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语义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认知语义学
  • 束定芳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0643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语义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认知语义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过程与基本原理 1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1

一、语言研究历史上的几次重要革命 1

二、认知科学的兴起 2

三、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 5

第二节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与研究目标 9

一、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基本假设 9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10

第三节 认知语言学的几个重要流派 11

一、Langacker的“认知语法” 12

二、Goldberg等人的“构式语法” 13

三、Lamb的“神经心理语言学” 16

四、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 19

第二章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目标 23

第一节 语义研究简要回顾 23

一、语义研究的语言学传统 23

二、语义研究的哲学和逻辑传统:形式语义学 24

第二节 认知语义学的理论主张 26

一、语言意义的本质问题 27

二、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9

三、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36

第三章 范畴理论及其应用 42

第一节 范畴化及其重要意义 42

一、何为“范畴”? 42

二、范畴研究的重要意义 43

第二节 有关范畴化的经典理论及其局限性 44

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 44

二、经典范畴理论的缺点 45

第三节 现代范畴理论 49

一、原型理论 50

二、原型理论的缺点 56

三、双重结构理论与概念结构的动态构建 58

第四节 范畴层次理论 63

一、基本层次的概念 63

二、事物的分类与基本层次的特点 64

三、基本层次词汇表达的特点 66

第五节 范畴化的原理 67

一、有关范畴化表达的三种观点 67

二、本质主义理论 68

第六节 范畴理论的语言学意义及其应用 70

一、范畴化与语言表达 70

二、原型理论与词义 71

三、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73

第四章 词义的认知分析与词汇化 76

第一节 词义的特点 76

一、词义的百科性 76

二、词汇语义的构成 79

第二节 词汇化 88

一、名词与名物化 88

二、动词的词汇化 91

三、卫星框架与动词框架语言 94

第五章 概念化与语义 105

第一节 概念化 105

一、概念化、心理意象与组构 105

二、概念化的内容与分类 106

第二节 构形系统 109

一、构形结构 109

二、语言对空间的组织 116

三、语言中的假想运动 119

第三节 视点与情景 127

一、视点 127

二、选择 129

三、活跃区 132

四、前景与背景 134

第四节 注意力 139

一、注意力层次 140

二、语言中的注意力窗口化 141

第五节 力动态 148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 148

二、对力动态的基本区分 150

三、力动态理论对情态动词的分析 151

第六章 隐喻的认知研究 154

第一节 隐喻研究历史简要回顾 154

一、隐喻研究的三个传统 154

二、有关隐喻本质的理论 155

第二节 隐喻的运作机制 157

一、语义冲突:隐喻的基本条件 157

二、映射:隐喻运作的基本方式 160

三、相似性作用:隐喻意义产生的基本条件 167

四、双重影像:隐喻的生动性和美感的基本源泉 173

第三节 隐喻与转喻 175

一、隐喻与转喻的结构 177

二、隐喻与转喻的功能对比 188

三、隐喻与转喻的运作机制 195

四、隐喻与转喻的相互关系 197

第四节 隐喻与明喻 201

一、隐喻与明喻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差异 201

二、隐喻与明喻在语篇效果和认知功能上的差异 206

三、明喻和隐喻在发生学上的关系 208

第五节 隐喻研究应该加强的若干课题 210

一、隐喻研究史研究 210

二、隐喻理论的系统化和整合 212

三、跨文化隐喻研究 213

四、隐喻理论应用 214

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 215

第一节 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 215

一、意义先于语言表达 215

二、意义大于语言表达 216

三、语言“触发”概念系统 217

第二节 语境及其作用 218

一、语境的定义和分类 218

二、语境的作用 221

第三节 语言意义的语用学解释 224

一、格赖斯经典理论 224

二、关联理论 225

三、新格赖斯理论 228

四、意义动态模型 230

五、缺省语义学 237

第四节 语用推理 240

一、推理和推理的种类 240

二、话语推理的依据 246

参考书目 2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