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栽培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作物栽培学
  • 刘克礼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2054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63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588页
  • 主题词:作物-栽培-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作物栽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1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 1

二、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1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起源地 3

一、世界各地最早种植的作物 3

二、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 3

三、我国作物的来源 4

第三节 作物分类与引种原则 5

一、作物的分类 5

二、作物引种及其原则 6

第四节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和种植业区划 7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及其评价 7

二、我国的种植业区划 9

第五节 内蒙古农业自然资源和种植业区划 11

一、内蒙古农业资源及其评价 11

二、内蒙古种植业区划 14

第六节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6

一、可持续农业的涵义 16

二、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6

第七节 作物栽培科技的发展 17

一、作物栽培学的历史 17

二、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 17

三、作物栽培学的发展 18

主要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21

第一节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21

一、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21

二、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21

三、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22

第二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24

一、作物的感温性 24

二、作物的感光性 25

三、作物在温度和光周期诱导下植株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26

四、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6

第三节 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关系 27

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27

二、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 28

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28

四、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30

主要参考文献 30

第三章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32

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2

一、作物产量 32

二、产量构成因素 33

三、作物产量的形成 33

第二节 作物群体结构 36

一、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和光强分布 36

二、影响作物群体结构的因素 37

第三节 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38

一、源 39

二、库 39

三、流 40

四、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 40

第四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41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41

二、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 43

三、作物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 45

四、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50

主要参考文献 51

第四章 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52

第一节 作物的环境 52

一、环境因素的分类 52

二、环境因素的生态学分析 52

第二节 作物与光的关系 53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及作物的生态适应 53

二、作物对光的吸收转化与产量 55

第三节 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59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59

二、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62

三、高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64

第四节 作物与水的关系 65

一、水对作物的生态作用及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65

二、旱、涝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 66

三、水污染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8

第五节 作物与空气的关系 69

一、空气成分及其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69

二、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71

第六节 作物与土壤的关系 73

一、土壤对作物的生态作用 73

二、土壤污染与作物 75

主要参考文献 77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 78

第一节 土壤培肥及整地技术 78

一、土壤培肥技术 78

二、整地技术 79

第二节 播种技术 81

一、播种期的确定 81

二、播种技术 82

第三节 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 84

一、种植密度 84

二、植株配置方式 86

第四节 施肥技术 86

一、作物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86

二、施肥技术 87

三、施肥方法 89

第五节 灌溉技术 90

一、作物吸收水分的规律 90

二、节水灌溉 91

第六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93

一、杂草防除技术 93

二、病虫鼠防治技术 94

三、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95

四、人工控旺技术 98

第七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98

一、地膜覆盖的作用 99

二、膜的选择 100

三、覆膜及管理技术 101

四、残膜的回收利用 103

第八节 收获技术 103

一、收获时期的确定 103

二、收获方法 104

三、产后处理和种子储藏 105

主要参考文献 106

下篇 各论 107

第六章 小麦 107

第一节 概述 107

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07

二、小麦生产概况 108

第二节 小麦的起源和进化 115

一、小麦的分类与进化 115

二、栽培小麦的起源、演化和传播 117

第三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18

一、小麦的一生 118

二、小麦的生长发育 119

第四节 小麦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 138

一、小麦的群体结构 138

二、小麦经济产量形成和高产栽培途径 141

第五节 小麦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144

一、小麦品质概述 144

二、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 146

第六节 小麦生长发育需要的环境条件 149

一、小麦品种的感温性与感光性 149

二、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的土壤条件 152

三、高产小麦对水分的需求 153

四、高产小麦对养分的需求 153

第七节 春小麦栽培技术 154

一、内蒙古春小麦区划 154

二、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 157

三、春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160

附:内蒙古自治区春小麦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166

一、灌区春小麦优化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166

二、呼伦贝尔市岭北地区旱作春小麦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规程 168

三、通辽、赤峰丘陵区旱作春小麦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规程 169

主要参考文献 171

第七章 其他麦类作物 172

第一节 裸燕麦(莜麦) 172

一、概述 172

二、裸燕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74

三、裸燕麦的栽培技术 178

第二节 大麦 181

一、概述 182

二、大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83

三、大麦的栽培技术 186

四、啤酒大麦的栽培技术 188

主要参考文献 189

第八章 玉米 190

第一节 概述 190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90

二、玉米的起源、传播及分类 191

三、玉米的分布及区划 194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97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197

二、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199

三、玉米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 209

四、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211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215

一、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215

二、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216

三、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217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219

五、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222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225

七、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227

八、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30

第四节 优质专用玉米的品质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233

一、高油玉米 233

二、糯玉米 234

三、甜玉米 235

四、爆裂玉米 236

五、青饲青贮玉米 237

六、优质蛋白玉米 238

七、高淀粉玉米 239

八、笋玉米 240

附:内蒙古自治区春玉米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241

一、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11250kg/hm2以上优化栽培技术规程 241

三、内蒙古旱作丘陵区春玉米7500~9000kg/hrn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 243

三、内蒙古旱作丘陵区春玉米6000kg/hm2以上优化栽培技术规程 244

主要参考文献 245

第九章 稻 247

第一节 概述 247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47

二、栽培稻种的起源与分类 247

三、水稻生产概况 249

第二节 水稻栽培生物学基础 250

一、水稻的一生 250

二、水稻的温光反应 252

三、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253

四、根、茎、叶的生长 254

五、分蘖的生长 255

六、穗分化、开花及结实 256

第三节 水稻产量形成与品质 259

一、水稻的产量形成 259

二、水稻的品质 261

三、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261

第四节 水稻栽培技术 262

一、育秧 262

二、整地与移栽 265

三、需肥特性与稻田施肥 268

四、稻田需水与灌溉 271

五、本田管理 273

主要参考文献 275

第十章 高粱 276

第一节 概述 276

一、高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76

二、高粱的起源和分布 276

三、高粱的生产概况 277

第二节 高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78

一、高粱的一生 278

二、高粱的器官形态特征与建成 279

三、高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82

四、高粱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283

第三节 高粱的栽培技术 284

一、轮作与整地 284

二、播种保苗 285

三、合理密植 286

四、需肥与施肥 286

五、灌溉与排涝 287

六、田间管理 288

七、适时收获 289

主要参考文献 289

第十一章 谷子 290

第一节 概述 290

一、谷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90

二、谷子生产概况与种植区划 291

三、谷子的起源和分类 292

第二节 谷子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292

一、谷子的一生 292

二、谷子的生长发育 292

三、谷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96

四、谷子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298

第三节 谷子的栽培技术 300

一、轮作倒茬 300

二、整地 300

三、施肥 300

四、播种 301

五、合理密植 303

六、田间管理 303

七、适期收获 305

八、秕谷产生原因和减少秕谷的措施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06

第十二章 黍稷 307

第一节 概述 307

一、黍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07

二、黍稷的生产概况 307

三、黍稷的栽培区划 308

第二节 黍稷的生物学特性 308

一、黍稷的形态特征 308

二、黍稷的生长发育及其对温光的要求 310

第三节 黍稷栽培技术 313

一、轮作与整地 313

二、施肥 314

三、播种 314

四、田间管理 315

五、收获与储藏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16

第十三章 荞麦 317

第一节 概述 317

一、荞麦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317

二、荞麦的起源、传播与分布 318

三、荞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319

第二节 荞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20

一、荞麦的植物学特征与类型 320

二、荞麦生长发育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21

第三节 荞麦的栽培技术 322

一、轮作 322

二、精细整地 322

三、播种 323

四、施肥 324

五、田间管理 325

六、适期收获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25

第十四章 马铃薯 326

第一节 概述 326

一、马铃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326

二、马铃薯的起源和栽培历史 328

三、马铃薯的分布与生产概况 328

第二节 马铃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31

一、马铃薯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 331

二、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339

三、马铃薯块茎的休眠 340

四、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41

第三节 马铃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344

一、马铃薯的产量形成 344

二、马铃薯的品质 345

第四节 马铃薯的栽培技术 346

一、轮作换茬 346

二、深耕整地 347

三、深施底肥和种肥 347

四、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 348

五、播种 348

六、合理密植 350

七、田间管理 351

八、收获及储藏 354

第五节 马铃薯地膜覆盖及间套作栽培技术要点 355

一、马铃薯地膜覆盖的应用效果 355

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355

第六节 马铃薯病毒病害及防止途径 356

一、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发病条件 356

二、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途径 357

附: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358

一、呼盟岭南地区马铃薯37500kg/hm2以上优化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358

二、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22500kg/hm2以上优化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361

主要参考文献 363

第十五章 大豆 364

第一节 概述 364

一、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64

二、我国栽培大豆的起源和分布 365

三、大豆生产概况 366

第二节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68

一、大豆的形态特征 368

二、大豆的类型 373

三、大豆的生长发育 375

四、大豆对光照、温度的要求 378

五、大豆的产量形成和品质 380

第二节 大豆栽培技术 385

一、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和轮作整地 385

二、播种与合理密植 386

三、需肥与施肥 388

四、需水与灌溉 390

五、田间管理 391

六、收获 392

附:旱作大豆高产优化栽培技术指标与规程 393

一、高产优化栽培主要技术指标 393

二、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规程 393

主要参考文献 395

第十六章 其他豆类作物 397

第一节绿豆 397

一、概述 397

二、绿豆栽培的生物学特性 398

三、绿豆栽培技术 400

第二节 小豆 401

一、概述 401

二、小豆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402

三、小豆栽培技术 404

第三节 豌豆 406

一、概述 406

二、豌豆的生物学特性 407

三、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410

第四节 蚕豆 411

一、概述 411

二、蚕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12

三、蚕豆的栽培技术 415

主要参考文献 416

第十七章 油菜 417

第一节 概述 417

一、油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417

二、油菜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418

三、油菜的起源及类型 419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21

一、油菜的形态特征 421

二、油菜的生长发育 423

第三节 油菜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427

一、油菜的产量形成 427

二、油菜的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428

第四节 春油菜的栽培技术 429

一、轮作与选地、整地 429

二、播种 430

三、油菜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432

四、油菜的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433

五、田间管理 434

六、适时收获 435

主要参考文献 435

第十八章 向日葵 437

第一节 概述 437

一、向日葵的经济价值与用途 437

二、向日葵的起源、分布及生产概况 437

第二节 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38

一、向日葵的类型 438

二、向日葵的形态特征 438

三、向日葵的生长发育 440

四、向日葵对温光的要求 442

第三节 向日葵光合产物与油分的积累 442

一、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 442

二、油分的积累 443

第四节 向日葵的栽培技术 444

一、选地与整地 444

二、施肥 444

三、播种 446

四、合理密植 446

五、田间管理 447

六、收获 447

主要参考文献 448

第十九章 其他油料作物 449

第一节 油用亚麻(胡麻) 449

一、概述 449

二、油用亚麻(胡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51

三、栽培技术 454

第二节 蓖麻 457

一、概述 457

二、蓖麻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458

三、栽培技术 463

第三节 芝麻 466

一、概述 466

二、芝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67

三、栽培技术 469

第四节 紫苏 470

一、概述 470

二、紫苏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71

三、紫苏栽培技术要点 472

主要参考文献 472

第二十章 大麻 474

第一节 概述 474

一、大麻的经济价值及用途 474

二、大麻的起源与生产概况 474

三、大麻的类型 474

第二节 大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75

一、形态特征 475

二、生长发育 475

三、纤维形成 476

四、大麻对温、光条件的要求 476

第三节 大麻栽培技术 476

一、轮作 476

二、土壤耕作与整地 477

三、播种 477

四、田间管理 477

第四节 沤麻 478

主要参考文献 478

第二十一章 甜菜 479

第一节 概述 479

一、甜菜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479

二、甜菜的起源与发展 479

三、甜菜的品种类型 480

四、甜菜生产概况 480

第二节 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481

一、甜菜的形态特征 481

二、甜菜的生育阶段与生育时期 487

三、甜菜的生育过程 488

四、甜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490

五、甜菜的产量形成与品质 491

第三节 甜菜栽培技术 495

一、选地与轮作 495

二、深耕整地 496

三、播种 497

四、施肥 498

五、灌溉 500

六、田间管理 500

七、收获 503

第四节 旱作甜菜栽培技术要点 504

一、选地与蓄水保墒 504

二、抢墒播种 504

三、土壤培肥 505

第五节 甜菜专项栽培技术 505

一、甜菜地膜覆盖栽培 505

二、甜菜纸筒育苗栽培 507

主要参考文献 510

第二十二章 烟草 510

第一节 概述 511

一、国内外及内蒙古烟草生产概况 511

二、烟草起源与类型 511

三、我国烟区的划分 512

第二节 烟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512

一、烟草的生育时期 512

二、烟草的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 514

三、烟草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515

第三节 烟草的产量与品质 516

一、烟草的产量 516

二、烟叶的品质 517

第四节 烟草的栽培技术 518

一、烟田耕作制度 518

二、烟草育苗技术 518

三、烟草的营养与施肥 520

四、烟田整地,移栽与密度 521

五、烟田的管理技术 521

第五节 烟叶的成熟、采收与烘烤 522

一、烟叶的成熟与采收 522

二、烤前准备 523

三、烟叶烘烤的基本原理 524

四、烟叶烘烤技术 524

第六节 烤烟的分级与检验 525

一、烟叶分组 525

二、烟叶分级 525

三、烟叶检验 525

主要参考文献 526

第二十三章 豆科饲料、绿肥作物 527

第一节 苜蓿 527

一、概述 527

二、紫花苜蓿的植物学特征 529

三、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529

四、紫花苜蓿的栽培技术 531

五、苜蓿的生产力与利用 534

第二节 草木樨 534

一、概述 534

二、草木樨的植物学特征 535

三、草木樨的生物学特性 535

四、草木樨的栽培技术 537

五、草木樨的压青利用 539

第三节 沙打旺 539

一、概述 539

二、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540

三、栽培技术 542

第四节 毛苕子 543

一、概述 543

二、植物学特征 544

三、生物学特性 544

四、栽培技术要点 545

五、刈割与利用 546

主要参考文献 546

第二十四章 禾本科饲料作物 547

第一节 苏丹草 547

一、概述 547

二、植物学特征 548

三、生物学特性 548

四、栽培技术 550

五、刈割与利用 551

第二节 高丹草 551

一、概述 551

二、植物学特征与特性 552

三、栽培技术 553

四、刈割利用 553

第三节 多年生黑麦草 554

一、概述 554

二、植物学特征 555

三、生物学特性 556

四、栽培技术 556

第四节 无芒雀麦 557

一、概述 557

二、植物学特征 558

三、生物学特性 558

四、栽培技术 559

第五节 披碱草 560

一、概述 560

二、植物学特征 561

三、生物学特性 561

四、栽培技术 562

主要参考文献 56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