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意志意识形态》简明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德意志意识形态》简明教程
  • 乐志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00926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意志意识形态》简明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新尝试(代序)……………高齐云前言 1

第 一 编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概况的几个问题第一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和发表情况 2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 2

一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创立是时代的要求 2

二 青年黑格尔运动和马克思恩格斯新世界观的形成 6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意图 11

一 揭露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12

二 彻底清算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 14

一 创作过程 16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过程和出版情况 16

二 出版情况 17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全书结构和第一卷第一章概况 20

第一节全书的梗概和第一卷第一章的地位 20

第二节 第一巷第一章的五个手稿及其结构编排 24

一五个手稿的写作过程 24

二 关于第一章的结构编排 26

附录:重新发表的俄文版第一章原五个手稿页码与现行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页码对照表 29

一第四、五个手稿 34

第三节 第一卷第一章的内在逻辑联系 34

二 第一个手稿 35

三 第二个手稿 37

四 第三个手稿 37

五五个手稿的内在逻辑联系 38

第 二 编《德意志意识形态》首创的唯物史观观点体系第三章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现实的人”和“人的本质” 41

第一节 唯物史观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对立 41

一 “德意志意识开态”的唯心主义实质 41

二 唯心史观是没有任何实际前提的 44

三 唯物史观必须从最顽强的事实——“现实的个人”出发 47

第二节 “现实的人”和“人的本质” 51

一 转向“现实的人”是清算抽象的“人”的必然结果 51

二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4

三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 61

第四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66

第一节有生命的个人及其物质生活条件 66

一 “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确定 66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及其诸要素 69

第二节作为物质生活条件的现实的自然界 71

一 先于人类存在的自然界 71

二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化的自然” 74

三 历史记载应从历史地变更的自然基础出发 78

第三节 作为物质生活条件的社会活动的诸因素 80

第五章社会实践。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 84

第一节科学实践观的形成 84

一 实践观点的提出 84

二 马克思实践观的雏形 86

三科学实践观的确立 88

第二节 “实践的唯物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对立 90

一 对直观的唯物主义的批判 90

二 对实践诸种形式的全面阐述 94

三 “实践”范畴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 96

第三节 实践活动的一分为二: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 100

一 生产活动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00

二 交往活动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03

三 对实践活动一分为二地理解为生产和交往的理论意义 106

第一节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09

一在批判唯心史观中确定历史是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109

第六章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09

二 生产方式及其内涵的意义 111

第二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和制定 114

一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生产力”范畴 114

二 “生产关系”范畴的逐步形成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制定 119

三 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使用“生产关系”术语的问题 126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34

第三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的揭示 134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最一般的?律 137

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第一次揭示的伟大意义 139

第七章 交往方式。分工和私有制、阶级和阶级斗争、战争和革命 144

第一节分工、私有制和异化的问题 144

一 “分工”范畴及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 144

二 分工的发展和所有制形式的变更 147

三异化同分工和私有制的关系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 149

一 分工与阶级的产生和消灭 151

第二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151

二 阶级社会的一切斗争归根到底都是阶级斗争 155

第三节社会历史冲突及其冲突的根源 157

一 暴力和战争及其历史作用 157

二 “暴动”、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160

三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冲突” 163

第八章社会结构。基础和上层建筑 165

第一节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及其同生产的关系 165

一 马克思对社会结构、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逐步认识 165

二 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关系 169

第二节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关系 172

一各历史阶段上的“市民社会”是其政治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 172

二 上层建筑及其同经济基础的关系 174

第三节 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 177

一 国家的起源和阶级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第一次提出 177

二 法和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表现 181

第一节社会意识和精神生产 184

一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形式 184

第九章精神生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84

二 精神生产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188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基本原理的第一次制定及其意义 190

一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90

二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原理的制定和论证 195

三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原理第一次制定的伟大意义 202

第一节历史分期和社会形态的合乎规律的演进 206

一 马克思关于历史分期思想的进步 206

第十章历史分期。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206

二 “社会形态”范畴的第一次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210

三 人类历史上诸社会形态的划分和演进 213

第二节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和条件性 216

一 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216

二 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218

三共产主义必然性和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 225

第十一章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 229

第一节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229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思想的形成 229

二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主体和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 232

三 对“思辨哲学”推论出思想和思想家统治历史、创造历史的唯心主义手法的批判 237

第二节群众的利益和革命的成败 239

第三节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所代表的人类解放 243

一无产阶级已不再是一个阶级,而是“社会化了的人类” 243

二 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 246

第三 编有关《德意志意识形态》争论的几个重要问题第十二章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 253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253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标志 253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在哪里 257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中的地位 265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全面制定和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观点体系 265

二 《德意志意识形态》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的一座丰碑 271

第十三章关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体系 275

第一节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275

一 关于唯物史观逻辑起点几种主张的述评 275

二 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280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成熟著作从来都不谈从“现实的人”出发吗 283

第二节否定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几个论据是值得商榷的 283

二 “现实的人”是历史的产物,就不能作为历史的前提吗 287

三逻辑和历史一致,逻辑过程就是历史的生成过程吗 289

四 “现实的人”只能是表象的具体、而不能是科学的抽象吗 292

第三节怎样把握唯物史观的逻辑体系 295

一 怎样理解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 295

二 怎样把握唯物史观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297

一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303

第一节 马克思的“异化”概念和异化思想在早期著作演变的概况 303

第十四章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303

二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早期著作中演变的概况 307

第二节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根本转折 312

一从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到“现实个人的现实异化” 312

二从异化是私有制的原因到异化根源于分工和私有制 317

三从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扬弃异化,到只有消灭异化及其根源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321

四 从人本主义方法论到唯物史观方法论 324

第三节 《资本论》时期的异化理论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328

附录:教材、文献与参考资料 33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