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
  • 周良霄,顾菊英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173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51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8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蒙古族的起源 1

第一节 历史上的东胡诸部族 1

东胡 2

乌桓、鲜卑 3

室韦 9

第二节 蒙古部的西迁 13

第三节 辽金统治时期的蒙古草原 18

辽对蒙古草原的统治 18

金代的蒙古草原诸部 26

金朝对蒙古草原诸部的控制 41

第二章 12—13世纪初蒙古诸部的社会状况 50

第一节 经济生活 50

畜牧 50

狩猎 54

手工业 55

商业交换 56

农业 57

第二节 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 58

家庭 58

氏族、部落 62

部落联盟 72

第三节 阶级分化 74

草原氏族贵族 75

奴隶与属民(bo′ol孛斡勒) 78

平 民 83

第四节 文化习俗 84

第三章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与大蒙古国的建立 90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兴起 90

也速该之死与铁木真的童年 90

与札木合的联盟及十三翼之战 93

斡里扎河之战与泰亦赤兀部的败亡 98

阙奕坛之战与东蒙诸部的平定 101

班朱尼河之盟与克烈部的败亡 102

乃蛮的灭亡与蒙古草原的统一 105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 108

一、国家制度的建立 109

千户授封制度 109

护卫军制度 116

法律的颁行与司法机关的建立 122

文字的创制 125

二、国家的扩展与巩固 128

西北邻部的降附 128

与旧氏族残余势力的斗争 130

第三节 对外侵掠 133

一、第一阶段(1205—1218年) 134

征西夏 134

侵金 135

西辽的灭亡 145

二、第二阶段(1218—1224年) 147

成吉思汗西征 147

木华黎经略华北 166

三、第三阶段(1224—1227年) 173

伐金 173

西夏的灭亡与成吉思汗之死 174

第四节 兀鲁思的分授与继承 175

第四章 蒙古国的继续扩张与发展 181

第一节 窝阔台合罕时期 181

一、窝阔台即位与汗权的发展 181

二、征服与扩张的继续(上)——灭金 187

灭亡金朝 187

与南宋的和战 189

征服高丽 194

三、征服与扩张的继续(下)——拔都西征 195

不里阿耳(Bulghar)的残灭 197

斡罗思(Orus)的征服 197

进掠波兰与匈牙利 199

四、蒙古在北部中国和中、西亚地区的统治 201

对北部中国的统治 202

对中、西亚地区的统治与经略 213

五、贵由汗的短暂统治 217

贵由即位与黄金氏族内部矛盾的加剧 217

招徕吐蕃 221

第二节 蒙哥汗时期 222

一、汗位的争夺 222

蒙哥即位 222

叛乱的镇压 225

二、统治措施 227

中央政权的强化 227

行省的设置与亲王出镇 228

括户、治赋与分封 229

宗教的利用与宗教辩论大会的举行 231

三、忽必烈对汉地的经略 234

崇儒揽士 235

并大理 236

军政设施 238

营建开平府 239

与蒙哥的矛盾 240

四、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旭烈兀西征 241

灭亦思马因 241

阿拔斯王朝的灭亡 242

入侵叙利亚 243

五、蒙哥的南侵和他的死 245

第三节 蒙古国时期草原社会的变化 248

第五章 元朝的建立 254

第一节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及李璮叛乱的平定 254

一、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 254

即位开平 255

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争夺战 258

阿里不哥的败降 259

二、诸汗国的分立 261

三、李璮的叛乱 264

第二节 封建专制王权的建立 267

汉法的采行 267

蒙汉杂糅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质 272

八思巴蒙古字的创制 274

第三节 大都的营建 275

大都的兴建 275

两都制度与上都概况 279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恢复 281

奖励发展生产 281

严禁侵民伤稼 282

广兴屯田 283

第五节 蒙、汉、色目官僚集团的倾轧与斗争 285

蒙、汉、色目官僚集团的形成与矛盾 285

阿合马的攫权征利与官僚集团间的斗争 289

第六章 全国的统一 295

第一节 灭亡南宋 295

伐宋的准备 295

攻占临安 297

闽广川蜀的平定 303

第二节 与西北、东北诸叛王的斗争 306

海都的叛乱与窝阔台汗国的兴起 306

昔里吉之叛 308

乃颜之乱 312

第三节 为巩固全国大统一的诸措施 317

一、巩固统一的诸政治措施 317

地方统治机构的完备 317

民族压迫政策的新发展 320

制历与纂修《一统志》 321

驿站制度的发展 321

二、军事镇戍 322

三、经济政策 323

四、大统一的历史作用 324

第四节 至元中后期朝政的升沉 328

一、阿合马擅权 328

阿合马的苛政 328

大都暴动 332

二、真金预政和他的死 335

真金预政 335

卢世荣主政失败与真金之死 337

三、桑哥执政与皇位继承 340

桑哥与尚书省的复设 340

完泽任相与皇位继承人的确定 343

第五节 对外侵掠战争 344

高丽 345

日本 346

安南 348

缅国 349

占城 350

爪哇 351

第六节 至元中后期人民的反抗斗争 352

南宋被灭期间人民的反抗斗争 353

至元后期人民的反抗斗争 355

第七章 统治制度(上) 360

第一节 宫阃制度与贵族特权组织 360

忽里台制度 361

分封投下制度 363

斡耳朵制度 366

怯薛制度 368

第二节 民族压迫政策 372

第三节 官制 375

中央官制 375

地方官制 381

基层设置 385

官吏的选举和铨叙 387

第四节 户籍、赋役与财经制度 395

户籍制度 395

赋税差役制度 403

徭役 410

经理与助役 412

课程 414

钞币制度 417

第八章 统治制度(下) 427

第一节 军事制度 427

军户与奥鲁 428

宿卫军制度 432

镇戍军制度 439

屯田 444

第二节 驿站制度 446

第三节 刑法制度 451

第四节 儒学的利用 459

第九章 社会经济 467

第一节 大统一、多民族经济、文化共同体系的发展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467

一、民族杂居 467

二、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70

人口 473

赋入 476

文化教育 479

第二节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概况 479

一、农业 479

荒地的开垦 479

排水造田与水利灌溉方面的成绩 482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485

工具、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的交流与推广 486

二、畜牧业 492

三、手工业 494

丝织业 494

棉纺织业 496

印染业 498

毡罽业 498

武器 499

印刷术 501

瓷器业 502

酿造 503

四、商业交通 505

交通 505

商业和城市 511

国外贸易与交通 516

第十章 社会阶级与结构 520

第一节 社会阶级关系 520

一、系官田土 520

二、地主阶级 524

蒙古贵族地主 524

北方汉人地主 527

南人地主 529

寺观地主 532

三、商人与高利贷者 534

四、农民 537

五、手工匠 544

六、驱奴 550

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 557

一、宗族 557

二、家庭 562

三、婚姻 565

第十一章 中期的政治概况 569

第一节 成宗铁穆耳统治时期 570

成宗之立 570

朝政概况 572

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的战争 575

用兵西南 577

第二节 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统治时期 578

成武授受之变 578

武宗朝的政治 580

仁宗的政治兴革 583

英宗之立与南坡之变 587

第三节 从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到顺帝妥懽帖睦尔的初年 589

泰定帝的统治 589

两都争战与明宗之死 591

文宗统治时期 595

顺帝初年的政治概况 599

第四节 人民的反抗斗争 603

刘季起义 603

陈空崖起义 603

段丑厮起义 603

阿失歹儿起义 604

蔡五九反抗 604

园明和尚起义 605

赵丑厮、郭菩萨谋反 605

朱光卿、聂秀卿起义 605

棒胡起义 606

彭莹玉、周子旺起义 606

范孟谋反 606

盐徒郭火你赤起义 607

第十二章 元末人民大起义 609

第一节 元末社会总危机的形成 609

一、统治机制的总溃烂 609

二、人民反抗斗争的蜂起 614

三、白莲教的发展与传播 617

四、河防工程与大起义的引发 623

第二节 人民大起义的爆发 625

一、起义军的蜂起 625

刘福通领导的东系红巾军 625

芝麻李领导的徐州红巾军 627

徐寿辉领导的西系红巾军 627

起义在襄、邓地区的南、北琐红巾军 629

张士诚起义泰州 630

方国珍起义浙东 630

二、元军的围剿与镇压 630

第三节 起义军的发展与刘福通北伐 634

一、诸部起义军的再起与发展 634

龙凤政权的建立 634

天完政权的再起 635

大周政权的发展 636

朱元璋进据集庆 638

二、刘福通的北伐与失败 639

定都汴梁 640

西路 641

东路 641

中路 642

龙凤政权的溃败 644

三、陈友谅建大汉政权 645

四、明玉珍据四川 646

五、从大周政权到东吴的演变 647

六、方国珍在浙东的割据 649

七、陈友定据八闽 650

八、朱元璋西吴政权的发展 652

第四节 在人民大起义冲击下的元朝 656

一、妥懽帖睦尔政权的腐朽与内部倾轧 656

朝廷的腐朽与竭蹶 656

内争与倾轧 658

二、地方军阀的壮大与混争 659

人民大起义中地主阶级的动向与地主武装的发展 659

朝廷的党争与地方军阀的混战 664

第五节 朱元璋统一诸部与元朝的灭亡 667

一、并陈友谅 667

二、平张士诚 671

三、北伐与元朝的灭亡 675

四、平定浙、闽、两广及四川 678

平定方国珍 678

平定陈友定 679

平定两广 679

灭夏 680

第十三章 文化 682

第一节 哲学思想 682

一、理学的北传及其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682

金代的儒学简况 682

理学的北传 686

理学在全国的广泛传播 691

程朱理学在全国学术思想领域内统治地位的确立 694

文庙规制的确定 699

二、理学的派衍与朱陆调和 701

许衡及其以躬行践履为准的正统派 701

北方的理学别派刘因 706

南方理学及其巨擘吴澄 710

陆学的流传与朱陆和会的发展 717

第二节 宗教 723

一、佛教 724

喇嘛教 724

禅宗 727

白云宗 728

糠禅(头陀教) 729

二、道教 732

全真教 732

真大道教 738

太一教 739

正一教 739

三、伊斯兰教的传播 740

四、基督教的传播 744

五、三教归一思想的发展 750

第三节 史学 756

辽、金、宋三史的修撰 756

《元朝秘史》 760

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64

第四节 文学艺术 767

一、元曲 767

散曲 768

杂剧 772

南戏 779

二、散文诗词 781

三、绘画书法 784

第五节 科学技术 789

一、农学 789

二、医学 792

三、天文历数 794

四、地理勘测 797

五、机械制造 799

六、水利工程 801

七、数学 803

第十四章 与外国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 806

第一节 与宗藩之国的关系 806

与察合台汗国的关系 807

与伊利汗国的关系 812

与钦察汗国的关系 823

第二节 与毗邻诸国的关系 826

高丽 826

安南 831

第三节 与海外诸国的关系 832

日本 832

占城、真腊 834

南海诸国 835

第四节 与欧洲、非洲国家的交通 837

加宾尼与鲁不鲁乞的出使蒙古 837

马可·波罗来华 840

罗马天主教士在中国 842

斡多里克的旅华报告 844

与非洲的交通及伊本·拔都他游记 845

附录:元大事年表 84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