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楹联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楹联学概论
  • 谷向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昆仑出版社
  • ISBN:780040876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对联-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楹联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楹联概说 1

第一节 引论 2

第二节 楹联的本质 8

一、楹联的概念 8

二、楹联的别称 12

三、楹联文体说 15

四、楹联——独立的文体 18

第三节 楹联的特性 19

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性 19

二、鲜明强烈的时代性 22

三、范围广泛的实用性 23

第二章 楹联史略 25

第一节 楹联的起源 26

一、对偶——楹联产生的源头 26

二、对立统一——楹联的哲学基础 34

三、桃符——门神——楹联 36

第二节 楹联的雏形 38

一、最早的口语联 39

二、最早的人名联 41

三、最早的门联 43

第三节 楹联文体的形成 45

第四节 楹联的发展 57

第五节 楹联的繁荣 75

一、皇帝提倡 促进普及 75

二、楹联创作 灵活自由 76

三、联家迭起 推动繁荣 78

第六节 楹联的鼎盛 94

一、楹联美富 空前普及 94

二、品类完备 丰富多彩 95

三、形式完美 艺术纯熟 95

四、楹联典籍 推波助澜 96

五、联家辈出 群星璀璨 97

第七节 楹联的承传 112

一、太平天国楹联 113

二、戊戌变法楹联 119

三、辛亥革命楹联 132

四、五四运动楹联 149

五、“中共”创始人的楹联 158

六、抗日战争楹联 170

七、解放战争楹联 185

第八节 楹联的复兴 195

一、建国初期的楹联 196

二、“四五”联潮 201

三、楹联的复兴 204

第三章 楹联的分类 209

第一节 楹联分类说 210

第二节 胜迹联 212

一、山水风光联 213

二、园林古迹联 226

三、祠庙陵寝联 241

四、寺庙道观联 252

第三节 婚联 262

一、婚联内容 262

二、四季婚联 265

三、月令婚联 266

四、日期婚联 267

五、节日婚联 268

第四节 寿联 272

一、通用寿联 273

二、专用寿联 274

三、自寿联 282

第五节 挽联 283

一、挽联的由来 283

二、挽人联 286

三、自挽联 295

第六节 题赠联 298

一、赠人 298

二、自题 307

第七节 行业联 313

一、行业联由来 314

二、行业联特点 316

第八节 游戏联 327

一、对句 327

二、谜联 331

第九节 节日联 335

一、春节 335

二、元宵节 345

三、春社 348

四、花朝节 349

五、上已节 349

六、清明节 350

七、端午节 351

八、七夕节 352

九、中元节 352

十、中秋节 353

十一、重阳节 354

十二、除夕 355

十三、情人节 356

十四、“三·八”妇女节 356

十五、植树节 357

十六、“五·一”国际劳动节 357

十七、“五·四”青年节 358

十八、“六·一”国际儿童节 358

十九、“七·一”建党日 359

二十、“八·一”建军节 360

二十一、教师节 360

二十二、“十·一”国庆节 361

第四章 楹联的格律 363

第一节 楹联的基本要素 365

一、字句相等 365

二、词性相当 368

三、结构相称 370

四、节奏相应 375

五、平仄相谐 381

六、内容相关 384

第二节 楹联对仗形式 386

一、正对 386

二、反对 388

三、流水对 390

四、自对 392

五、借对 398

六、无情对 401

七、虚实对 402

第三节 楹联的平仄 403

一、新旧四声 403

二、平仄声的识别 404

三、新旧四声双轨并行 409

第四节 楹联的平仄规律 411

一、短联的平仄 411

二、多言联的平仄 421

三、关于“一三五不论” 427

四、楹联中的拗救 430

五、“平仄”的讨论 434

第五节 楹联的宽和严 435

一、严对 436

二、宽对 446

第六节 楹联的禁忌 458

一、合掌 459

二、同声收尾 460

三、同声落脚 460

四、不规则重复字 462

五、上强下弱 464

第五章 楹联的长短 465

第一节 超短联 466

第二节 短联 469

第三节 中联 477

第四节 长联 479

第五节 超长联 484

第六章 楹联的修辞 497

第一节 语音修辞 498

一、谐音双关 499

二、同音 501

三、异音 504

四、叠韵 505

五、押韵 506

六、变读 508

七、摹声 509

八、绕口 511

第二节 文字修辞 513

一、析字 513

二、嵌字 517

三、镶字 525

四、同旁 526

五、置换 528

六、缺隐 529

七、重字 532

八、端形 533

九、顶针 534

第三节 词汇修辞 536

一、拆词 536

二、叠词 537

三、联绵 539

四、回文 539

五、串组 542

六、转性 545

七、成语 548

八、用典 550

九、数示 552

十、方位词 555

十一、助词 557

十二、颜色词 558

第四节 语法修辞 560

一、设问 560

二、反诘 562

三、排比 563

四、反复 566

五、层递 567

六、反语 569

七、对比 570

八、断句 572

九、比喻 573

十、总分 574

十一、比拟 575

十二、夸张 577

十三、双关 579

十四、衬托 581

十五、借代 582

十六、呼应 585

第七章 楹联的创作 587

第一节 楹联创作方式 588

一、集联 588

二、改联 600

三、仿联 605

四、征联 607

第二节 楹联创作的条件 620

一、生活积累 620

二、感情积累 621

三、思想积累 621

四、艺术积累 622

第三节 楹联创作指要 623

一、立意力求高远 623

二、意境力求完美 629

三、感情力求真挚 634

四、议论力求精辟 638

五、寓意力求含蓄 642

六、锤炼力求精到 645

第八章 楹联的欣赏 651

第一节 楹联欣赏的条件 653

一、作品的艺术魅力 653

二、欣赏者的审美能力 653

三、主客体之间“心心相印” 654

第二节 楹联欣赏的目的和作用 655

一、在欣赏中娱悦 655

二、在欣赏中向善 656

三、在欣赏中启智 657

第三节 楹联欣赏的规律 658

一、欣赏中的感受与理解 658

二、欣赏中的联想与想象 660

三、欣赏和感情相伴 663

四、欣赏中的意境开掘 666

第四节 楹联的继承和创新 670

后记 673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67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