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土壤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农业土壤概论
  • 《中国农业土壤概论》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农业出版社
  • ISBN:16144·2346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4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土壤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壤与农业增产措施的关系 1

第一节 农业增产措施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1

第二节 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各项农业增产措施 14

第二章 农业土壤的特性 18

第一节 土壤的物质基础 18

一、土壤矿物质 18

二、土壤有机质 23

三、土壤胶体 25

四、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 28

第二节 土壤热、水、气、肥的特性 32

一、土壤的冷热性 32

二、土壤的保水供水性 38

三、土壤的通气性 51

四、土壤的保肥供肥性 57

第三节 土壤的生产性能 68

一、发棵性 68

二、宜种性 71

三、适耕性 73

四、择肥性 75

五、抗逆性 77

第三章 土壤肥力 81

第一节 土壤肥力的含义 81

一、土壤是类生物体 82

二、土壤具有明显的生理功能 82

三、土壤具有它自己进化发展的规律 83

第二节 土壤的生理功能 85

一、土壤的代谢功能 85

二、土壤自动调节功能 91

三、土壤与植物间的生理协调 96

第三节 土壤肥力的综合性表征--内、外“三稳” 99

第四章 大面积快速培肥土壤的基本途径 102

第一节 土壤肥力矛盾的分析 102

一、土区肥力矛盾的分析 103

二、土类肥力矛盾的分析 104

第二节 大面积快速培肥土壤的基本途径 106

一、大地园林化 106

二、土壤管理合理化 119

三、耕作制用养一致化 124

第五章 土壤管理 130

第一节 土壤耕作 131

一、优良耕作法的实质 131

二、以协调和改善土壤温热状况为中心的土壤耕作制 132

三、以协调和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为中心的土壤耕作制 134

四、以加厚疏松层改善结构状况为中心的土壤耕作制 136

五、土壤耕作机械化 144

第二节 因土种植,合理轮作 151

一、轮作换茬对土壤热、水、气、肥的调节作用 151

二、不同轮作制度对土壤肥瘦的影响 154

三、如何使土壤愈种愈肥 154

第三节 合理施肥 157

一、我国农民“三看”经验中的施肥原则 157

二、有机肥料在提高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159

三、因地制宜发展绿肥,培肥土壤 160

四、合理用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162

第四节 合理灌排 166

一、我国农民的“三看”灌排经验 167

二、因时因地制宜,提高灌排效果 177

三、实现土壤水分稳匀化的根本途径 185

第六章 几种主要低产土壤的改良利用 188

第一节 红壤改良 189

一、红壤的基本性质及其低产因素分析 190

二、改良利用红壤的基本措施 195

第二节 低产水稻田的改良 217

一、冷浸田的特性与改良 218

二、死黄泥田的特性与改良 224

三、粗沙田的特性与改良 228

四、咸酸田的特性与改良 231

五、发红鸭屎泥田改良 235

第三节 盐碱土改良 241

一、盐碱土低产原因及其形成条件 241

二、盐碱土改良技术措施 252

三、综合治理 夺取高产 281

第四节 涝洼地区土壤的改良 286

一、涝洼地区土壤的形成原因和特性 288

二、涝洼地区土壤的改造 306

第五节 风沙土的改良 332

一、风沙土的成土条件及形成过程 332

二、风沙土的类型概述 335

三、风沙土的农业性状分析 339

四、风沙土的治理措施与改良利用 342

第六节 坡地土壤的改良 357

一、坡地土壤的分析 358

二、坡地土壤的基本性质与低产因素的分析 359

三、坡地土壤低产性状产生的原因 361

四、坡地土壤的治理与改良 364

第七章 土壤普查 379

第一节 普查 379

一、预查 381

二、普查 387

三、复查 390

第二节 鉴定 391

一、自然条件的鉴定 391

二、其他方面的鉴定 401

第三节 规划 402

一、规划的要求 403

二、规划的内容 404

三、规划的原则 405

四、几种主要规划的制订 406

第八章 土壤诊断 413

第一节 土壤诊断的意义 413

第二节 土壤诊断技术的原则 414

一、土壤诊断的方法 414

二、开方治疗的原则 420

第三节 土壤常见病的诊断 422

一、土壤水热不调病的诊断 422

二、土壤营养失调病的诊断 426

三、土壤中毒病的诊断 435

第九章 土壤实验研究法 441

第一节 田盆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441

第二节 田间试验 442

一、田间试验方法的设计 442

二、注意事项和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448

三、田间观察和土壤肥力短期鉴定的一般原则 467

四、田间试验的现场示范评定 468

第三节 盆栽与模拟试验 469

一、盆栽与模拟试验的作用 469

二、试验设计和注意事项 471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土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473

一、计算机的语言和程序 474

二、促进土壤实验研究 478

三、推广土壤研究成果 485

第十章 土壤农业区划 487

第一节 区划的依据和系统 487

一、水热条件是土壤区划的基础 487

二、水热条件与土壤区划 489

三、区划单位及各级单位划分的依据和命名 500

四、我国土壤区划系统 500

第二节 Ⅰ北方旱地农业林牧业土壤区域 500

一、ⅠA东北北部大小兴安岭林业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地区 501

二、ⅠB东北东部农林业暗棕壤白浆土地区 502

三、ⅠC东北中部农业黑土黑钙土地区 503

四、ⅠD大兴安岭西部林牧业灰黑土(灰色森林土)地区 504

五、ⅠE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同盆地农牧业栗钙土地区 505

六、ⅠF温都尔庙高原--银川河套平原农牧业棕钙土淤灌土地区 506

七、ⅠG东北南部--胶东半岛农林业棕壤(棕黄土)河淤土地区 507

八、ⅠH华北平原汾渭盆地豫西丘陵农业黄潮土?土砂姜黑土褐土(黄垆土)地区 509

九、ⅠI华北山地黄土高原东部农林业褐土山地棕壤地区 510

十、ⅠJ陕北--陇东黄土丘陵农牧业黄绵土黑垆土地区 511

十一、ⅠK陇中--湟水黄土高原农业牧业灰钙土(黄白土)麻土地区 512

第三节 Ⅱ西北旱地灌溉农业牧业土壤区域 513

一、ⅡA宁西陇北灌溉农业牧业灰棕漠土绿洲土风沙土盐碱土地区 513

二、ⅡB准噶尔盆地农牧业灰漠土绿洲土风沙土地区 514

三、ⅡC阿勒泰--塔城农林牧业暗棕壤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地区 516

四、ⅡD天山农林牧业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山地棕钙土地区 517

五、ⅡE塔里木盆地农牧业灌溉淤白土棕漠土风沙土盐土地区 518

六、ⅡF东疆--河西走廊西部农牧业石膏盐盘棕漠土绿洲土盐土地区 520

第四节 Ⅲ青藏高原高寒农林牧业土壤区域 522

一、ⅢA青藏高原北缘农牧业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棕漠土地区 522

二、ⅢB藏北高原游牧业高山草原土(莎嘎土)寒漠土地区 523

三、ⅢC藏南高寒农牧业亚高山草原土(巴嘎土)高山草原土(莎嘎土)地区 524

四、ⅢD青藏高原中部游牧业高山草甸土(草毡土)地区 525

五、ⅢE青藏高原东南部农林牧业亚高山草甸土(黑毡土)山地暗棕壤山地棕壤山地红黄壤地区 526

第五节 Ⅳ南方水田农业亚热带热带作物林业土壤区域 527

一、ⅣA秦巴山丘盆地江淮丘陵平原农林业水稻土黄棕壤地区 528

二、ⅣB江南低山丘陵平原农业亚热带经济林果业红壤红黄泥田地区 531

三、ⅣC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农业亚热带经济林果业黄壤紫色土黄泥田紫泥田地区 534

四、ⅣD滇南--华南农业亚热带林果业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泥田地区 537

五、ⅣE台南--琼雷--西双版纳农业热带经济林果业砖红壤赤土田地区 539

六、ⅣF南海诸岛磷质黑土沙土地区 54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