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温合金材料学上 应用基础理论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郭建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558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22页
- 文件大小:239MB
- 文件页数:854页
- 主题词:耐热合金-金属材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温合金材料学上 应用基础理论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温合金概况 3
1.1高温合金的涵义 3
1.2高温合金的应用范围 4
1.3高温合金的分类 6
1.3.1按合金基体元素分类 6
1.3.2按合金的强化类型分类 6
1.3.3按合金的成型工艺分类 6
1.3.4按合金的使用特性分类 7
1.3.5按合金用途分类 7
1.4我国高温合金牌号表示法 7
1.5高温合金的发展 8
1.5.1中国高温合金的发展 8
1.5.2英国高温合金的发展 14
1.5.3美国高温合金的发展 14
1.5.4前苏联高温合金的发展 15
1.6结语 16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高温合金体系 18
2.1中国的高温合金体系 18
2.1.1铁基高温合金是我国高温合金体系的一大特色 18
2.1.2独创的镍基高温合金成为我国高温合金体系中一大闪光点 20
2.1.3通过对仿制合金进行成分调整发展一系列独具特点的新合金 21
2.1.4低偏析高温合金在我国高温合金系列中独具一格 22
2.1.5钴基合金数量很少,中国没有专门研制钴基高温合金 22
2.2英国的高温合金体系 39
2.2.1变形高温合金体系 39
2.2.2铸造高温合金 39
2.3美国的高温合金体系 46
2.3.1公司各自发展,没有全国统一的高温合金牌号 46
2.3.2使用大量难熔金属元素发展高温强度优异的高温合金牌号 46
2.3.3利用γ″相沉淀强化发展中温强度优异的高温合金 60
2.3.4用相计算方法改进老合金发展组织稳定的新合金 60
2.3.5广泛发展铸造高温合金系列 60
2.3.6含钴合金和钴基合金数量可观 61
2.3.7发展了以Fe-Ni-Co为基低膨胀高温合金系列 61
2.3.8粉末高温合金系列首先研制成功 61
2.3.9定向凝固高温合金锦上添花 62
2.4前苏联的高温合金体系 62
2.4.1用大量W+Mo进行固溶强化 62
2.4.2很少用Co进行固溶强化,几乎没有自己发展的钴基高温合金 63
2.4.3用少量钒进行合金化 63
2.4.4不用昂贵稀缺的钽进行合金化 63
2.4.5用稀土元素Ce进行微合金化 63
2.5结语 73
参考文献 73
高温合金材料学一应用基础理论(第二篇~第六篇)内容提要 75
第三章 高温合金的固溶强化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81
3.1固溶强化机理 81
3.1.1克服晶格畸变引起的长程内应力场所需流变应力 81
3.1.2克服弹性模量差引起的短程应力场所需流变应力 83
3.1.3克服溶质原子非均匀分布所需流变应力 84
3.1.4克服短程有序原子区所需流变应力 85
3.1.5高温固溶强化 85
3.1.6晶界对强化的作用 87
3.2合金元素的作用 89
32.1镍 89
3.2.2钴 90
3.2.3铁 92
3.2.4铬 92
3.2.5钨 95
3.2.6钼 96
3.2.7铌 97
3.2.8钽 97
3.2.9铼 101
3.2.10钒 101
3.2.11钌 102
3.2.12多种元素综合固溶强化 102
3.3结语 103
参考文献 103
第四章 高温合金的沉淀强化及合金元素的作用 106
4.1沉淀强化机理 106
4.1.1共格应变强化机制 106
4.1.2Orowan绕过机制 109
4.1.3位错切割有序颗粒机制 111
4.1.4位错攀移机制 116
4.1.5沉淀强化机理的实际应用 118
4.2合金元素的作用 123
4.2.1铝 123
4.2.2钛 125
4.2.3Al+Ti之和和Ti/Al之比的影响 126
4.2.4铌 128
4.2.5钽 130
4.2.6铪 130
4.2.7多种元素综合进行沉淀强化 133
4.3结语 134
参考文献 134
第五章 晶界强韧化与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 136
5.1晶界强韧化原理 136
5.1.1晶界结构 136
5.1.2晶界在高温应力作用下的行为 136
5.1.3溶质原子偏析 137
5.1.4微量元素对晶界强韧化的作用机理 140
5.2微合金化元素在高温合金中的作用 143
5.2.1硼 143
5.2.2碳 148
5.2.3镁 150
5.2.4锆 151
5.2.5铪 152
5.2.6钙 153
5.2.7稀土元素 155
5.2.8磷 159
5.2.9微合金化元素综合效应 161
5.3结语 162
参考文献 162
第六章 杂质元素的有害作用及其机理 168
6.1高温合金中杂质元素的来源 168
6.1.1炼钢用原材料带入的杂质元素 168
6.1.2熔炼和铸造过程中带进的杂质元素 170
6.2杂质元素的有害作用机理 170
6.2.1偏聚于晶界,降低晶界结合力 170
6.2.2偏聚于晶界,形成低熔点化合物,促进晶界有害相析出 171
6.2.3增加凝固偏析,影响凝固过程,促进元素偏析和有害相析出 172
6.2.4形成夹杂物或溶解于γ固溶体产生脆性 173
6.3杂质元素的有害作用 173
6.3.1硅 173
6.3.2硫 178
6.3.3磷 181
6.3.4锰 184
6.3.5金属和类金属杂质 184
6.3.6残余气体 187
6.4有害杂质元素的控制 192
6.4.1有害杂质元素的含量要求愈来愈低控制的元素愈来愈多 192
6.4.2有害杂质元素的生产控制 194
6.5结语 195
参考文献 195
第七章 工艺强韧化及其机理 198
7.1采用定向凝固工艺制备柱晶和单晶高温合金 198
7.1.1等轴晶高温合金的蠕变断裂 198
7.1.2柱晶和单晶高温合金的制备原理 199
7.1.3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优异的强度与塑性 204
7.1.4定向柱晶和单晶合金的发展 207
7.2控制液态合金冷却速率制备粉末高温合金 208
7.2.1传统铸锻工艺引起严重偏析 208
7.2.2粉末高温合金的原理与特点 209
7.2.3粉末高温合金的发展 211
7.3喷射成型制备高温合金涡轮盘 212
7.3.1喷射成型的原理与特点 212
7.3.2喷射成型高温合金的发展 214
7.4快速凝固工艺制备性能更加优异的强韧化高温合金 219
7.5控制凝固过程形核率制备细晶铸造高温合金 222
7.5.1细晶铸造工艺 222
7.5.2细晶铸造工艺的应用 224
7.6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弥散强化高温合金 227
7.6.1弥散强化高温合金的特点 227
7.6.2弥散强化高温合金的制法 229
7.6.3ODS高温合金的发展 231
7.7采用形变热处理使变形高温合金强韧化 231
7.7.1低温形变热处理 232
7.7.2中温形变热处理 233
7.7.3高温形变热处理 235
7.7.4形变热处理的发展与应用 239
7.8控制热处理参数形成弯曲晶界 239
7.8.1弯曲晶界的热处理工艺及弯晶形成机理 240
7.8.2弯曲晶界对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245
7.8.3弯曲晶界组织改善高温合金力学性能的机理 248
7.9表面强韧化处理 250
7.9.1机加工引起表面不完整 250
7.9.2喷丸处理提高疲劳强度 251
7.9.3细化表层晶粒改善综合性能 252
7.9.4用高能束对表面进行改性 253
7.10结语 255
参考文献 255
第八章 高温合金中的相变 263
8.1凝固过程中发生的相变 263
8.1.1L→γ相变 263
8.1.2L→(γ+γ′)共晶反应 264
8.1.3L→MC相变或(γ+MC)共晶反应 265
8.1.4L→M7C3,M23M6,M6C相变或(γ+M23C6)共晶反应 266
8.1.5L→(γ+M3B2)共晶反应 267
8.1.6L→(γ+Laves)共晶反应 268
8.1.7L→Y相变 269
8.1.8L→Y相变 270
8.1.9L→δNi5Hf或Ni5Zr相变或(γ+Ni5Hf)共晶反应 272
8.1.10L→μ相或σ相转变 272
8.1.11L→Z相转变 273
8.1.12L→β相和RuAl相 274
8.1.13L→α-Cr相变 274
8.2沉淀析出反应 274
8.2.1γ′和γ″相的析出 275
8.2.2NiAl、Ni2AlTi、Ni3Ti和Ni2Nb的沉淀析出 277
8.2.3碳化物和硼化物的析出 281
8.2.4硫化物、硅化物和氮化物 284
8.2.5拓扑密排相的析出 286
8.2.6α或α2相的析出 289
8.2.7时间-温度-相转变曲线 289
8.2.8成分相区图 290
8.3主要强化相γ′和γ″发生的相变 291
8.3.1γ′→η相变 292
8.3.2γ″→δ相变 292
8.3.3γ′中沉淀析出γ相 292
8.3.4γ″中沉淀析出β-NiAl相 293
8.4碳化物退化反应 295
8.4.1MC退化反应 295
8.4.2M7C3退化反应 299
8.4.3M23C6的退化反应 299
8.4.4M6C退化反应 300
8.5马氏体相变 302
8.6结语 304
参考文献 305
第九章 高温合金中相的鉴定 309
9.1X射线衍射分析 309
9.11粉末法 309
9.1.2衍射仪法 316
9.2金相法分析 318
9.2.1金相试样抛光状态下的相鉴定 318
9.2.2用特殊腐蚀液进行相鉴定 320
9.3TEM与选区电子衍射分析 325
9.3.1晶界相的鉴定 325
9.3.2微量相的鉴定 328
9.4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329
9.5结语 331
参考文献 331
第十章 高温合金中的析出相及其作用 332
10.1几何密排相 332
10.1.1γ′-Ni3Al相 332
10.1.2γ"-NixNb相 339
10.1.3η-Ni3Ti相 343
10.1.4β-NiAl相 345
10.1.5α-Ni2AlTi相 346
10.1.6δ-Ni3Nb相 347
10.1.7ε和ε"相 351
10.2拓扑密排相 353
102.1σ相 353
10.2.2Laves相 358
10.2.3μ相 360
10.2.4x相、P相、R相和π相 362
10.2.5新发现的6个TCP相 362
10.3间隙相 363
10.3.1碳化物 363
10.3.2M3B2硼化物 375
10.3.3氮化物 377
10.4其他相 378
10.4.1硅化物 378
10.4.2硫化物 378
10.4.3α-Cr相 379
10.5结语 380
参考文献 380
第十一章 高温合金的蠕变 389
11.1蠕变现象 389
11.2第一阶段蠕变规律及其机理 393
11.2.1对数蠕变 393
11.2.2安德瑞德蠕变 394
11.2.3适于高温合金第一阶段蠕变的时间律 395
11.3第二阶段蠕变规律及其机理 399
11.3.1应力的影响 399
11.3.2温度的影响 400
11.3.3晶体取向对稳态蠕变速率的影响 402
11.3.4蠕变方程与蠕变机理 405
11.3.5蠕变阻力 412
11.4第三阶段蠕变规律及机理 421
11.5蠕变断裂行为及机理 426
11.5.1蠕变断裂行为与断口特征 426
11.5.2蠕变断裂时间与稳态蠕变速率的关系 430
11.5.3蠕变断裂时间与应力的关系 433
11.5.4蠕变断裂时间与温度的关系 433
11.5.5蠕变断裂时间的外推 435
11.6扩散蠕变 442
11.7蠕变裂纹的扩展 443
11.7.1裂纹扩展曲线 444
11.7.2低延性合金 445
11.7.3高延性合金 449
11.8结语 451
参考文献 451
第十二章 高温合金的疲劳 456
12.1疲劳现象与疲劳参数 456
12.1.1疲劳现象 456
12.1.2疲劳参数 457
12.2高温合金的高周疲劳 463
12.2.1高周疲劳寿命、疲劳强度与疲劳极限 465
12.2.2影响疲劳寿命的工程因素 466
12.2.3影响疲劳的冶金因素 471
12.3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 475
12.3.1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寿命行为 476
12.3.2高温合金低周疲劳的循环应力响应行为 486
12.4疲劳裂纹的形核、扩展与断裂 494
12.4.1疲劳变形的特点与组织结构的变化 494
12.4.2疲劳裂纹的形核 500
12.4.3疲劳裂纹扩展 504
12.4.4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 507
12.4.5短裂纹疲劳扩展 516
12.4.6疲劳断裂 517
12.5结语 520
参考文献 520
第十三章 高温合金的蠕变、疲劳和环境损伤的交互作用 524
13.1暴露环境对高温合金蠕变断裂性能的影响 524
13.1.1环境损伤的机理 524
13.1.2暴露环境对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影响 525
13.2蠕变-环境交互作用 529
13.2.1环境中氧对蠕变性能的影响 529
13.2.2热腐蚀环境对蠕变性能的影响 531
13.3疲劳-环境交互作用 539
13.3.1空气环境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540
13.3.2热腐蚀环境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541
13.3.3其它环境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542
13.4蠕变-疲劳交互作用 543
13.4.1循环蠕变 544
13.4.2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累积损伤法则 556
13.4.3涡轮盘合金的蠕变-低周疲劳交互作用及寿命估算 559
13.4.4GH3030和GH34合金蠕变-疲劳交互作用的非线性累积损伤寿命估算 564
13.4.5断裂特征图及其寿命预测公式 566
13.4.6应变能区分法(SEP)及其数值方法(SEP-NCM)寿命预测程序 568
13.4.7频率修正的Coffin-Manson方程 569
13.4.8应变范围分区法 570
13.5蠕变-疲劳-环境交互作用 572
13.6结语 574
参考文献 574
第十四章 高温合金的氧化 579
14.1高温合金高温氧化热力学 579
14.1.1高温合金氧化的自由能判据 579
14.1.2高温合金氧化的热力学分析 580
14.2高温合金高温氧化动力学 587
14.2.1高温合金氧化动力学规律 587
14.2.2高温合金氧化动力学的测试与应用 594
14.2.3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预测镍基高温合金的抗氧化性 596
14.3不同类型高温合金的氧化特点 599
14.3.1铁基高温合金 600
14.3.2镍基高温合金 603
14.3.3钴基高温合金 612
14.4高温合金的广义氧化 618
14.41高温碳化 618
14.4.2高温硫化 619
14.4.3高温氮化 619
14.44卤化 619
14.5结语 619
参考文献 620
第十五章 高温合金的热腐蚀 622
15.1热腐蚀现象 622
15.2热腐蚀机理 623
15.2.1酸碱熔融模型 623
15.2.2硫化-氧化机理模型 626
15.2.3电化学模型 627
15.2.4低温热腐蚀 629
15.3热腐蚀的影响因素 631
15.3.1环境对热腐蚀的影响 631
15.3.2合金元素对热腐蚀的影响 631
15.4热腐蚀试验方法 632
15.4.1坩埚试验法 632
15.4.2涂盐试验法 633
15.4.3电化学试验法 634
15.4.4燃烧装置试验法 634
15.5镍基高温合金的高温热腐蚀 636
15.5.1镍基铸造高温合金K435的高温热腐蚀行为 636
15.5.2五种镍基合金的高温抗热腐蚀性 642
15.6Ni3Al及CoCrAlY涂层的低温热腐蚀 649
15.6.1低温热腐蚀试验 650
15.6.2低温热腐蚀行为及机理 650
15.7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在LiCl-Li20熔盐中的热腐蚀 652
15.7.1腐蚀动力学 653
15.7.2腐蚀层的组织结构 653
15.8结语 661
参考文献 661
第十六章 高温合金的防护 664
16.1防护涂层的发展 664
16.2第一代涂层——简单铝化物涂层 666
16.2.1低活性渗铝 666
16.2.2高活性渗铝 666
16.2.3气相渗铝 672
16.3第二代涂层——多元铝化物涂层 673
16.3.1Cr-Al涂层 673
16.3.2Si-Al涂层 673
16.3.3Pt-Al涂层 676
16.3.4Co-Al涂层 677
16.3.5NiCr-CrAl涂层 677
16.3.6其它涂层 678
16.4第三代涂层——MCrAlY包覆涂层 678
16.4.1MCrAlY涂层的结构与性能 678
16.4.2MCrAlY涂层在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的应用 679
164.3扩散阻挡层 682
16.4.4智能涂层 685
16.5第四代涂层——热障涂层 685
16.5.1热障涂层系统 685
16.5.2陶瓷面层成份的选择 686
16.5.3热障涂层的发展 686
16.5.4热障涂层的应用 687
16.6纳米晶涂层 688
16.6.1纳米晶涂层的结构特征 688
16.6.2纳米晶涂层的抗氧化性能 688
16.6.3纳米晶涂层改善抗氧化性的机理 691
16.7涂层失效机理 692
16.7.1热扩散涂层的退化与失效 692
16.7.2热障涂层的失效 692
16.8结语 693
参考文献 693
第十七章 高温合金的成分确定 699
17.1高温合金的仿制 699
17.1.1中国第一个高温合金的诞生 700
17.1.2铸造钴基高温合金K6384的仿制 700
17.2高温合金的试制 702
17.21成分相同,工艺创新 703
17.2.2添加微量元素改善性能 704
17.3改造老合金发展新合金 704
17.3.1改变制备工艺、调整合金成分 705
17.3.2把杂质元素变为合金元素并进行微合金化 705
17.3.3增加主要强化元素含量,改善力学性能 708
17.3.4利用电子空穴数计算调整成分 708
17.4高温合金的研制 709
17.4.1以力学性能指标为主研制高温合金 709
17.4.2以工艺性能指标为主研制高温合金 710
17.5结语 711
参考文献 712
第十八章 高温合金的设计 714
18.1电子空穴理论与相计算 714
18.11电子空穴数 715
18.1.2电子空穴数与拓扑密排相 716
18.1.3电子空穴数与高温合金 717
18.1.4电子空穴理论在高温合金的实际应用 718
18.2d电子合金理论与新相计算 721
18.2.1d电子合金理论简介 721
18.2.2新相计算法(NewPHACOMP) 724
18.2.3应用新相计算法预测TCP相 725
18.2.4新相计算法用于合金设计 727
18.2.5用d电子概念设计和发展高强度抗热腐蚀定向柱晶和单晶镍基高温合金 730
18.3多元线性回归和高温合金设计 733
18.3.1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设计的思路 733
18.3.2设计合金 733
18.4人工神经网络与高温合金设计 734
18.4.1神经网络简介 734
18.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735
18.4.3神经网络在材料设计和优化中的应用 736
18.5微量元素C、B、Hf对抗热腐蚀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性能影响——人工神经网络和d电子理论的应用 739
18.5.1合金性能预测 739
18.5.2预测结果和讨论 746
18.5.3试验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相稳定性 748
18.6结语 752
参考文献 752
郭建亭研究员的主要科研实践与活动 759
郭建亭研究员历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题录 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