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视角下的汉德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对比研究 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及其德译本为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认知视角下的汉德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对比研究  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及其德译本为例
  • 陆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978751924657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汉语-熟语-对比研究-德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视角下的汉德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对比研究 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及其德译本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0.1 选题缘由 2

0.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0.3 理论基础 4

0.4 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 5

0.5 语料来源 6

0.6 结构 6

第一章 熟语研究综述 9

1.1 术语使用情况 10

1.1.1 国外术语使用情况 10

1.1.2 国内术语使用情况 13

1.2 熟语的定义和划分 13

1.2.1 国外学者对熟语的定义和划分 14

1.2.1.1 Burger对熟语的定义和划分 14

1.2.1.2 Fleischer对熟语的定义和划分 16

1.2.2 国内学者对熟语的定义和划分 17

1.3 熟语的特征 22

1.3.1 多项性 22

1.3.2 定型性 23

1.3.3 习语性 24

1.3.4 词汇性 26

1.4 德语熟语研究回顾 27

1.4.1 语体学 29

1.4.2 篇章语用学 31

1.4.3 对比语言学 33

1.4.3.1 跨语言熟语对比研究 34

1.4.3.2 语言内部熟语对比研究 37

1.4.4 认知语言学 39

1.5 汉语熟语研究回顾 46

1.5.1 汉语熟语的形成发展 47

1.5.2 汉语熟语的文化底蕴 50

1.5.3 汉语熟语的运用 52

1.5.4 汉语熟语的认知研究 54

1.6 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研究的意义 59

1.7 本章小结 63

第二章 熟语理据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 65

2.1 客观主义和体验哲学 66

2.2 理想化认知模式 68

2.3 意象图式 70

2.3.1 意象图式的本质 70

2.3.2 意象图式的分类 71

2.4 隐喻 73

2.4.1 传统隐喻理论回顾 74

2.4.1.1 替代论 74

2.4.1.2 互动论 76

2.4.2 概念隐喻理论 79

2.4.3 概念隐喻的分类 83

2.4.3.1 方位隐喻 83

2.4.3.2 实体隐喻 84

2.4.3.3 结构隐喻 86

2.5 转喻 87

2.5.1 转喻研究历史回顾 87

2.5.2 转喻的实质 88

2.5.3 转喻的分类 89

2.5.3.1 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转喻 90

2.5.3.2 整体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 93

2.6 隐喻和转喻之间的关系 96

2.6.1 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96

2.6.1.1 认知的完形感知原则不同 96

2.6.1.2 映射的概念域不同 100

2.6.2 隐喻和转喻的联系 101

2.7 本章小结 104

第三章 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研究 105

3.1 身体部位类熟语隐喻认知理据 107

3.1.1 身体部位类熟语方位隐喻认知理据 108

3.1.2 身体部位类熟语实体隐喻认知理据 110

3.1.3 身体部位类熟语结构隐喻认知理据 112

3.2 身体部位类熟语转喻认知理据 116

3.2.1 基于整体—部分转喻关系的身体部位类熟语认知理据 117

3.2.1.1 身体部位类熟语事物—部分转喻认知理据 117

3.2.1.2 身体部位类熟语标量转喻认知理据 118

3.2.1.3 身体部位类熟语构成转喻认知理据 119

3.2.1.4 身体部位类熟语事件转喻认知理据 119

3.2.1.5 身体部位类熟语范畴—成员转喻认知理据 120

3.2.2 基于整体不同部分之间转喻关系的身体部位类熟语认知理据 121

3.2.2.1 身体部位类熟语行为转喻认知理据 121

3.2.2.2 身体部位类熟语因果转喻认知理据 122

3.2.2.3 身体部位类熟语生产转喻认知理据 122

3.2.2.4 身体部位类熟语地点转喻认知理据 123

3.3 隐喻与转喻在身体部位类熟语认知过程中的互动 124

3.4 框架映射——一种特殊的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127

3.5 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研究中的文化因素 133

3.6 本章小结 135

第四章 小说《围城》及其德译本中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37

4.1 《围城》及其德译本Doe umzingelte Festung简介 138

4.2 与头部相关的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39

4.2.1 “头”(Kopf)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40

4.2.1.1 “头”(Kopf)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140

4.2.1.2 “头”(Kopf)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142

4.2.1.3 “头”(Kopf)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146

4.2.1.4 “头”(Kopf)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147

4.2.1.5 汉德“头”(Kopf)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51

4.2.2 “毛/发”(Haar)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53

4.2.2.1 “毛/发”(Haar)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154

4.2.2.2 “毛/发”(Haar)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154

4.2.2.3 “毛/发”(Haar)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158

4.2.2.4 汉德“毛/发”(Haar)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61

4.2.3 “脸/面”(Gesich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63

4.2.3.1 “脸/面”(Gesicht)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164

4.2.3.2 “脸/面”(Gesicht)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169

4.2.3.3 汉德“脸/面”(Gesich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70

4.2.4 “额”(Stir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72

4.2.5 “眼/目”(Aug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73

4.2.5.1 “眼/目”(Auge)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173

4.2.5.2 “眼/目”(Auge)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174

4.2.5.3 “眼/目”(Auge)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177

4.2.5.4 “眼/目”(Auge)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184

4.2.5.5 汉德“眼/目”(Aug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86

4.2.6 “耳”(Ohr)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89

4.2.6.1 “耳”(Ohr)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189

4.2.6.2 “耳”(Ohr)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191

4.2.6.3 “耳”(Ohr)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192

4.2.6.4 汉德“耳”(Ohr)字熟语认知模式对比 194

4.2.7 “鼻”(Nas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96

4.2.7.1 “鼻”(Nase)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196

4.2.7.2 汉德“鼻”(Nas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97

4.2.8 “唇”(Lipp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197

4.2.8.1 “唇”(Lippe)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197

4.2.8.2 “唇”(Lippe)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198

4.2.8.3 “唇”(Lippe)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199

4.2.8.4 汉德“唇”(Lipp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199

4.2.9 “嘴/口”(Mund)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00

4.2.9.1 “嘴/口”(Mund)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00

4.2.9.2 “嘴/口”(Mund)字熟语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202

4.2.9.3 汉德“嘴/口”(Mund)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04

4.2.10 “牙”(Zah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05

4.2.10.1 “牙”(Zahn)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05

4.2.10.2 “牙”(Zahn)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05

4.2.10.3 汉德“牙”(Zah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06

4.3 与躯干相关的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07

4.3.1 “脖”(Hals)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07

4.3.1.1 “脖”(Hals)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07

4.3.1.2 “脖”(Hals)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208

4.3.1.3 汉德“脖”(Hals)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10

4.3.2 “胸”(Brus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11

4.3.2.1 “胸”(Brust)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11

4.3.2.2 “胸”(Brust)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12

4.3.2.3 汉德“胸”(Brus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12

4.3.3 “腹”(Bauch)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13

4.3.3.1 “腹”(Bauch)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13

4.3.3.2 “腹”(Bauch)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14

4.3.3.3 汉德“腹”(Bauch)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15

4.4 与四肢相关的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16

4.4.1 “臂”(Arm)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16

4.4.1.1 “臂”(Arm)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216

4.4.1.2 汉德“臂”(Arm)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17

4.4.2 “腿”(Bei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18

4.4.2.1 “腿”(Bein)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18

4.4.2.2 汉德“腿”(Bei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18

4.4.3 “膝”(Kni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19

4.4.3.1 “膝”(Knie)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19

4.4.3.2 “膝”(Knie)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220

4.4.3.3 汉德“膝”(Kni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22

4.4.4 “手”(Hand)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23

4.4.4.1 “手”(Hand)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23

4.4.4.2 “手”(Hand)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226

4.4.4.3 “手”(Hand)字熟语理据框架认知模式 227

4.4.4.4 汉德“手”(Hand)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30

4.4.5 “脚”(Fu?)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32

4.4.5.1 “脚”(Fu?)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32

4.4.5.2 “脚”(Fu?)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233

4.4.5.3 “脚”(Fu?)字熟语理据框架隐喻认知模式 235

4.4.5.4 汉德“脚”(Fu?)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37

4.5 与内脏相关的身体部位类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38

4.5.1 “心”(Herz)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39

4.5.1.1 “心”(Herz)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39

4.5.1.2 “心”(Herz)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40

4.5.1.3 “心”(Herz)字熟语理据隐转喻互动认知模式 242

4.5.1.4 汉德“心”(Herz)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48

4.5.2 “胆”(Galle)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50

4.5.3 “胃”(Mage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51

4.5.3.1 “胃”(Magen)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51

4.5.3.2 汉德“胃”(Magen)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52

4.6 与全身相关的身体部位类熟语的理据认知模式 253

4.6.1 “血”(Blu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53

4.6.1.1 “血”(Blut)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53

4.6.1.2 汉德“血”(Blu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54

4.6.2 “皮肤”(Hau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55

4.6.2.1 “皮肤”(Haut)字熟语理据隐喻认知模式 255

4.6.2.2 “皮肤”(Haut)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56

4.6.2.3 “皮肤”(Haut)字熟语理据多转喻认知模式 256

4.6.2.4 汉德“皮肤”(Haut)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57

4.6.3 “躯/体”(Leib)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 258

4.6.3.1 “躯/体”(Leib)字熟语理据转喻认知模式 258

4.6.3.2 “躯/体”(Leib)字熟语理据框架隐喻认知模式 259

4.6.3.3 汉德“躯/体”(Leib)字熟语理据认知模式对比 260

4.7 本章小结 261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263

5.1 研究成果 264

5.1.1 理论研究成果 264

5.1.2 实证研究成果 266

5.2 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268

5.2.1 理论价值 268

5.2.2 应用价值 269

5.3 展望 270

参考文献 2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