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化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胡忠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7688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8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化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氢原子光谱和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性 5
1.1.1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5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5
1.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9
1.2.2 波动方程--薛定谔方程 12
1.2.1 波函数 12
1.2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2
1.2.3 概率密度和电子云 17
5.10.1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18
1.2.4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像 18
1.2.5 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3
1.3.1 多电子原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25
1.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5
1.3.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 30
1.3.3 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32
1.3.4 原子结构和周期律 36
1.4.1 原子半径 37
1.3.5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分区 37
1.4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7
1.4.2 元素的电离能 39
1.4.3 元素的电子亲和能 40
1.4.4 元素的电负性 41
本章小结 42
1.4.5 元素的氧化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2
思考题 43
习题 44
2.1.1 离子键 46
第二章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6
2.1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 46
2.1.2 离子的性质 47
2.1.3 离子晶体 49
2.1.4 晶格能 51
2.2 共价键和原子晶体 53
2.2.1 现代价键理论 54
2.2.2 杂化轨道理论 58
2.2.3 分子轨道理论 63
2.2.4 键参数 68
2.2.5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71
2.2.6 过渡型晶体 72
2.2.7 簇合物和团簇--C60 73
2.3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74
2.3.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 75
2.3.1 自由电子 理论 75
2.3.3 金属晶体 78
2.4.1 分子的极性和偶极矩 79
2.4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79
2.4.2 分子间作用力 80
2.4.3 氢键 82
2.5.1 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变形性 83
2.5 离子的极化 83
2.5.2 影响离子极化作用和变形性的因素 84
2.5.3 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85
本章小结 86
习题 87
思考题 87
3.1.1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89
第三章 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89
3.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89
3.1.2 配合物的组成 90
3.1.4 配合物的类型 93
3.1.3 配合物的命名 93
3.2.1 价键理论 94
3.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94
3.2.2 晶体场理论 98
3.3.3 难溶物的溶解 107
3.3 配合物的应用 107
3.3.1 分析化学的离子检验与测定 107
3.3.2 物质的分离 107
3.3.6 配合物在成矿中的作用 108
3.3.4 金属或合金的电镀 108
3.3.5 环境保护 108
思考题 109
本章小结 109
习题 110
4.1.1 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11
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 111
4.1 热力学概论 111
4.1.2 热力学基本概念 112
4.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 116
4.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6
4.2.2 热力学能 117
4.2.3 热和功 118
4.2.4 可逆过程 120
4.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字表达式 122
4.3.2 等压反应热与焓 123
4.3 焓 123
4.3.1 等容反应热 123
4.4.1 热容的定义 125
4.4 热容 125
4.4.3 理想气体的Cp与Cv的关系 126
4.4.2 热容与温度的关系 126
4.5.2 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 127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一些应用 127
4.5.1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 127
4.5.3 绝热过程 128
4.5.4 相变过程 131
4.6.1 化学反应进度 132
4.6 热化学概论 132
4.6.2 等压反应热和等容反应热 133
4.6.4 热化学方程式 136
4.6.3 标准状态 136
4.6.5 盖斯定律 137
4.7.1 标准摩尔生成焓 138
4.7 热化学基本数据与反应焓变的计算 138
4.7.2 标准摩尔燃烧焓 139
4.8.1 基尔霍夫方程 140
4.7.3 离子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40
4.8 热效应与温度的关系 140
4.8.2 焓差 143
4.9 能源 144
4.9.1 煤、石油、天然气 145
4.9.2 核能 147
4.9.3 太阳能 148
本章小结 149
思考题 150
习题 151
5.1.1 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 153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53
5.1 过程的方向性 热力学第二定律 153
5.1.2 热力学第二定律 154
5.1.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 155
5.2.1 熵 157
5.2 熵 157
5.2.2 熵增原理 159
5.3 熵变的计算 160
5.2.3 熵判据 160
5.3.1 简单状态变化 161
5.3.2 相变化 163
5.4.2 规定熵和标准摩尔熵 165
5.3.3 化学变化 165
5.4 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 165
5.4.1 热力学第三定律 165
5.4.3 标准摩尔反应熵 166
5.5 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167
5.5.1 亥姆霍兹函数F 168
5.5.2 亥姆霍兹函数的判据 169
5.5.3 吉布斯函数G 170
5.5.5 △F和△G的计算 171
5.5.4 吉布斯函数的判据 171
5.6.2 △rGm的计算 174
5.6 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 174
5.6.1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174
5.6.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76
5.7.1 热力学基本方程 179
5.7 热力学基本方程 179
5.7.2 温度与△G的关系--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180
5.7.3 压力与△G的关系 181
5.8 偏摩尔量 182
5.8.1 偏摩尔量的定义 183
5.8.2 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184
5.9.1 化学势的定义 185
5.9 化学势 185
5.9.2 化学势的判据 186
5.10 逸度和活度 189
5.10.2 实际气体的化学势、逸度 190
5.10.3 理想衡薄溶液的化学势 192
5.10.5 实际溶液的化学势、活度 195
5.10.4 理想溶液的化学势 195
5.11 统计热力学简介 196
5.11.1 统计热力学基本概念 197
5.11.2 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199
5.11.3 热力学函数与配分函数的关系 200
5.11.4 配分函数的计算 201
本章小结 202
思考题 204
6.1.1 化学反应等温式和标准平衡常数 207
6.1 化学平衡与标准平衡常数 207
习题 207
第六章 化学平衡 207
6.1.2 用等温式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209
6.1.3 标准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 210
6.1.5 标准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使用中的若干问题 211
6.1.4 标准平衡常数的几种表示方法 211
6.2.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13
6.2 化学平衡的移动 213
6.2.2 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14
6.2.3 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15
6.2.4 平衡移动原理 216
6.2.5 化学平衡移动对矿物岩石形成的影响 217
6.3.1 平衡常数的计算 218
6.3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218
6.3.2 平衡混合物的计算 219
本章小结 220
思考题 221
习题 222
7.1.1 沸点升高 224
7.1 稀溶液的依数性 224
第七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24
7.1.2 凝固点降低 225
7.1.3 渗透压 226
7.2 酸碱质子理论 228
7.2.2 共轭酸碱概念及其相对强弱 229
7.2.1 质子酸、质子碱的定义 229
7.2.3 酸碱反应的实质 230
7.3.1 弱酸在水中的解离平衡 231
7.3 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231
7.3.2 弱碱在水中的解离平衡及pH计算 234
7.4.1 酸和碱与水的酸碱反应 235
7.4 质子酸和质子碱与水的酸碱反应 235
7.3.3 共轭酸碱的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 235
7.4.2 酸、碱与水的反应常数和水的酸碱反应溶液的pH 236
7.4.3 影响酸、碱与水反应的因素 239
7.5.1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240
7.5 缓冲溶液及其pH 240
7.5.2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241
7.5.3 缓冲溶液的应用和选择 243
7.6.1 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和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244
7.6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244
7.6.2 配离子的平衡移动 246
7.7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247
7.7.1 多相离子平衡和标准溶度积 248
7.7.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250
7.7.3 分步沉淀和沉淀次序 252
7.7.4 沉淀的转化 255
本章小结 256
思考题 257
习题 258
8.1.1 相数、独立组分数和自由度 260
8.1 相律 260
第八章 相平衡 260
8.1.2 相律及其推导 262
8.2 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263
8.2.1 克拉贝龙方程 264
8.2.2 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 265
8.3.1 水的相图 267
8.3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267
8.3.2 硫的相图 269
8.4.1 双组分系统相律 270
8.4 完全互溶双液系统的气液平衡 270
8.4.2 完全互溶的双液系统 271
8.4.3 杠杆规则 275
8.4.4 蒸馏原理 276
8.5 部分互溶双液系统的相平衡 277
8.6.1 简单低共熔系统 279
8.6 二组分固液平衡系统相图 279
8.6.2 热分析 280
8.6.3 二组分盐水系统 281
8.6.4 形成化合物的双组分系统 283
8.6.5 形成固体混合物的双组分系统 284
8.6.6 液相部分互溶、固相不互溶的双组分系统 286
8.7.1 三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287
8.7 三组分系统相平衡 287
8.7.2 部分互溶的三组分系统 289
8.7.3 三组分盐水系统相图 291
思考题 292
本章小结 292
习题 293
9.1.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 297
9.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与法拉第定律 297
第九章 电解质溶液 297
9.1.2 法拉第电解定律 298
9.1.3 离子的迁移数 299
9.2.2 电导的测定 302
9.2.1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302
3.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302
9.2.4 离子的独立运动定律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304
9.2.3 摩尔电导与浓度的关系 304
9.2.5 电导率测定的应用 305
9.3.1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306
9.3 强电解质溶液的活度、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 306
9.3.2 离子强度 308
9.4.1 离子氛 309
9.4 强电解质溶液互吸理论简介 309
9.4.2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310
本章小结 312
9.4.3 德拜-休克尔-昂萨格电导公式 312
思考题 313
习题 314
10.1.1 氧化与还原的概念 315
10.1 氧化还原反应 315
第十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315
10.1.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316
10.2.1 原电池 317
10.2 原电池和电动势 317
10.2.2 电极类型 319
10.2.4 电池电动势的实验测定法 320
10.2.3 可逆电池 320
10.3.1 可逆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322
10.3 可逆电池热力学 322
10.3.3 △rSm和△rHm与电动势的关系 323
10.3.2 能斯脱方程 323
10.4.1 金属与溶液界面电势差 324
10.4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324
10.4.3 液体接界电势差 325
10.4.2 接触电势差 325
10.5.1 电极电势 326
10.5 电极电势 326
10.5.2 标准氢电极 327
10.5.4 标准电极电势及其测定 328
10.5.3 参比电极 328
10.5.5 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329
10.5.6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30
10.6 电极电势的应用 331
10.6.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332
10.6.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 333
10.6.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333
10.6.4 元素的标准电势图 334
10.6.5 水的电势-pH图 336
10.7.1 电极浓差电池 338
10.7 浓差电池 338
10.8.1 电解质溶液平均活度系数的测定 339
10.8 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339
10.7.2 电解质浓差电池 339
10.8.2 求难溶盐的标准溶度积 340
10.8.3 pH值的测定 341
10.9.2 分解电压 342
10.9.1 电解现象和电解池 342
10.9 电解 342
10.9.3 极化和超电势 343
10.9.4 电解池中两极的电解产物 344
10.9.5 电解的应用 345
10.10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346
10.10.1 腐蚀的分类及其机理 347
10.10.2 腐蚀的防护 348
10.11.1 一次性电池 349
10.11 化学电源 349
10.11.3 燃料电池 350
10.11.2 蓄电池 350
本章小结 351
思考题 352
习题 353
11.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357
11.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机理 357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 357
11.1.2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359
11.1.3 反应机理和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360
11.2.1 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速率常数 361
11.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61
11.3.1 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和半衰期 362
11.3 速率方程的微积分形式及其特征 362
11.2.2 反应级数 362
11.3.2 简单级数反应速率方程的确定 368
11.3.3 典型的复合反应 372
11.4.1 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式 376
11.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76
11.4.2 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及其统计解释 378
11.4.3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80
11.5.1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81
11.5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381
11.5.2 过渡状态理论 383
11.6.2 溶液中反应的动力学 389
11.6.1 溶液中反应的特点 389
11.6 溶液中的反应 389
11.6.3 离子强度对溶液反应的影响 390
11.7.2 催化反应的一般机理 392
11.7.1 催化剂和催化反应 392
11.7 催化反应 392
11.7.3 催化剂的特性 393
11.7.4 均相催化 394
11.7.5 复相催化 395
本章小结 396
11.7.6 催化剂对矿物形成速率的影响 396
思考题 397
习题 398
12.1.1 表面张力 400
12.1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400
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统 400
12.2.1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作用 401
12.2 纯液体的表面现象 401
12.1.2 表面自由能 401
12.2.2 毛细现象和附加压力 403
12.2.3 表面曲率对液体蒸气压力的影响 404
12.3.2 吸附类型、吸附平衡与吸附量、吸附曲线 406
12.3.1 气-固吸附概念 406
12.3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406
12.3.3 兰格缪尔单分子吸附等温式 409
12.3.4 BET多分子吸附等温式 411
12.4.2 吉布斯公式 413
12.4.1 溶液的表面吸附现象 413
12.4 溶液的表面吸附 413
12.4.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结构 414
12.5 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415
12.5.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416
12.6 分散系统的分类 417
12.5.2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417
12.7.1 溶胶的光学和力学性质 418
12.7 溶胶的特性 418
12.7.3 溶胶粒子带电的原因 420
12.7.2 溶胶的电学性质 420
12.7.4 溶胶粒子的双电层 421
12.7.5 溶胶粒子的结构 423
12.8.1 电解质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425
12.8 溶胶的聚沉和絮凝 425
12.8.3 高分子化合物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 426
12.8.2 溶胶的相互聚沉 426
12.9 胶溶作用和触变作用 427
12.10 胶体与成矿 428
本章小结 429
习题 430
思考题 430
13.1 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分布 431
第十三章 单质 431
13.2.1 单质的晶体结构 432
13.2 主族元素 432
13.2.2 单质的物理性质 435
13.2.3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438
13.2.4 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441
13.2.5 稀有气体 445
13.3.1 过渡元素的通性 447
13.3 过渡元素 447
13.3.2 重要的过渡元素 453
13.4 镧系元素 466
13.4.1 镧系元素的通性 467
13.4.2 稀土元素重要的化合物 470
13.4.3 稀土元素的制取 471
13.4.4 稀土元素的应用 472
13.5.1 锕系元素概述 473
13.5 锕系元素 473
13.6 合金和合金材料 474
13.5.2 钍和铀的重要化合物 474
13.6.2 几种重要的合金材料 475
13.6.1 合金的基本类型 475
本章小结 476
习题 477
思考题 477
14.1.1 卤化物的键型和晶体结构 480
14.1 卤化物 480
第十四章 无机化合物 480
14.1.2 卤化物的性质 482
14.2.1 氧化物的分类 486
14.2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86
14.2.3 氧化物的酸碱性 487
14.2.2 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487
14.2.4 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488
14.2.6 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和溶解 491
14.2.5 氢氧化物的脱水作用 491
14.3.1 硫化物的概述 492
14.3 硫化物 492
14.3.2 硫化物的溶解性 493
14.3.3 硫化氢 495
14.4.2 含氧酸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499
14.4.1 概述 499
14.4 含氧酸及其盐 499
14.4.3 含氧酸及其盐的热稳定性 501
14.4.5 碳酸及其盐 502
14.4.4 含氧酸盐的溶解性 502
14.4.6 二氧化硅和硅酸盐 505
14.5 无机非金属材料 508
14.5.1 硅酸盐材料 509
14.5.2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12
本章小结 516
思考题 517
习题 517
第十五章 有机化合物 519
15.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结构和命名 519
15.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519
15.1.2 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520
15.1.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523
15.2 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 527
15.2.1 取代反应 527
15.2.2 氧化还原反应 530
15.2.3 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532
15.2.4 缩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535
15.3 高分子化合物 535
15.3.1 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536
15.3.2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537
15.3.3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基本特性 539
15.3.4 重要的工程高分子材料 545
15.4 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553
15.4.1 蛋白质 553
15.4.2 核酸 556
15.4.3 酶 558
15.4.4 生物膜 559
15.4.5 三磷酸腺苷 560
15.5 有机化学在地质成矿中的应用 561
本章小结 562
思考题 563
习题 564
16.1.1 分析化学的任务及作用 566
16.1 分析化学概述 566
16.1.2 分析化学的分类 566
第十六章 分析测试技术 566
16.2 酸碱滴定法 567
16.2.1 滴定分析法概述 567
16.1.3 分析化学的现状及发展 567
16.2.2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568
16.2.3 酸碱滴定曲线 570
16.2.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574
16.3 配位滴定法 575
16.3.1 条件稳定常数与酸效应系数 576
16.3.2 配位滴定曲线 579
16.3.3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79
16.3.4 共存离子的影响 580
16.3.5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580
16.4 氧化还原滴定法 581
16.4.1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581
16.4.2 氧化还原指示剂 583
16.4.3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584
16.4.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585
16.5 重量分析法 587
16.5.1 重量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588
16.5.2 沉淀条件的选择 588
16.6 吸光光度分析法 589
16.6.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589
16.6.2 分光光度计 591
16.6.3 比色法及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592
16.6.4 紫外分光光度法及其应用 592
16.7 原子吸收光谱法 593
16.7.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593
16.7.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94
16.7.3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及应用 594
16.8 发射光谱分析法 595
16.8.1 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595
16.8.2 光谱定性分析 596
16.8.3 光谱定量分析 596
16.9 电化学分析方法 597
16.9.1 电位分析法 598
16.9.2 极谱分析法 598
16.9.3 电解分析 601
16.10 其他仪器分析简介 602
16.10.1 色谱分析法 602
16.10.2 红外光谱法 605
16.10.3 荧光光度分析法 606
16.10.4 质谱分析法 607
16.11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608
16.11.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608
16.10.5 中子活化分析法 608
16.11.2 试样的分解 610
16.11.3 定量分析中的常用分离方法 611
16.11.4 分析方法的选择 613
16.11.5 试样分析实例--硅酸盐分析 613
本章小结 615
思考题 616
习题 617
第十七章 环境化学 619
17.1 环境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 620
17.1.1 人体与地球化学组成的相关性 620
17.1.2 生命与化学元素 621
17.1.3 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 622
17.2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622
17.2.1 大气的组成 623
17.2.2 大气的污染物 623
17.2.3 大气污染的防治 628
17.3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629
17.3.1 水体与水体污染 629
17.3.2 水体污染的防治 632
17.4 土壤的污染与防治 633
17.4.1 土壤的主要污染物 633
17.4.2 土壤污染的防治 634
17.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634
本章小结 635
思考题 636
习题中的计算题答案 637
附录 643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 664
索引 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