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
  • 李世奎,侯光良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04663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农业区划-气候区(地点: 中国) 气候区-农业区划(地点: 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一节农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 1

一、农业气候资源 1

目录 1

二、农业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 2

三、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 3

四、气候条件与植被、土壤 3

五、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 5

第二节农业气候区划简况 6

一、太阳总辐射的植物效应 8

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 8

第一节太阳总辐射 8

第二章光资源 8

三、太阳总辐射的年变化 10

四、生长期内的太阳总辐射 11

第二节光质 15

一、光质的植物效应 15

二、光合有效辐射 16

三、紫外和红外辐射 20

第三节光时 22

一、光时与农业 22

二、日长 23

三、日照时数 24

第三章热量资源 27

一、热量资源丰富多样 28

第一节热量资源的主要特征 28

二、高温雨季基本同时出现 31

三、热量资源年际变化较大 33

第二节热量资源的分布 37

一、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及积温 37

二、最热月平均气温 54

三、无霜期 56

四、冬季温度条件 59

第三节热量资源的农业利用 62

一、种植业与热量资源利用 62

二、林业与热量资源利用 68

三、牧业与热量资源利用 70

四、山区开发与热量资源利用 72

第四章水分资源 80

第一节降水特征 81

一、年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82

二、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 85

三、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93

四、雨热配合不完全协调 96

第二节水分盈亏分布 97

第三节水分资源的农业评价 105

一、水稻 105

二、冬小麦 111

三、玉米 113

四、棉花 116

五、甘蔗 118

六、经济林果 119

第五章气候生产潜力及其分区 124

第一节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 124

一、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概述 124

二、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124

第二节 气候生产潜力分布规律及其分区 127

一、气候生产潜力分布规律 127

二、气候生产潜力分区 130

三、作物增产潜力分析 140

第三节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近期展望 141

一、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比较 141

二、依光温增产潜力指数展望我国粮食生产前景 143

三、从发达国家粮食生产状况分析我国粮食单产增加的可能 144

第六章农业气象灾害 146

第一节干旱 146

一、干旱的发生及其危害概况 146

二、北方旱区的干旱 148

三、南方湿润(或半湿润)地区的季节性干旱 153

四、防御干旱的措施 155

第二节雨涝 157

一、雨涝的危害概况 157

二、雨涝形成原因 158

三、雨涝的时间分布 159

一、干热风对北方小麦的危害情况 162

第三节干热风 162

四、雨涝的地理分布 162

五、雨涝的防御 162

二、小麦受干热风危害的症状和机理 163

三、北方干热风天气的形成原因 163

四、小麦干热风类型及指标 164

五、北方麦区干热风的时空分布规律 165

六、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167

第四节台风 168

一、台风的危害 168

二、台风路径及登陆的时空分布 168

三、台风造成的风速分布 171

四、台风造成的暴雨分布 172

一、冰雹的危害 173

五、台风的防御 173

第五节冰雹 173

二、较强冰雹产生的几个条件 174

三、出现冰雹的天气气候特征 175

四、降雹的时间变化 177

五、降雹的地理分布 180

六、地形条件对降雹分布的影响 183

七、冰雹的防御 184

第六节低温冷害 184

一、东北夏季低温冷害 185

二、南方寒露风 187

二、区划的划分原则 191

一、区划的目的与任务 191

第一节区划的目的与原则 191

第七章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与系统 191

第二节区划系统 196

第三节各级区的划分 199

一、农业气候大区的划分 199

二、农业气候带的划分 205

三、农业气候区的划分 207

第八章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 209

第一节北温带 210

Ⅰ1(1) 大兴安岭北部区 210

第二节中温带 211

Ⅰ2(2)博克图-呼玛区 214

Ⅰ2(4)松花江-牡丹江区 215

Ⅰ2(3)嫩江-小兴安岭区 215

Ⅰ2(5)松辽平原区 216

Ⅰ2(6)长白山区 217

Ⅰ2(7)辽西-辽南区 217

Ⅰ2(8)长城沿线区 218

第三节南温带 220

Ⅰ3(9)北京-唐山-大连区 222

Ⅰ3(10)黄-海平原区 223

Ⅰ3(11)黄河下游南部区 224

Ⅰ3(12)淮北-鲁东区 225

Ⅰ3(13)黄土高原区 226

Ⅰ3(14)关中平原区 227

第四节北亚热带 228

Ⅰ4(15)长江中、下游区 229

Ⅰ4(16)汉水上、中游区 232

第五节中亚热带 234

Ⅰ5(17)江南丘陵区 235

Ⅰ5(18)南岭-武夷山区 238

Ⅰ5(19)四川盆地区 240

Ⅰ2(20)湘西-黔东区 243

Ⅰ5(21)黔中高原区 245

Ⅰ5(22)黔西-滇东高原区 247

Ⅰ5(23)滇中-川西南高原区 250

第六节南亚热带 253

Ⅰ6(24)台北-台中区 254

Ⅰ6(25)粤中南-闽南区 256

Ⅰ6(26)粤西-桂东南区 259

Ⅰ6(27)桂中南区 262

Ⅰ6(28)桂西南区 264

Ⅰ6(29)滇南高原区 266

第七节藏南亚热带 269

Ⅰ7(30)藏南-滇西北区 269

第八节北热带 272

Ⅰ8(31)台南区 272

Ⅰ8(32)琼雷区 274

Ⅰ8(33)西双版纳-河口区 278

Ⅰ8(34)藏东南边境区 280

第九节中热带 281

Ⅰ9(35)琼南-西、中、东沙群岛区 282

第十节南热带 284

Ⅰ10(36)南沙群岛区 284

第九章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 285

第一节干旱中温带 286

Ⅱ11(37)科尔沁区 287

Ⅱ11(38)呼伦贝尔-锡林格勒高原区 290

Ⅱ11(39)东胜-兰州区 293

Ⅱ11(40)二连区 295

Ⅱ11(41)河套-河西区 296

Ⅱ11(42)阿拉善高原区 299

Ⅱ11(43)阿勒泰-塔城区 300

Ⅱ11(44)准噶尔盆地区 301

Ⅱ11(45)天山区 303

第二节干旱南温带 306

Ⅱ12(46)塔里木-哈密盆地区 306

第十章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 310

第一节高原寒带 313

Ⅲ13(47) 昆仑山-北羌塘高原区 313

第二节高原亚寒带 314

Ⅲ14(48)东青南高原区 315

Ⅲ14(49)西青南高原区 316

Ⅲ14(50)南羌塘高原区 318

第三节高原温带 319

Ⅲ15(51)柴达木盆地区 320

Ⅲ15(52)青海湖盆地-祁连山区 321

Ⅲ15(53)川西-藏东高原区 324

Ⅲ15(54)藏南-喜马拉雅山区 326

Ⅲ15(55)藏西狮泉河区 328

第十一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331

第一节各大区开发利用的方向 331

一、东部季风区的开发利用前景 331

二、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有限性与农牧业发展方向 332

三、高原气候资源的特殊性与发展高原型农牧业生产 333

第二节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产品优势 333

一、各类生产基地建立在相应的自然气候优势区 333

四、在华南冬暖区建立“南种北运”的冬季蔬菜基地 334

三、大力开发亚热带山区气候资源发展多种经营 334

二、利用雨热同季优势发展喜温高产作物 334

五、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地区适于大力发展热带作物 335

第三节 避害趋利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335

一、北部及西部草原牧区适宜发展季节性畜牧业 335

二、北方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生的自然气候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336

三、农牧交错区之间宜经营放牧和家饲的牧业联合方式 336

四、趋利避害调整种植业结构 337

五、推广节水型农业提高旱作区水分利用率 337

六、推广生态农业和人工气候方法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38

第四节 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利用 338

一、太阳能资源有广阔开发利用前景 338

二、沿海和“三北”地区是风能开发利用的重点区 34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