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  上
  • 吴思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中国诗歌理论的现代转型 1

二、中国新诗理论的现代品格 12

三、中国新诗理论的发展脉络 36

第一编 世纪初至20年代的新诗理论 45

第一章 新诗理论的生成背景与精神渊源 45

第一节 黄遵宪的“别创诗界”之论 46

第二节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观 50

第三节 王国维的诗学观 53

第四节 鲁迅的“摩罗诗力说” 60

第二章 新诗出现与新诗理论的草创 68

第一节 胡适 69

第二节 周作人 82

第三节 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99

第四节 俞平伯 111

第五节 康白情、郑振铎 125

第三章 以“创造社”为中心的新诗理论 137

第一节 “创造社”诗人及其理论取向 138

第二节 郭沫若 141

第三节 宗白华 160

第四节 田汉 171

第五节 郁达夫、成仿吾 180

第四章 “新月派”的新诗理论 191

第一节 “新月派”诗人的理论取向 191

第二节 闻一多 196

第三节 徐志摩 213

第四节 朱湘 224

第五节 梁实秋 235

第六节 饶孟侃 246

第七节 叶公超、陈梦家 255

第五章 初期“象征派”的诗歌理论 271

第一节 初期“象征派”的形成及其思想文化特色 271

第二节 李金发 279

第三节 穆木天 284

第四节 王独清 291

第二编 30—40年代的新诗理论 298

第六章 左翼文学潮流中的新诗理论 298

第一节 蒋光慈 300

第二节 “中国诗歌会”及其理论取向 304

第三节 蒲风 310

第四节 任钧、王亚平等 314

第七章 “现代派”的诗歌理论 323

第一节 “现代派”诗人群体的形成及其诗学思想 323

第二节 戴望舒 338

第三节 梁宗岱 343

第四节 施蛰存、杜衡 346

第五节 徐迟、金克木 351

第八章 “七月派”的诗歌理论 356

第一节 “七月派”及其理论取向 356

第二节 胡风 364

第三节 艾青 375

第四节 阿垅 390

第九章 “中国新诗派”的诗歌理论 401

第一节 反思象征主义的诗学潮流与“中国新诗派”的形成 401

第二节 “中国新诗派”现代主义诗学思想的深化与成熟 409

第三节 袁可嘉 419

第四节 唐湜 424

第十章 其他派别的新诗理论与各具特色的诗论家 428

第一节 李健吾、朱光潜、沈从文与30年代“京派”的诗歌理论 428

第二节 朱自清、冯文炳、李广田等各具特色的诗论家 445

第三节 萧三与解放区的诗歌理论 474

第四节 高兰与朗诵诗理论 481

第三编 50—70年代的新诗理论 490

第十一章 新中国文艺方针的确立与毛泽东诗学主张的影响 490

第一节 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与新中国文艺方针的确立 490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新诗的主张及其影响 495

第三节 臧克家:毛泽东诗歌理论的主要阐释者 504

第四节 沙鸥:政治化诗学批评 514

第五节 文艺批判运动中的新诗理论 520

第十二章 现代格律诗理论的探讨 545

第一节 关于自由诗与格律诗的争论 546

第二节 林庚的“九言诗”理论及相关讨论 552

第三节 何其芳的诗论及“现代格律诗”理论 558

第四节 卞之琳的“新格律诗”理论 570

第十三章 抒情诗与相关诗学理论的探讨 574

第一节 建国后对抒情诗理论的探讨 574

第二节 政治抒情诗理论的确立 577

第三节 沈仁康的抒情诗理论 580

第四节 安旗的叙事诗理论 584

第五节 公木、冯至等诗论家的探讨 588

第十四章 “大跃进”新民歌运动与新诗发展道路的论争 607

第一节 “大跃进”新民歌运动与诗歌的“大众化”问题 608

第二节 新诗发展道路的论争 614

第三节 天鹰对新民歌运动的研究 620

第十五章 “文化大革命”中新诗理论的扭曲 625

第一节 围绕张永枚诗报告《西沙之战》的评论 626

第二节 关于“新诗学习样板戏”的理论 629

第三节 围绕“小靳庄诗歌”与“西四北小学儿歌”的评论 632

第四节 天安门诗歌运动引发的理论思考 637

第四编80—90年代的新诗理论 643

第十六章 思想解放运动与围绕朦胧诗的论争 643

第一节 朦胧诗的命名与围绕“三个崛起”的论争 643

第二节 谢冕等新潮诗论家 649

第三节 丁力等恪守传统诗学观念的诗论家 677

第四节 以吕进为代表的“上园派”诗论家 691

第十七章 新诗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展 713

第一节 对新诗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索 713

第二节 新诗发展史研究 743

第三节 对于台湾、香港、澳门诗歌的研究 761

第十八章 “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与新生代诗群的理论主张 774

第一节 围绕“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的论争 774

第二节 新生代诗群的理论主张 779

第十九章 青年诗论家群体的涌现 788

第一节 诗人型评论家 788

第二节 学者型评论家 802

第五编 台湾、香港与澳门的新诗理论 828

第二十章 当代台湾新诗理论 828

第一节 台湾新诗理论发展概述 828

第二节 台湾主要新诗理论家 859

第二十一章 当代香港澳门新诗理论 903

第一节 香港新诗理论发展轮廓 904

第二节 香港主要新诗批评家 916

第三节 澳门新诗批评发展概貌 938

附录 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著作要目(1920—2000) 947

后记 98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