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音乐教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论音乐教育
  • 廖乃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8109632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6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84页
  • 主题词:音乐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音乐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有关音乐教育学 1

音乐教育学的概念与内涵(2005) 1

引言 1

一、“音乐教育学”缕析 3

1.音乐 3

2.教育 16

3.音乐教育 26

4.学 53

5.音乐教育学 57

二、音乐教育学建立的范例 59

1.裴斯塔洛奇的贡献 60

2.费弗尔的贡献 67

3.涅格里的贡献 67

结语 72

音乐教育学与人学(2005) 73

音乐教育学与哲学(2006) 90

(Ⅱ)有关音乐、音乐教育及其改革 95

人本教育,乐本审美——音乐教育向何处去? 95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异存同,呈奇竞秀(2004) 101

音乐的功能与音乐教育(1999) 110

一、物理作用与生理作用 110

二、音乐的心理作用 115

1.振奋与松弛 117

2.开放与控制 118

3.专心与散心 120

4.运动身心 124

5.诉诸情感与理智 124

6.悦人与育人 126

7.促进认识与想象 129

8.反映现实和超脱现实 131

三、超脱自我,溶入大我 132

四、面向实际,面向社会 135

1.电影音乐、戏剧配乐、舞蹈音乐、体育音乐等 135

2.家庭音乐、社交音乐、节庆音乐等 136

3.劳动时的背景音乐 136

4.广告音乐 137

5.政治音乐 138

6.宗教音乐 138

7.治疗音乐 139

五、“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和“通过教育掌握音乐” 140

关于音乐教育的改革 144

一、音乐德学与音乐美学的统一 144

二、音乐教育作为科学、艺术和人学的统一 146

三、走向源泉和走向未来的统一 147

四、音乐教育改革的先例和关键 150

国民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生活的民族意义——兼论奥尔夫和科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1996) 155

一、现代人应具有的三种意识 155

1.充实意识 155

2.忧患意识 156

3.改革意识 161

二、音乐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162

三、国民音乐教育的内涵和国民音乐素质的标志 172

1.社会音乐生活 174

2.业余—学余的音乐教育 180

3.学校音乐教育 188

4.国民音乐素质的标志 192

四、奥尔夫和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本质 194

1.民族性和人类性 198

2.原本性 201

3.实践性 206

4.综合性 208

5.即兴性 209

6.模式性 216

7.系统性 217

8.音乐性 219

五、奥尔夫和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对中国音乐教育改革的特殊意义 220

1.立足于本民族和音乐的母语,同时促进国际性、洲际性和世界性 220

2.音乐语言和风格的亲和性 221

3.即兴性与系统性的统一 222

4.声乐与器乐的统一 222

5.走向教育和走向音乐的统一 229

六、奥尔夫体系发展的方向和我们自己创造的基础 231

1.师资的培养 233

2.教材的建设 234

3.乐器的改革和制造 236

4.合唱的基本建设 237

七、东、西方音乐教育的分与合 240

(Ⅲ)有关音乐的审美和精神的审美 244

审美的精神与精神的审美(1996) 244

一、“通过音乐走向教育”和“通过教育走向音乐” 244

二、美育与育美 246

三、审美的精神与精神的审美 253

音乐形式功能和表现功能的美学问题(1978) 266

一、音乐形式功能和表现功能的认识史 267

1.原始阶段 268

2.古代 268

3.中世纪 271

4.文艺复兴 273

5.17世纪 275

6.18世纪的情绪学 276

7.18世纪的象征学 277

8.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美学 279

9.音乐的自律论 280

10.音乐的他律论 285

11.20世纪 287

二、音乐形式功能和表现功能的结构层 291

1.音 291

2.形 292

3.性 295

4.景 296

5.情 297

6.神 298

7.意 298

论音乐美的鉴赏(1980) 301

一、音乐美和音乐美感 303

二、音乐美的鉴赏过程 310

音乐美的鉴赏八讲(1982—1984) 315

一、音乐的直感——动听与动心 315

二、音乐的功能——描绘与表现 317

三、音乐形象和联想 320

四、音乐中的诗情画意 323

五、音乐表现的心理刻画 326

六、音乐表现的精神境界 329

七、音乐表现的抒情性、戏剧性与叙事性 332

八、音乐的律动与色彩 337

(Ⅳ)有关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343

传统、“传统”与改革——有关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断想(1985) 343

音乐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发展方向(1986) 348

一、音乐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在于音乐教育出发点的改革 348

二、当今音乐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前景 351

有关中、小、幼音乐教育的几个问题(1986) 357

一、当前问题的关键 357

二、牢牢把握主要矛盾 360

三、学校音乐教育的具体要求 361

音乐教育要不要跟上现代化的时代步伐(1979) 366

一、音乐实践手段和教学设备的现代化 366

二、音乐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的现代化 368

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与途径(2000) 377

小学音乐教材建设的具体规划(2001) 383

1.基本原则 383

2.主要学习内容、目的和要求 386

低年级部分 389

第一阶段二、三、四声 390

第二阶段 五声(drmsl) 428

第三阶段 自然七声音阶 436

第四阶段 五声音阶的扩大 440

高年级部分 442

第一阶段 唱音程、唱变音 443

第二阶段 带有专题学习目的的歌曲 452

第三阶段 各种形式体裁的歌曲 454

(Ⅴ)有关奥尔夫和科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 457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历史形成 457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58

二、“奥尔夫乐器”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463

按奥尔夫的精神(2000) 467

奥尔夫与中国 470

一、东方与西方 470

二、Musics,Mozarts和Orffs 472

三、求实与返璞归真 474

四、本源—本性—本能 476

五、亲和与离异 481

六、标新立异 482

1.外国与中国的接轨、民族与世界的接轨 483

2.欢乐与成效的接轨 483

3.儿童与成人的“接轨” 488

4.单声部与多声部的“接轨” 491

七、发展性与容他性 492

奥尔夫与中国相遇(2003) 495

奥尔夫音乐教学与一般音乐教学的比较(1985—1986) 499

卡尔·奥尔夫及其学校音乐教育体系(1985) 509

一、节奏第一 511

二、精制乐器 512

三、体系简单 513

四、即兴演奏(或伴奏) 513

五、饶有兴趣 513

(第一卷)在五个音的范围内 514

(第二卷)大调:固定不变的低音和其他级 514

(第三卷)大调:属和弦 515

(第四卷)小调:固定不变的低音 515

(第五卷)小调:属和弦 515

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八个论点(1998) 517

一、关于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517

1.哲理性 517

2.艺术性 517

3.实践性 518

4.体系性 518

二、从更高、更深的层次认识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建者 519

三、“为什么”、“什么”和“怎么”的三位一体 519

1.为什么? 519

2.什么? 520

3.怎么? 520

四、学习音乐的六个层次和步骤 521

1.热爱音乐 521

2.做音乐 521

3.感受音乐 522

4.倾听音乐 523

5.理解音乐 524

6.审美音乐 525

五、音乐的原本性 525

原本性 525

六、方方面面的接轨 526

1.儿童与成年人 527

2.业余与专业 527

3.学校与社会 528

4.民族与世界 529

七、音乐语言的基本类别 530

1.五声体系 530

2.七声音阶 531

3.非调性的十二半音体系 531

4.非固定音体系 531

八、音乐的结构和织体 532

音乐始于人自身内——参加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学术会议的一点感受(1985) 534

早期音乐教育与奥尔夫体系(1986) 538

一、游戏般地学习,具有学习意义地游戏 538

二、通过音乐学习音乐 539

三、闻乐而动,动辄合乐 539

四、自己设计,即兴奏乐 540

歌唱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地位(2003) 542

一、为什么歌唱? 543

二、歌唱什么? 544

三、怎样歌唱? 547

学习科达伊,进行三维的歌唱教学(2005) 550

前言 550

一、通过包罗万象的视唱,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 552

二、通过千锤百炼的重唱,使歌唱技能向纵深发展 558

三、通过中外古今优秀的合唱,建造向高处攀登的艺术津梁 565

结语 567

(Ⅵ)有关合唱与钢琴教学 571

意识·感悟·技能——心声合唱团的历程和方向(2008) 571

一、意识的建立 572

二、感悟的培养 576

三、技能的磨练 580

试论钢琴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1978) 582

一、音乐感能和理解力的培养 583

二、表现意欲的培养 585

三、演奏技能的全面培养 588

四、教材的安排 592

五、进度的安排 600

1.打基础的阶段 602

2.重点培养快速弹奏的阶段 604

3.重点培养臂重控制和歌唱性演奏的阶段 605

4.重点培养双音层次和复调演奏的阶段 606

5.重点培养手指伸张能力和八度、和弦演奏的阶段 610

6.重点培养声部层次与乐曲结构处理的阶段 612

7.重点培养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弹奏技术的阶段 613

六、练习的安排 614

1.时间与精力的问题 615

2.用头脑指挥练琴的问题 615

3.“活”练与“死”练的问题 617

4.慢练的问题 617

5.分手练的问题 618

6.“冷”与“热”的问题 619

钢琴练习的要则和方法(1979) 620

一、钢琴练习的心理、生理和物理要则 620

二、练琴方法的要则 626

三、具体的练习方式 629

喜读《换一种思路学钢琴》(2007) 637

(Ⅶ)踏着前辈光辉的足迹前进 643

再过一百年以后——贺绿汀恩师百年祭(2003) 643

至人至乐,至情至性,至美至爱——纪念恩师范继森先生九十冥寿(2007) 647

1.掌握整体与局部、细节的关系 655

2.表现与造型的统一 657

者继其声,善教者继其志——怀念吴乐懿老师(2007) 66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