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代文宗虞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姬沈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978750872179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虞集(1272~1348)-人物研究;虞集(1272~1348)-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一代文宗虞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1
绪论 1
第一章 虞集生活时代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 13
第一节 “汉法”与种族特权政策的并行 13
一、行“汉法”,兴文治 15
二、种族特权意识的顽固存在 18
三、“汉法”与种族特权政策并行的后果 21
第二节 程朱理学成为官学及“朱陆合流” 23
一、理学北传与程朱理学被立为官学 23
二、元代理学的“朱陆合流” 26
三、理学背景下的元代诗文 28
第三节 南方道教的显盛及其与文人的密切关系 32
一、元代南方道教的显盛 33
二、元代南方道教与文人的关系 34
第二章 虞集的思想心态 42
第一节 虞集仕宦生涯中的二重心态 42
一、颂扬“盛世”,尽心输诚:对文治措施的积极回应 42
二、“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 48
第二节 虞集的学术思想 54
一、学术思想渊源 54
二、学术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56
第三节 虞集的文学思想 67
一、倡导“宗唐得古” 67
二、追求“舒迟而澹泊”的诗风 68
三、主张“性情之正” 70
四、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 73
五、重视诗文“垂世立教”的社会功用 74
六、“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的进步文学史观 75
第三章 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 77
第一节 虞集与南方道教的密切关系 77
一、有关虞集的仙真逸闻 77
二、他人评价及虞集“自赞”所透露的消息 79
三、虞集文集中大量有关道教的作品 81
第二节 虞集与南方道教关系密切的原因 84
一、环境的熏陶 84
二、师友的影响 85
三、保护汉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86
四、政治上互相援引的需要 87
五、元代南方道教的文人化、儒学化,是包括虞集在内的广大文人学士与之接近的基础 88
第三节 虞集与元代南方道教的相互影响 89
一、虞集对南方道教的影响 89
二、南方道教对虞集的影响 93
第四节 虞集道教文学作品探微 95
一、诗 95
二、文 100
第四章 虞集作品若干版本、文献问题研究 105
第一节 《道园学古录》与《道园类稿》的比较分析 105
一、两书所收作品的比较 106
二、两书的整体对比 121
第二节 虞集作品的其他元代刊本 122
一、《道园遗稿》 122
二、《翰林珠玉》 123
三、《伯生诗续编》 124
第三节 重要元诗文献中所收虞集作品分析 124
一、《元文类》 125
二、《元风雅》 126
三、《乾坤清气集》 126
四、《元音》 127
五、《元诗体要》 128
六、《元艺圃集》 129
七、《石仓历代诗选》 130
八、《御选四朝诗》 131
九、《元诗选》 132
十、《元诗别裁集》 133
十一、《元诗纪事》 134
第五章 虞集的诗文成就(上) 137
第一节 虞集诗歌的题材内容 138
一、题咏绘画之作 138
二、言志抒情之作 144
三、写景状物之作 146
第二节 虞集诗歌的艺术特色 149
一、众体皆备,而尤长于七言律、绝 149
二、风格多样,而以典重浑厚为主 150
三、格律精深,法度谨严 156
四、隶事恰切而深微 163
五、善于点化前人语句或意境入诗 166
六、学唐与“由江西而上追杜甫” 167
第六章 虞集的诗文成就(下) 171
第三节 虞集散文的主要类型 171
一、碑铭传状 171
二、记 176
三、序 180
四、题跋 184
五、其他 186
第四节 虞集散文的艺术特色 186
一、平易澹泊的文章风格 186
二、长于说理 188
三、不拘于法度而机用自熟 191
第七章 虞集与元中期文坛 195
第一节 虞集与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 195
一、元中期“雅正”诗风的形成 195
二、虞集与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 200
第二节 关于“元诗四家” 204
一、杨载 204
二、范梈 208
三、揭傒斯 211
第三节 关于“儒林四杰” 215
一、揭傒斯 216
二、黄溍 217
三、柳贯 220
结语 223
附录一:生平资料 225
附录二:评论佚事 251
参考文献 277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