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病毒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植物病毒学
  • 谢联辉,林奇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089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植物病毒-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植物病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病毒的害与益 1

一、病毒的为害 2

二、病毒的利用 4

第二节 病毒的发现与植物病毒学的发展 6

第三节 病毒的定义:早期概念与现代定义 14

一、病毒的早期概念 14

二、病毒的现代定义 15

第四节 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17

一、植物病毒学的研究内容 17

二、植物病毒学展望 17

第二章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性 19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19

一、病毒的粒体形态 19

二、病毒的粒体结构 21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及其理化特性 24

一、植物病毒的核酸 24

二、植物病毒的蛋白质 25

三、病毒中的其他化学物质 26

四、植物病毒粒体的稳定性 27

第三节 病毒的侵染、干扰与诱导抗性 27

一、植物病毒的侵染、增殖与转移 27

二、植物病毒的干扰作用 33

三、植物的诱导抗病性 34

第四节 植物病毒的传染 37

一、植物病毒的介体与非介体 37

二、植物病毒的介体传染 38

三、植物病毒的非介体传染 47

第五节 植物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50

一、植物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50

二、植物病毒的变异 51

第六节 植物病毒的抗原性 54

一、植物病毒的抗原结构及其作用 55

二、植物病毒的抗体结构及其作用 57

三、植物病毒的抗原、抗体反应 58

第三章 植物病毒的分离与提纯 59

第一节 病毒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 59

第二节 病毒的分离 59

第三节 病毒的毒源繁殖 61

第四节 病毒的提纯 62

一、植物细胞破碎 63

二、提取液的澄清 64

三、病毒浓缩 64

四、病毒的精提纯 65

第五节 病毒分离提纯的几个实例 66

第四章 植物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70

第一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历史沿革 70

第二节 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国际准则 71

一、总则 71

二、分类单元及其命名 72

三、书写规则 73

第三节 病毒分类的原理和依据 73

一、原理 73

二、依据 73

第四节 现代植物病毒分类系统 74

第五章 植物病毒基因组及其表达 82

第一节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和组成 82

第二节 植物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调控 86

第六章 亚病毒:类病毒、病毒卫星及朊病毒 90

第一节 类病毒 90

一、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90

二、类病毒的分子结构 91

三、类病毒的种类 92

四、类病毒引起的几种主要病害 94

第二节 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 95

一、卫星病毒 98

二、单链卫星DNA 99

三、单链卫星RNA 100

第三节 朊病毒(Virino) 104

第二篇 诊断鉴定 106

第七章 植物病毒的致病特征 106

第一节 病毒致病的外部特征 106

一、植物病毒的症状类型 107

二、局部症状与系统症状 116

三、症状的复杂性 117

第二节 病毒致病的内部特征 118

一、寄主植物的组织病变 118

二、内含体的出现 119

第八章 植物病毒病的经验诊断法 121

第一节 标本诊断 121

第二节 田间诊断 123

一、病毒病与生理病的区别 124

二、病毒病的田间识别 124

第九章 植物病毒病的实验诊断法 128

第一节 生物学实验 128

一、传染方式 130

二、症状类型 145

三、细胞病变和病毒内含体 146

四、寄主范围 146

五、鉴别寄主 147

六、交互保护 148

第二节 病株汁液的体外性状测定 149

一、钝化温度 149

二、稀释限点 149

三、体外存活期 150

第三节 血清学实验 150

一、沉淀反应 151

二、凝集反应 154

三、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 156

四、点免疫结合测定技术(dot immunobiding assay,DIBA) 160

第四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161

一、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 161

二、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162

三、载网和支持膜 162

四、植物材料取样 163

五、检测病毒粒体的电镜技术 163

第五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69

一、分子杂交分析原理 169

二、分子杂交的种类 169

三、cDNA检测植物病毒的主要步骤 170

第六节 PCR技术 171

第十章 植物病毒的鉴定 174

第一节 鉴定的程序 174

第二节 鉴定的原则 174

一、病毒属的鉴定 175

二、病毒种群和株系的鉴定 180

第三节 病毒的保存 183

一、活体保存 184

二、冻干保存 184

第四节 类似病毒病原体的鉴别 185

一、鉴别特征 185

二、类病毒的鉴别 186

第三篇 病害的流行与控制 190

第十一章 病害的流行 190

第一节 病毒的生态体系 190

一、植物病毒的生态体系 190

二、植物病毒在自然界中的适应性 191

三、植物病毒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91

四、植物病毒生态系统的演化 192

第二节 影响植物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因素 194

一、生物因子对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影响 194

二、非生物因子对病毒传播和流行的影响 203

第三节 植物病毒病害的流行模式和梯度 204

一、流行模式 204

二、传病梯度 205

三、水稻病毒病流行模式实例 206

第十二章 病害的控制 210

第一节 检疫措施与无病毒种苗的利用 210

一、检疫措施 210

二、无病种子及无性繁殖器官的选择 212

第二节 农业系列栽培措施 214

一、作物合理布局 214

二、利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16

三、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 217

四、利用地上覆盖物避蚜防病 217

五、加强水肥管理 218

六、田园卫生 219

七、其他农业措施 219

第三节 化学药剂灭虫、驱虫与防病 220

一、化学药剂杀灭介体昆虫 221

二、土壤消毒杀伤介体线虫和菌类 221

三、性外激素驱蚜防病 221

四、喷洒脂类物质避蚜防病 222

第四节 抑制植物病毒的活性物质 222

一、代谢拮抗物质 222

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223

三、抗生物质 223

四、干扰素类物质 223

五、诱导抗性物质 224

六、色素类 224

七、微量元素 225

八、植物提取液 225

九、其他物质 226

第五节 生物制剂控制植物病毒病 226

参考文献 229

附录:植物病毒名称 2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