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国通史 第3册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邱树森,陈振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2004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编中国通史 第3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册目录 1
第五编晚清 1
第一章 道光时期的国情与世界 1
第一节封闭社会面临西方强敌的挑战 1
一、封建社会末期的经济状况 1
二、清王朝的朽衰与道光帝的整饬决心 5
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觊觎中国 8
四、闭关政策与炮舰政策的对抗 11
第二节鸦片流毒与清政府的对策 14
一、早期中外贸易状况 14
二、鸦片走私的猖獗与危害 18
三、禁烟问题的辩论 22
四、正义的禁烟运动 25
第三节鸦片战争与军民抗英斗争 29
一、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29
二、清政府从宣战到求和 31
三、军民抗英斗争与姚莹等保卫台湾 33
四、战争失败的原因 37
第四节 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38
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38
二、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40
三、上海的兴起与租界的建立 42
四、广州人民反对英人入城斗争 44
一、社会的动荡与咸丰帝继位 47
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各地反清起义 47
第二章 咸同年间的农民战争 47
二、洪秀全与太平天国革命的酝酿 50
三、金田起义与定都南京 54
四、太平军北伐与西征 58
五、各地起义风起云涌 61
第二节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和政策 64
一、天朝田亩制度 64
二、内政与外交政策 66
三、文化教育 68
第三节天京悲剧与石达开的败亡 71
一、领导集团的腐化 71
二、天京内讧与石达开出走和败亡 74
三、挽救危机的措施与《资政新篇》 79
第四节太平天国与反清起义相继失败 84
一、太平天国后期的形势 84
二、“借师助剿”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87
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90
四、天京陷落与各地起义的失败 92
五、失败原因与历史意义 96
第三章 新的屈辱与洋务运动 100
第一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辛酉政变 100
一、英法挑动新的侵华战争 100
二、英法联军扩大侵略与《北京条约》 104
三、咸丰年间的政情与辛酉政变 106
一、自强思潮与洋务运动的起因 109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起 109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练兵与制器 115
三、军工企业的普遍发展 121
四、编练海军与筹设海防 124
第三节洋务运动的深化 130
一、举办民用企业的“求富”活动 130
二、兴办外语、科技与军事学堂 136
三、派遣学生出国留学 142
四、封建军事资本主义的雏形阶段 149
第四节 民族工业的产生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153
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 153
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诞生 157
一、外交机构的设立 163
第四章 同光时期的中外关系与中法、中日战争 163
第一节对外关系的新趋势 163
二、遣使出访欧美 167
三、驻外使领馆的设立 171
第二节同光年间的政局与边疆危机 173
一、光绪即位与慈禧二次听政 173
二、边疆危机与捍边斗争 175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179
第三节中法战争 182
一、中法战争的爆发 182
二、镇南关大捷与清政府妥协 185
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准备 185
第四节中日甲午战争 188
二、日本不宣而战 191
三、平壤失陷与黄海大战 193
四、日本大举进攻中国 195
第五节 《马关条约》与瓜分局势的形成 197
一、《马关条约》及其危害 197
二、“公车上书”与反割台斗争 200
三、“三国干涉还辽”与《中俄密约》 203
四、瓜分狂潮 206
五、政治贷款与中华民族的灾难 209
六、清朝统治者的腐败 214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19
第一节 甲午战后的社会经济与政情 219
第五章 民族危机与维新运动 219
二、洋务运动的新发展 223
三、孙中山与兴中会 226
第二节从改良思潮到维新运动的崛起 229
一、甲午战前改良主义思潮的发展 229
二、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及其理论 234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239
一、学会和报刊纷纷出现 239
二、天津、湖南等地的维新运动 242
三、改良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246
四、光绪帝与维新事业 249
五、百日维新 253
第四节变法的失败 255
一、戊戌政变 255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59
三、动荡不安的政局 261
第六章 传教士、教案与义和团运动 265
第一节传教士与晚清社会 265
一、传教士纷至沓来 265
二、传教士带来的福与祸 267
第二节从反教会斗争到义和团运动 273
一、晚清反教会运动概况 273
二、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直隶兴起 278
三、义和团的成分、组织与口号 283
第三节八国联军战争和清政府的对策 288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略战争 288
二、清政府对外宣战与围攻使馆 291
三、东南互保及其章程 294
四、天津、北京的陷落 297
第四节 《辛丑条约》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302
一、列强在华的争夺与“门户开放” 302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305
三、义和团时期改良派的活动 309
四、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312
第一节新政改革 317
一、新政的提出和政治机构的变革 317
第七章 从新政到预备立宪 317
二、编练新军与举办警政 321
三、废科举、兴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323
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328
第二节列强侵华的新形势与人民的抗争 329
一、列强掠夺中国的铁路、矿山 329
二、日俄战争与英国入侵西藏 333
三、人民大众的新灾难 335
四、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337
第三节预备仿行宪政与继续改革 341
一、新政的深化——预备仿行宪政 341
二、官制改革 345
三、法制改革 348
四、地方自治 350
五、严厉的禁烟运动 352
第八章 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亡 356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商会的兴起 356
一、光宣年间资本主义的发展 356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成熟和商会的涌现 362
三、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 365
四、革命舆论的广泛传播 367
第二节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对峙 371
一、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 371
二、革命派的主要活动 375
三、立宪团体的建立及其请愿活动 380
一、保路风潮与武昌起义 382
第三节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 382
二、清王朝的覆灭 387
三、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391
第九章 在屈辱中发展的晚清社会 396
第一节近代文明的传播与社会习俗的变革 396
一、通商口岸与近代文明的传播 396
二、近代文明传播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407
三、衣食住行的变异和更新 412
四、婚姻丧葬的变革 422
第二节移民、华侨及其贡献 427
一、晚清人口及其流动 427
二、海外移民与华侨对居住国的开发贡献 430
三、华侨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436
第三节晚清时期的少数民族 442
一、满族等东北各族 442
二、蒙古族 444
三、维吾尔族等西北各族 446
四、回族 448
五、藏、门巴、珞巴等族 450
六、彝族等云、贵、川各族 452
七、壮族等中南、东南各族 454
第十章 晚清社会思潮与科技文化 458
第一节社会思潮的勃起 458
一、晚清社会思潮概述 458
二、“经世之学”与变易哲学 460
三、教育救国思潮与实业救国思潮 462
四、民主革命思潮 467
五、国粹主义思潮 468
六、无政府主义思潮 471
七、社会主义思潮 474
第二节史学的变革与世界舆地学的崛起 479
一、传统史学的新境界 479
二、外国史学的引进和新史学的建立 483
三、世界舆地学研究的兴起 489
第三节文学艺术的长足发展 496
一、晚清文学的启蒙 497
二、晚清文学的繁荣 501
三、翻译小说的兴盛 506
四、白话文与汉字拼音的研究 509
五、戏曲与电影 510
第四节绘画、书法的新境界 513
一、绘画与国画的流派 513
二、民间绘画与太平天国绘画 518
三、书法与书学 521
第五节近代科学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524
一、中国近代科技的先驱者 524
二、洋务运动与近代科技的奠基 529
三、中国近代科技体系初步形成 535
四、中国近代建筑的形成 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