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
  • 梁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物出版社
  • ISBN:97875010290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美术-鉴赏-美术史-中国;美术-收藏-美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美术鉴藏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美术鉴藏史的研究对象、特征及相关方法 1

第一节 鉴藏与美术鉴藏——特征论 1

第二节 历代之美术鉴藏——发展论 19

第三节 中国美术鉴藏史——方法论 22

第二章 中国美术鉴藏的萌发期——先秦时期 27

第一节 先秦艺术样式及鉴评观念 27

一、艺术和美学的沃土 27

二、儒、道、墨诸家对美术的影响 30

第二节 上古美术鉴藏之滥觞 35

一、“九鼎”及其传说 35

二、《尚书》——最早涉及艺术鉴藏的史籍 37

第三节 春秋名器和最早的艺术交易记录 42

一、《左传》里的种种记述 42

二、“怀璧其罪”以及其他宝物 44

三、孔子有感于楚灵王以及“郜鼎在庙” 47

四、琼玉和“城濮之战”的典故 49

五、中国最早的艺术品交易记录 51

六、《公羊传》里两个活灵活现的嗜宝者 52

第四节 《韩非子》、《吕氏春秋》所论及的鉴藏器物 55

一、《韩非子》里几个寓含深意的故事 55

二、《吕氏春秋》说百工制作、盗墓和作伪 58

第五节 技术史和鉴藏史的开山之作《考工记》 62

一、《考工记》及其来龙去脉 62

二、《考工记》论分工和工艺规范 65

三、《考工记》之“画缋之事后素功”释读 68

四、《考工记》说装饰雕刻、琢玉和制陶 71

第六节 先秦美术特征及后世的伪作手法 76

一、陶器 76

二、青铜工艺 83

三、玉器、漆器和其他制作 86

四、作伪方法 90

第三章 中国美术鉴藏的成立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99

第一节 历史更迭和艺文的起落盛衰 99

第二节 秦汉大一统时代的美术形貌 103

一、秦汉绘画和书法 103

二、手工艺美术制作 113

第三节 美术的门类特征及名品聚散 116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美术的衍流 119

一、绘画和书法 119

二、工艺美术各门类 124

第五节 “六朝繁华”与收藏之勃兴 128

第六节 鉴藏与品评体系之确立 133

第四章 中国美术鉴藏的发展期——隋唐五代宋元 139

第一节 历史及艺术样式之迁变 139

一、隋唐盛世气象及艺术风貌 139

二、宋元世俗精神与美术迁变 142

第二节 隋唐五代美术的兴盛 147

一、绘画及书法 147

二、手工业制品 152

第三节 官私收藏与名品聚散 158

一、隋唐时期的内府藏品 158

二、私家之收藏和买卖 164

第四节 院体画和文人画所代表的宋元时代 171

一、宋元绘画和书法的迁变 171

二、陶瓷及工艺制作之特色 180

第五节 收藏与赏鉴的新时期 185

一、宋元时期的宫廷收藏 185

二、宋元时期的私家收藏 196

第六节 鉴评、作伪及藏品买卖 212

一、鉴评尺度的确立和转变 212

二、兴盛的藏品买卖 215

三、批量化的仿制和作伪 218

第五章 中国美术鉴藏的繁盛期——明清时期 223

第一节 明清美术鉴藏的社会氛围 223

第二节 美术各门类之形态和特色 226

一、绘画、书法和新兴的文人篆刻 226

二、发展和创新的手工美术制品 249

第三节 明清两朝的宫廷收藏品 265

一、明内府藏品的概略 265

二、清内廷之丰赡收藏 268

第四节 繁盛期的私家收藏 275

一、明代的私家收藏 275

二、清代的私家收藏 281

第五节 门类繁多的鉴藏著述 288

一、明代的主要鉴藏著述 288

二、清代的主要鉴藏著述 292

第六节 作伪之规模化和专业化 309

余论 320

附录:部份参考书目 328

后记 33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