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组建与管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19928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组建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讲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1.1.1 面向终端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
1.1.2 分组交换的出现和应用 3
1.1.3 网络互连标准的制定及影响 3
1.1.4 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化和综合化 5
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6
1.2.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6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6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
1.3.1 按连接范围分类 7
1.3.2 按使用范围分类 8
1.3.3 按网络传输方式分类 8
1.3.4 按网络的交换功能分类 9
1.4 计算机网络结构 12
1.4.1 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12
1.4.2 局域网的结构 12
1.4.3 广域网的结构 15
1.4.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5
1.5 本讲小结 17
1.6 思考与练习 17
第2讲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8
2.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19
2.2 OSI七层模型 19
2.2.1 OSI的分层特点 20
2.2.2 OSI参考模型各层功能介绍 21
2.2.3 OSI参考模型与网络互连设备 25
2.2.4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 26
2.3 TCP/IP参考模型 28
2.3.1 TCP/IP的分层特点 28
2.3.2 TCP/IP各层的功能介绍 29
2.3.3 TCP/IP与OSI之间的关系 30
2.4 局域网体系结构 31
2.4.1 IEEE 802体系结构 31
2.4.2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OSI之间的关系 32
2.4.3 局域网中各层的功能介绍 32
2.5 本讲小结 33
2.6 思考与练习 33
第3讲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35
3.1 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概述 36
3.2 TCP/IP体系结构中的协议特点 36
3.2.1 TCP/IP体系结构中各协议之间的关系 37
3.2.2 TCP/IP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 37
3.3 网际层协议 39
3.3.1 网际协议(IP) 40
3.3.2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41
3.3.3 地址解析协议(ARP) 45
3.3.4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46
3.3.5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47
3.4 传输层协议 48
3.4.1 端口号 49
3.4.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50
3.4.3 传输控制协议(TCP) 51
3.5 应用层协议 55
3.5.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55
3.5.2 文件传输协议(FTP) 55
3.5.3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56
3.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56
3.5.5 域名系统(DNS) 57
3.6 本讲小结 57
3.7 思考与练习 57
第4讲 IP地址规划和管理 59
4.1 计算机网络中的编址 60
4.1.1 TCP/IP中的地址关系 60
4.1.2 物理地址 60
4.1.3 逻辑地址 61
4.1.4 端口地址 61
4.2 IP地址的标识 62
4.2.1 IP地址与接口地址 62
4.2.2 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 62
4.3 IP地址的分类 63
4.3.1 IPv4的地址空间 63
4.3.2 标准IP地址的分类特点 64
4.4 标准IP地址划分存在的问题及弥补方案 66
4.4.1 标准IP地址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66
4.4.2 对标准IP地址划分中存在问题的弥补方案 67
4.5 掩码 68
4.5.1 子网掩码 68
4.5.2 子网掩码的确定方法 69
4.6 IP寻址基础 70
4.6.1 IP寻址方式 70
4.6.2 代理ARP 72
4.7 IP地址的几种特殊情况 73
4.7.1 全0地址和全1地址 73
4.7.2 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73
4.7.3 回路地址 74
4.8 子网划分方法 74
4.8.1 子网划分的概念 74
4.8.2 为什么要进行子网划分 75
4.8.3 子网规划的运算 77
4.8.4 VLSM(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80
4.9 本讲小结 81
4.10 思考与练习 81
第5讲 网络传输介质 83
5.1 传输介质 84
5.1.1 传输介质的分类 84
5.1.2 传输介质的主要参数 84
5.2 双绞线 85
5.2.1 双绞线的组成和结构 85
5.2.2 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 87
5.2.3 双绞线的标准制定 87
5.2.4 双绞线的类别和特性 87
5.2.5 双绞线连网时的特点 89
5.2.6 双绞线与RJ-45接头的连接方法 89
5.2.7 直通线和交叉线 90
5.2.8 网络设备的RJ-45接口类型 92
5.2.9 双绞线直接连接两台计算机时的线对分布 92
5.2.10 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93
5.2.11 测试导通性 93
5.3 同轴电缆 94
5.3.1 同轴电缆的结构 94
5.3.2 基带同轴电缆 95
5.3.3 细缆的连接方式 95
5.3.4 粗缆的连接方式 96
5.3.5 宽带同轴电缆 97
5.4 光纤 97
5.4.1 光纤的工作原理 97
5.4.2 光缆 98
5.4.3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98
5.4.4 光纤通信的特点 99
5.4.5 光纤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 99
5.4.6 光纤跳线 99
5.4.7 光纤连接器 100
5.4.8 光纤链路 101
5.4.9 光纤的熔接方法 102
5.5 网络传输介质的选择 104
5.5.1 有线与无线之间的选择 104
5.5.2 铜缆与光缆之间的选择 105
5.5 本讲小结 106
5.6 思考与练习 106
第6讲 网络接入和互连设备 108
6.1 网卡 109
6.1.1 网卡的组成及作用 109
6.1.2 网卡的分类、物理参数及其特点 110
6.1.3 网卡技术参数 112
6.2 中继器与集线器 113
6.2.1 中继器的功能和特点 113
6.2.2 集线器的功能和特点 113
6.3 网桥与交换机 115
6.3.1 网桥的功能和特点 115
6.3.2 网桥的工作过程 115
6.3.3 交换机的学习过程 118
6.3.4 交换机的数据转发和过滤过程 121
6.3.5 多层交换技术 122
6.4 路由器和网关 123
6.4.1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124
6.4.2 路由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126
6.4.3 路由器的应用特点 127
6.4.4 网关 127
6.4.5 无线路由器 128
6.5 ADSL Modem 129
6.5.1 ADSL技术概述 129
6.5.2 ADSL的技术标准 130
6.5.3 ADSL的接入方式 130
6.5.4 ADSL的安装 131
6.6 Cable Modem 132
6.6.1 Cable Modem技术概述 132
6.6.2 Cable Modem的通信特点 133
6.6.3 Cable Modem的连接方式 134
6.7 网络硬件规划及设备选择 135
6.7.1 网络硬件规划中的分层思想 135
6.7.2 接入层设备的特点及选择 136
6.7.3 汇聚层设备的特点及选择 136
6.7.4 核心层设备的特点及选择 139
6.7.5 局域网接入设备的特点及选择 139
6.7.6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之间的配合 140
6.8 本讲小结 141
6.9 思考与练习 142
第7讲 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 144
7.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和配置 145
7.1.1 交换机的应用特点 145
7.1.2 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146
7.1.3 交换机的配置过程 146
7.1.4 验证配置结果 149
7.2 端口VLAN的设置和应用 150
7.2.1 端口VLAN概述 150
7.2.2 配置方法和过程 151
7.2.3 验证配置结果 152
7.3 多交换机之间VLAN的设置和应用 153
7.3.1 多交换机之间的VLAN通信 153
7.3.2 多交换机之间端口VLAN的配置方法和过程 153
7.3.3 验证配置结果 155
7.4 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 156
7.4.1 VLAN之间的通信原理 156
7.4.2 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VLAN间通信的配置方法 157
7.4.3 验证配置结果 160
7.5 生成树协议的配置和应用 161
7.5.1 生成树协议概述 161
7.5.2 生成树协议的配置 162
7.5.3 验证配置结果 163
7.6 本讲小结 165
7.7 思考与练习 165
第8讲 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167
8.1 路由器的硬件连接 168
8.1.1 与局域网之间的连接 168
8.1.2 与广域网之间的连接 169
8.1.3 路由器配置接口 171
8.1.4 模块化路由器 171
8.2 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和配置 172
8.2.1 路由器基本操作方法 172
8.2.2 路由器基本参数的配置方法 172
8.2.3 验证配置结果 174
8.3 动态路由、静态路由、直连路由和默认路由 175
8.3.1 静态路由 176
8.3.2 动态路由 176
8.3.3 直连路由 176
8.3.4 默认路由 177
8.4 静态路由的配置和应用 178
8.4.1 静态路由的配置命令 178
8.4.2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179
8.4.3 默认路由的配置 180
8.4.4 验证配置结果 182
8.5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和应用 183
8.5.1 RIP路由协议概述 183
8.5.2 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184
8.5.3 验证配置结果 186
8.6 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和应用 188
8.6.1 OSPF路由协议概述 188
8.6.2 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方法 189
8.6.3 验证配置结果 192
8.7 本讲小结 193
8.8 思考与练习 194
第9讲 基于域模式网络的组建与管理 197
9.1 目录服务 198
9.1.1 目录服务的概念 198
9.1.2 活动目录的概念 198
9.2 域与活动目录 199
9.2.1 域目录及信任关系 199
9.2.2 域控制器 200
9.2.3 全局编录 201
9.3 用户账户管理 201
9.3.1 用户账户的分类和管理 201
9.3.2 系统内置的用户账户 202
9.4 组账户 203
9.4.1 组的分类 203
9.4.2 组的使用范围 203
9.4.3 系统内置的组 204
9.5 组建基于域模式的网络 207
9.5.1 配置域控制器 207
9.5.2 检查已配置的域控制器 210
9.5.3 在域控制器上为用户添加账户 211
9.5.4 将计算机加入域中 213
9.6 用组来管理用户账户 215
9.6.1 创建组账户 216
9.6.2 给组指派权限 216
9.6.3 将用户账户添加到组中 217
9.7 添加其他的域控制器 218
9.7.1 准备工作 219
9.7.2 具体操作方法 219
9.8 本讲小结 221
9.9 思考与练习 222
第10讲 用组策略管理网络 224
10.1 组策略概述 225
10.1.1 组策略的特点 225
10.1.2 组策略的功能 225
10.2 组策略应用中的一些概念 227
10.2.1 计算机配置和用户配置 227
10.2.2 组策略对象 227
10.2.3 组策略的应用时机 228
10.2.4 组策略的处理规则 228
10.3 利用组策略来管理用户环境 229
10.3.1 管理模板策略 229
10.3.2 账户管理策略的配置和应用 230
10.3.3 用户权限分配策略的配置和应用 233
10.3.4 安全选项策略的配置和应用 234
10.3.5 脚本策略的配置和应用 236
10.3.6 文件夹重定向策略的配置和应用 238
10.4 利用组策略在网络中部署软件 240
10.4.1 软件指派与分发的概念 240
10.4.2 向用户端发布软件 241
10.4.3 安装已发布的软件 242
10.4.4 发布并应用非.msi的软件 243
10.5 利用软件限制策略管理用户端软件 245
10.5.1 软件限制策略的应用规则 245
10.5.2 软件限制策略的应用实例 246
10.6 本讲小结 247
10.7 思考与练习 248
第11讲 软件补丁的自动分发与管理 250
11.1 补丁管理工具的选择 251
11.1.1 微软公司的补丁管理软件 251
11.1.2 WSUS功能简介 251
11.2 安装WSUS服务器 252
11.2.1 安装WSUS前的注意事项 252
11.2.2 安装WSUS服务器 253
11.2.3 WSUS服务器的设置 254
11.3 WSUS客户端的配置 260
11.3.1 WSUS客户端的配置方式 260
11.3.2 Windows 2000客户端的设置 260
11.3.3 Windows XP及以上版本客户端的设置 262
11.3.4 客户端的升级过程 263
11.4 WSUS补丁服务器的管理 264
11.4.1 管理WSUS服务器的补丁更新 264
11.4.2 管理WSUS客户端的计算机 266
11.5 本讲小结 268
11.6 思考与练习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