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大转折的年代:1976-1978年的中国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荣斌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7994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9页
- 文件大小:220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纪实文学-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大转折的年代:1976-1978年的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帷幄运筹一代伟人溘然长逝,“四人帮”蠢蠢欲动;华国锋拒绝江青的无理要求;叶剑英对汪东兴说:毛主席生前,你保卫了他的安全,主席去世了,请你看管好他的文件档案;中央政治局同“四人帮”的斗争“已经白热化”。 3
华国锋:“叶副主席同‘四人帮’斗争是很坚决的。他找到我那儿,和我商量,他说,我们和‘四人帮’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在那段时间里,我和政治局不少同志都进行了接触,进行过酝酿。”叶剑英:“这是一着很险的险棋,又非走不可,必须果断,又要周密。要万无一失地办事。” 6
“四人帮”大肆叫嚷“按既定方针办”;耿飚问华国锋:从字面上看,“照过去方针办”和“按既定方针办”差别并不大,为什么要去掉这句话?华国锋说:“他们这样做,就可以把他们干的许多毛主席不同意的事情,都说成是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了。他们就有了大政治资本了嘛!” 13
“以快打慢”的战略;中南海怀仁堂正厅,华国锋宣布:王洪文,你犯下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我代表党中央宣布,对你进行隔离审查!随后,王洪文被押往候审的地方。但他仍然不服气,自言自语:“没想到有这样快!”当听到要“隔离审查”时,江青又气又慌,连问:“为什么?为什么?”竟吓得要上厕所。 15
玉泉山9号楼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叶剑英和华国锋笑容满面,手挽着手走进大厅。中央政治局会议从晚上10点开到第二天早晨4点多,整整开了一个通宵。华国锋提议由叶剑英担任党中央主席,主持中央的工作;叶剑英坚决推辞,并提议由华国锋担任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会议一致赞成叶剑英的提议。 18
第二章 乾坤初定怀仁堂里,耿飚受命接管广播事业局;华国锋:“要迅速控制住电台和电视台,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叶帅郑重嘱咐耿飚:“要防止发生混乱,防止泄密,注意安全”;华国锋问耿飚:“你要不要带支手枪?”“手枪不必带了”,耿飚说,“但是须要有你的手令”。 23
“四人帮”在上海的势力准备发动武装叛乱;10月12日玉泉山中央政治局会议,华国锋强调:“中央应该马上派人去接管上海。不然会出大乱子”:中央决策,稳定大上海;苏振华、倪志福、彭冲受命接管上海。 27
中央工作组进驻上海接管;苏振华提出:鉴于上海“四人帮”的余党贼心不死,蠢蠢欲动,请南京军区继续加强戒备,特别是江苏、浙江一线的部队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场揭批“四人帮”罪行的斗争大规模掀起,彭真表示:上海对“四人帮”的揭、批、查斗争是彻底的。 33
中央发布解决保定问题的布告,派出以秦基伟为首的中央解决保定问题领导小组;保定“老大难”问题从此得到解决。 40
第三章 初次交锋“两个凡是”的提出。吴德最早公开宣布“两个凡是”。邓小平评价说:我们党的历史上,真正形成成熟的领导,是从毛刘周朱这一代开始。华国锋只是一个过渡,他本身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就是“两个凡是”。 47
华国锋:“抓纲治国”;胡耀邦:国锋同志在对待毛泽东同志的问题上,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这很不好。 52
邓小平的喜悦与华国锋的冷淡;叶剑英:我建议让邓小平出来工作。胡耀邦献“隆中三策”。 55
陈云、王震力主邓小平复出;华国锋提出要“在适当时机”;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和中央,对“两个凡是”提出批评。 59
第四章 经济融冰于光远与三位副总理的见面:“‘唯生产力论’这个词不科学”;邓小平的支持;《评“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成为非常畅销抢手的图书。 65
四次全国按劳分配讨论会的召开;邓小平对胡乔木等人说:这篇文章我看了,写得好,说明了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奖金制度从此走向全国。 71
“这个问题很大,现在应当是根本改变这种局面的时候了”;华国锋关于发展商品生产的讲话,受到国内外舆论的重视和好评。 80
邓小平在同中国旅游总局、中国民航总局负责人谈话时,要求:“按经济的办法来管理经济。” 83
第五章 初理冤案一篇文章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老干部;有人来电报说:“我们全家人冤沉海底已有多年,全家老少边听广播边流泪,认为这一下子可以盼到大天亮了。”胡耀邦:“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89
胡耀邦掌管中央组织部,面临“积案如山”的局面:“以后如有受冤挨整的老同志来找我,我都要和他们见面谈话,请任何人不要阻拦;凡是信封上写有‘胡耀邦’三个字的来信,都请及时送给我”;平反冤假错案的一个又一个“大动作”。 95
胡耀邦到中组部上任后,几乎每天都有几百人上访,来信足足装了六大麻袋。看了其中的一封信,胡耀邦愤懑不平地责问道:“这简直是瞎胡闹嘛!”王任重:“像我这样由于胡耀邦同志的干预而得以重新工作的人,又何止成千上万呢?” 101
胡耀邦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提出“两个不管”,汪东兴批评“不妥”;有人问耀邦:“如果是毛主席批的、定的案子,你怎么办?”耀邦同志说:“我相信,如果他老人家还健在,也会恢复他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对他老人家过去批的定的被事实证明了的冤假错案,我们也应该平反改正。” 103
余焕春的发言果然惹出了麻烦;北京市委为在“天安门事件”中遭到迫害的人平反;陈云:“中央应该肯定这次运动。”新华社记者“冒险”发出一条特殊的消息;华国锋转变了,他为童怀周的《天安门诗抄》题写了书名;邓小平:“天安门事件确实没有任何组织,完全是群众自发的啊!反映了人民的觉悟、政治水平。” 109
第六章 科教迎春“两个估计”是套在广大教师和知识分子脖子上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锁。邓小平:“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筋斗的。现在教育工作者对你们教育部有议论,你们要心中有数。要敢于大胆讲话”;“推翻‘两个估计’,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121
邓小平:“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两位记者差点被“撵出会场”,终于写出了一篇很有影响的内参。教育部长刘西尧给邓小平的一封信。 128
恢复高考成为“拨乱反正第一声”;当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绝处逢生”,“整整一代人得救了”,“感谢邓小平”。许多人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132
一场特殊的考试:“当、当、当,考试的钟声响了,多么动听,多么悠扬,像春风掀动一池清水,欢腾的人群涌进考场。鬓发斑白的老师高兴地打开试卷,为什么,眼里却闪动着激动的泪光,莫非这是一幅建设的蓝图,你看到祖国江山似锦,前景辉煌?” 134
邓小平:“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许多小学教师“听了邓副主席的讲话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座谈讨论时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144
邓副主席讲话了,大家屏息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每讲到精彩之处,随之而起的是雷动的掌声,响彻会堂,掌声中还夹杂着赞叹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热烈的掌声。“科学工作者是劳动者。”——更热烈的掌声。“你们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极其热烈的掌声。“我愿意做你们的后勤部长。”——极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146
第七章 文艺解冻贺敬之:“如果‘文艺黑线专政’论这个毒根不拔除,套在文艺战士身上的这个沉重枷锁不打碎,革命文艺还不能说获得彻底解放。”文化部长黄镇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文艺界的中心任务就是深入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 161
刘心武冒险“闯禁区”,《班主任》成为中国当代第一部“伤痕文学作品”引起了海内外的巨大反响。一位评论家说:“重新阅读《班主任》,我最突出的感受是:简直为他捏一把汗。” 17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室的16位教师冒着风险收集《天安门诗抄》。有人把它作为“阶级斗争新动向”记录在案。但是,在北京,在全国,这本诗集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人们都把它当做喜讯传颂。人们写信、打电话、络绎不绝地登门拜访,表示衷心支持。 174
《于无声处》的公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胡乔木得知消息,立即从天津赶到上海看演出;全国有1000多个文艺团体演出了这部话剧。几千万人争相阅读这个剧本,在剧场,在电视机前,观众和演员一道悲哀、流泪、焦急和愤怒,和着欧阳平的声音喊出:“人民不会永远沉默!” 180
第八章 理论烽火胡耀邦:“我们办《理论动态》就是要对现实问题发表意见。”一份小刊物,“许多人说好得很,赞不绝口,也有人看了以后很气愤”。有人责问:你们要干什么,你们的矛头针对谁? 189
一张《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大样,按规定送到了总编辑杨西光的案头。他立刻被《哲学》上的头条署名胡福明的文章《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吸引住了。文章在修改后,经胡耀邦批准,于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上首先发表,第二天即5月11日,再由《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一版公开发表。 197
一场风波骤然降临。有人反对“特约评论员”的文章:“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上问题更大,很坏很坏。”胡耀邦和胡福明被某位中央副主席“点名”批评。邓小平表示支持:我“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 208
罗瑞卿看到吴江写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文后,连声赞好:“发表这篇文章可能有人反对,准备驳。不要紧,出了问题首先由我负责,要打板子打我的。”为了真理标准讨论的胜利,为了党的改革事业,罗瑞卿又一次勇敢无畏地战斗过了。 219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展开。《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发表;胡耀邦:这是“近一个多月来最好的一篇”;各方“诸侯”纷纷表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26
第九章 跨海“取经”谷牧一行“西游”欧洲取“经”。临行前邓小平授“锦囊计”。叶帅鼓励说:“谷牧你大胆讲,别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要有顾虑。”邓小平在家中听谷牧讲“西游记”。 233
邓小平在参观日产汽车公司座间工厂时,陷入了沉思:“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土光敏夫对邓小平油然升起了一股敬意。邓小平对“钢铁帝国”的“钢铁帝王”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不好。”松下幸之助对邓小平说:“我们什么都传给你们。” 238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走进美国的白宫。布热津斯基设晚宴款待。邓小平夫妇在舞台上热情地拥抱和亲吻了美国孩子,不少美国观众甚至感动得流泪了。 247
邓小平说:“过去我们两家吵架,主要是我们方面不对,但也不能说你们讲的、做的都正确,过去的事情一风吹,一切向前看,你同意不同意?”84岁的铁托称中国领导人为“同志”,宴席上喝下了五六杯茅台酒。中共同外国政党的关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58
第十章 触摸焦点——中央工作会议纪实(上)羊坊店路1号的京西宾馆,被人们称为“中国政治地标”。200余位代表会聚到这里。中国历史,即将在这里翻开新的一页。 265
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提出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分组讨论一开始,与会者纷纷提出要为“天安门事件”平反,人们开始触及问题的敏感点 267
陈云的发言刚一讲完,小组里便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待掌声平息下来,陈云用征询的口吻说:我的发言,希望大会能给发个简报。不知小组的同志是否同意。大家一致举手,“同意!” 270
一石激起千层浪。聂荣臻等人列举了一批亟待平反的冤假错案。陈云表示:“这些问题不解决,党内党外很不得人心!” 274
华国锋宣布中央政治局的九条决定,一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王任重在西北组发言说:“中央政治局所决定的许多大问题,都是大家很关心的,实事求是地处理这些问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会高兴,是大得人心的。” 277
第十一章 短兵相接——中央工作会议纪实(下)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再起风波;西北组点名责问汪东兴;《红旗》杂志社的大字报在会议上被印发;万里: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大家无后顾之忧;邓小平表示:那个谈话的概括基本正确。 285
关于经济工作的思考;陈云提出五点建议,表示:建国快三十年了,现在还有讨饭的,怎么行呢?要放松一头,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如果老是不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农民就会造反,支部书记会带队进城要饭。 289
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讨论;北京一名普通职工向邓小平提出改革建议;习仲勋的长篇发言;王震痛感中国经济、技术落后了几十年。 291
邓小平对中央的人事安排,提出只上不下的原则。西北组提出人事问题的12条建议;中央政治局增补四名委员。 293
邓小平在闭幕会上讲解四道“政治题”;历史转折“宣言书”的起草。叶剑英:“这次会议确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华国锋讲话作自我批评,汪东兴作书面检讨。 296
第十二章 历史变轨——十一届三中全会京西宾馆迎来了一批新的宾客;中央政治局常委召集十一届三中全会各组召集人开会。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就如何开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会议的指导思想、开会办法和议程安排等问题讲了话。 301
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历史转折的宣言书”。 303
西北组提出五条建议,提议开放人民大会堂;汪东兴主持召开关于移交中央专案组一、二、三办和“五一六”联办专案材料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起草和通过。 310
陈云说:感谢工作会议和中央全会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我的身体状况是很差的。我将尽我的力量来工作。我只能做最必要的工作,就是说量力而行。 3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伟大历史转折的成功实现。 315
第十三章 热风吹雨万里到安徽上任。他坦言:“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能不发愁啊?”省委《六条》奏响农村改革的“序曲”;邓小平表示:万里在安徽搞了个《六条》,你们可以参考。 321
农村改革的“序幕”首先在安徽揭开;“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326
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偷偷创立了一种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大包干”到户。万里对小岗人说:“地委能批准你们干三年,我批准你们干五年。”“小岗村”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的史册上。 330
张浩“来信”惹风波。一个会议两个纪要,安徽农委副主任周曰礼在人民大会堂单独向华国锋汇报。万里替周曰礼“担保”。安徽农村改革面临内忧外争,邓小平“一锤定音”。包干到户在中央的文件中落了“户口”。 336
第十四章 南国春潮“习、杨”再度出山,受命主政广东。叶剑英、邓小平的嘱托。 347
偷渡!偷渡!偷渡!大规模的偷渡,震惊了中央,让习仲勋和广东省委十分焦虑。 349
广东省委大规模的调研。“杨尚昆同志每到一地都是跟当地领导座谈,到农民家里去看,去看乡镇企业,看这些东西,看农业、看工业、看副业这些。一般都是白天看,晚上谈。”广东“先走一步”思想的提出。 352
汕头,这个连恩格斯都知晓的东方商业城市,百年后却呈现贫穷衰败的景象。望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省委书记吴南生心痛而悲怆。他带着重病,连夜起草一份给省委的加急电报。 355
吴南生在省委常委会议上表示: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习仲勋当即表态:要搞,全省都搞。杨尚昆主持省委常委会议。 359
中央工作会议上,习仲勋希望中央给广东一点权。邓小平赞成叫“特区”,并表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361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公布,正式揭开了试办经济特区的序幕;困扰广东,也困扰整个中国的偷渡外逃现象,突然消失了。 363
王震考察深圳;吴南生找谷牧要“酵母”;一场大雨改变了深圳特区建设的最初规划。罗湖“风波”平地而起;江泽民和谷牧的支持。 367
第十五章 昭雪冤案陈云掌管中央纪委,强调:“中央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问题。”同时,将“抓紧处理积压案件,做好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列为中央纪委成立后的三项重要工作之一。 375
陈云致信叶剑英并华国锋:黄克诚的眼睛一只已失明,另一只也很危险,为了治愈他唯一的一只眼睛,“请考虑调他回京治疗”;中央纪委《通告》:“冤案、错案、假案一经发现,就要坚决纠正。”“有错必纠是一条原则,有错不纠是没有党性的表现。”中央组织部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提出六项重要措施。 377
冤假错案大规模昭雪;多少遭受迫害的人重见天日。 383
陈云积极推动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联合复查刘少奇一案;为刘少奇摘掉三顶“帽子”;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根据确凿的证据,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彻底推翻了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郑重地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386
第十六章 政治基石疑云在人们心中飘浮着,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成为摆在党中央面前的一道难题。 395
叶剑英国庆三十周年发表讲话;邓小平表示:这个讲话“不单是带有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意义,实际上总结了、或者说基本上总结了建国以来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大概我们的党史就要根据这个调子来写了”。 398
第二个历史决议起草工作拉开帷幕;20多位理论工作者聚集到万寿路六所;邓小平提出“三条中心意思”:“总起来说,对历史问题,还是要粗一点,概括一点,不要搞得太细。” 400
胡乔木提出:起草历史问题决议,要解决两个难题。 402
“决议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来。”邓小平对历史决议初稿表示否定。 404
全党四千人大讨论。面对不同的看法,邓小平表示:大家“畅所欲言,众说纷纭,有些意见很好”;“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405
陈云出高着儿解难题。邓小平赞赏说:“这个意见很好,请转告起草小组。” 409
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历史决议稿。邓小平介绍说:起草的有二十几位同志,下了苦功夫,现在拿出这么一个稿子来。“现在的稿子,是合乎三项基本要求的。”胡乔木解释说:“路线错误”、“路线斗争”两个词,不知害了多少同志。 412
第二个历史决议获得通过,在党的历史上又树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415
后记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