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柏银星,陈工编著 著
- 出版社: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 ISBN:978755460893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0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113页
- 主题词:民族声乐-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本书命题中“中国现代民族声乐”涵义的设定 1
第一节 简述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 1
第二节 我国民族声乐的若干文化属性 5
第三节 原生态与学院派的关系 7
第四节 本书对“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含义的设定 9
第二章 对汉字字音及语句的处理 11
第一节 声母(亦称子音)的发音 11
第二节 韵母(亦称元音、母音)的发音 12
第三节 字的声调 13
第四节 将汉语语音归纳划分为十三个韵脚(称十三辙) 14
第五节 咬字、吐字的方法 15
第六节 歌唱中对汉语语句的处理 16
第七节 现代民族声乐对字、句处理的概况 17
第三章 语言与曲调的关系 23
第一节 传统的“词曲协调法”的语言与曲调的关系 23
第二节 “歌词语调发展法” 23
第三节 “音乐主题发展法” 24
第四节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探讨新问题、新方向 25
第五节 字正与腔圆这两者的关系 26
第六节 中国歌曲的衬字运用 27
第四章 对声带与发声的掌控 29
第一节 对声带的调控是科学发声的关键 29
第二节 嗓音的类型及对歌手的鉴别 30
第三节 声带发声的原理 32
第四节 真声、假声与混合声的区分及功能 34
第五节 对歌声音色的探讨 35
第六节 探索几种不同的发声方法 39
第五章 对歌唱共鸣的处理 43
第一节 共鸣的原理 43
第二节 共鸣对歌唱的重要意义 44
第三节 喉腔与喉咽腔共鸣的作用 45
第四节 胸腔共鸣 46
第五节 口腔共鸣 47
第六节 鼻腔共鸣 48
第七节 头腔共鸣 49
第八节 面罩共鸣 50
第九节 混合共鸣 51
第十节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对歌唱共鸣的要求 52
第十一节 哼鸣练习在声乐学习中的多功能效应 53
第六章 歌唱的呼吸与气息 56
第一节 歌唱对呼吸及气息的要求,与平时的要求有原则性的区别 56
第二节 胸式呼吸法 57
第三节 胸腹式呼吸法 58
第四节 腹式呼吸法 59
第五节 对高强而稳劲气势的需求与控制 61
第六节 对气息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与控制 62
第七节 我国著名声乐大师沈湘教授关于呼吸的论述 63
第八节 学生在呼吸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 64
第九节 需要培养一种良好的呼吸感觉 64
第七章 民族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 66
第一节 情感表现是民族声乐自古以来的核心内容 66
第二节 情感的认知与歌曲内容的统一 67
第三节 情感的内心体验与外部表情动作的统一 67
第四节 按乐谱上各项规则来表达情感所采用的一些手段 68
第五节 用声乐技巧恰如其分地表达作品要表达的情感 75
第六节 举例分析演唱《我爱你,中国》如何演绎歌曲的感情 76
第八章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78
第一节 歌词是歌曲内容的核心 78
第二节 音乐是歌曲的灵魂 79
第三节 演唱的美在声乐艺术的审美中显得尤为重要 82
第四节 伴奏音乐是整个歌曲作品创作和表演的有机组成部分 84
第五节 表演是声乐的外观 85
第九章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比较 86
第一节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在字正、腔圆方面的比较 86
第二节 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在发声处理上的比较 87
第三节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共鸣方面的比较 88
第四节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呼吸与气息方面的比较 89
第五节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语言、音乐及表演等方面的比较 89
第六节 要根据歌曲的风格、韵味来运用适当的唱法 91
第十章 编者的感言 93
第一,要珍爱、继承并不断发展我国宝贵的民族声乐遗产 93
第二,“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我国民族声乐审美的最高标准 93
第三,对声带的调控是科学发声的关键 93
第四,要运用好整体共鸣来发出优美的歌声 95
第五,要用充足而流畅的气息让歌声飘起来 95
第六,要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性来推进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96
第七,感谢五十多位专家、教授的论著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指教 98
第八,致中国音乐家协会一个建议 99
参考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