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隐喻学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束定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4632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隐喻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 1
引言 1
第一节 国外隐喻学的历史发展 1
前言 1
第二节 我国语言学界对隐喻的研究 7
第三节 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9
(一)如何界定隐喻 11
(二)隐喻的工作机制和理解 13
(三)隐喻的认知价值问题 16
结束语 18
第二章 隐喻的本质 19
引言 19
第一节 传统隐喻观述评 19
(一)隐喻的词典定义 19
(二)传统修辞学对隐喻本质的认知 22
(一)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28
第二节 现代隐喻理论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28
(二)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 34
(三)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 41
(四)隐喻是一种述谓现象 46
结束语 50
第三章 隐喻的类型、句法特征及语义特征 51
引言 51
第一节 隐喻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51
(一)显性隐喻(明喻)与隐性隐喻 51
(二)根隐喻与派生隐喻 54
(三)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 58
第二节 隐喻的句法和结构特点 59
(一)名词性隐喻 60
(二)动词性隐喻 62
(三)形容词性隐喻 64
(五)介词性隐喻 65
(四)副词性隐喻 65
第三节 隐喻的语义结构 66
(一)喻体、本体和喻底同现 67
(二)本体和喻体同现 67
(三)喻体式隐喻 67
(四)本体式隐喻 68
第四节 隐喻的主要语义特征 70
(一)矛盾性 70
(二)临时性 71
(三)模糊性 71
(四)不可撤消性 72
(五)隐喻程度性 73
(六)系统性 79
(七)局部性 80
(八)方向性 81
(九)不可穷尽性 83
(十)多样性 84
(十一)连贯性 87
(十二)回复性 89
结束语 90
第四章 隐喻的产生 91
引言 91
第一节 隐喻产生的认知原因 91
(一)“思维贫困假说”与根隐喻 91
(二)隐喻与科学 思维 99
(一)人类的思维特征与隐喻 101
第二节 隐喻产生的心理原因 101
(二)意象与隐喻 105
(三)新奇心理 108
第三节 隐喻产生的语言学原因 109
(一)“语言贫困假说”与隐喻构词 109
(二)修辞用法 111
结束语 111
第一节 隐喻的修辞功能 112
第五章 隐喻的功能 112
引言 112
(一)简练与生动 113
(二)新奇与启发 114
(三)委婉与高雅 116
第二节 隐喻的语言学功能 117
(一)填补词汇空缺 117
(二)增加表达的精确性和形象性 118
第三节 隐喻的诗歌功能 119
(一)诗的“表现”与“再现” 119
(二)隐喻的诗意化功能 120
(三)语言作为诗人的“材料” 124
(四)隐喻与诗歌的陌生化 126
第四节 隐喻的认知功能 128
(一)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 128
(二)隐喻作为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 135
(三)隐喻作为认识事物的新视角 139
(四)类推说理 146
第五节 隐喻的社会功能 147
第六节 隐喻的文字游戏功能 149
结束语 151
第六章 隐喻的工作机制 152
引言 152
第一节 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的互动 152
(一)理查兹对隐喻工作机制的解释 152
(二)布莱克的互相作用理论 160
(三)隐喻意义是一个概念域向另外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 170
第二节 相似性作用 172
(一)何为相似性 172
(二)反对隐喻中相似性作用的观点 178
(三)为相似性辩护 179
第三节 意象性与双重影像 182
(一)隐喻的意象性 182
(二)双重影像 190
结束语 191
第七章 隐喻的理解 193
引言 193
第一节 隐喻的理解过程 193
(一)隐喻的辨认 193
(二)隐喻意义的推断 198
第二节 隐喻理解的特点 202
(一)隐喻是两个不同领域之间的互动 202
(二)隐喻的理解是一种想象性经历 207
第三节 语境知识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 208
(一)语境本身的特点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210
(二)语境信息的数量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212
(三)人类知识结构与隐喻的理解 213
(四)文化对隐喻理解的作用 217
(一)戴维森的理论 219
第四节 隐喻理解的本质 219
(二)塞尔的理论 220
(三)霍尔的“意图理论” 222
(四)康德的“反思理论” 223
(五)“现象主义”和“现实主义”语言观 224
(六)偏离与偏离的消除 227
结束语 232
第一节 隐喻研究的普通语言学意义 233
(一)语言与符号、系统义与指称义 233
引言 233
第八章 隐喻研究的普通语言学意义和哲学意义 233
(二)隐喻与语言意义的变化 244
第二节 隐喻研究的哲学意义 249
(一)隐喻与经验主义世界观 249
(二)隐喻与真理 253
结束语 256
主要参考文献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