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泊生态环境与治理 04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金相灿主编;储昭升,毕小刚,宣理华,钟明,赵国良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4671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湖泊-生态环境-环境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泊生态环境与治理 04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3
第1章 湖滨带与缓冲带及其功能与作用 3
1.1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系统的概念 3
1.1.1 湖滨区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
1.1.2 湖滨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5
1.1.3 湖滨带与缓冲带概念与内涵 6
1.2 湖滨带与缓冲带主要功能 10
1.2.1 湖滨带的主要功能 11
1.2.2 缓冲带的主要功能 13
1.3 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生态作用 14
1.3.1 湖滨带的生态作用 15
1.3.2 湖滨缓冲带的生态作用 15
1.3.3 湖滨区生态经济和美学作用 16
参考文献 16
第2章 湖滨带与缓冲带调查、类型及问题诊断 18
2.1 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综合调查 18
2.1.1 湖滨区调查目的 18
2.1.2 湖滨区调查内容 18
2.1.3 采样与分析方法 21
2.2 湖滨带与缓冲带的类型及特征 22
2.2.1 湖滨区生态系统的类型 22
2.2.2 湖滨带的类型与特征 23
2.2.3 缓冲带的类型与特征 27
2.3 湖滨区生态环境综合特征 30
2.3.1 湖滨区生态环境主要特征 30
2.3.2 湖滨区生态服务功能 31
2.4 湖滨区的主要污染源 35
2.4.1 村落生活污染 35
2.4.2 农田面源污染 36
2.4.3 湖滨景区污染 36
2.4.4 主要污染源的贡献率 37
2.5 湖滨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7
2.5.1 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37
2.5.2 缓冲带主要环境问题 40
参考文献 41
第3章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42
3.1 湖滨区生态修复的原则与思路 42
3.1.1 湖滨区生态修复的原则 42
3.1.2 湖滨区生态修复的思路 43
3.1.3 湖滨生态修复总体构建 44
3.2 湖滨生态修复的总体空间布局 45
3.2.1 缓冲带生态修复空间布局 46
3.2.2 湖滨带生态修复空间布局 50
3.3 湖滨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53
3.3.1 湖滨带生态修复理念 53
3.3.2 湖滨带生态修复路线图 53
3.3.3 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54
3.4 缓冲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58
3.4.1 缓冲带范围界定 58
3.4.2 缓冲带修复理念与路线图 59
3.4.3 缓冲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59
参考文献 65
第4章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对策 67
4.1 湖滨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的定位 67
4.1.1 湖滨区生态修复的定位 67
4.1.2 湖滨区生态修复策略 69
4.2 湖滨带生态修复对策 70
4.2.1 湖滨带的组成与结构 70
4.2.2 湖滨带生态系统修复对策 71
4.3 缓冲带生态修复对策 76
4.3.1 缓冲带生态修复总体框架 76
4.3.2 缓冲带绿篱构建对策 78
4.3.3 缓冲带生态透水地面对策 79
4.3.4 缓冲带乔灌草复合系统修复对策 79
4.3.5 缓冲带河口低污染水净化对策 81
参考文献 81
第5章 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技术 82
5.1 湖滨区低污染水概念与组成 82
5.1.1 湖滨区低污染水的污染贡献 83
5.1.2 湖滨区低污染水的组成 84
5.2 湖滨区低污染水调查与研究 86
5.2.1 低污染水调查内容与方法 86
5.2.2 湖滨区低污染水调查范围 88
5.2.3 湖滨区低污染水类型解析 89
5.2.4 湖滨区低污染水分析计算 91
5.3 湖滨区低污染水控制与净化系统 93
5.3.1 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系统布局 93
5.3.2 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系列技术 95
5.3.3 湖滨区低污染水净化系统维护管理 97
参考文献 98
下篇 101
第6章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思路与方案 101
6.1 湖滨带概念的提出 101
6.2 洱海湖滨带与修复理念 103
6.2.1 洱海及湖滨带状况 103
6.2.2 湖滨带生态修复目标与理念 103
6.3 湖滨带修复措施与工艺 107
6.3.1 湖滨带基底修复措施 107
6.3.2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 109
6.3.3 建筑物拆除区生态恢复工艺 111
6.3.4 废弃鱼塘生态重建工艺 112
6.3.5 湖滨带湿地工艺 114
6.3.6 陡岸生态修复工艺 115
6.4 洱海西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117
6.4.1 西区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117
6.4.2 西区修复工程目标 118
6.4.3 修复思路和技术路线 118
6.4.4 西区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119
6.5 洱海东区湖滨带修复方案 123
6.5.1 东区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123
6.5.2 修复目标与功能定位 125
6.5.3 东区湖滨带类型与修复思路 126
6.5.4 东区湖滨带生态修复与对策 130
6.6 湖滨带满江—机场路段生态修复方案 134
6.6.1 机场路湖滨带主要环境问题 134
6.6.2 修复目标 135
6.6.3 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 135
6.6.4 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136
6.7 工程效果与维护管理 141
6.7.1 湖滨带植物恢复情况 141
6.7.2 湖滨带修复工程效果 141
6.7.3 湖滨带修复工程的管理 142
第7章 湖泊湖滨区生态修复思路与方案 143
7.1 星云湖湖滨区生态修复方案 143
7.1.1 星云湖湖滨区现状与分析 143
7.1.2 星云湖湖滨区的环境问题 148
7.1.3 星云湖湖滨带生态构建方案 149
7.1.4 星云湖缓冲带生态修复方案 154
7.2 杞麓湖湖滨区生态修复方案 159
7.2.1 杞麓湖湖滨区现状与分析 159
7.2.2 杞麓湖湖滨区的环境问题 162
7.2.3 杞麓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案 163
7.2.4 杞麓湖缓冲带生态修复方案 171
7.3 长寿湖湖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174
7.3.1 湖周污染控制与生态构建方案 174
7.3.2 消落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 189
第8章 抚仙湖缓冲带生态修复思路与总体方案 194
8.1 缓冲带概念的提出 194
8.2 抚仙湖及缓冲带现状与问题 195
8.2.1 湖泊及其流域的特征 195
8.2.2 湖滨缓冲带现状与问题 197
8.2.3 缓冲带分类与工程分区 199
8.2.4 缓冲带主要环境问题 201
8.3 缓冲带生态修复的理念与总体设计 203
8.3.1 缓冲带的功能定位 203
8.3.2 缓冲带修复总体思路 204
8.4 抚仙湖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方案 208
8.4.1 规模化生态修复方案 208
8.4.2 环湖低污染水处理方案 214
8.4.3 村落污染控制方案 219
8.4.4 环境综合管理方案 220
8.4.5 维护及相关政策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