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诗歌朗诵艺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诗歌朗诵艺术
  • 陆澄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7422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诗歌-朗诵-语言艺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诗歌朗诵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讲 作品的选用 1

一、文学作品的规定性 1

二、朗诵者的适应性 2

三、选材的能动性 5

四、语境的制约性 7

附 作品《一米八○》第二讲 阅读与理解 13

一、背景的了解 13

二、涵义的剖析 15

三、风格的把握 20

四、阅读与默读 21

附 作品《四月的纪念》《再别康桥》第三讲 创作与感受 26

一、艺术创作与感受 26

二、感受作者 29

三、感受作品 31

四、感受的直接与间接 35

附 作品《岳阳楼记》《将进酒》第四讲 表达与想象 39

一、想象和视像 39

二、想象的生成 40

三、想象的途径 44

附 作品《致凯恩》《致橡树》第五讲 基调的确立 55

一、基调的特征 55

二、朗诵基调的形成 56

三、基调与风格 58

四、基调和“腔调” 60

附 作品《海燕》《我愿意是急流》第六讲 案头的加工 65

一、艺术处理的必要性 65

二、艺术加工的可能性 70

附 作品《微笑》《谜语》第七讲 停连的活用 81

一、停连与标点 81

二、停连的形式 83

三、修辞性停连的相关要素 95

附 作品《等你,在雨中》《雨巷》第八讲 朗诵的节奏 100

一、诗的节奏美 100

二、自由诗朗诵节奏的形成 103

三、朗诵节奏的基本应用 108

四、节奏体现的艺术手段 110

附 作品《永生的和平鸽》第九讲 特殊用声技巧 127

一、气息类技巧 127

二、声腔类技巧 134

附 作品《中国最高爱情方式》《有赠》第十讲 “啊”的发音 145

一、“啊”的读音规律 145

二、感叹词“啊”的变通发音 149

三、“啊”的语境活用 151

附 作品《还原一个人名》《回答》第十一讲 排比句的表达 162

一、排比句在诗歌中的作用 162

二、排比句朗诵的语言定势 163

三、排比句的表达技巧 165

附 作品《中国人,不跪的人》第十二讲 抒情诗的朗诵 173

一、诗的抒情和抒情的诗 173

二、诗情的丰富性和抒情的准确性 174

三、抒情诗朗诵的理性把握 177

附 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十三讲 叙事诗的朗诵 183

一、叙事诗的体裁特征 183

二、叙事诗的朗诵要点 185

附 作品《因为我是母亲》第十四讲 哲理诗的朗诵 196

一、哲理诗的体裁特征 196

二、哲理诗的朗诵要点 198

附 作品《有的人》《普通人的情歌》第十五讲 散文诗的朗诵 206

一、散文诗的体裁特征 206

二、散文诗的朗诵要点 207

三、散文诗朗诵的形式美 210

附 作品《乞丐》《立论》第十六讲 古典诗词的朗诵 215

一、古典诗词的体裁特征 215

二、关于古典诗词的朗诵 216

三、朗诵的语调和节奏 217

附 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卖炭翁》第十七讲 朗诵的相关问题 224

一、语音与朗诵 224

二、音色与朗诵 226

三、态势与朗诵 227

四、仪表和朗诵 231

五、背诵和读诵 232

附 作品《乡愁》《我爱这土地》第十八讲 诗朗诵的配乐 236

一、朗诵配乐的意义 236

二、配乐设计 238

三、配乐技巧 241

附 作品《毛泽东的书法》《你的名字》第十九讲 朗诵会的策划 250

一、朗诵会类型 250

二、诗作的选择 253

三、节目的构思 256

四、框架的搭建 257

五、形式的创新 261

六、串联词的撰写 262

附 作品《黄河大合唱》随想第二十讲 朗诵者的修养 273

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谈文学素养 273

二、“读书万卷始通神”——谈知识储备 274

三、“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谈艺术实践 275

四、“流长则难竭,柢深则难朽”——谈生活体验 277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谈创作借鉴 278

附 作品《上海人》陆澄主要诗歌与朗诵活动记事 283

后记 29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