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津冀雾霾治理与低碳协同发展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陆小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5028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空气污染-污染防治-研究-华北地区;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京津冀雾霾治理与低碳协同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2
1.3 研究意义及价值 20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1
1.5 研究方法 25
2 相关理论基础 27
2.1 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 27
2.2 空气流域与公共品理论 30
2.3 环境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 32
2.4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 33
2.5 低碳经济理论 34
2.6 公共治理理论 37
2.7 跨域治理与合作博弈理论 45
3 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互动关系 48
3.1 空气污染的跨域流动性 48
3.2 雾霾现象的跨域治理 49
3.3 雾霾治理与低碳协同发展的内在关系 51
3.4 本章小结 55
4 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多元协同模型 56
4.1 政府部门: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主导力量 56
4.2 企业部门: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主体作用 60
4.3 科研院所: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创新源泉 61
4.4 社会组织: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服务桥梁 62
4.5 社会公众: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参与力量 63
4.6 本章小结 64
5 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国际比较 66
5.1 国外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基本经验 66
5.2 国外典型城市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主要特点 89
5.3 对京津冀雾霾治理与低碳发展的政策启示 93
5.4 本章小结 102
6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雾霾传输特征与治理现状考察 103
6.1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演化特征 103
6.2 京津冀雾霾治理的阶段分析 107
6.3 本章小结 117
7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雾霾治理与低碳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 119
7.1 缺乏合宜的治理理念和跨域性治理机构 119
7.2 监督预警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 124
7.3 对大气污染形成机理研究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 127
7.4 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128
7.5 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与生态补偿机制 132
7.6 社会公众、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雾霾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135
7.7 本章小结 135
8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雾霾治理与低碳协同发展的对策选择 137
8.1 创新雾霾治理体制,强化联动执法 137
8.2 完善大气污染监测网,加强监督预警与绩效评价 145
8.3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构建京津冀低碳协同创新体 148
8.4 加快传统能源替代,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153
8.5 加强利益均衡,鼓励社会参与 158
8.6 强化低碳协同发展的公共治理 168
8.7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建设,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174
8.8 本章小结 176
9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机制 178
9.1 世界级城市群与低碳发展模式 179
9.2 新理念视域下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低碳发展的主要问题 181
9.3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低碳协同发展的机制选择 185
9.4 本章小结 189
10 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与雾霾治理研究 191
10.1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与比较 191
10.2 京津冀产业结构与雾霾治理的关联分析 197
10.3 重点行业的需求侧分析与雾霾治理 201
10.4 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与雾霾治理的对策建议 208
10.5 本章小结 209
11 结论与展望 211
11.1 主要研究结论 211
11.2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220
附录一 雾霾舆情爆发的风险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223
附录二 日本低碳创新战略与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232
附录三 海绵城市视域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243
附录四 把握“三个适应”加快疏解整治促提升 254
附录五 低碳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与学习机制 263
附录六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的空间生产与生态治理 277
参考文献 293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