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 远德玉,丁云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4490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技术的起源 1

第一节 原始的技术发明与经验的自然知识的出现 1

第二节 原始宗教的自然观 4

第三节 人类文明时代的开端 5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 10

第一节 自然哲学的猜测 10

第二节 科学与经验结合的成果 13

第三节 自然哲学的衰落与技术上的创造 15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 19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20

第二节 中国实用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3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 28

第四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终结 32

第四章 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兴起与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39

第一节 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兴起 39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的曲折发展 43

第一节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49

第五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9

第二节 自然科学争取独立的伟大斗争 54

第三节 科学实验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61

第六章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70

第一节 经典力学体系化的知识基础 70

第二节 牛顿及其力学体系 73

第三节 牛顿时代其他科学的发展 80

第四节 科学观与自然观的变革 90

第一节 近代技术的兴起 97

第七章 近代技术的兴起与工业革命 97

第二节 蒸汽一机器时代的技术体系 106

第三节 工业革命的技术特征和后果 114

第八章 近代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 119

第一节 “科学世纪”的到来 119

第二节 热力学的研究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 121

第三节 天学、地学、生物学的演化理论 126

第四节 物质结构的化学理论 136

第五节 电磁理论的建立 140

第一节 钢铁与材料技术的发展 144

第九章 近代技术的发展——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144

第二节 热机的新发明与应用 150

第三节 电能——技术革命的主角 157

第四节 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的特点与后果 167

第十章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171

第一节 近代以前的中外科学技术交流 171

第二节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 176

第三节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技术的发展 179

第四节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讨论 186

第十一章 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195

第一节 电子、X 射线和天然放射性的发现 195

第二节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0

第三节 量子论与量子力学 207

第四节 物理学革命的意义与后果 213

第十二章 现代自然科学的新进展 219

第一节 粒子世界的新发现 220

第二节 从凝聚态物理到天体物理 226

第三节 结构化学与高分子化学 234

第四节 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深入的生物学研究 239

第十三章 现代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251

第一节 新兴技术的崛起 251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 260

第三节 系统、信息、控制与系统科学的发展 274

第四节 传统生产技术的科学化 284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289

第一节 历史基础 289

第二节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292

第三节 基础科学领域的探索与成就 306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312

第一节 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征 312

第二节 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317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与技术创新 322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促成社会关系变化的重要因素 327

第五节 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科技兴国与可持续发展 331

后记 33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