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卫生检验士专业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卫生检验士专业用
  • 杨履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14182·162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58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供检验士、临床检验士、卫生检验士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 1

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 6

第一章 细菌形态学及形态学检查法 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6

一、细菌的大小 6

二、细菌的形态与排列 6

三、细菌的结构 7

四、细菌的非典型形态与结构 13

第二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13

一、不染色标本检查 13

二、染色标本检查法 13

(一)常用染色剂 13

(二)常用染色法 14

第一节 细菌的主要理化性状 17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学和生理学检查法 17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9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22

一、细菌的酶 22

二、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 22

三、细菌的代谢产物 24

第四节 细菌的生理学检查法 27

一、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27

二、人工培养细菌所需的条件 27

三、培养检查法 28

第三章 细菌的分布 30

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细菌 30

第二节 正常人体常见的细菌群 32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5

一、温度 35

第四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5

二、干燥 38

三、光线与射线 38

四、滤过 39

五、声波 40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0

一、消毒剂 40

二、防腐剂 43

三、化学疗剂 43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44

一、抗生素 44

二、中草药 45

三、噬菌体 46

四、细菌素 48

第二节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49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49

第一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概念 49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 50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52

第五节 细菌的遗传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 57

第六章 细菌的致病性 59

第一节 病原菌的致病因素 59

第二节 传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62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64

第七章 非特异性免疫 64

一、免疫屏障 65

二、吞噬细胞 65

三、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67

(一)补体系统 67

(四)干扰素 69

(三)乙型溶素 69

(二)溶菌酶 69

第八章 抗原 71

一、抗原的性质 71

二、抗原的种类 72

三、重要的抗原物质 73

四、免疫佐剂 74

第九章 免疫系统 76

一、免疫器官 76

二、免疫细胞 76

(一)淋巴细胞 76

(二)单核吞噬细胞 79

第十章 特异性免疫 81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81

第二节 细胞免疫 82

(一)抗体的理化性质 83

(二)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83

第三节 体液免疫 83

一、有关抗体的一般知识 83

(三)抗体的分类 84

(四)抗体的一般特性 84

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85

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86

四、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和性状 87

五、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机制 89

六、免疫球蛋白的检查 90

第十一章 抗感染免疫 91

一、抗各类微生物感染的免疫特征 91

二、抗感染免疫效应的机理 92

(一)Ⅰ型变态反应 94

二、类型 94

一、概述 94

第十二章 变态反应 94

(二)Ⅱ型变态反应 95

(三)Ⅲ型变态反应 96

(四)Ⅳ型变态反应 97

三、变态反应的防治原则 98

第十三章 免疫学防治 99

一、人工免疫的种类与特点 99

二、生物制品的种类与应用 99

第十四章 免疫学检验 102

第一节 检测体液免疫的体外试验 102

一、抗原抗体反应概述 10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0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03

(四)血清学试验的对照 104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04

二、凝集反应 105

(一)直接凝集反应 105

(二)间接凝集反应 106

(三)抗球蛋白试验 108

三、沉淀反应 108

(一)环状沉淀试验 109

(二)絮状沉淀试验 109

(三)免疫扩散 109

(四)免疫电泳 111

四、补体参与的反应 112

(一)补体结合反应 112

(二)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113

六、使用标记抗体或抗原的方法 114

(一)免疫荧光法 114

五、中和试验 114

(二)免疫酶法 115

(三)放射免疫法 116

七、单克隆抗体 117

第二节 检测细胞免疫的体外试验 118

一、E玫瑰花结试验 118

〔附〕EA玫瑰花结试验和EAC玫瑰花结试验 118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19

三、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 119

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检查 120

五、硝基蓝四氮唑还原试验 120

〔附〕有关的名词解释 120

第十五章 病原性球菌 12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22

第三篇 细菌学各论 122

〔附〕四联球菌 127

八叠球菌 128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28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133

第四节 奈瑟氏菌属 137

脑膜炎奈氏菌 137

淋病奈氏菌 141

〔附〕卡他布兰汉氏菌 142

第十六章 肠杆菌科 143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145

〔附〕爱德华氏菌属 149

枸橼酸菌属 150

第二节 沙门氏菌属 150

〔附〕亚利桑那菌属 161

第三节 志贺氏菌属 162

第四节 克雷伯氏菌属 168

〔附〕肠杆菌属 169

哈夫尼亚菌属 169

沙雷氏菌属 169

第五节 变形杆菌属 170

〔附〕普罗菲登菌属 172

第六节 耶尔森氏菌属 172

第十七章 弧菌属 183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83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93

第十八章 嗜血杆菌属 197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 197

第二节 杜克氏嗜血杆菌 200

第十九章 包特氏菌属 201

第一节 百日咳包特氏杆菌 201

第二节 副百日咳包特氏杆菌 203

第二十章 布鲁氏菌属 204

第二十一章 其它革兰氏阴性杆菌 211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211

第二节 产碱杆菌属 214

第三节 不动杆菌属 214

第四节 莫拉氏菌属 216

第五节 军团菌属 217

第二十二章 需氧芽胞杆菌属 220

第一节 炭疽杆菌 220

第二节 蜡样芽胞杆菌 225

第二十三章 梭状芽胞杆菌属 228

第一节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228

第二节 气性坏疽病原菌 230

第三节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 234

第一节 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38

第二十四章 无芽胞厌氧杆菌 238

第二节 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240

第二十五章 弯曲菌属 242

〔附〕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 245

第二十六章 棒状杆菌属 247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247

第二节 类白喉杆菌 251

第二十七章 分枝杆菌属 252

第一节 结核杆菌 253

第二节 非典型分枝杆菌 263

第三节 麻风杆菌 266

第四篇 病毒 268

第二十八章 病毒概论 268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268

第二节 病毒的传染与免疫 275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278

第四节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 283

第二十九章 病毒各论 286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286

流行性感冒病毒 286

腺病毒 290

麻疹病毒 292

第二节 肠道病毒 294

脊髓灰质炎病毒 294

轮状病毒 297

第三节 肝炎病毒 298

甲型肝炎病毒 298

乙型肝炎病毒 300

非甲非乙肝炎病毒 30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304

第四节 虫媒病毒 304

出血热病毒 307

登革热病毒 308

第五节 狂犬病病毒 310

第六节 痘类病毒 312

天花病毒、类天花病毒与痘苗病毒 312

第五篇 其它微生物 314

第三十章 衣原体 314

第一节 概述 314

第二节 引起人类感染的衣原体 315

第三十一章 立克次体 318

第一节 概述 318

第二节 引起斑疹伤寒的立克次体 320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 324

第一节 概述 326

第三十二章 支原体 326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 328

第三十三章 病原性螺旋体 331

第一节 概述 331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 332

第三节 病原性密螺旋体 336

梅毒螺旋体 336

雅司螺旋体 337

第四节 回归热螺旋体 337

第五节 奋森氏螺旋体 339

第三十四章 放线菌 340

第一节 伊色列氏放线菌 340

第二节 奴卡氏菌 341

第三十五章 病原性真菌 342

第一节 概述 342

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 345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 351

第六篇 细菌学检验技术 351

第三十六章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玻璃器皿介绍 352

第一节 常用仪器 352

第二节 常用玻璃器皿 362

第三十七章 细菌形态学检查技术 365

第一节 操作中一般注意事项 365

第二节 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365

一、悬滴法 366

二、压滴法 366

三、相位差显微镜检查法 366

四、暗视野映光法 366

五、墨汁显影法 366

二、常用染色方法 367

(一)革兰氏染色法 367

一、细菌染色标本的制作 367

第三节 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 367

(二)萋-纳氏抗酸染色法 368

(三)美蓝染色法 368

(四)异染颗粒染色法 368

(五)细菌鞭毛染色法 369

(六)荚膜染色法 369

(七)芽胞染色法 369

(八)布氏杆菌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 370

(九)结核杆菌荧光染色法 370

第三十八章 细菌的培养技术 372

第一节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372

一、常用玻璃器皿灭菌前的准备 372

二、培养基的制备 372

(一)肉浸液(肉汤) 378

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378

(三)肝浸液 379

(四)营养琼脂 379

(二)肉膏汤 379

(五)半固体琼脂 380

(六)血液琼脂 380

(七)巧克力色琼脂 381

(八)葡萄糖肉汤 381

(九)硫酸镁肉汤 381

(十)胆盐肉膏汤 382

(十一)胰?肉汤 382

(十二)革兰氏阴性杆菌(GN)增菌液 382

(十三)亚硒酸盐增菌液 383

(十四)四硫磺酸盐增菌液 383

(十七)高盐胨水 384

(十八)麦康凯琼脂 384

(十六)碱性蛋白胨水 384

(十五)文-腊二氏保存液 384

(十九)中国蓝琼脂 385

(二十)伊红美蓝琼脂 385

(二十一)SS琼脂 386

(二十二)HE琼脂平板 387

(二十三)碱性琼脂平板 388

(二十四)庆大霉素碱性胆盐琼脂 388

(二十五)双-洗琼脂 389

(二十六)高盐淀粉琼脂 389

(二十七)高盐卵黄琼脂 389

(二十八)高盐甘露醇琼脂 390

(二十九)卵黄双抗琼脂 390

(三十二)血液碲盐琼脂 391

(三十)血清斜面培养基 391

(三十一)鸡蛋斜面培养基 391

(三十三)改良罗氏培养基 392

(三十四)酸性液体培养基 392

(三十五)包-金二氏琼脂 393

(三十六)血清葡萄糖胰?琼脂 393

(三十七)庖肉培养基 393

(三十八)牛心、牛脑浸液培养基 394

(三十九)牛心、牛脑浸液血琼脂平板 394

(四十)硫乙醇酸钠液体培养基 395

(四十一)cBAP-thio培养基 395

(四十二)Cary-Blair运送培养基 395

(四十三)M·H培养基 395

(四十五)双糖铁尿素培养基 396

(四十四)无胨琼脂 396

(四十六)双糖铁培养基 397

(四十七)糖发酵培养基糖发(酵管) 397

(四十八)糖(醇)发酵血清水 398

(四十九)糖氧化/发酵培养基 398

(五十)蛋白胨水 399

(五十一)葡萄糖蛋白胨水 399

(五十二)枸橼酸盐琼脂 399

(五十三)尿素培养基 399

(五十四)缩苹果酸钠培养基 400

(五十五)磷酸酚酞琼脂 400

(五十六)脱氧核糖核酸酶试验琼脂 400

(五十七)丙二酸钠培养基 400

(五十九)苯丙氨酸培养基 401

(六十)氨基酸脱羧酶培养基 401

(五十八)氰化钾培养基 401

(六十一)明胶培养基 402

(六十二)硝酸盐培养基 402

(六十三)七叶苷培养基 402

(六十四)紫牛乳培养基 403

(六十五)尿素蛋黄双糖琼脂斜面 403

(六十六)干燥培养基简介 403

第二节 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技术 403

一、无菌技术 403

二、细菌的一般接种法 404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 406

(一)一般培养法 406

(二)二氧化碳培养法 406

(三)厌氧培养法 406

(一)糖(醇)类发酵试验 410

第三十九章 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410

一、糖类代谢试验 410

(二)糖氧化/发酵(O/F)试验 411

(三)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411

(四)伏-普二氏试验 412

(五)ONPG试验 413

(六)七叶苷分解试验 414

二、有机酸盐及铵盐利用试验 414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414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415

三、蛋白质、氨基酸及含氮化物代谢试验 415

(一)靛基质(吲哚)试验 415

(二)霍乱红试验 416

(三)硫化氢试验 416

(五)明胶液化试验 417

(六)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417

(四)尿素酶试验 417

(七)脱羧酶试验 418

四、呼吸酶类试验 418

(一)氧化酶试验 418

(二)触酶活力试验 419

(三)氰化钾试验 419

(四)硝酸盐还原试验 419

(五)氯化三苯四氮唑试验(简称TTC试验) 420

五、毒性酶类试验 421

(一)溶血试验 421

(二)链激酶试验 421

(三)卵磷脂酶试验 421

(五)脱氧核糖核酸(DNA)酶试验 422

(六)血浆凝固酶试验 422

(四)磷酸酶试验 422

六、其它试验 423

(一)胆汁(胆盐)溶菌试验 423

(二)嗜盐性试验 423

(三)Optochin(乙基氢化羟基奎宁)敏感性试验 424

第四十章 细菌血清凝集试验 425

一、细菌血清凝集试验应用的试剂 425

二、细菌血清凝集试验方法 426

第四十一章 动物实验 428

一、实验动物 428

二、动物实验前的准备 429

三、动物接种方法 431

四、接种动物的观察 435

五、实验动物解剖 435

六、动物采血法 437

二、敏感和耐药的概念 440

第四十二章 细菌对药物敏感试验 440

一、药敏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440

三、药敏试验方法 441

(一)稀释法 441

(二)扩散法 443

1.绝对法 443

2.比较法 445

(三)联合药敏试验 447

(四)结核杆菌对药物敏感试验 450

〔附〕体液内抗生素浓度的测定 452

第四十三章 临床标本的细菌检验 455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455

第二节 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的细菌检验 457

第三节 咽拭、鼻咽拭标本的细菌检验 459

第四节 痰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460

第五节 粪便标本的细菌检验 462

第六节 穿刺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463

第七节 尿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464

第八节 胆汁标本的细菌检验 467

第九节 脑脊液标本的细菌检验 468

〔附1〕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 469

〔附2〕菌种的保存与保管 474

〔附3〕微生物检验新技术简介 477

第七篇 免疫学检验技术 482

第四十四章 体液免疫的检验技术 482

第一节 肥达(Widal)氏反应 482

〔附1〕吸液与注液 484

〔附2〕液体的混合 484

〔附3〕液体的稀释 484

第二节 外-斐(Wei 1-Felix)氏反应 485

第三节 布氏菌病试管及玻片凝集试验 486

第四节 寒冷凝集试验 488

第五节 类风湿因子免疫胶乳凝集试验 489

第六节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 489

第七节 康氏和华氏试验 491

第八节 乙肝抗原的检测 498

第九节 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法检测甲胎蛋白(AFP) 507

第十节 人血清总补体量的测定——50%溶血目测比色法 509

第十一节 体液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511

第四十五章 细胞免疫的检验技术 514

第一节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PHA淋转试验形态学检查法 514

第二节 T细胞E玫瑰花试验 515

第四十六章 常用抗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519

第一节 抗原的制备 519

第二节 抗血清的制备 520

第八篇 其它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524

第四十七章 病毒的检验技术 524

第一节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524

第二节 血清学检查 531

一、中和试验 531

二、红细胞凝集试验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534

三、补体结合试验 536

第三节 噬菌体检验 536

第四十八章 钩端螺旋体检验技术 539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的检查 539

第二节 血清学检查 541

第四十九章 放线菌与真菌的检验技术 545

第一节 放线菌的检查 545

第二节 病原性真菌的检查 546

第五十章 水、食品、空气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550

第九篇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550

第一节 水的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552

一、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552

(一)水样的采集、保存与运送 552

(二)检验程序 552

(三)细菌总数的测定 552

(四)大肠菌群的检验 554

(五)饮用水、水源水、游泳池水卫生标准(细菌指标) 558

二、水的病毒学检验 558

第二节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558

一、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 558

(一)一般检验方法 559

(二)肉与肉制品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562

(三)乳及乳制品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564

(四)清凉饮料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564

(五)罐头食品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566

(六)餐具、炊事用具等消毒效果的监督方法 567

二、食品霉菌检验技术 567

(一)一般检验方法 568

(二)常见产毒霉菌 570

第三节 空气的卫生细菌学检验 572

第五十一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 576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577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方法 578

第三节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检验 580

第四节 大肠艾希氏菌食物中毒检验 580

第五节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检验 581

第六节 副溶血性弧菌与不凝集弧菌食物中毒检验 582

第七节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检验 582

第八节 链球菌食物中毒检验 583

第九节 产气荚膜杆菌食物中毒检验 58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