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范畴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范畴论
  • 王运熙,黄霖主编;汪涌豪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239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范畴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绪言 1

第一章范畴的哲学定义 1

第一节术语、概念和范畴的界定 1

第二节范畴的理论地位 7

第三节范畴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14

第二章范畴的构成范式 24

第一节范畴的语言形式与构成 24

一、汉语特性笼盖下的文学批评 25

二、范畴的结构与活性 30

三、象形的意义 35

第二节取式于自然与人事 38

一、在仰观俯察中肯认 38

二、感性形态的获得 41

三、得失的检讨 46

第三节向观念论趋进 53

一、单个范畴存在形态的演变 54

二、系统范畴的抽象化趋势 58

三、由有迹之形走向虚眇之境 62

第三章范畴的主要特征 64

第一节直觉思维的硕果 64

一、范畴的整体性与直接性 64

二、认识超越的实现 68

三、相关论说的考量 72

第二节超越逻辑 74

一、充满暗示性的定义 74

二、模糊识别与解读 76

三、具象批评与范畴模糊性关系之辨识 83

第三节可运作的动态系统 86

一、承传变易的双向运动 87

二、历史性与学派性 90

三、对范畴衍生力和统序特点的考察 96

第四章范畴与创作风尚的关系 104

第一节历史的转捩 104

一、由范畴出现频率切入 104

二、“百代之中”的中唐 105

第二节风骨范畴与汉唐文学理想 109

一、六朝文学背景下“风骨”的提出 109

二、对唐初文风的匡正 113

三、完满的落幕 118

第三节作为宋元人心境与文境折射的平淡范畴 124

一、以道家思想为底里 125

二、沉静于内省的境域 127

三、“平”“简”“清”“野”之美 132

四、由陶诗的发现看平淡理想的确立 138

第四节格调:明清人回归传统的旗帜 145

一、从“体格”、“气格”到“格韵”、“格致” 146

二、“调”的涵义与“格调”范畴的逻辑指向 150

三、“格调”之于总结期文学批评的意义 154

第五节一个正反合的过程 164

一、理性思潮的冲荡与相关范畴的抬升 164

二、禅宗、理学与心学对范畴的滋养 168

三、“以复古为解放”的范畴统合 180

第五章范畴与文体 188

第一节诗文体裁与范畴 189

一、唐前文体探讨中基本范畴的确立 189

二、两宋诗文范畴创设的丰富 206

三、明清范畴诠解和运用的成熟 212

四、相关概念、范畴例释 222

1.释“响” 222

2.释“脉” 225

3.释“波澜” 230

4.释“圆” 233

5.释“老” 237

6.释“本色” 243

7.释“家数” 248

8.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255

第二节词的体制与范畴 256

一、宋代词学范畴解说 259

二、骚雅与沉郁:元明以后范畴的振兴 265

三、词学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287

1.释“妥溜” 289

2.释“涩” 293

3.释“深静” 298

4.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304

第三节曲的体制与范畴 304

一、词曲体制同异与范畴的分际 305

二、元明清诸家曲学范畴论 308

三、曲学范畴总结和重要范畴分释 318

1.释“豪辣灏烂” 319

2.释“俊” 323

3.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328

第四节戏剧体式与相关范畴 329

一、明代剧学范畴通论 329

二、清代剧学范畴与金圣叹、李渔的贡献 342

三、剧学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349

1.释“局段” 350

2.释“主脑” 356

3.释“机趣” 361

4.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367

第五节小说体式与相关范畴 368

一、小说观念的萌起与明清小说范畴 369

二、晚清的进步 383

三、小说范畴总结与重要范畴分释 390

1.释“幻” 391

2.释“避犯” 396

3.释“白描” 400

第六节诸文体与范畴的对应关系 404

4.诸范畴的联通和意义小结 404

一、各体文学范畴成熟度与理论品级 405

二、各体类范畴集束与小结 410

1.诗文体式的范畴集束 411

2.词曲体式的范畴集束 412

3.戏剧、小说体式的范畴集束 413

4.几点小结 413

第六章元范畴:文学理论体系的枢纽 418

第一节元范畴问题的提出 418

一、范畴的位序与元范畴的界定 419

二、确立过程中诸种观点的研判 421

三、元范畴唯一说驳议 425

第二节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考察 427

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及其对文学的浸入 427

1.“天人合一”的提出与儒道两家的论述 428

2.通天尽人的“人文”追求 433

二、由此确立的元范畴的剖解 444

1.“道”与文学的归趣 446

2.“气”的本原意义 453

3.作为创作发生论和接受论的“兴”范畴 463

4.“象”的发现与营构 473

5.执中平允与“和”生万物 482

三、元范畴联结成的范畴体系构架 496

1.诸元范畴的相互关系 496

2.元范畴之于体系构建的可能 506

第七章范畴的逻辑体系 518

第一节本原性范畴 518

一、主体本原及相关范畴序列 519

二、客体本原及相关范畴的联结 530

第二节创作论范畴 543

一、指涉创作发动的范畴序列 543

二、揭示创作思维规律的范畴系统 547

三、“才”与“法”:关于创作机理范畴 554

第三节作品形态和风格论范畴 572

一、风格范畴体系的导入途径 572

二、作品物质构成提供的视点 580

三、基于格制体调等实性构成的规范范畴 587

四、虚性构成形态的规范范畴 593

五、对冥合主客体的生态构成的范畴指说 600

第四节鉴赏与批评论范畴 608

一、规范批评主体的范畴序列 608

二、涵括批评原则和方法的范畴序列 614

第五节文学范畴体系的整合 630

一、“潜体系”状态下范畴钩连的凸现 630

二、一个尚未闭合的系统 642

结语 64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