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字说略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汉字说略
  • 詹鄞鑫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15301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字说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 28

第一节 文字与图画的界限 29

第二节 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 35

一 汉字与八卦 36

二 汉字与结绳 38

三 汉字与书契 40

四 汉字与仓颉 42

第三节 原始陶符与汉字的起源 44

第四节 文献的产生与汉字的起源 50

第二章 汉字的演变 52

第一节 商代文字 53

一 商代文字材料 53

二 商代族徽文、一般金文与甲骨文的比较 57

三 商代文字的特点 63

第二节 西周文字 67

一 西周文字材料 67

二 西周文字的特点 68

第三节 春秋文字 79

一 春秋文字材料 79

二 春秋文字的特点 79

第四节 战国文字 89

一 战国文字材料 89

二 战国文字的特点 98

第五节 秦系文字 101

一 出土秦系文字材料 101

二 文献秦文字材料 109

三 正体与俗体 112

四 小篆与大篆 115

第六节 隶书 117

一 隶书文字材料 117

二 古隶 128

三 八分书 130

四 隶变 131

第七节 草书 135

一 章草 136

二 今草 139

第八节 楷书 141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151

第一节 汉字结构理论(上)——传统六书说 152

一 象形 153

二 指事 154

三 会意 155

四 形声 157

五 转注 159

六 假借 162

第二节 汉字结构理论(下)——三书说与新六书说 165

一 三书说 165

二 新六书理论 169

第三节 象形字 171

一 象形字举例 171

二 象形字辨析 173

第四节 指示字 174

第五节 象事字 176

一 象事字举例 176

二 象事字辨析 179

第六节 会意字 179

一 以形会意和以义会意 179

二 会意兼声字 184

三 会意字辨析 187

第七节 形声字(上)——深层结构 190

一 表意字附加表音符号构成的形声字 191

二 会意字意符声化形成的形声字 194

三 表音性文字附加表音符号构成的形声字 196

四 已有文字附加类化符号构成的形声字 198

五 改变形声字形符形成新的形声字 202

六 改变形声字声符形成新的形声字 205

第八节 形声字(下)——表层结构 207

一 形声字的基本结构类型 207

二 形声字的结构层次 207

三 辨析形符与声符的功能 208

四 造字结构与自然结构的差异 209

五 形声字的讹变 210

六 省形或省声 211

第九节 变体字 215

一 取形变体字 215

二 取义变体字 215

三 取音变体字 216

第四章 汉字的意义 218

第一节 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 219

一 汉语词汇及其载体 219

二 词汇发展的变化性与继承性 219

第二节 汉字与词汇 222

一 词汇系统 222

二 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224

三 字义系统与词汇系统 224

四 字与词的音节关系 226

第三节 汉字的义项 229

第四节 本义 230

第五节 基本义 233

一 基本义与语源义 233

二 文字怎样获得基本义 238

第六节 引申义 241

一 “引申”问题与“词源”问题 241

二 引申义系统 242

三 引申方式 246

四 词的同一性问题 251

第七节 假借义 253

一 异源假借义 253

二 同源假借义 254

三 源流假借义 255

第五章 汉字的形音义关系 259

第一节 同源字 259

一 同源字的音义联系 260

二 同源字之间的读音关系 262

三 同源字之间的意义联系 267

四 同源字辨析 272

第二节 假借字 273

一 所谓“假借”与“通假” 274

二 文字学的假借与训诂学的假借 278

第三节 古今字 281

一 古今字的形体关系 282

二 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83

三 古今字的用法分工 283

四 古今字辨析 290

第四节 异体字 291

一 异体字的形体关系及其来源 291

二 异体字辨析 292

第五节 同形字 294

一 形体来源相同的同形字 295

二 分别为不同的词而造的同形字 296

三 隶变形体相混形成的同形字 297

四 汉字简化形成的同形字 298

第六节 繁简字 301

一 简化字形体的来源 302

二 必须注意的几种现象 304

后记 309

综合索引 31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