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然产物化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天然产物化学
  • 徐任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2505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94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9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天然产物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物成分分离法&方圣鼎 4

第一节 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4

(一)溶剂法 5

1.基本概念 5

2.提取方法 5

(二)水蒸气蒸馏法 8

(三)分馏法 8

(四)吸附法 8

(五)沉淀法 8

(六)盐析法 9

(七)透析法 10

(八)升华法 10

第二节 结晶和重结晶 10

(一)结晶的条件 11

(二)结晶溶剂的选择 11

(三)制备结晶的方法 11

(四)不易结晶或非晶体化合物的处理 12

(五)结晶纯度的判断 12

第三节 层析分离方法 13

(一)基本原理 14

(二)层析法的分类 17

(三)常用的层析方法 17

1.硅胶层析 17

2.氧化铝层析 20

3.活性炭层析 23

4.离子交换层析 23

5.大孔吸附树脂层析 25

6.凝胶层析 27

7.聚酰胺层析 29

8.高效薄层层析 31

9.快速层析 32

10.干柱层析 33

11.液相层析预制柱 34

12.离心液相层析 34

13.逆流分溶层析 35

14.真空液相层析 38

15.制备型全程加压板层析 39

16.高效液相层析 40

17.补遗 45

参考文献 46

第二章 结构研究中常用的化学方法 徐任生 48

第一节 引言 48

第二节 化学结构的鉴定 48

第三节 锌粉蒸馏与碱裂解 50

第四节 霍夫曼降解与有关反应 53

(一)霍夫曼降解 53

(二)布朗反应 55

(三)埃姆特降解 55

(四)还原裂解C—N键 55

(五)其他脱氮烷基反应 56

第五节 脱氢反应 57

第六节 氧化反应 58

(一)高锰酸钾及二氧化锰 58

(二)铬酸及其有关化合物 62

(三)臭氧(O2) 64

(四)四乙酸铅与过碘酸 65

(五)二甲亚砜 67

(六)四氧化锇 67

(七)2,3-二氯-5,6-二氰基苯醌(DDQ) 68

(八)其他氧化试剂 68

第七节 还原反应 68

(一)氢化锂铝 68

(二)硼氢化合物 71

(三)金属还原试剂 72

(四)Kishner-Wolf-黄鸣龙还原 75

(五)催化氢化作用 75

第八节 水解 78

(一)碱水解 78

(二)醚键水解 79

(三)酶解 81

第九节官能团的保护 82

(一)羟基的保护 82

(二)酚羟基的保护 83

(三)羧基的保护 83

(四)醛和酮的保护 83

参考文献 84

第三章 结构研究中常用的光谱与波谱 徐任生 86

第一节 红外光谱 86

(一)基团振动 86

(二)特征基团的频率 86

1.烯烃 86

2.芳香化合物 87

3.X?Y及X=Y=Z基团 87

4.醇和酚 88

5.醚 88

6.胺 88

7.羰基 89

8.其他基团 91

第二节 紫外光谱 92

(一)Beer定律 92

(二)溶剂 92

(三)各类发色团的吸收值 93

第三节 核磁共振谱 99

(一)?H-核磁共振谱 99

(二)13C-核磁共振谱 101

1.正常13C和?H谱 102

2.偏共振异核去偶 102

3.门控异核去偶(13C-?H自旋-自旋偶合) 103

4.反转门控异核去偶(无NOE) 103

5.选择性质子去偶 104

6.选择性激发 104

7.去偶重聚非灵敏核极化转移技术 105

8.J-调控自旋回波谱 105

(三)二维核磁共振 108

1.同核J分解谱 108

2.同核相关谱 109

第四节质谱 110

(一)电子轰击质谱 110

(二)场解吸质谱 112

(三)快原子轰击法 112

第五节 旋光谱和圆二色谱 112

(一)旋光谱(ORD) 112

(二)圆二色谱(CD) 112

(三)绝对构型的推定 113

(四)酮的八区律 113

(五)象限行为和反象限行为 113

参考文献 118

第四章 生物碱 徐任生 119

第一节 概论 119

第二节 生物碱的性质与鉴别 120

第三节 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 121

第四节 生物碱的分类 123

第五节 异喹啉类生物碱 124

(一)结构特征与谱学特征 124

1.异喹啉类生物碱 124

2.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124

3.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124

4.阿扑芬类生物碱 127

5.原小檗碱类生物碱 127

6.普罗托品类生物碱 128

7.吐根碱类生物碱 128

8.α-萘菲啶类生物碱 128

9.吗啡类生物碱 129

(二)阿片生物碱 132

1.阿片生物碱的分离 133

2.吗啡与可待因的性质与结构 134

3.吗啡的甲基化 139

4.吗啡的波谱数据 140

5.吗啡的全合成 141

6.吗啡的生物合成路线 143

(三)防己碱与清风藤碱 144

(四)莲心碱 146

(五)大叶唐松草碱 150

第六节 喹啉类生物碱 151

(一)金鸡纳生物碱 151

1.化学结构 153

2.辛可宁与奎宁的立体化学 153

3.奎宁类生物碱的旋光性与13C-NMR数据 156

4.奎宁的全合成 158

5.奎宁的生物合成路线 159

(二)喜树碱及其类似物 159

1.喜树碱的全合成 160

2.喜树碱的生物合成 162

第七节 喹唑类生物碱 162

常山碱、异常山碱及常山新碱 162

第八节 吡咯烷类生物碱 165

(一)概述与分类 165

(二)吲哚里西定类生物碱 167

1.一叶萩碱 167

(三)莨菪烷类生物碱 169

1.莨菪碱与阿托品 171

2.樟柳碱与山莨菪碱 173

3.包公藤甲素 175

(四)百部生物碱类 177

1.滇百部碱与异滇百部碱 178

2.细花百部碱 180

第九节 喹喏里西定类生物碱 185

(一)结构特征与光谱特征 185

(二)羽扇豆碱与表羽扇豆碱 188

(三)无叶豆碱 189

(四)狮足草碱 192

第十节 二萜生物碱——乌头生物碱类 193

第十一节 吲哚生物碱 201

(一)蛇根草生物碱类 202

(二)长春花生物碱 208

1.长春碱与长春新碱 210

2.柳诺西亭与柳诺新 213

(三)钩吻生物碱 215

1.钩吻子素 216

2.钩吻戊素 218

第十二节 大环生物碱——美登素类化合物 219

参考书目 227

参考文献 227

第五章 单萜化合物 周炳南 230

第一节 单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30

(一)单萜化合物的提取 230

1.水蒸气蒸馏法 230

2.溶剂萃取法 230

3.直接压榨法 230

(二)精油的初步分离 230

1.酸、酚性物质的分离 230

2.酮、醛类精油的分离 231

3.醇的分离 231

(三)精油的分离和纯化 231

1.直接结晶法 232

2.真空分馏法 232

3.层析分离法 232

4.结构改造 233

(四)实例 233

第二节 薄荷醇及其类似物 234

(一)薄荷醇 234

(二)以k-薄荷醇进行的不对称合成 235

1.不对称苯基乳酸的合成 236

2.烯胺烷基化 236

3.丙氨酸的不对称合成 236

4.碳烯加成 237

5.(+)羽扇豆烯的合成 237

(三)薄荷醇的类似物 237

第三节 樟脑、龙脑及其类似物 238

第四节 环戊烷单萜化合物 239

(一)木天蓼醚与新木天蓼醇 240

1.木天蓼醚结构的证明 240

2.新木天蓼醇 241

(二)环戊烷单萜化合物的合成 242

第五节 除虫菊酯 244

(一)除虫菊酯的分离 244

(二)除虫菊酯类化合物的结构证明 245

1.除虫菊酸的结构研究 245

2.除虫菊醇的结构研究 246

3.除虫菊醇的合成 247

4.反式-白除虫菊酸的合成 248

(三)除虫菊酯的?H-NMR谱 249

参考文献 250

第六章 倍半萜类 陈仲良 252

第一节 倍半萜的化学类型及结构关系 252

第二节 倍半萜类的生理作用 256

(一)植物生长发育的控制物质 256

(二)昆虫保幼激素 256

(三)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 257

(四)抗菌素类和细菌代谢产物 257

(五)细胞毒倍半萜内酯 258

(六)驱虫杀虫作用 258

(七)神经系统作用 259

第三节 一般性质与提取分离 259

第四节 倍半萜的立体化学——十元环的构象分析 263

第五节 倍半萜的化学反应 265

(一)硒脱氢 265

(二)氢化 266

(三)水解与内酯再环合 268

(四)重排转化 268

(五)Cope重排 270

(六)牻牛儿二烯系统的跨环重排 271

第六节 倍半萜的光谱解析 275

(一)紫外和红外光谱 275

(二)倍半萜类的质谱 276

(三)倍半萜类的?H-NMR 277

(四)倍半萜类的13C-NMR 286

第七节 结构研究实例 288

(一)Jaschkeanadiol的结构 289

(二)莽草素的结构 291

(三)Helianihuscitiaris中倍半萜的结构 294

(四)Spathulenol的结构 296

参考文献 301

第七章 二萜类化合物 周炳南 303

第一节 瑞香二萜 305

(一)瑞香二萜的分离 305

(二)瑞香二萜结构证明 306

(三)瑞香二萜的波谱特性 308

(四)瑞香科二萜的生理活性 312

第二节 穿心莲内酯 313

(一)穿心莲二萜成分的分离 315

(二)穿心莲二萜的结构研究 316

(三)穿心莲的组织培养 323

第三节 丹参二萜 323

(一)丹参醌二萜成分的分离 324

(二)丹参酮的结构 324

(三)丹参酮-I丹参酮IIA及隐丹参酮的合成 330

(四)丹参新酮的结构与合成 330

(五)丹参酮型化合物的质谱 331

第四节 雷公藤二萜 334

(一)雷公藤二萜的分离 335

(二)雷公藤二萜的结构研究 335

(三)雷公藤内酯的全合成 337

第五节 金钱松二萜 339

(一)土槿皮酸的分离 339

(二)土槿皮酸的结构 339

(三)土槿皮酸类化合物的质谱 345

第六节 香茶菜二萜 347

(一)延命草素的结构 357

(二)延命草素的立体化学 359

(三)香茶菜二萜化合物的结构 361

(四)香茶菜二萜的化学 370

参考文献 372

第八章 氨基酸 胡昌奇 375

第一节 概述 375

(一)氨基酸的分类 375

(二)氨基酸的命名 379

(三)氨基酸的生理活性及其应用 379

第二节 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和谱学特征 382

(一)一般性状 382

(二)电离性 382

(三)旋光性和构型测定 384

(四)紫外光谱 385

(五)红外光谱 385

(六)质谱 386

第三节 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387

(一)颜色反应 387

(二)降解反应 389

(三)烷基化反应 390

(四)酰化反应 390

(五)与CO2反应 391

(六)希夫碱形成反应 391

(七)氨基酸与金属离子作用 392

第四节 氨基酸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392

(一)分配纸层析 392

(二)薄层层析 393

(三)离子交换层析 394

(四)自动氨基酸分析 395

第五节 氨基酸结构研究实例 396

(一)海人草酸的结构研究及其合成 396

(二)使君子氨酸的结构研究与合成 399

(三)L-4-氧代赖氨酸的结构研究与合成 401

(四)琥珀酰胺氨酸的结构研究 402

参考文献 403

第九章 糖 潘德济 405

第一节 糖类结构类型介绍 405

(一)单糖及其立体化学 405

(二)低聚糖 412

(三)多糖 413

第二节 糖的谱学性质和其他物理性质 416

(一)红外光谱 416

(二)质谱 418

(三)13C-核磁共振谱 424

(四)旋光性质 427

(五)铜氨络合物对糖旋光性质的影响 429

第三节 糖链的降解 430

(一)酸催化水解反应 430

(二)酸催化甲醇解反应 433

(三)酸催化硫醇解反应 433

(四)乙酰解反应 434

(五)碱催化水解和β-消除反应 435

(六)亚硝酸脱氨降解反应 438

(七)酶催化水解反应 439

(八)邻二醇氧化降解反应 442

第四节 糖链的结构研究 448

(一)组成聚糖的单糖种类和分子比例 448

(二)单糖和单糖间的连接位置 448

(三)单糖在糖链中的排列顺序 449

(四)甙键的立体构型 450

(五)多糖的分子大小 451

(六)实例——黄芪多糖的结构研究 451

第五节 低聚糖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452

(一)1,2-顺式吡喃糖甙键的合成 453

(二)1,2-反式吡喃糖甙键的合成 462

第六节 糖类的提取分离 469

(一)分级沉淀法 470

(二)活性炭柱层析法 470

(三)凝胶过滤法 471

(四)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 471

(五)纤维素和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法 472

(六)季铵盐沉淀法 473

(七)透析法 474

(八)金属离子沉淀法 474

(九)蛋白质去除法 475

参考文献 475

第十章 氰甙类 方圣鼎 478

第一节 氰甙类的性质 478

第二节 鉴定反应 480

第三节 分离和纯化 480

(一)活性碳层析 480

(二)凝胶层析 481

(三)聚乙烯吡咯烷酮柱层析 481

(四)纤维素柱层析 481

(五)硅胶柱层析 481

第四节 结构类型 481

(一)α-氰甙类 481

(二)γ-氰甙类 485

(三)氧化偶氮基类 485

(四)氰基类脂质型 486

(五)真菌腈类 486

第五节 降解 486

第六节 光谱特性 487

第七节 合成 491

第八节 生物合成 492

参考文献 493

第十一章 强心甙 徐任生 495

第一节 概述 495

第二节 强心甙的性质 497

第三节 强心甙的检测 497

第四节 强心甙的提取与分离 498

(一)原生甙的提取 498

(二)次生甙的提取 499

(三)强心甙的分离和纯化 499

第五节 强心甙的结构 499

(一)强心甙的糖元 499

(二)强心甙的甙元 500

第六节 毛花洋地黄毒甙 502

第七节 羊角拗强心甙 504

第八节 杠柳甙 506

第九节 黄花夹竹桃甙 507

第十节 万年青 508

第十一节 蟾酥毒 508

参考文献 509

第十二章 皂甙 孔繁华 徐任生 510

第一节 概述 510

第二节 皂甙结构的研究方法 510

(一)甙键的裂解方法 511

(二)气相色谱在皂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521

(三)旋光与圆二色谱 526

(四)质谱 531

(五)碳核磁共振谱(13C-NMR) 534

(六)质子核磁共振谱(?H-NMR) 548

第三节 甾体皂甙 553

(一)甾体皂甙元 554

(二)螺旋甾烷类皂甙 556

(三)呋喃甾烷类皂甙 561

(四)呋喃螺旋甾烷类皂甙 564

第四节 三萜皂甙 564

(一)黄芪皂甙 565

(二)人参皂甙 568

(三)土贝母甙的结构 574

(四)皂荚皂甙 579

参考文献 586

第十三章 黄酮体 刘嘉森 588

第一节 概述 588

(一)生理活性 588

(二)一般性质 589

(三)分离方法 589

第二节 结构类型与谱学特征 589

(一)黄酮类 591

(二)黄酮醇类 592

(三)双氢黄酮类 592

(四)双氢黄酮醇类 593

(五)异黄酮类 593

(六)查尔酮类 593

(七)噢哢类 594

(八)双氢查尔酮类 594

(九)双黄酮体类 595

第三节 甙元的鉴定和结构研究 595

(一)衍生物的制备 595

(二)谱学的特殊测定 596

(三)化学降解 597

(四)研究实例 598

第四节 黄酮体甙的结构研究 602

(一)甙的水解 603

(二)糖的鉴定 605

(三)甙化位置的测定 607

(四)端基碳的构型 608

(五)C-甙的结构测定 609

第五节 黄酮体的合成 610

(一)查尔酮类和双氢黄酮类的合成 611

(二)黄酮类和黄酮醇类的合成 612

(三)双黄酮类的合成 614

(四)异黄酮类的合成 615

(五)黄酮体甙的合成 617

参考文献 619

第十四章 蒽醌类化合物 应百平 621

第一节 分布 621

第二节 生源 621

第三节 性质与分离方法 622

第四节 谱学性质 626

(一)紫外光谱 626

(二)红外光谱 626

(三)质子核磁共振谱 626

(四)13C核磁共振谱 630

(五)质谱 631

第五节 结构测定实例 631

第六节 合成 634

(一)应用Friedel-Cratts反应 634

(二)应用Michael加成 635

(三)应用格氏反应 635

(四)应用Diels-Alder反应 635

(五)N,N-二乙基苯甲酰胺的邻位金属化 636

(六)用有机铜化合物与苄基溴化物进行偶合反应,再进行环化 636

第七节 生物活性 637

参考文献 639

第十五章 香豆素 周炳南 641

第一节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 641

第二节 香豆素的命名 644

第三节 香豆素的分离方法 646

(一)香豆素的提取 646

(二)香豆素成分的分离 647

第四节 香豆素的波谱学特性 649

(一)紫外光谱 649

(二)红外光谱 652

(三)核磁共振谱 656

(四)质谱 664

第五节 香豆素的化学 666

(一)香豆素的化学反应 666

(二)香豆素的立体化学 669

(三)香豆素的合成 671

参考文献 673

第十六章 碳环芳香族酸酚性化合物 陈仲良 674

第一节 结构类型 674

(一)苯及苯酚类衍生物 674

(二)苯环二元酚类 675

(三)间苯三酚类 676

(四)萘环衍生物 678

(五)连苯三酚类 678

(六)二苯烯类及其有关化合物 680

(七)蒽菲类衍生物 680

(八)地衣酚类 680

(九)大麻酚类 680

(十)七元环类 681

(十一)其他复杂类型 682

第二节 生理作用概述 683

第三节 结构测定举例 684

(一)一枝黄花中的苯酚型化合物 684

(二)石胡荽中的麝香草酚类化合物 686

(三)十字藻酚类的结构(负NOE技术的应用) 687

(四)氯化镁化学位移 688

(五)苦苏和仙鹤草中的多聚间苯三酚类 689

(六)鳞毛蕨属植物多聚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693

(七)蛇麻酮类 696

(八)rhodomyrtoxin与φ-rhodomyrtoxin 697

(九)松萝酸类 697

(十)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 701

(十一)iuncusol 706

(十二)phenalenone类 707

参考文献 708

第十七章 木脂体 刘嘉森 710

第一节 概述 710

第二节 二芳基丁烷类 712

(一)谱学特征与化学特性 712

(二)结构研究实例 713

(三)全合成实例 714

第三节 二芳基丁烯类 714

(一)2,3-丁内酯-5,6-二芳基-2(6)-丁烯类的谱学特征 715

(二)化学性质和结构研究 717

(三)全合成实例 717

第四节 芳基四氢萘类 718

(一)谱学特征 718

(二)化学性质 720

(三)结构研究实例 720

(四)全合成研究 720

第五节 芳基萘和芳基二氢萘类 724

(一)芳基萘类的谱学特征 725

(二)结构研究实例 725

(三)合成方法 726

第六节 四氢呋喃类 727

(一)谱学特征 727

(二)化学性质 727

(三)结构研究实例 727

(四)全合成方法 729

第七节 四氢呋喃并四氢呋喃类 730

(一)光谱学特征 730

(二)化学特性 731

(三)结构研究实例 731

(四)全合成方法 733

第八节 联苯环辛烯类 733

(一)谱学特征 734

(二)化学降解反应 736

(三)全合成研究 738

第九节 苯并呋喃类和二环辛烷类 742

(一)谱学特征 743

(二)化学性质 744

(三)全合成 745

第十节 苯并二氧六环类 746

(一)谱学特征 746

(二)结构研究 747

(三)全合成实例 748

第十一节 新类型和多聚木脂体 749

(一)新类型化合物 750

(二)三聚和四聚木脂体 750

参考文献 752

第十八章 海洋天然产物 应百平 755

第一节 烃类 755

第二节 甾醇 756

第三节 单萜 760

第四节 倍半萜 763

(一)红藻倍半萜 763

(二)珊瑚倍半萜 765

(三)海绵中的呋喃倍半萜 766

(四)倍半萜氢醌 767

(五)异腈倍半萜 767

第五节 二萜 769

第六节 二倍半萜,C21呋喃萜及多异戊二烯衍生物 778

(一)二倍半萜 778

(二)C21呋喃萜 781

(三)多异戊二烯衍生物 782

第七节 三萜 782

第八节 胡萝卜素类化合物 783

第九节 皂甙 785

(一)海星皂甙 786

(二)海参皂甙 788

第十节 大环内酯 791

第十一节 聚醚化合物 795

第十二节 含氮化合物 796

(一)简单胺类 796

(二)氨基酸 797

(三)吲哚类化合物 798

(四)酰胺类化合物 799

(五)胍基化合物 800

(六)其他生物碱 802

(七)肽类化合物 803

第十三节 C15乙酸原化合物 805

(一)直链C15乙酸原化合物 805

(二)环氧化合物 806

(三)碳环化合物 809

(四)其它类似乙酸原化合物 810

第十四节 前列腺素类似物 810

第十五节 分离实例 812

(一)海藻中脂溶性成分的分离 812

(二)海参皂甙psoluthurinA的分离 813

(三)河豚毒素的分离 814

第十六节 沙海葵毒素 814

(一)引言 814

(二)提取分离 814

(三)性质 815

(四)分子量及分子式 815

(五)平面结构 816

(六)立体结构 824

(七)类似物的分离 831

(八)药理作用 831

参考文献 832

第十九章 昆虫激素与信息素 应百平 837

第一节 前言 837

第二节 蜕皮激素 837

(一)蜕皮素 837

(二)植物蜕皮素 838

(三)抗蜕皮激素 838

(四)蜕皮激素的生物合成,代谢及转化 838

(五)分离实例 841

第三节 保幼激素 843

(一)保幼激素的分离 843

(二)JH-I及JH-II的绝对构型 844

(三)抗保幼激素 845

第四节 昆虫信息素 845

(一)分离与结构测定 845

(二)光学纯度测定法 847

(三)信息素活性与光学活性的关系 847

(四)昆虫信息素的合成 848

参考文献 854

第二十章 天然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贺贤国 856

第一节 概述 856

(一)初级和次级代谢 856

(二)生物合成研究内容和意义 857

(三)次级代谢中一些重要反应 857

第二节 生物合成研究的基本方法 859

(一)引言 859

(二)同位素标记方法 860

(三)酶和变种方法 862

第三节 基本生源途径 862

(一)多酮途径 862

(二)莽草酸途径 863

(三)甲瓦龙酸途径 865

第四节 13C核磁共振谱和生物合成研究 868

第五节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 871

(一)异喹啉生物碱 872

(二)石蒜科生物碱 873

(三)吲哚生物碱 875

第六节 黄酮体和香豆素的生物合成 878

(一)黄酮体的生物合成 878

(二)香豆素的生物合成 880

第七节 萜类和甾体的生物合成 881

(一)萜类的生物合成 881

(二)甾体的生物合成 881

第八节 含氮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885

第九节 生物合成研究的应用前景 887

(一)前体追加生物合成法 887

(二)植物细胞培养的生物转化 887

(三)酶促生物合成 890

(四)细胞培养和遗传工程 892

参考文献 893

第二十一章 生物转化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 周炳南 894

第一节 生物降解 894

(一)天然甾醇侧链的降解 896

(二)阻止B环开裂的几种因素 898

(三)实例 899

(四)甾体侧链降解机理 900

(五)雄激素及女性激素的微生物分解 901

第二节 手性合成原的制备 903

第三节 生物立体专一还原 906

(一)Prelog经验规则 906

(二)l-肉碱的合成 907

(三)4-氯代-β-酮酸酯的酵母还原 910

(四)其它β-酮酸酯的酵母还原 910

(五)几种还原酶对β-酮酸酯的还原及酵母还原的机制 911

参考文献 911

主题索引 913

植物名索引 926

英汉对照主题索引 929

拉丁文植物名索引 94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