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下水污染控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地下水污染控制
  • 郑西来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535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地下水污染-污染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下水污染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地下水污染概论 1

第1章 地下水系统的基本特征 1

1.1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特征 1

1.1.1 岩石中的空隙 1

1.1.2 岩石空隙中的水 3

1.2 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 4

1.2.1 包气带水 5

1.2.2 潜水 5

1.2.3 承压水 5

1.3 地下水运动特征 6

1.3.1 达西定律 6

1.3.2 渗透流速 7

1.3.3 渗透系数 7

1.4 地下水化学特征 8

1.4.1 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8

1.4.2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9

1.4.3 地下水中的其他成分 11

1.5 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特征 12

1.5.1 水动力弥散机理 12

1.5.2 水动力弥散方程 13

思考题 17

主要参考文献 17

第2章 地下水污染源与途径 18

2.1 地下水污染源 18

2.1.1 工业污染源 19

2.1.2 农业污染源 21

2.1.3 生活污染源 22

2.2 地下水中污染物 23

2.2.1 化学污染物 23

2.2.2 生物污染物 29

2.2.3 放射性污染物 30

2.3 地下水污染途径 30

2.3.1 间歇入渗型 30

2.3.2 连续入渗型 31

2.3.3 越流型 31

2.3.4 径流型 32

思考题 32

主要参考文献 32

第2篇 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第3章 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 34

3.1 污染场区资料收集与踏勘 35

3.1.1 收集已有的资料 35

3.1.2 初步现场踏勘 36

3.2 初步野外调查 37

3.3 详细场地调查 40

3.3.1 钻进方法 40

3.3.2 监测孔设计 42

3.3.3 监测孔安装技术 44

3.3.4 群井及多水平监测孔 45

3.4 调查工作总结及报告编写 47

思考题 48

主要参考文献 48

第4章 地下水污染调查 49

4.1 污染源与途径的调查 49

4.1.1 工业污染源调查 49

4.1.2 农业污染源调查 49

4.1.3 固体废物调查 50

4.1.4 地表水体调查 50

4.2 调查范围与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 50

4.2.1 调查范围 50

4.2.2 水污染监测网设计 50

4.2.3 监测项目 51

4.3 地下水样采集与保存 52

4.3.1 采样容器的选择与洗涤 52

4.3.2 采样的基本要求 53

4.3.3 样品保存技术 54

4.4 现场分析与监测 54

4.5 地下水化学数据整理 56

思考题 57

主要参考文献 57

第3篇 地下水污染评价 58

第5章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 58

5.1 概述 58

5.1.1 概念与内涵 58

5.1.2 程序和内容 59

5.2 确定权重的方法 62

5.2.1 专家打分法 63

5.2.2 调查统计法 63

5.2.3 序列综合法 66

5.2.4 公式法 66

5.2.5 数理统计法 68

5.2.6 层次分析法 68

5.2.7 复杂度分析法 70

5.3 评价方法 71

5.3.1 综合污染指数法 71

5.3.2 系统聚类分析法 75

5.3.3 灰色聚类分析法 78

5.3.4 模糊数学法 79

5.3.5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82

5.4 应用实例 85

5.4.1 原始数据的获取 85

5.4.2 评价标准 85

5.4.3 评价方法 85

思考题 89

主要参考文献 89

第6章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91

6.1 基本概念 91

6.1.1 地下水脆弱性定义 91

6.1.2 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分类 91

6.2 DRASTIC模型 92

6.2.1 模型简介 92

6.2.2 DRASTIC模型指标体系 94

6.3 基于GIS的脆弱性分区 98

思考题 99

主要参考文献 99

第7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7.1 评价的等级划分 101

7.2 评价类型 102

7.3 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103

7.3.1 环境状况调查 103

7.3.2 工程分析 103

7.3.3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03

7.3.4 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104

7.3.5 水资源调查 104

7.3.6 环境影响评价 104

7.3.7 防治对策及建议 104

7.4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06

7.4.1 类比法 106

7.4.2 数值模拟法 106

思考题 107

主要参考文献 107

第4篇 地下水污染原位修复技术第8章 地下水污染的抽出-处理方法 108

8.1 技术原理与适应条件 108

8.1.1 抽出-处理技术的基本构成 108

8.1.2 污染物清除和控制 109

8.1.3 场地特征 110

8.1.4 抽水场地的动态管理 111

8.1.5 可实现的清除目标 111

8.2 有效水力隔离 112

8.2.1 拖尾与回弹问题 112

8.2.2 地下水流的控制 116

8.2.3 水力隔离的其他问题 119

8.3 抽出-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121

8.3.1 截获带分析与模型优化 121

8.3.2 抽水运行的有效性 123

8.3.3 污染地下水的处理 124

8.4 动态监测 124

8.4.1 水头监测 125

8.4.2 水质监测 125

8.4.3 含水层恢复监测 125

8.4.4 修复效果与封场的评价 126

思考题 127

主要参考文献 127

第9章 渗透性反应墙技术 129

9.1 反应墙的结构、类型与反应机理 130

9.1.1 反应墙的结构 130

9.1.2 反应墙的类型 130

9.2 反应介质的选择 134

9.2.1 反应介质的筛选原则 134

9.2.2 金属介质 135

9.3 反应墙的可行性实验 138

9.3.1 批量实验 138

9.3.2 土柱实验 139

9.4 反应墙系统的安装 144

9.4.1 反应单元的安装 144

9.4.2 隔水墙的安装 147

9.5 渗透性反应墙的应用与管理 149

9.5.1 渗透性反应墙的应用实例 150

9.5.2 渗透性反应墙的运行管理 150

思考题 151

主要参考文献 151

第10章 气相抽提技术 153

10.1 技术原理与适应条件 153

10.2 污染物特性与分配关系 154

10.2.1 蒸气压 154

10.2.2 溶解度 155

10.2.3 污染物的分配关系 155

10.3 影响因素 158

10.3.1 土壤密度和孔隙率 158

10.3.2 土壤吸附 158

10.3.3 含水量 159

10.3.4 场地地形 160

10.3.5 地下水位埋深 160

10.3.6 介质均匀性 160

10.4 系统工艺设计 161

10.4.1 系统设计的目的 161

10.4.2 井的设计 161

10.4.3 空气流量 162

10.4.4 抽提速率 163

10.4.5 修复时间 163

10.5 运行与监测 164

10.5.1 抽提系统的运行 164

10.5.2 抽提系统的监测 164

思考题 164

主要参考文献 165

第11章 生物通风技术 166

11.1 技术原理与适应条件 166

11.1.1 原理 166

11.1.2 适用条件 167

11.2 影响因素 167

11.2.1 土体 167

11.2.2 污染物 168

11.2.3 微生物 169

11.3 系统工艺设计 169

11.3.1 系统工艺类型 169

11.3.2 系统工艺设计 169

11.4 模拟实验简介 170

11.4.1 实验室实验 171

11.4.2 野外呼吸实验 171

11.4.3 气体渗透性实验 173

11.5 运行与监测 173

11.6 生物通风技术的强化 174

11.6.1 热通风 174

11.6.2 提供氧源 174

11.6.3 添加有效降解菌 174

思考题 174

主要参考文献 175

第12章 原位曝气技术 176

12.1 技术原理与适用条件 177

12.1.1 技术原理 177

12.1.2 适用条件 181

12.2 原位曝气系统设计 183

12.2.1 原位曝气过程研究 183

12.2.2 原位曝气系统设计的主要参数 188

12.3 改进的曝气方式 193

12.3.1 水平槽式曝气 193

12.3.2 井式曝气 194

12.3.3 生物曝气 195

12.3.4 沟槽蒸气 196

12.3.5 气体致裂曝气 196

12.4 监测与运行 197

12.4.1 中试实验 197

12.4.2 现场监测 199

12.4.3 处理效果 200

12.5 应用实例 201

12.5.1 问题 201

12.5.2 解决方法 202

12.5.3 中试实验计划 202

12.5.4 中试实验操作 205

12.5.5 数据评估 205

思考题 208

主要参考文献 20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