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代传人王献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一代传人王献唐
  • 李勇慧撰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7403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8页
  • 文件大小:218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王献唐(1896~1960)-人物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一代传人王献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一、研究缘起 1

二、学术史回顾 6

三、研究基础 10

四、预期目标 12

第一章 王献唐家世与生平 18

第一节 家世 18

一、先世考述 18

二、家门三代戚属考述 22

第二节 生平 33

一、名、字、号及室名、别号考 33

二、生年、生日考 42

三、幼年及求学时期(1896—1916) 44

四、宦海沉浮时期(1916—1929) 46

五、主掌省图时期(1929—1937) 51

六、载书流离时期(1937—1947) 58

七、晚年寓济时期(1947—1960) 65

第二章 王献唐学术师承与交游 74

第一节 学术师承 74

一、许瀚(印林) 75

二、陈介祺(簠斋) 78

三、刘喜海(燕庭) 82

四、西学与国学 88

第二节 学术交游 91

一、与丁惟汾(鼎丞) 92

二、与傅斯年(孟真) 100

三、与黄侃(季刚) 111

四、与吕振羽 119

五、与孔德成(达生) 125

第三章 王献唐与近代图书馆事业 134

第一节 办馆宗旨与理念 135

一、办馆宗旨——“开民智”与“保国粹” 135

二、办馆理念——公共、公平、公益 141

第二节 近代图书馆事业管理实践 149

一、主掌山东省立图书馆之分期 149

二、图书馆管理实践 158

三、“精意研求,勇猛精进”之工作精神 188

第三节 搜集与整理山左文献 191

一、山左文献搜集之方法 191

二、山左文献搜集之品类 207

三、山左文献搜集之数量 219

四、山左先贤遗著之整理与出版 221

五、搜集整理山左地方文献之价值 230

第四节 抢救与保护山左文献 235

一、“砖瓦图书为什么要开会展览?” 236

二、1930年“中原大战”苦苦守书 238

三、抢救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 242

四、抗战时期护书南迁 253

五、“完璧归赵” 262

六、“十年一瞥成桑海,惆怅王郎万劫心” 276

七、另一种抗战——护书南迁之意义 278

第五节 图书馆学研究成就 286

一、图书馆学著作概述 286

二、民国时期图书馆馆刊之对比研究 287

三、附语 294

第四章 王献唐与近现代文博事业 300

第一节 对文物古迹的调查与发掘 301

一、对山东文物古迹的调查 302

二、组织和参与田野考古发掘 313

第二节 对金石文物的收集与整理 329

一、滕县出土汉画像石 329

二、潍县高鸿裁上陶室所藏砖瓦 330

三、潍县陈介祺藏金石器物与拓本 332

四、临淄封泥的收藏与研究 342

第三节 对金石文物的典藏与陈列 350

一、新中国成立前之“山东金石保存所”时期 350

二、新中国成立后之山东省博物馆筹备时期 354

第五章 王献唐主要学术成就 362

第一节 文字音韵与训诂学成就 363

一、文字学成就 363

二、音韵学成就 375

三、训诂学成就 384

第二节 金石考古与史学成就 389

一、金石学成就 390

二、考古学成就 430

三、史学成就 451

四、金石考古与史学研究特点 464

第三节 目录版本与校勘学成就 466

一、目录学成就 467

二、版本学成就 493

三、校勘学成就 525

第四节 文学与艺术成就 537

一、文学成就 538

二、艺术成就 547

三、文艺理论思想 570

结语 575

一、为中华民族“续命”的使命意识 575

二、崇尚与坚守的“独立之精神” 580

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与方法 584

四、清代“汉学”的继承者与近代“新汉学”的开拓者 589

后记 59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