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朱岗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3137X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气污染物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大气污染物质、来源及其效应 1
§1.1大气污染系统与控制 1
一、大气污染系统 1
二、大气污染的控制 2
§1.2大气污染物质的分类 2
§1.3大气污染浓度单位 4
§1.大气中的颗粒物质 5
§1.5大气污染的效应 7
一、大气污染效应的表现形式 7
二、气溶胶在呼吸道中的沉积 8
一、“清洁”对流层大气与城市污染大气的比较 10
§1.6大气污染浓度水平 10
二、污染标准指数(PSI) 12
§1.7大气污染文献和情报 12
参考文献 13
第二章 大气层结构和近地面层物理 15
§2.1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15
§2.2近地面边界层和行星边界层 17
§2.3大气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19
一、静止大气 21
二、运动大气 22
三、地转风层 25
§2.4大气湍流的统计描述 27
§2.5平均物理量的方程 31
§2.6湍流传输的混合长度模型 32
§2.7大气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35
一、绝热条件下近地面层中的平均风速 36
二、近地面层的温度效应或浮力的影响 39
三、非绝热条件下近地面层中的风速分布 44
四、测定摩擦速度(ux)和平均风速经验公式 47
§2 8大气稳定度和Pasquill稳定度级别分类 49
§2.9对流边界层及其高度估计 53
参考文献 54
第三章大气扩散理论概要 56
§3.1湍流扩散的一般概述 56
一、欧拉途径 56
二、拉格朗日途径 57
§3.2湍流中平均浓度的控制方程 59
一、欧拉途径 59
三、两途径的比较 59
二、拉格朗日途径 62
三、二者的比较 64
§3.3大气扩散理论的简要总结 67
一、K理论 68
二、统计理论 73
三、拉格朗日相似理论 78
参考文献 79
第四章烟柱和烟云的行为 82
§4.1瞬时源和连续源 82
§4.2连续烟柱的类型 84
§4.3真实烟柱的一些特点 86
一、烟柱上升“顶帽”模式 86
二、源区附近的烟柱轨迹 90
三、环境稳定度对烟柱上升的影响 91
四、烟柱上升取决于环境湍流 92
§4.4源区附近障碍物的影响 94
§4.5关于烟云扩散 96
一、统计途径 97
二、相似性途径 97
参考文献 99
第五章 高斯烟柱模型和实际应用 101
§5.1高斯模型的广泛性 101
§5.2高斯浓度分布 101
§5.3另一解法 103
§5.4高斯点源扩散公式总表 105
§5.5高斯模型中扩散参数的确定 105
一、稳定度级别法 108
二、风向σθ与σφ或相似理论法 111
§5.6高斯烟柱方程中其他参数的确定 113
§5.7高斯烟柱方程的其他性质 117
参考文献 119
第六章 大气扩散方程和大气品质模型 121
§6.1平均风速和涡旋扩散率函数的选定 121
一、平均风速 121
二、垂直涡旋扩散系数(Kzz) 122
三、水平涡旋扩散系数(Kxx和Kyy) 124
§6.2常定大气扩散方程的解 125
一、连续点源的扩散 125
二、连续线源的扩散 126
§6.3大气品质模型 127
一、有限差分法或格点法 130
§6.4大气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 130
二、有限元法 131
三、裂解法 131
四、用于特定算子的技术 132
五、总结 133
§6.5城市大气扩散模型 134
§6.6复杂地形的扩散计算 137
§6.7水面上和沿海岸的扩散 139
§6.8冷、重毒气的扩散 141
§6.9关于长距离的传输和扩散 141
参考文献 144
第七章大气的清除过程 147
§7.1 引言 147
§7.2大气清除过程的普遍表达式 148
§7.3微粒的降水清洗 150
一、碰撞效率 151
二、清洗率 153
§7.4气体的降水清洗 156
一、不可逆、可溶气体的清洗 157
二、可逆、可溶气体的清洗 159
§7.5重力沉降与干沉积 161
一、重力沉降 162
二、干沉积 164
三、各种阻抗的计算 165
四、干沉积的实验观测 169
§7.6长期传输模型与大气驻留时间 170
参考文献 172
§8.1 气溶胶的粒度分布特性 175
第八章 大气中的气溶胶 175
一、基于logDp的分布 176
二、粒度分布的性质和对数—常态分布 177
三、大气气溶胶与能见度的削减 179
§8.2 单一气溶胶粒子的动力学 181
一、斯托克定律及其修正 182
二、气溶胶粒子的勃朗宁运动 186
三、气溶胶粒子的生长或蒸发 190
§8.3气溶胶的热力学特性 192
一、Kelvin方程与K?hler曲线 192
二、均相晶核形成理论 195
三、均相—多相的晶核形成 198
一、凝聚率和凝聚系数的测定 200
§8.4气溶胶族的动力学 200
二、分立和连续的动力学方程 204
三、凝聚方程的解 205
四、凝结方程的解 207
五、气粒转换对气溶胶粒度分布的影响 208
参考文献 210
第九章大气污染物质及有关环境条件的测量 213
§9.1指导思想和测量要素 213
§9.2大气污染物质的测量 214
一、测量准备工作 214
二、取样地点和时间的选定 215
三、取样方法 215
四、取样程序或流程 216
一、放射性衰变定律 220
§9.3放射性污染物质的测量 220
五、化学分析 220
二、核辐射及常用的放射单位 222
三、核辐射的测量 224
四、其他 226
§9.4气象条件的测量 226
参考文献 227
第十章酸雨和酸性沉降 229
§10.1总论 229
§10.2化学与物理过程 230
§10.3源区(源)—受区(汇)关系 231
§10.4酸雨的效应及其防治 232
参考文献 233
§11.2大气层中CO2含量的增加 234
一、产业革命前的CO2含量 234
§11.1序言 234
第十一章 大气层中的CO2问题 234
二、夏威夷Mauna loa观测计划 235
三、CO2增加的模式研究 236
§11.3 CO2含量增加的可能效应和缓解措施 238
一、CO2 增加所产生的后果 238
二、若干缓解措施 240
参考文献 241
第十二章 大气层中的臭氧(O3) 244
§12.1引言 244
§12.2平流层化学与O3的生灭 246
§12.3平流层微量成分的垂直分布 249
§12.4南极上空臭氧洞问题 251
参考文献 252
第十三章室内空气污染 254
§13.1 室内空气质量研究 254
§13.2室内污染物质分类及浓度 255
§13.3室内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及防治措施 256
参考文献 258
第十四章大气核污染的来源 260
§14.1 自然(天然)放射性 260
一、地球来源的放射性 260
二、由宇宙线所引起的放射性 262
§14.2裂变和核活化产物 264
§14.3采矿、碾磨与核燃料的制作 266
一、反应堆的类型 267
§14.4核反应堆 267
二、反应堆失事 268
§14.5核废料的处理 270
§14.6核武器爆炸的灰尘沉降 271
§14.7核能的和平利用 274
参考文献 275
第十五章 关于核爆炸的侦察和地球物理效应 277
§15.1 侦察核爆炸的类型 277
§15.2产生电磁脉冲的不同机制及其地球物理效应 278
§15.3高空核爆炸试验 278
§15.4 1961年10月30日苏联核爆炸和1980年5月18日美国 280
圣海伦火山爆发 280
§15.5 核战争的全球气候效应——“核致冬季”现象 280
附录:新地岛大当量空爆在我国引起的气压扰动 286
§16.1 切尔诺贝利事件 290
第十六章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致冬季和大气污染研究 290
§16.2“核致冬季”的研究 294
§16.3核安全防护研究 295
§16.4 关于非放射性的大气污染研究 296
第十七章大气污染控制 298
§17.1若干控制概念 298
一、排除大气污染的发射 298
二、减少大气污染发射通量 299
三、减少气体污染和气体污染废物至最小程度 299
四、逃散发射的处置 300
五、充分利用空气资源进行污染控制 300
§17.2控制技术与方法 301
一、概论 301
三、基于重力与离心力的分离装置 302
二、控制效率的度量 302
四、清滤装置 303
五、烟囱气体脱流(FGD)技术 305
六、静电沉降器(ESP) 307
七、湿抹刷器或洗涤器 310
八、其他 313
§17.3不同过程的发射与控制 316
一、燃料及其使用 316
二、空间加热和蒸汽的产生 317
三、动力的产生 318
四、城市垃圾的焚烧 319
五、城市交通污染 320
六、不同工业过程的发射 322
参考文献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