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贾世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6545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中华民族-起源-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文字诠释中华民族起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的形成 1
第一节 从北京周口店远古始祖谈起 1
一、北京周口店中华猿人、智人生活状况 1
二、中华远古具有代表性历史人物的出现 2
第二节 中华民族始祖——炎、黄二帝 4
一、炎、黄同根 4
二、农耕起家 5
三、东迁、征战 7
四、炎、黄统一 9
五、南迁、回归 10
六、炎黄文化 11
七、黄帝之死 13
第三节 中华民族高祖(部落联盟时代)——颛顼、帝喾二帝 15
甲、颛顼 15
一、颛顼发源 15
二、颛顼登基 16
三、颛顼政绩 17
四、颛顼之死 19
乙、帝喾 19
一、帝喾发源 19
二、帝喾执政 20
三、帝喾传承 20
第四节 中华民族高祖(邦国联盟时代)——唐尧、虞舜二帝 21
甲、邦国联盟时代简介 21
乙、唐尧 23
一、唐尧发源 23
二、唐尧政绩 24
三、唐尧禅让 25
丙、虞舜 26
一、虞舜发源 26
二、虞舜及其部族的兴起 28
三、虞舜政绩 28
四、虞舜之死 30
第五节 华夏王朝开国之君——大禹 31
甲、登基前的社会基础——治水奇功 31
一、出身治水家族 31
二、临危接受任命 32
三、治水历程艰苦卓绝 32
四、治水成果意义非凡 33
乙、大禹登基——华夏王朝的建立 34
一、大禹登基称帝 34
二、王朝版图奠定 34
三、行政机构初建 35
四、规章制度创立 35
五、大禹之死 37
第六节 华夏王朝的兴衰 39
一、太康失国 39
二、少康中兴 40
三、夏桀亡国 41
第二章 中华史前生活文明的出现——衣、食、住、用的雏形 46
第一节 居室构建文明 46
一、聚邑村落的房屋构建 46
(一)半穴式房屋结构 46
(二)半地穴式居屋形象 47
(三)南方地区干栏式房屋 48
二、聚邑村落的形成与构成 50
(一)聚邑村落的形成 50
(二)聚邑村落的布局结构 50
(三)聚邑村落的社会结构 51
(四)聚邑村落的外部防御 51
三、晚期城郭的出现 52
第二节 粮食种植文明 54
一、农耕作物的培育 54
(一)农耕经济的社会意义 54
(二)农耕作物四大品种 54
二、农耕器具的创制 57
(一)耕种农具 57
(二)收割农具 59
(三)储粮农具 60
第三节 狩猎、畜牧文明 62
一、万年狩猎功不没 62
(一)狩猎经济的社会意义 62
(二)狩猎活动的社会影响 63
(三)狩猎经济的历史发展 63
二、千载畜牧价更高 67
(一)畜牧业的产生 67
(二)畜牧业的内容 68
第四节 陶器烧制文明 76
一、制陶业的产生及其意义 76
(一)制陶业的产生 76
(二)制陶业产生的原因 76
(三)制陶工艺在中华古文字中的反映 77
(四)制陶业产生的社会经济意义 78
二、古陶器具简介 78
(一)古陶炊具 78
(二)古陶食器 80
(三)古陶酒具 80
第五节 纺织、衣着文明 84
一、原始纺织业的起源 84
(一)生活实践引发对容物器具的创制遐想 84
(二)鸟巢等自然物引发的创制思维 84
(三)从篮筐制造到席子的编织 85
(四)编制材料的选用 85
二、原始纺织业的产生 86
(一)嫘祖教民育蚕纺纱 86
(二)原始纺织过程 87
(三)纺纱 88
(四)织布 91
三、衣着文明的演变与发展 93
(一)衣着文明的演变 93
(二)衣着文明的发展 94
第三章 中华史前社会文明的出现——从母系到父系氏族社会 101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始祖母——女娲 101
一、关于华夏之母——女娲的神话传说 101
(一)从名字看女娲故事的历史真实性 101
(二)从神话传说内容看女娲故事的历史真实性 102
二、龙文化的起源 105
(一)龙文化起源于图腾现象 105
(二)龙形象来源于蛇形象 105
(三)龙、蛇形象的大融合 107
(四)在农耕经济中产生的龙幻想 108
(五)在宗教、文艺作品中渲染出的龙崇拜 108
(六)龙形象在氏族大融合中的诞生 108
三、龙文化的发展 109
(一)从原始图腾到“四灵崇拜” 109
(二)从“四灵崇拜”到龙、凤政治权威 110
(三)从政治权威到意识渗透 111
(四)从意识渗透到中华之魂 112
第二节 中华母系氏族公社的出现与形成 113
一、母系氏族公社的“知母不知父”世情 113
二、母系氏族公社的姓、氏繁衍 113
三、母系氏族公社由女性主导 114
(一)女性是氏族的领导者 114
(二)女性又是农耕生产的实干者 115
(三)女性还是家园的武力保卫者 116
四、母系氏族公社中的女尊男卑 117
(一)母系氏族公社中的女尊现象 117
(二)母系氏族公社中的男卑现象 118
第三节 中华母系氏族公社的婚俗演变 120
一、华夏婚俗的历史 120
二、华夏族外婚的考证 120
(一)族外婚是人类婚俗的必经阶段 120
(二)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一:对偶婚人相互称呼为“亚” 121
(三)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二:“弃”字表现实施族外婚的必要 121
(四)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三:墓葬考古 122
(五)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四:称谓的变迁 122
(六)华夏族外婚的证据之五:祭祀方式的特征 122
第四节 中华父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址综述 124
一、黄河流域粟作氏族文化区 124
(一)黄河上游(甘肃、青海)氏族文化区 124
(二)黄河中、下游(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氏族文化区 125
二、长江流域稻作氏族文化区 126
(一)长江上游(四川)氏族文化区 126
(二)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江西)氏族文化区 126
(三)长江下游(浙江)氏族文化区 127
三、华南、西南(两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西藏)渔业采集氏族文化区 127
四、东北(内蒙古、黑龙江、辽宁)草原地带渔猎采集氏族文化区 127
第五节 中华父系氏族社会的出现与形成 129
一、父系氏族社会综述 129
(一)气候趋暖促使父系时代的到来 129
(二)父系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的变革 129
二、父系氏旅时代显著的经济发展 129
(一)大汶口文化的经济发展 130
(二)龙山文化的经济发展 130
(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经济发展 130
(四)良渚文化的经济发展 131
三、父系氏族时代社会结构的变化 131
(一)母系氏族公社末期家庭经济的出现 131
(二)父系氏族时代父权制的出现 132
(三)父系氏族时代贫富差距的出现 133
(四)父系氏族时代特权阶层的出现 133
四、新石器父系氏族时代原始交换的产生 135
(一)以物易物的生动形象 136
(二)货币交易的生动形象 136
(三)货币贮藏的生动形象 138
(四)货币意识的生动体现 138
五、父系时代征战的频繁 139
(一)从武器“戈”字衍生出的古字 139
(二)邦国联盟时代 140
(三)原始时代的战争 141
六、父系时代奴隶阶层的出现 141
(一)奴隶留下印记的刑具——辛 141
(二)象征枷锁的“幸” 143
(三)奴隶社会使致盲的刑罚 143
(四)奴隶社会另一种酷刑——刖刑 144
第六节 中华父系氏族社会的政治形态——邦国联盟 146
一、邦国联盟的出现及其性质 146
(一)邦国联盟的出现 146
(二)邦国联盟的性质 146
二、邦国遗址古城简介 146
三、邦国联盟时代社会思想意识的形成 149
(一)宗教意识的萌芽 149
(二)祭祀活动的盛行 149
(三)礼乐文化的出现 152
(四)禅让政治的出现 154
第四章 古文字解读中华先人的“治学、励志、修德、行孝” 157
一、中华先人的治学态度 157
二、中华先人的励志豪情 179
三、中华先人的修德之风 193
四、中华先人的孝道情怀 208
第五章 中华民族生存环境的形成 213
第一节 地球演化进程 213
一、地球地质演化过程 213
二、地质演化进程说明 214
第二节 地球生命历程 214
一、地球生命的首次大磨难:厌氧生命的灭亡 215
二、地球生命的第二次大磨难:恐龙等巨型动物的灭亡 215
三、地球生命的第三次大磨难:“造山运动”对生命的冲击 216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发源 219
第一节 中华古猿时代(大约在1200万年前) 219
一、中华古猿的诞生 219
二、中华古猿的成长 220
三、中华古猿的进化 221
四、华夏古猿遗址 222
五、华夏古猿的生活状况 223
第二节 中华猿人时代(大约在300万年之前) 225
一、中华猿人的诞生 225
二、中华猿人避风寒 226
三、北京猿人度寒饥 230
附录 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古迹发现—机构组建—实地发掘—战争丢失—发扬光大 233
第三节 中华智人时代(大约30万年前) 235
一、中华智人的诞生 235
二、人工取火照征途 238
三、工具开发传万代 240
四、审美意识文明初 243
附录一 人类起源学说简介 245
一、从分子生物学看人类起源 245
二、从考古发掘看人类起源 247
三、人类起源的学术争论 249
附录二《史记》中关于中华始祖的记述 251
一、《史记·五帝本纪》 251
(一)《史记·五帝本纪》题解 251
(二)《史记·五帝本纪》原著、译文 251
二、《史记·夏本纪》 269
(一)《史记·夏本纪》题解 269
(二)《史记·夏本纪》原著、译文 269
附录三 中华古文字社会历史意义评述 286
一、汉字是维护政治统一的工具 287
二、汉字是沟通空间、时间的桥梁 290
三、汉字是展现艺术魅力的美丽图画 291
索 引 本书古文字分析索引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