

Ⅰ受体和免疫性 1127

23.1先天免疫和模式识别 1127

23.2适应性免疫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1130

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131

23.3 MHC蛋白结构 1132

23.4 MHC基因及其多态性 1133

Ⅲ抗体 1134

23.5抗体蛋白与抗原的结合 1134

23.6抗体基因及其多样性 1136

ⅣT细胞受体 1138

23.7 TCR蛋白与抗原的结合 1138

23.8 TCR基因及其多样性 1139

Ⅴ免疫中的信号分子 1140

23.9克隆选择与耐受 1140

23.10第二信号 1143

23.11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 1146

第24章 诊断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1150

Ⅰ生长依赖性诊断方法 1151

24.1临床样品中病原体的分离 1151

24.2生长依赖性鉴定方法 1160

24.3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1164

24.4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1167

Ⅱ免疫学和临床诊断方法 1170

24.5传染病的免疫测定 1170

24.6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1174

24.7体外抗原-抗体反应:血清学 1177

24.8凝集反应 1180

24.9荧光抗体 1182

24.10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放射免疫 1186

24.11免疫斑点试验 1192

Ⅲ分子和可视诊断方法 1195

24.12核酸诊断方法 1195

24.13诊断病毒学 1199

第五部分 微生物疾病 1207

第25章 流行病学 1207

Ⅰ流行病学原理 1209

25.1流行病学 1209

25.2流行病学术语 1210

25.3疾病栖居地和流行病 1213

25.4传染病的传播 1216

25.5宿主群落 1219

Ⅱ目前的流行病 1222

25.6 AIDS大流行 1222

25.7医院获得性(医院)感染 1225

25.8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 1226

Ⅲ流行病学和公共健康 1228

25.9控制疾病的公共健康措施 1228

25.10全球健康思考 1233

25.11新出现和复发的传染病 1235

25.12生物战和生物武器 1242

25.13生物武器——炭疽热 1245

第26章 人与人之间传染的微生物疾病 1250

Ⅰ空气传播的疾病 1252

26.1空气传播的病原体 1252

26.2链球菌疾病 1254

26.3棒杆菌属和白喉 1258

26.4博德特氏菌属和百日咳 1259

26.5分枝杆菌、结核病与麻风病 1261

26.6脑膜炎奈瑟氏球菌、脑膜炎和脑膜炎球菌血症 1265

26.7病毒和呼吸道感染 1267

26.8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1271

Ⅱ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1276

26.9葡萄球菌 1276

26.10幽门螺杆菌和胃溃疡 1278

26.11肝炎病毒 1280

Ⅲ性传播的感染 1283

26.12淋病和梅毒 1285

26.13衣原体、疱疹和滴虫病 1289

26.1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HIV 1292

第27章 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土壤传播的微生物疾病 1305

Ⅰ动物传播的疾病 1307

27.1狂犬病 1307

27.2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1310

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1312

27.3立克次氏体病 1312

27.4莱姆病 1316

27.5疟疾 1320

27.6西尼罗病毒 1323

27.7鼠疫 1326

Ⅲ土壤传播的疾病 1329

27.8病原性真菌 1329

27.9破伤风 1332

第28章 废水处理、水的纯化和由水体传播的微生物疾病 1336

Ⅰ废水微生物学和水的纯化 1338

28.1公共健康和水的质量 1338

28.2废水和污水处理 1340

28.3饮用水的纯化 1346

Ⅱ水体传播的微生物疾病 1348

28.4水体引起感染的途径 1348

28.5霍乱 1350

28.6贾第虫病和似隐孢菌病 1352

28.7军团杆菌病 1355

28.8似斑疹伤寒和其他水传播的疾病 1356

第29章 食品保存和食源性微生物疾病 1361

Ⅰ食品保存和微生物生长 1363

29.1微生物生长和食品变质 1363

29.2食品保存 1364

29.3发酵食品 1368

Ⅱ微生物采样与食物中毒 1371

29.4由食物传染的疾病与微生物采样 1371

29.5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1373

29.6梭菌食物中毒 1375

Ⅲ食品传染 1378

29.7沙门氏菌病 1378

29.8致病性大肠杆菌 1380

29.9弯曲杆菌属 1382

29.10李斯特氏菌病 1383

29.11其他食物传染的疾病 1385

第六部分 以微生物进行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1391

第30章 工业微生物学 1391

Ⅰ工业微生物和产物形成 1392

30.1工业微生物及其产物 1393

30.2初级和次生代谢物 1394

30.3大规模发酵的特点 1395

30.4发酵放大试验 1398

Ⅱ用于医疗卫生产业的主要工业产品 1400

30.5抗生素:分离和特性 1400

30.6青霉素和四环素的工业化生产 1404

30.7维生素和氨基酸 1407

30.8类固醇和生物转化过程 1410

30.9作为工业产品的酶 1411

Ⅲ用于食品和饮料产业的主要工业产品 1415

30.10酒精和酒精饮料 1415

30.11醋的生产 1422

30.12柠檬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 1424

30.13作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酵母 1426

30.14作为食品来源的蘑菇 1428

第31章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 1431

Ⅰ基因工程技术 1433

31.1基因工程基本概念的回顾 1433

31.2克隆载体的宿主 1434

31.3寻找目的克隆 1437

31.4特殊的载体 1440

31.5在细菌中表达哺乳动物基因 1445

Ⅱ基因工程的实际应用 1449

31.6胰岛素的生产:生物技术商业化的开端 1449

31.7其他哺乳动物蛋白质及产品 1452

31.8基因工程疫苗 1454

31.9基因工程在动物及人类遗传学中的应用 1458

31.10基因工程在作物中的应用:转基因植物 1461

附录A 微生物生物能学中的能量计算 1468

附录B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 1474

词汇表 150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