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振兴川剧十年 1982-1992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严福昌,王定欧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7805234973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569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振兴川剧十年 1982-199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张仲炎 1
目录 1
绪论 十年:危机·转机·良机 1
一、“振兴川剧”提出的背景 3
二、振兴川剧的政策与作法 7
三、振兴川剧的成就和意义 15
第一章 抢救继承——振兴川剧的基础工程 23
一、抢救继承,振兴川剧八字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1.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重任 24
2.抢救继承是振兴川剧的基础工程 27
3.要对川剧艺术的传统进行有效的继承 31
二、抢救继承的具体措施与成果 33
1.分期分批录制老艺人表演技艺 34
2.记录、总结老艺人的艺术创作经验 39
3.组织中青年演员继承老艺人的拿手好戏、表演技艺 42
4.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45
三、抢救继承是一项持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47
第二章 剧作——突破与超越 49
一、盆地意识与剧本荒 50
1.曾经的辉煌与无形的包袱 52
2.剧目匮乏与川剧危机 55
3.根除剧本荒与振兴川剧 58
二、从突破到超越 59
1.突破困境 62
2.走向成熟 65
3.探索与超越 68
4.“三并举”与剧目繁荣 70
三、魏明伦剧作及其影响 70
1.魏明伦剧作概况 72
2.魏明伦剧作特色 79
3.魏明伦剧作的影响 81
四、徐棻剧作及其影响 81
1.徐棻剧作概况 81
2.徐棻剧作特色 83
3.徐棻剧作的影响 89
五、群体优势与四川剧作家群 90
1.四川剧作家群的形成 90
2.个体风格与剧目繁荣 92
3.群体优势与川剧振兴 98
第三章 舞台——多样与统一 100
一、单调的舞台与观众的流失 101
1.由盛及衰的舞台演出 101
2.老戏老演与观众老化 102
3.改革发展,繁荣舞台之根本 105
二、振兴川剧带来舞台的生机 107
1.综合治理,提高质量 107
2.探索带来的生机 110
3.多样化舞台格局的形成 113
三、导演意识的增强与舞台追求的多元化 114
1.导演地位的确立 114
2.舞台艺术综合手段的总体意识及把握 116
3.刻意求精与舞台追求的多元化 117
4.导演队伍的成长与成熟 120
5.十年来活跃于舞台上的知名导演及作品 121
四、音乐改革,川剧振兴的关键环节 123
1.倾斜的音乐 124
2.改革的必然 125
3.“振兴”前的实践 126
4.十年成果 127
5.可喜的理论探索 130
6.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131
五、表演,传统的继承发扬与突破 132
1.传统表演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132
2.川剧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133
3.改革与思考 135
六、日渐丰富与成熟的川剧舞台美术 138
1.十年川剧舞美发展进程 138
2.多元取向的审美追求 142
3.风格纷呈的舞美设计 145
4.走向成熟的川剧舞美 148
第四章 教育——新生代的崛起 150
一、人才危机是川剧危机的主要根源 150
1.川剧人才断层的严峻现实 151
2.川剧人才危机的主要根源 152
3.川剧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154
二、川剧教育网络的形成,振兴川剧的重要成就之一 156
1.十年人才教育概述 156
2.川剧教育网络基本形成 156
3.教育对振兴川剧的促进作用 160
三、正规化教育与人才素质 160
1.发展省川剧学校.加强振兴川剧基地建设 161
2.正规化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 163
3.正规化教育提高了队伍素质 165
4.正规化教育积累了育才经验 167
四、“团带班”、“师带徒”的改进与提高 171
1.人才培养的第二渠道 171
2.“团带班”、“师带徒”的新发展 171
3.第二渠道培养了大批人才 173
五、业务骨干与尖子人才的再教育 174
1.业务骨干再教育的必要性 174
2.编导班对振兴川剧的促进作用 176
3.培养尖子人才的重要性 177
4.举办尖子班的良好效果 178
六、成就与思考 180
1.进一步重视人才培养 180
2.处理好学校与队伍的关系 181
3.处理好育才与用才的关系 182
4.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182
第五章 理论——振兴川剧的重要一翼 184
一、理论的匮乏与实践的困惑 185
1.艺术实践对川剧理论的热烈呼唤 185
2.关于三个基地设想的提出与实施 186
二、在振兴川剧的大潮中崛起 187
1.从演出附庸到“三足鼎立” 187
2.从资料梳理到理论研究 189
三、基础研究的强化与深入 192
1.修志工作的深入开展 192
2.艺术经验的系统总结 196
3.史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199
4.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 203
四、现状研究的勃兴与拓展 206
1.艺术现状研究的深入 206
2.川剧评论工作的加强 215
3.工作现状研究的勃兴 217
4.振兴对策研究的开展 219
五、逐步形成和壮大的理论队伍 220
1.专业研究队伍的壮大 220
2.业余研究队伍的发展 222
六、理论研究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223
1.研究队伍的潜在力量 223
2.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224
第六章 汇演——检阅队伍,促进创作 228
一、综合治理与重点突破的有力措施 229
1.振兴川剧的必要措施 229
2.川剧汇演成绩概述 231
3.川剧汇演的意义和影响 235
二、第一届振兴川剧调演(1983) 237
1.概况 237
2.最初的收获 238
3.广泛的交流 241
4.开创新局面 242
三、第二届振兴川剧调演(1984) 244
1.概况 244
2.现代戏的突破 246
3.小戏的繁荣 247
4.乡土味的强化 247
四、省川剧青少年比赛演出(1986) 249
1.概况 249
2.新人的崛起 250
3.继承与发展并举 253
4.人才培养经验的交流 255
五、省中青年川剧演员泸州老窖“金鹰杯”电视大选赛(1988) 256
1.概况 256
2.传统弱行的发展 257
3.拓宽赢得观众的新路 259
4.文经联姻,共谋进步 260
六、第五届振兴川剧汇演(1990) 261
1.概况 261
2.追随时代,表现时代 262
3.竞争意识的自觉 263
4.本体回归与艺术完整 264
七、全省其他川剧重大演出活动概述 266
1.展演、研究性演出 266
2.新作品演出 270
3.专题性的比赛演出 272
第七章 对外交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74
一、川剧赴京演出 274
1.振兴川剧以来川剧赴京演出概况 275
2.传统的光辉和革新的勇气 282
二、川剧赴外省演出 285
1.振兴川剧以来川剧赴外省演出概况 285
2.广泛的交流与相互的促进 287
3.走向全国的川剧艺术 288
三、川剧赴海外演出 289
1.振兴川剧以来川剧赴海外演出概况 289
2.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296
3.川剧出国演出的影响及意义 299
第八章 舆论宣传——创造振兴川剧的外部环境 304
一、振兴川剧舆论环境的形成 304
1. 川剧对舆论宣传的内在需要 304
2.舆论宣传对川剧积极的指导性的影响及意义 308
3.振兴川剧“八字”方针的巨大舆论作用 311
二、新闻书刊对川剧的介绍作用 313
1.川剧的主要舆论阵地:《川剧艺术》及其他专业刊物 313
2.新闻界踊跃报道宣传川剧振兴成果 317
3.出版界积极配合出版川剧理论著述 320
三、电视电影对川剧的介绍传播 321
1.荧屏上丰富多彩的川剧节目 321
2.川剧电视剧制作的成功及意义 323
3.电影厂家相继投拍川剧艺术片 325
四、广播音像对川剧的介绍传播 327
1.电台开办的川剧节目受到听众欢迎 327
2.川剧广播剧制作的成功及影响 329
3.川剧音像磁带的大量录制与行销 331
五、学校中的川剧知识普及教育 332
1.川剧进入大学课堂 332
2.对中学生进行川剧知识教育 334
3.对小学生进行川剧知识启蒙 336
第九章 “玩友”——大众化的群众艺术 339
一、振兴川剧与“玩友”活动的勃兴 340
1.玩友是专业川剧的土壤和摇篮 340
2.全省玩友组织如雨后春笋 342
3.玩友也在“出人出戏走正路” 344
二、兴盛的玩友座唱 347
1.玩友座唱剧目丰富 347
2.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玩友协会 349
3.广泛的参唱人员和多彩的座唱方式 351
三、活跃在基层的民间职业和业余川剧演出 353
1.富有生命力的业余川剧团 354
2.大量离退休川剧艺人是玩友的骨干 355
3.别出心裁的演出方式 356
4.新玩友在不断涌现 357
四、蓬勃兴起的校园川剧活动 358
1.《逼侄赴科》引出的川剧热 358
2.苏珊等“洋玩友”的启示 359
3.校园里煌川剧花蕾 360
4.川剧登上了中小学课堂 362
五、回到民间,群众川剧活动的启示 364
1.玩友,不可取代的独特活动方式 364
2.玩友在改革和发展——“川剧卡拉OK” 365
3.玩友的复兴与反璞归真 366
第十章 体改——艰难而充满希望的嬗变 369
一、亟待改革的艺术生产体制 369
1.剧团布局不够合理 370
2.人员进出渠道阻塞 370
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法规 371
4.艺术生产难以正常进行 372
二、由数多质平向少而精的布局转变 372
1.端正调整剧团布局的指导思想,统一认识,树立信心 373
2.分级管理,分散决策,在稳妥状态中布局 373
3.布局的总体构想和具体要求 374
三、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疏通进出渠道 376
1.安置剧团富余人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376
2.安置的原则和途径 377
3.力争良性循环 378
四、由单一型向多样化的管理体制转变 380
1.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形式兴办剧团的格局 380
2.打破单一,趋向多元 384
3.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扶植重点剧团 386
五、由服务型向服务经营型的运行机制转变 388
1.改变旧观念,增强经营意识 388
2.积极稳妥地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 390
3.政策鼓励,政府扶持 393
4.向经济文化联合体、文化经济实体转化 395
六、向新的领导体制过渡 397
1.建立懂行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397
2.院(团)长负责制的实施 399
3.文化主管部门实行间接管理、宏观调控 400
第十一章 群英谱——创业者的足迹 403
一、勇攀艺术高峰的人 403
1.首届梅花奖获得者晓 403
2.善于探索创新的刘芸 405
3.一同升起的两颗明星:古小琴与沈铁梅 406
4:文武双全的陈智林 408
5.德美艺精的马文锦 409
6.两枝报春的红梅——田蔓莎、陈巧茹 410
二、院团建设的排头兵 412
1.出人出戏走正路的自贡市川剧团 412
2.创造奇迹的芙蓉花川剧团 415
3.在改革中前进的四川省川剧院 418
4.通向川剧振兴的一座桥梁——锦江剧场 420
5.贡献突出的巴中县川剧团 423
6.勇于探索的犍为县川剧团 425
三、层出不穷的探索者 428
1.具有爬地草精神的群生川剧团 428
2.擅演现代戏的广安县川剧团 430
3.以副养文成绩突出的高县川剧团 432
4.在改革中求发展的仪陇县川剧团 434
5.扎根山乡的綦江县川剧团 436
四、高瞻远瞩的领路人 438
1.重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庆市委、市政府 438
2.为振兴川剧办实事的成都市委、市政府 440
3.在振兴川剧中崛起的绵阳市川剧群体 442
4.重视抓创作的遂宁市文化局 445
5.为农民着想的长寿县委、县政府 447
第十二章 希望在明天 450
一、任重道远 450
二、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开展振兴川剧工作 451
1.坚定信念,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振兴川剧的发展方向 454
2.继续贯彻“八字方针”,积极、稳妥地深化改革 457
3.深化剧团体制改革,促进川剧艺术的发展 458
三、迎接川剧艺术的春天 460
附录 461
一、振兴川剧大事记 461
二、振兴川剧文件选 520
三、振兴川剧以来获奖名单 533
编后 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