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符号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文化符号学
  • 龚鹏程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学生书局
  • ISBN:97872080814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符号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符号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大陆版序 1

再版序 3

自序 5

第一卷 文字、文学与文人 17

第一章 中国文人传统之形成:论作者 17

一、何谓“作者”? 17

二、两种作者观 19

三、神圣性作者观 20

四、作者之谓圣:孔子的地位 24

五、述者之谓明:儒家的性格 26

六、由述者到作者的转换 30

七、作者观在汉代的发展 33

(一)确定原本的学术路向 33

(二)探寻本义的解经传统 33

(三)公羊家作者观的普遍化 34

八、作者的世俗化:文吏与文士 36

九、创作的新传统 40

(一)创作活动的改变 40

(二)哀怨精神的崛起 42

(三)阅读之目的与方法 43

十、余论 46

第二章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结构:说“文”解“字” 52

一、诗是艺术最高的发展 52

二、乐与礼:艺术中心的转换 55

三、从歌词到文词 58

四、由曲艺到诗剧 62

五、由描摹到书写的艺术 65

六、文字、文学与文化 69

第三章 文字艺术中的辩证:由张怀瓘书论观察 80

一、独立的书法评论家 80

二、笔法论的形成与发展 81

三、书法:文字艺术的规范 85

(一)书法的文体论 85

(二)书法的体要观 88

四、艺术对文字的反抗 90

五、自然无为的创作观 93

(一)法道无为 93

(二)灵感神遇 95

(三)天资偶发 96

(四)学至无学 98

(五)心契冥通 99

六、知音冥契的鉴赏论 101

(一)形神 101

(二)言意 102

(三)知音 104

(四)文质 105

七、历史关键时期的书论家 107

第二卷 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表现 119

第一章 深察名号:哲学文字学——中国哲学之主要方法与基本型态 119

一、专论字义 119

二、正名之学 122

三、说文解字 124

四、深察名号 126

五、望文生义 129

六、哲学文字学 132

第二章 以文字掌握世界:有字天书——中国宗教(道教)的性质与方法 139

一、自然创生的天书 139

二、虚无气化而成文 143

三、文字为文明之本 147

四、以文字掌握世界 151

五、道教信仰的核心 153

六、道门文字教 159

第三章 文学的历史学与历史的文学:文史通义——中国史学对历史写作活动的思考 169

一、知难之叹:不被世人了解的章实斋 170

二、推原官礼:实斋文史学的基本架构 175

三、讨论流别:实斋论校雠的主要精神 179

四、以遵王制:实斋学中的权威依附性 183

五、述而不作:实斋反历史主义的史观 187

六、即文是道:书同文以治天下的理想 195

七、成一家言:言与所以言的复杂关系 201

(一)修辞立言 202

(二)立言有本 206

八、自号实斋:对实至名归社会之向往 210

九、文史别论:刘知几《史通》论文史 213

(一)文与史的分合 214

(二)文学的历史观 217

(三)尚礼的世界观 221

(四)与时代文风的关系 224

十、叙述史学:对历史书写活动的思考 227

十一、文外之言:文字传写外的口说传述 233

第三卷 文字化的社会及其变迁 257

第一章 文学崇拜与中国社会:以唐代为例 257

一、进士登第如跃龙门? 257

二、进士科受尊崇的原因 260

三、进士科举与文学崇拜 263

四、文学崇拜诸现象 267

五、朝廷对文学崇拜的态度 271

六、社会对文人的供养 275

七、由文学到反文学 280

八、反文学以昌大文学 285

九、“道/艺”“文/教”之间 290

十、社会生活的文学化 297

十一、社会阶层的文士化 303

十二、文学权威之神秘化 308

十三、文学社会的形成 314

第二章 儒学、吏学与文书政治 333

第三章 文字传统的解构与重建——新文学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340

第四卷 文化的符号与意义 355

第一章 传记小说的新思维 355

一、传记小说 355

二、言说系统 356

三、文的优位 358

四、虚实之间 361

五、历史文学 362

第二章 汉语文化学的历程 366

一、为抚陈编吊废兴 366

二、诠言诂字似秋蝇 367

三、凿光欲借西邻火 370

四、呼渡难期夜客譍 373

五、沧海已随人换世 376

六、鸠鹰相化水成冰 379

七、老夫尚喜不知闹 382

八、能说桃花旧武陵 385

第三章 语言美学的探索 390

一、语言美的研究 390

二、对形式的关注 393

三、探索法的原理 395

四、文体的本色 398

五、象征的体系 401

六、意义与结构 406

七、抒情的辩证 409

八、文化的关怀 412

第四章 语文意义的诠释 415

一、因言以明道 415

二、语言的分析 418

三、理解的迷失 422

四、客观的考古 425

五、反省的路途 428

六、诠释的方法 432

附录德里达哀辞 44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