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西城文化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北京西城文化史
  • 傅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ISBN:978754021923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文化史-西城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西城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 3

第一节 西城文化的形成  3

一、西城文化的历史渊源 3

二、水对西城文化的影响 6

三、人口变迁对西城文化的影响 9

第二节 西城文化的主要内容  14

一、皇家文化和缙绅文化 14

二、建筑园林文化 15

三、民俗文化 17

四、教育文化 18

五、商业文化 19

六、宗教文化 21

七、文学艺术和学术科技 24

第三节 西城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26

一、西城文化的性质 26

二、西城文化的特征 28

第一章 城市规划中的西城文化地理第一节 北京城的形成与发展  36

一、北京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 36

二、北京城市规划的沿革轨迹 45

第二节 西城城市演变的文化轨迹 62

一、故都规划演进史中的西城 62

二、城市格局的演变丰富着城市的功能 64

三、都城布局的聚集效应——历史传统街区的分布及特征 74

第三节 西城丰厚的城市历史文化遗存  75

一、西城古都文化机理的十大要素 76

二、西城城市布局中的经典地带 77

第二章 特色鲜明的皇家建筑与园林第一节 特色园林  92

一、都城中心的琼华岛 92

二、城市中心的水光山色 96

三、古城近郊的休闲之地 108

第二节 堂皇威严的王府  111

一、王府的历史沿革 112

二、清王府的建制 114

三、影响较大的清朝王府 116

四、王府与百姓生活 119

第三节 皇家祭祀和宗教场所  121

一、皇家祭祀场所 121

二、佛教寺庙 125

三、道观 129

四、基督教堂 132

五、清真寺 134

第四节 传统民居  136

一、典型的传统民居 136

二、院落格局折射主人社会身份 145

三、建筑演化记录时代变迁 148

第五节 其他历史遗存  150

一、冰窖 150

二、昔日水道 153

第三章 独特的皇家文化与缙绅文化第一节 “东富西贵”之说探源  156

一、“东富西贵”的两种说法 156

二、“西贵”内涵的界定及其文化空间 158

第二节 西城的皇家文化   162

一、元、明、清的宫廷文化 163

二、王府里的达官贵人 171

三、中央衙署的建立及分布 176

四、皇家祭祀活动 183

五、皇家文化对西城文化的影响 186

第三节 西城的缙绅文化  188

一、西城缙绅宅第的分布及建筑 189

二、西城缙绅的社交生活 192

三、西城缙绅的代表人物 193

四、缙绅文化对西城文化的影响 195

第四章 彰显文化魅力的西城商业第一节 通惠河带来西城商业的兴起  198

一、通惠河开通商业门户 198

二、前朝后市营造商业基础 199

三、繁荣的鼓楼前商业街区 199

第二节 商业布局与业态日趋完整  201

第三节 商业繁荣彰显文化魅力  204

一、西城的各类市场 205

二、西城商业的主要业态 212

第四节 西城的商业精神与营销文化 222

一、商业伦理道德以诚信为本 223

二、传统营销手段体现商业文化 223

第五章 西城教育从“大观园”走出第一节 皇城根下的古代官学  230

一、权贵阶层带来权贵教育 230

二、官学主要统于府学和国子学 232

三、清代八旗学校兴盛 234

第二节 民间教育形式多样  237

一、社学:敦风俗、行教化 237

二、义学:种类全、影响大 239

三、私学:数量多、分布广 240

四、首善书院:辨善恶、讲气节 243

第三节 近代教育走出“大观园”  245

一、科举没落,儒学浸衰 245

二、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247

三、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249

四、颁行新学制,发展新教育 250

第四节 新文化带来新教育  255

一、新文化、新思潮的传播 255

二、深层次改革旧学体制 256

三、各类学校的创立 259

第五节 教会教育影响深广  265

一、教会势力的逐渐渗透 265

二、教会教育的发展与影响 270

三、辅仁大学的创立与发展 274

第六节 社会名士与西城教育  279

一、孙中山创办中国大学 279

二、李大钊与京师公立第一女子中学 281

三、鲁迅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283

四、陈垣创办平民中学 285

第六章 皇城根下的民俗与风情第一节 元代的西城民俗  288

一、蒙古民族的日常习俗 288

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290

三、汉蒙相融的婚丧嫁娶 291

四、宗教活动与节令习俗 292

第二节 明代的西城民俗  295

一、人口迁移带来民风民俗的转变 296

二、集中体现民俗的庙会 298

第三节 清代的西城民俗  301

一、剃发和衣冠的改变 301

二、民俗中的休闲文化 303

三、集中反映民族文化的岁时习俗 306

第四节 清末民初的民俗  312

一、洋务运动对西城传统民俗的影响 313

二、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开一代新风 313

三、时尚对传统民俗的渗透 316

第七章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第一节 文学艺术  322

一、元代的文学艺术 322

二、明代的文学艺术 326

三、清代的文学艺术 327

四、现代文学艺术 335

第二节 科学技术  340

一、元代的科学技术 340

二、明代的科学技术 344

三、明末清初的科学技术 345

四、清末的科学技术 348

五、现代科学技术 351

第八章 西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第一节 文化交流是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356

一、文化交流、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356

二、影响区域文化交流的主要因素 359

第二节 文化交流 361

一、元大都时期的文化交流 361

二、明朝时期的文化交流 365

三、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文化交流 369

第三节 在开放中走向辉煌  378

附录一 北京西城文化记事  381

附录二 参考文献目录  420

后记  42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