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军事教育通史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军事教育通史  上
  • 贾若瑜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240586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11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军事教育通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上编 3

第一章 远古夏商西周的军事教育 3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军事教育 4

一 战争孕育了军事教育 4

二 军事教育与军事训练 5

第二节 夏代的军事教育 8

一 夏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 8

二 军队的建立 9

三 军队的教育训练 10

第三节 商朝的军事教育 13

一 商朝的军事制度 13

二 商朝的军事教育 16

三 商朝的军事训练 18

第四节 西周的军事教育 19

一 西周的社会制度 20

二 西周的军事制度 20

三 西周的军事教育 23

四 西周军队的训练 31

五 西周的主要军事代表人物及反映军事教育思想的文献 36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军事教育 41

第二章 春秋、战国、秦的军事教育 41

一 主要作战形式及其战略、战术 42

二 东周及各诸侯国常备军的情况 45

三 军事教育的发展和私学兴起 51

四 部队训练和演习 54

五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人物和著作 58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军事教育 83

一 战争主要形态及作战特点 84

二 封建军事制度的形成 84

三 军队的发展 85

四 城寨攻防兵器的更新 87

五 军事教育机构及教育内容和方法 88

六 部队训练 89

七 军纪教育和训练 90

八 民间习武的兴起与崇法尚武风气的形成 91

九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人物和著作 92

第三节 秦朝的军事教育 110

一 秦王朝的建立、兴衰及其战略战术 110

二 秦朝兵制的特点 112

三 秦朝的军事教育 115

四 秦朝的军事训练 117

五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人物 118

六 主要军事著作 120

第一节 西汉的军事教育 123

一 主要战争和军队特点 123

第三章 汉朝的军事教育 123

二 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 131

三 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代表性人物 138

第二节 东汉的军事教育 143

一 主要战争和军队特点 144

二 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 150

三 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代表性人物 153

四 主要军事著作 155

一 三国概况 158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军事教育 158

第一节 三国的军事教育 158

二 战争形态和作战特点 160

三 兵制改革 165

四 将帅选拔与培养 169

五 军事教育和部队训练 174

六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人物 182

第二节 两晋的军事教育 187

一 两晋概况 187

二 战争形态和作战特点 188

三 兵制改革 193

四 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 194

五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人物 197

第三节 南北朝的军事教育 198

一 南北朝概况 198

二 战争形态和作战特点 200

三 兵制改革 202

四 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 204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军事教育 212

第一节 隋朝的军事教育 212

一 隋朝的历史概况 213

二 隋朝的战争和军事体制 214

三 隋朝的军事教育训练 222

第二节 唐朝的军事教育 227

一 唐朝的历史概况 227

二 唐朝的战争和军事体制 228

三 唐朝的军事教育训练 239

第三节 五代的军事教育 256

三 五代的军事教育训练 256

一 五代十国的历史概况 257

二 五代的战争和军事体制 258

一 宋朝的建立和灭亡 270

第一节 宋朝的建立和政治军事概况 270

第六章 宋朝的军事教育 270

二 宋朝的政治概况 271

三 宋朝的军事体制 274

第二节 宋朝的作战思想及其战争特点 281

一 平定南北方汉族割据政权的统一战争 281

二 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 283

三 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284

第三节 宋朝的军事教育训练 291

一 讲武教战 292

二 建立武举制度,选拔军事人才 296

三 创建武学,培养军事人才 298

四 禁军和屯驻兵的军事训练 301

五 厢兵和乡兵的军事训练 313

六 宋朝主要军事著作和军事教育代表人物 316

第七章 辽、西夏、金的军事教育 329

第一节 辽的军事教育 329

一 辽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概况 329

二 辽王朝军队的种类和作战特点 332

三 辽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 335

第二节 西夏的军事教育 340

一 西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概况 340

二 西夏军队的种类和作战特点 342

三 西夏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 344

第三节 金的军事教育 347

一 金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概况 347

二 金朝军队的种类和作战特点 349

三 金的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 352

第八章 元朝的军事教育 362

第一节 元朝的概况 362

一 元朝的政治形势 362

二 元朝的军事领导体制与军队的编制 365

一 三次西征 368

第二节 元朝的战争及其特点 368

二 统一中国 369

三 进攻日本和东西亚 371

四 镇压农民起义 371

第三节 元朝的军事教育训练 372

一 教育训练体制 372

二 教育训练制度 376

三 军事教育训练 379

四 纪律与秩序教育 386

五 军事教育代表人物 388

一 明朝的建立和兴亡 395

第一节 明朝的历史概况 395

第九章 明朝的军事教育 395

二 战争的主要形态和作战特点 399

三 明朝的军制 402

第二节 明朝的军事教育 405

一 明代武学的开设 406

二 明代武学的学制和学习内容 407

三 戚继光创办的武学馆 408

四 武举 408

五 军纪教育 410

第三节 明朝的军事训练 412

一 洪武练兵 413

二 永乐练兵 416

三 戚继光练兵 418

四 孙承宗练兵 430

第四节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人物 432

一 朱元璋 432

二 戚继光 434

三 孙承宗 435

第五节 代表性的军事教育著作 435

一 《纪效新书》 436

二 《练兵实纪》 437

三 《阵记》 438

四 《筹海图编》 440

五 《武备志》 441

第十章 清朝(含太平天国)的军事教育 443

第一节 清王朝创业和兴盛时期的军事教育 444

一 军事思想和军队特点 444

二 军事教育 451

三 军事训练 456

四 开设武举 463

五 军纪教育 470

六 军事教育代表人物 472

七 军事教育代表著作 476

第二节 清王朝衰亡时期的军事教育 478

一 晚清的军事思想和军队特点 478

二 晚清的军事训练 491

三 晚清的军事教育 502

四 派遣留学生(游学生) 525

五 军事教育代表人物 534

六 军事代表性著作 541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军事教育 544

一 军事思想和军队特点 545

二 军事教育 551

三 军事训练 556

四 武举和招贤 559

五 军纪和号令教育 562

六 军事教育代表人物 568

七 军事著作 569

下编 575

第十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军事教育 575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政治形势、军队特点与军事教育 575

一 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与军队 575

二 军阀混战与“攘外必先安内” 576

三 日、德、俄、美等国家对中华民国军事教育的影响 576

四 军事教育的作用 577

一 辛亥革命的准备和孙中山、黄兴等人的军事教育活动 578

第二节 辛亥革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军事教育 578

二 中华民国的第一所军官学校 585

第三节 袁世凯统治时期的军事教育 587

一 一面裁减革命军,一面扩编北洋军 587

二 整顿陆军学校教育体制 587

三 颁布《陆军军队常年教育顺序令》 589

四 组织海、空军的教育和训练 589

五 开办“模范团” 590

第四节 民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学校 591

一 北京陆军大学 591

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594

三 云南陆军讲武堂 597

第五节 北洋军阀分裂后一些军队的军事教育 599

一 吴佩孚军队的军事教育 599

二 冯玉祥部队的军事教育 604

三 张作霖奉系军队的军事教育 611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著名军事教育家 614

一 蔡锷的军事教育思想 614

二 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思想 618

三 杨杰的军事教育思想 624

一 孙中山的军事教育思想 631

第七节 北伐战争时期的军事教育 631

二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636

三 被誉为“西北黄埔”的中山军校 649

四 国民革命军的教育训练 650

第八节 国民党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军事教育 655

一 蒋介石的军事教育思想 656

二 国民政府的军官教育训练 664

三 国民党军队的教育训练 688

附录 国民党军队在台湾的军事教育 693

一 国民党军队撤退到台湾以后的形势 693

二 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军事教育思想和政策 708

三 军事学校 720

四 部队训练 731

第十二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的军事教育(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735

第一节 中国工农红军的产生与发展 735

一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局 735

二 “八七”会议、三大起义及各地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的产生与发展壮大 736

三 中国新型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的特色及其伟大意义 740

第二节 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论著对军政教育训练的指导意义 742

一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742

二 “古田会议决议” 742

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744

五 “二苏大”《关于红军问题决议》和毛泽东在会上的报告 745

四 毛泽东、朱德签署的第一号训令和朱德的《怎样创造铁的红军》 745

六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746

第三节 红军部队的教育训练 747

一 政治教育 747

二 军事训练 753

三 文化学习 757

第四节 红军院校教育 761

一 红军院校的创立与发展 761

二 教育行政与院校行政系统 779

三 红军院校教育方针,招生对象和培养目标 781

四 红军院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 788

第五节 群众武装与人民群众的军事教育训练 803

一 群众武装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教育训练 803

二 人民群众的军事教育训练 806

第十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的军事教育(二)--抗日战争时期 808

第一节 战争方针和建军特点 809

一 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 809

二 建军特点 812

第二节 军事教育 815

一 院校教育 815

二 拥政爱民教育 863

三 尊干爱兵教育 864

四 对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军事教育 865

第三节 军事训练 875

一 以战教战,在战争间隙中的训练 875

二 在大发展基础上的建军 876

三 大规模攻势作战前的军事、政治大整训 878

四 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前关于正规作战的训练 880

第十四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的军事教育(三)--解放战争时期 882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跨入一个新的时期 883

一 统帅部与战区划分 883

第二节 军事训练 884

三 武器装备的发展和特种兵建设 884

二 部队的编成 884

一 开展百日大练兵运动,做好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 886

二 作战间隙的军事训练 887

三 战略反攻和决战中的临战训练 890

第三节 军事学校教育 893

一 军事学校的大发展 893

二 教育方针、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员队伍建设 917

第四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教育 927

一 学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思想 929

二 学习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法 930

三 进行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931

四 树立运动歼敌的思想 932

第五节 军事纪律教育 932

一 重新统一规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广泛进行纪律教育 933

二 建立健全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 934

三 开展全民纪律大整顿 935

第六节 城市政策教育 936

一 学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城市接收方式 938

二 学习经济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 939

三 城市政策和城市纪律教育 940

第七节 以诉苦教育为主的新式整军运动 941

一 民兵、自卫队的组织与训练 944

第八节 民兵和人民群众的军事教育 944

二 开展拥军、参军和参战运动,把参战民工团办成训练干部的学校 947

第十五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军事教育(一) 950

第一节 解放军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的军事教育 950

一 建国后解放军的作战任务及中央军委建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的决策 950

二 军事院校及部队训练领导机构的成立 954

三 军事院校的成立与发展 955

四 重要院校的成立与教育 961

第二节 人事解放军的部队训练 976

一 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时期的部队训练 978

二 全面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时期的部队训练 984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部队训练 100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民兵 1006

一 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重视民兵工作 1006

二 加强民兵建设工作 1009

三 民兵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 1011

第四节 著名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教育家 1022

一 毛泽东及其军事教育思想 1022

二 朱德及其军事教育思想 1031

三 刘伯承及其军事教育思想 1041

四 叶剑英及其军事教育思想 1050

第十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军事教育(二)--新时期的军事教育 1058

第一节 院校教育 1059

一 确立新的办学方针、原则和办学思想,贯彻“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1061

二 逐步理顺培训体制,完善军官教育体系 1063

三 改革教学内容,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 1072

四 坚持办学的政治方向,把培养人才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1075

五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既首先满足学员第一任职需要,又要照顾未来发展 1077

六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078

七 院校与部队相结合,建立人才共育、训用共管的新机制 1082

八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1083

九 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改善教员队伍结构 1084

十 实行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087

第二节 部队训练 1089

一 立足提高部队训练起点,实行”先训后补“的训练体制 1093

二 单兵训练改革--打牢“四个基础”,实现“两个转变”,缩短训练周期 1094

三 分队训练改革--逐级训练、逐级合成、逐级形成战斗力 1095

四 师、团合同战术训练改革--全面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1096

五 适应新时期特点,加强战役训练 1098

六 把部队训练与院校训练相互衔接各有侧重,在职干部要突出应用训练 1100

七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1100

八 建立健全训练法规,坚持依法治训 1102

九 把军事训练作为部队工作的中心,落实战斗力标准,实现军事上过硬 1104

十 勤俭节约,注重效益,做好训练保障工作 1106

第三节 预备役训练 1109

一 预备役部队训练 1109

二 民兵训练 1111

三 学生军事训练 1113

第四节 全民国防教育 1115

一 国防教育对象 1119

二 国防教育的目的 1120

三 国防教育内容 1123

四 国防教育的方式、方法 1124

六 国防教育的组织--五位一体的网络体系 1125

五 国防教育的领导 1125

第五节 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 1127

一 邓小平军事教育思想的内涵 1127

二 “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1128

三 把军事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的地位 1128

四 教育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中心工作 1129

五 人才是建军之本 1131

六 学校应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 1131

七 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 1133

八 理想、道德、信念、纪律教育 1134

九 军事教育训练的归宿是提高战斗力 1134

后记 113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