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
  • 陈思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ISBN:753210209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文学整体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整体观 17

一 新文学是一个开放型的整体 17

二 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整体框架 25

三 传统与发展:作为一种方法论的提出 33

第二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启蒙传统 39

一 启蒙的文学和文学的启蒙 39

二 “为人生”和“为艺术” 46

三 《语丝》的分化 56

四 两种启蒙意识的衰落 64

第三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文化状态 71

一 关于时代的共名和无名 71

二 共名状态下的文学创作 79

三 无名状态下的文学创作 83

第四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战争文化心理 90

一 战争与抗战后新的文化规范 90

二 文学观念中的战争文化心理 98

第五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民间文化形态 112

上篇 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 113

一 民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13

二 民间文化形态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钩沉 122

三 文学创作中的民间隐形结构 131

中篇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145

一 “文革”后文学的两个源头 145

二 广场上的文学 151

三 民间还原的诸种特点 158

下篇 现代都市文化与民间形态 166

一 民间在都市文化建构中的表现形态 166

二 现代都市通俗小说与民间立场 171

三 张爱玲现象与现代都市文学 177

四 知识分子参与都市民间的一种方式 187

五 现代都市文学创作的民间形态之一:现代读物 194

第六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207

上篇 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演变 207

一 “五四”反传统的背景及其价值 207

二 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213

三 “五四”时期的两种思维形态 217

四 后继者对“五四”新文化的反省 224

下篇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文化寻根意识 229

一 文化寻根意识的产生 229

二 当代文化寻根的意义 233

三 寻根小说的两端:《北方的河》和《棋王》 237

四 寻根小说的审美追求 242

第七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 248

上篇 现实主义思潮发展概述 248

一 起步阶段: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分袂 248

二 发展阶段:现实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同步 256

三 低潮阶段:现实主义与伪现实主义的抗衡 261

中篇 从现实主义创作论到作家的现实战斗精神 264

下篇 当代文学创作中的现代反抗意识 282

一 两代作家的现实主义 283

二 现代反抗意识的审美特征 288

三 现代反抗意识在今天的意义 295

第八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浪漫主义 300

一 个人抒情小说与田园抒情小说 300

二 从浪漫到抒情 307

第九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代主义 319

上篇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新文学 319

一 中西现代文学比较 319

二 现代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326

三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333

四 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相融汇的前景 338

下篇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忏悔意识 343

一 忏悔意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 343

二 “五四”时期文学中的忏悔意识 349

三 从“人的忏悔”到“忏悔的人” 355

四 “忏悔的人”自我认识的退化 359

五 文学中忏悔意识重现的可能性 363

第十章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外来影响 369

一 二十世纪初到1949年外来思潮影响 369

二 1949年到二十世纪末的外来思潮影响 384

三 “影响研究”以外的一种方法的探讨 405

再版后记 41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