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茶树栽培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茶树栽培学
  • 杨亚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779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163MB
  • 文件页数:680页
  • 主题词:茶属-栽培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茶树栽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 1

第一节 中国茶树栽培简史 1

一、古代中国茶树栽培 1

二、近代中国茶树栽培 4

三、现代中国茶树栽培 6

第二节 中国茶叶生产概况 8

一、中国茶叶生产区域 8

二、中国茶叶生产现状 10

三、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 13

第三节 中国茶业科技进展 14

一、科技发展对中国茶业的促进作用 14

二、半个世纪来中国茶叶科技的重要进展 15

第一章 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21

第一节 茶树的起源 21

一、茶树的起源与原产地 21

二、茶树的传播 22

第二节 茶树的演化 23

一、形态特征、叶片解剖结构和花粉形态的演化 23

二、细胞学和化学成分的演化 25

三、同工酶和DNA水平演化 26

第三节 茶树的分类 26

一、茶树植物分类的沿革 26

二、化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分类的探索 28

三、茶树品种的分类 29

第四节 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0

一、形态多样性 30

二、生化成分多样性 31

三、DNA遗传多样性 31

第二章 茶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2

第一节 茶树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32

一、细胞核(nucleus) 32

二、核糖体(ribosomes) 32

三、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33

四、高尔基体(dictyosome) 34

五、叶绿体(chloroplast) 34

六、线粒体(mitochondrion) 35

七、液泡(vacude) 35

第二节 茶树根的形态与结构 35

一、根的分类 36

二、根系的形态与分化 38

三、根的构造 42

四、根的生理功能 49

第三节 茶树的茎 51

一、茎的主要功能 51

二、芽的特性 51

三、茎的形态 51

四、茎的结构 53

第四节 茶树叶的形态解剖 58

一、叶的形态 58

二、叶的发育 61

三、叶的结构 61

第五节 花、果实和种子 69

一、花 69

二、茶果 80

三、种子 82

第三章 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环境条件 84

第一节 茶树总的生育规律 84

一、茶树生殖生长的生育规律 84

二、茶树营养生长的生育规律 92

第二节 茶树的年生育规律 97

一、茶树新梢的生长 98

二、茶树叶片的生长 103

三、茶树根系的生长 106

第三节 茶树生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110

一、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生育的相关性 110

二、茶树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113

三、茶树个体与群体的生育关系 114

第四节 茶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16

一、气象条件与茶树生育 116

二、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 128

第四章 茶树优质高产的基础 138

第一节 茶叶品质和产量的构成 138

一、茶叶品质的构成 138

二、茶叶产量的构成 148

第二节 茶叶优质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 153

一、茶树的光合特性 154

二、茶树的物质代谢 157

三、茶树的抗性生理 160

第三节 影响茶叶优质高产的因子 165

一、茶树品种与茶叶优质高产的关系 165

二、生态条件与茶叶优质高产的关系 166

三、栽培技术与茶叶优质高产的关系 168

第五章 茶树良种 170

第一节 地方品种 170

(一)福鼎大白茶 170

(二)福鼎大毫茶 170

(三)政和大白茶 170

(四)铁观音 171

(五)黄棪 171

(六)福建水仙 171

(七)勐库大叶茶 171

(八)凤庆大叶茶 172

(九)勐海大叶茶 172

(十)乐昌白毛茶 172

(十一)凤凰水仙 172

(十二)大面白 173

(十三)上梅洲种 173

(十四)黄山种 173

(十五)祁门种 173

(十六)凌云白毛茶 174

(十七)早白尖 174

第二节 育成品种 178

(一)黔湄419 178

(二)福云6号 178

(三)福云7号 178

(四)龙井43 179

(五)安徽7号 179

(六)迎霜 179

(七)翠峰 179

(八)英红1号 180

(九)蜀永2号 180

(十)云抗10号 180

(十一)云抗14号 180

(十二)桂红3号 181

(十三)杨树林783 181

(十四)锡茶5号 181

(十五)龙井长叶 181

(十六)浙农113 182

(十七)信阳10号 182

(十八)八仙茶 182

(十九)槠叶齐12号 182

(二十)白毫早 182

(二十一)尖波黄13号 183

(二十二)宜红早 183

(二十三)凫早2号 183

(二十四)岭头单枞 183

(二十五)五岭红 184

(二十六)赣茶2号 184

(二十七)黔湄809 184

(二十八)舒茶早 184

(二十九)早白尖5号 184

(三十)鄂茶1号 185

(三十一)中茶102 185

(三十二)黄观音 185

(三十三)悦茗香 185

(三十四)茗科1号 186

(三十五)桂绿1号 186

第三节 茶树良种推广 196

一、茶树良种推广体系 197

二、茶树良种推广注意事项 197

第六章 茶树繁殖原理与技术 199

第一节 茶树繁殖原理 199

一、有性繁殖原理与特点 199

二、无性繁殖原理与特点 204

第二节 无性繁殖 207

一、扦插繁殖 208

二、压条繁殖 218

第三节 有性繁殖 222

一、采种园的建立与培育 222

二、茶果采收与茶子贮藏 226

三、播种与育苗 229

第四节 繁殖新技术 231

一、茶苗的组培快繁技术 231

二、工厂化育苗 237

三、组织培养结合工厂化育苗技术的应用前景 238

第五节 种苗调运 238

一、种苗检验和检疫 239

二、种苗包装与运输 240

第七章 茶园建设 242

第一节 茶园建设目标和要求 242

一、茶园建设的目标 242

二、茶园园林化与生态化 242

三、茶园良种化与机械化 248

第二节 茶园规划与开垦 249

一、园地选择 249

二、规划原则 250

三、园地开垦 255

第三节 茶树种植 264

一、种植前垦地与施基肥 264

二、品种搭配 265

三、种植规格 265

四、茶子直播 266

五、茶苗移栽 268

第四节 茶园改造 269

一、茶园改造和恢复 269

二、换种技术 271

第八章 茶树树冠培养 275

第一节 茶树优质高产树冠的结构 275

一、骨干枝粗壮,分枝层次分明 275

二、高度适中 276

三、树冠广阔,覆盖度大 277

四、叶层厚度和叶面积指数适当 277

第二节 茶树修剪的生物学基础 278

一、茶树的分枝习性 279

二、茶树枝条更新的生理基础 280

第三节 茶树修剪的生理效应 283

一、对茶树新梢生育的影响 283

二、对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285

三、对茶树生殖生长的影响 286

四、对茶树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287

第四节 茶树修剪技术 291

一、定型修剪 292

二、轻修剪 295

三、深修剪 298

四、重修剪 299

五、台刈 302

六、茶树修剪与其他农技措施的配合 303

第五节 树冠培养的其他技术 304

一、弯枝 304

二、捻枝 307

三、化学整枝 308

第九章 茶园土壤管理 310

第一节 茶园土壤类型及分布 310

一、中国茶园土壤类型及基本特点 310

二、茶园土壤分布规律 314

第二节 优质高产茶园土壤条件 316

一、茶园土壤性质与茶树优质高产关系 316

二、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 341

第三节 茶园土壤耕作 342

一、茶园土壤耕作作用与效果 342

二、茶园耕作方法 346

第四节 茶园水土保持 350

一、茶园水土流失成因 350

二、水土保持措施 355

第五节 茶园土壤改良 357

一、土壤有机质贫化成因及改良 357

二、土壤酸化成因及改良 361

三、土壤酸度不足成因及改良 364

四、薄层茶园土的成因及改良 365

五、湿害茶园成因及改良 366

六、质地不适茶园成因及改良 368

七、茶园土壤污染和防治 369

第十章 茶树矿质营养 374

第一节 茶树营养元素与生理功能 374

一、茶树对养分的基本需求 374

二、氮的营养生理功能和茶树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375

三、磷的营养生理功能和茶树对磷素的吸收与利用 381

四、钾素营养的生理功能 383

五、钙、镁、硫营养的生理功能 384

六、微量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 387

七、其他元素 390

第二节 茶树生育周期的养分吸收特性 393

一、茶树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吸收特性 393

二、茶树年生育周期的养分吸收特性 393

第三节 茶园土壤养分循环和转化及其对茶树养分吸收的影响 395

一、茶园土壤氮素形态及其转化 395

二、茶园土壤磷素形态及其转化 398

三、茶园土壤钾素形态及其转化 401

四、茶园土壤镁、硫的形态及其转化 402

五、茶园土壤的微量营养元素 403

六、茶园土壤铝、氟和硒 404

七、土壤养分向茶树根表的迁移过程 405

八、茶树根际效应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06

九、土壤条件对茶树养分吸收的影响 408

第四节 茶园主要肥料种类和作用 409

一、有机肥料 409

二、无机(化学)肥料 414

第五节 茶树施肥技术 419

一、茶树施肥的一般原则 419

二、茶树营养诊断与推荐施肥 421

三、茶园施肥时期和方法 427

四、茶树叶面施肥 432

第十一章 茶园水分管理 435

第一节 茶树需水规律 435

一、茶树水分生理 435

二、茶树的需水规律 440

第二节 茶园水分调控技术 446

一、茶园水分保持技术 446

二、茶园灌溉技术 450

三、茶园排水技术 463

第十二章 茶园灾害治理 467

第一节 茶树主要病虫区系及其防治 467

一、中国茶园病虫区系及其特点 467

二、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473

三、茶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479

四、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481

第二节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协调治理 484

一、综合协调治理的概念与原理 484

二、综合协调治理的内容 486

第三节 茶园杂草治理 501

一、茶园杂草种类及其发生 501

二、茶园杂草的综合治理 504

第四节 茶园气象灾害及其防护 507

一、茶园气象灾害的种类与危害 507

二、茶园气象灾害的防护 514

第十三章 鲜叶采收 517

第一节 鲜叶采收的生物学基础 517

一、茶树新梢生长特征 517

二、茶树叶片生长规律 518

三、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互关系 519

第二节 鲜叶合理采收 520

一、茶叶采摘与留养 520

二、茶叶质量与数量 521

三、茶叶采摘与肥培管理 522

四、采摘标准与适制茶类 522

五、采工组织与管理 524

第三节 手工采摘技术 525

一、采摘标准 525

二、采摘时间 527

三、采摘方法 528

第四节 机械采摘技术 532

一、机采茶园培养 532

二、机械采茶技术 539

第五节 鲜叶验收与贮运 542

一、鲜叶验收 542

二、鲜叶贮运 543

第十四章 茶园作业机械化 545

第一节 茶园垦植和耕作机械化 545

一、茶园垦植和耕作机械化技术的进展 545

二、茶园机械化垦植作业 546

三、茶园机械化耕作作业 548

第二节 茶树植保机械化 552

一、茶树植保机械化技术的进展 552

二、茶园机械化施药作业 554

三、茶园机械化施药有关技术 555

第三节 茶树修剪和采摘机械化 556

一、茶树修剪和采摘机械化技术的进展 556

二、采茶机械 557

三、茶叶的机械化采摘和茶树的机械化修剪作业 563

第十五章 茶树设施栽培 568

第一节 塑料大棚栽培 568

一、塑料大棚栽培的效益 568

二、塑料大棚栽培的效应 569

三、塑料大棚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 573

第二节 茶树遮阳栽培 578

一、茶树遮阳棚的种类及覆盖材料 578

二、茶树遮阳栽培的效应 579

三、茶树覆盖技术 581

第三节 茶树无土栽培 582

一、茶树无土栽培的意义 582

二、茶树无土栽培的种类 583

三、茶树无土栽培技术 586

第十六章 无公害茶叶生产 589

第一节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概念 589

一、无公害茶叶的历史背景 589

二、无公害茶叶的概念和含义 590

三、无公害茶叶生产现状 592

第二节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593

一、无公害茶叶的产地环境要求 593

二、无公害茶叶的施肥技术 595

三、无公害茶园病虫害控制 599

四、无公害茶园的杂草防治 602

五、茶叶生产质量跟踪记录体系 603

第十七章 茶树栽培技术经济 605

第一节 茶树栽培技术经济的概念、内容及方法 605

一、茶树栽培技术经济的基本概念 605

二、茶树栽培技术经济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606

三、茶树栽培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与方法 607

四、茶树栽培技术经济效益评价原则 613

第二节 茶树栽培技术经济分析 614

一、茶园最佳经营规模分析 614

二、茶树最佳更新年限分析 618

三、最佳施肥方案分析 623

四、栽培技术优化组合分析 626

五、茶叶生产成本构成及鲜叶价格分析 628

第三节 提高茶树栽培技术经济的途径 630

一、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 630

二、采用茶树栽培新技术 631

三、开发名优茶和茶叶新产品 633

四、加强综合利用 633

五、开展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 635

参考文献 637

附录:无公害茶的认证 64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