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县志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道县志
  • 湖南省道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80088608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82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建置 41

第一章 地理位置及建置沿革 4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1

第二节 隶属关系 41

第三节 境域变迁 4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2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 4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5

第三章 镇、区、场简况 51

第一节 镇 51

第二节 区 52

一、清溪区 52

二、蚣坝区 53

三、四马桥区 53

四、祥霖铺区 54

五、清塘区 55

六、仙子脚区 55

七、寿雁区 56

八、梅花区 57

第三节 国营林场 57

一、月岩林场 57

二、桥头林场 58

第二篇 自然地理 59

第一章 地质 59

第一节 地层 59

一、寒武系、奥陶系 59

二、泥盆系 59

三、石炭系 60

四、二迭系下统 61

五、侏罗系中上统 61

六、白垩系 61

七、第四系 61

第二节 岩浆岩 62

一、加里东期侵入体 62

二、燕山早期侵入体 62

三、燕山晚期侵入体 62

三、华夏系构造 63

二、经向构造 63

第三节 构造 63

一、纬向构造 63

四、时代未分的小侵入体 63

四、新华夏系构造 64

五、旋卷构造 64

六、都庞岭联合弧形构造 64

第二章 地貌 65

第一节 基本特征 65

第二节 地貌类型 65

二、侵蚀或溶蚀地貌--岗地、丘陵 66

一、堆积地貌--平原 66

三、侵蚀或溶蚀构造地貌--山地 67

附:道县地貌区划 67

第三节 主要山岭 68

一、九嶷山 68

二、都庞岭 70

三、紫金山 70

四、把截大岭 70

九、头节峰 71

八、胜穆岭 71

七、东岭 71

五、宜山 71

六、神仙岭 71

第三章 气候 72

第一节 气候特点 72

第二节 温度 73

一、气温 73

二、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 74

三、地温 74

四、无霜期 74

二、雨日分布 76

第三节 降水 76

一、降水量分布 76

三、雨季 77

第四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 77

第五节 风向和风速 77

第六节 蒸发 77

第七节 雷暴 77

附:气候区划 78

四、冰雹 78

三、大风 78

一、暴雨 78

第八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 78

二、干旱 78

第四章 水文 80

第一节 地表水 80

一、基本特点 80

二、主要河流 80

三、主要水文特征 82

四、地表水资源 83

一、地下水类型 84

第二节 地下水 84

二、水质 85

三、地下水资源 85

附:水利区划 86

第五章 土壤 87

第一节 土壤分布特点 87

一、地带性土壤的环状垂直分布 87

二、非地带性土壤的镶嵌性分布 87

三、黄棕壤 88

二、黄壤 88

四、山地草甸土 88

第二节 土壤类型 88

一、红壤 88

三、耕作土壤的相关性分布 88

五、黑色石灰土 89

六、红色石灰土 89

七、紫色土 89

八、潮土 89

九、水稻土 89

二、土地等级 93

一、土地构成 93

第三节 土地资源 93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94

第一节 野生动物 94

第二节 野生植物 95

一、种类 96

二、自然植被 96

附:林业区划 97

第七章 自然灾害 98

第一节 洪涝 98

第二节 旱灾 101

第三节 风灾 103

第四节 雹灾 104

第五节 冰冻 104

第六节 地震 105

第七节 虫灾 105

第三篇 人口 106

第一章 人口变动及分布 106

第一节 人口变动 106

一、总量变动 106

二、自然变动 107

三、迁移、区域变动 11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10

一、人口密度 110

二、城乡分布 111

三、区域分布 111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2

第一节 自然构成 112

一、性别构成 112

二、年龄构成 112

一、民族构成 114

第二节 社会构成 114

二、行业、职业构成 116

三、姓氏构成 116

第三章 人口素质 119

第一节 身体素质 119

第二节 文化素质 120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21

第一节 婚姻 121

一、旧式婚姻 121

二、婚姻制度改革 122

第二节 家庭 123

三、婚姻登记 123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24

第一节 晚婚晚育 124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25

第三节 节制生育 125

第四节 管理、服务 126

一、管理机构 126

二、宣传教育 126

三、技术服务 127

第三节 中共道县委员会 128

第二节 中共湖南区委直属道县党小组 128

一、组织沿革 128

第一章 组织 128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道县地方组织 128

第一节 中共道县特别支部 128

二、工作机构 130

三、基层组织 132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133

第一节 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 133

第二节 第二届党员代表大会 133

第三节 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 133

第六节 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 134

第四节 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 134

第五节 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 134

第三章 党务 135

第一节 组织工作 135

一、党员发展 135

二、党员管理 136

三、干部队伍建设 137

二、宣传形式 139

三、宣传内容 139

第二节 宣传工作 139

一、宣传队伍 139

第三节 党校培训 140

第四节 纪检工作 141

一、机构 141

二、案件检查、处理 141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 142

一、合作共事 142

二、落实统战政策 142

三、对台工作 143

二、处理来信来访 144

第六节 其他党务 144

一、党史资料征集 144

第四章 党的重大活动 145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 145

第二节 清匪反霸 146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 146

第四节 抗美援朝 147

第五节 土地改革 147

第六节 “三反”、“五反” 148

第七节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48

第九节 组织“大跃进”、建立人民公社 149

第八节 反“右派”和反“资本主义思想”斗争 149

一、1951~1957年的整党整风 150

二、1959年的反“右倾” 150

三、1960年干部队伍的“三反”运动 150

四、1960~1961年的整风整社 150

第十节 整党、整风、整社 150

五、“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整党建党 151

六、1976年10月以后的整党整风 152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 153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 153

第十四节 落实政策 155

第十三节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155

附:“文革”中非法杀人事件和处理遗留问题工作情况 156

第五篇 国民党 民盟 其他党派及群众团体 159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道县地方组织 159

第一节 组织 159

第二节 活动 160

一、国共合作与斗争 160

二、镇压革命 160

一、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 161

第二节 活动 161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161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道县区分部 161

第一节 组织 161

二、组织策反、迎接解放 162

三、支援前线 162

第三章 其他党派 162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道县地方组织 162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道县地方组织 162

一、组织 163

二、活动 163

第一节 工人组织 163

第四章 群众团体 163

第二节 农民组织 165

一、农民协会 165

二、贫农、下中农协会 165

第三节 妇女组织 166

一、组织 166

二、活动 166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167

第四节 青少年组织 167

二、少年组织 168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169

一、商会 169

二、同业公会 169

三、工商业联合会 169

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71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与人民代表大会 171

第一章 权力机构 171

第六篇 权力 行政 议政 171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7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76

一、组成 176

二、机构设置 176

三、工作纪略 176

第三节 代表产生 177

二、基层政权 180

一、机构设置 180

三、政务纪要 180

第二章 行政机构 180

第一节 州署 180

第二节 县政府 184

一、机构设置 184

二、基层政权 185

三、政务纪要 185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187

一、机构设置 187

二、基层政权 191

三、政务纪要 192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 199

一、委员概况 199

第三章 议政机构 199

第一节 人民政协机构沿革 199

二、重要会议 200

第三节 活动纪要 202

一、协商监督 202

二、学习、视察 202

三、提案工作 202

四、落实政策 203

五、工作组活动 204

附:民国县议事会、参议会 205

六、征集、整理文史资料 205

七、自身建设 205

第七篇 军事 207

第一章 机构 207

第一节 武衙 207

第二节 军事科 207

第三节 县支队部 207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207

第二章 地方武装 209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方武装 2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210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地方武装 211

第三章 民兵 211

第一节 组织 211

第二节 训练 212

第三节 重要活动 212

一、政治教育 212

二、维持治安 213

三、支持社会主义建设 213

四、抢险救灾 213

第三节 防空 214

第二节 地面防务 214

第四章 驻军防务 214

第一节 驻军 214

附 215

一、教场 215

二、飞机场 215

第五章 兵役 215

第一节 清代兵役 21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 21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兵役 216

三、预备役 217

一、志愿兵役制 217

二、义务兵役制 217

第六章 主要战事 218

第一节 抗清战事 218

一、何腾蛟与清军之战 218

二、天地会反清之战 218

三、太平军反清之战 219

第二节 红军长征战事 219

一、红七军与保安团之战 219

二、红六军团过境之战 220

三、红一方面军过境之战 221

第三节 抗日战事 222

一、游击队抗日 222

二、农民自发抗日 223

三、县政府的抗日 223

附一:历代农民起义 223

附二:日本侵略军罪行录 224

第一章 公安 226

第一节 机构 226

第八篇 公安司法 226

第二节 治安保卫 227

一、清剿匪特 227

二、反动党、团登记 227

三、镇压反革命 227

四、取缔反动会道会 227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228

第四节 预审、狱政 229

一、预审 229

一、户口管理 230

第五节 治安行政管理 230

四、帮教青少年 230

三、劳改工作 230

二、看守 230

二、禁烟、毒 231

三、除“六害” 231

四、危险物品、特种行业管理 232

五、治安保卫组织 233

六、监督改造工作 233

第六节 消防管理 233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34

第一节 机构 234

第二章 检察 234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3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3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3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38

第三章 审判 238

第一节 机构 238

第二节 刑事审判 239

第三节 民事审判 240

第七节 执行工作 241

第六节 行政审判 24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241

第五节 林业审判 241

第八节 申诉复查 242

第九节 陪审 243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43

第一节 机构 243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244

第三节 人民调解 244

第四节 律师事务 245

第六节 拘役 246

第五节 公证 246

第九篇 人事劳动 247

第一章 人事 247

第一节 机构 247

第二节 清代、民国官吏配备 247

第三节 新中国干部工作 248

一、概况 248

二、来源 248

三、管理 249

四、技术职称评定 251

第二章 劳动 253

第一节 机构 253

第二节 劳动就业 253

一、就业状况 253

二、招工制度 254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55

一、劳动计划 255

二、用工制度 255

四、企业职工管理 256

三、劳动调配 256

五、职工教育 257

六、劳动争议仲裁 258

第四节 劳动工资 258

一、工资制度 258

二、其他工资 259

三、工资调整 260

四、工资改革 262

第五节 劳保福利 263

一、劳动保护 263

二、劳动保险与待遇 265

三、职工福利 267

第六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及城镇居民下放 268

一、机构 268

二、动员对象 268

三、安置形式 269

四、经费和建房 269

五、收回安置 270

第一章 优抚工作 271

第一节 优待 271

第十篇 民政 271

一、群众优待 272

二、国家补助 272

附:道县光荣院 273

第二节 抚恤 273

一、牺牲、病故抚恤 273

二、残废抚恤 275

第二章 救济 276

第一节 农村救济 276

一、自然灾害救济 276

四、农村扶贫 278

二、春夏荒救济 278

三、冬寒救济 278

第二节 城镇救济 279

第三节 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280

第四节 特殊救济 280

第三章 社会福利 281

第一节 孤老福利 281

第二节 弃婴收养 281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 282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283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83

第四章 安置 283

第五章 民政事务管理 284

第一节 收容遣送 284

第二节 婚姻登记 284

第三节 地名管理 285

第十一篇 经济综述 28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87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87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88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8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88

三、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89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289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290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90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91

第二章 经济发展状况 292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292

一、三年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29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93

二、“大跃进”和调整时期 294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295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96

第三章 经济结构与经济效益 298

第一节 经济结构 298

一、所有制结构 298

二、产业结构 299

第二节 经济效益 301

一、社会生产效益 301

二、劳动生产率 302

三、投资效益 303

第四章 人民生活 304

第一节 农民生活 304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307

一、居民收入 307

二、消费结构 308

三、居住条件 309

第一章 粮油作物 310

第一节 水稻 310

第十二篇 种植业 310

第二节 旱粮 311

一、红薯 311

二、小麦 311

三、大麦 312

四、玉米 312

五、其他 312

第三节 豆类 312

一、大豆 312

一、花生 313

第四节 草本油料作物 313

四、绿豆 313

三、豌豆 313

二、蚕豆 313

二、油菜 314

三、芝麻 314

第二章 经济作物 314

第一节 甘蔗 314

第二节 烟草 315

第三节 柑桔 316

第四节 瓜果 317

第五节 红瓜子 318

第六节 棉花 319

第七节 苎麻 320

第八节 茶叶 320

第三章 蔬菜 321

第一节 韭菜 321

第二节 辣椒 321

第三节 大白菜 322

第四节 萝卜 322

第五节 其他 322

第二节 绿肥 323

第四章 其他作物 323

第一节 饲料 323

第五章 种植技术 324

第一节 耕作制度 324

一、稻田耕作制度 324

二、旱土耕作制度 325

第二节 良种推广 326

三、测土配方施肥 328

二、施用化肥 328

一、增施有机肥 328

第三节 土壤改良 328

四、施用石灰 329

五、改良潜育性稻田 329

六、农作物轮作 329

第四节 植物保护 329

一、病虫预测预报 329

二、病虫防治 330

三、植物检疫 331

第六章 国营农场(所) 332

第一节 县农场 332

四、其他 332

第二节 水稻原种场 333

第三节 园艺示范场 333

第四节 大坪铺农场 333

第五节 旱粮原种场 334

第六节 柑桔研究所 334

第七章 农机具 334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 334

一、翻耕类 334

二、种植类 336

三、管理类 337

四、收获类 337

五、运输类 338

六、加工类 339

第二节 农机管理 340

一、管理体制 340

二、机务、油料管理 341

三、农机监理 342

一、发展状况 343

第一节 生猪 343

第十三篇 养殖业 343

第一章 畜禽 343

二、品种 345

三、饲料 345

第二节 牛 346

一、发展状况 346

二、品种 346

三、牧草 347

第三节 家禽 347

一、发展状况 347

第四节 道州灰鹅 348

二、品种 348

三、孵化 348

第五节 其他畜禽 349

第二章 水产 350

第一节 资源 350

一、自然资源 350

二、品种资源 350

三、饵料资源 351

第二节 养殖 351

一、发展状况 351

第三节 捕捞 352

四、水库养鱼 352

二、池塘养鱼 352

三、稻田养鱼 352

第三章 饲养管理、疫病防治 353

第一节 机构、队伍 353

第二节 饲养管理 354

一、猪 354

二、牛 354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54

一、畜禽疫病防治 354

二、鱼病防治 357

附:畜牧场所 357

第十四篇 林业 359

第一章 山林权属 359

第一节 私营 359

一、郭正义林场 359

二、蒋锡祥林场 360

第二节 集体 360

第三节 国营 361

三、乐福堂乡林场 361

一、国营月岩林场 361

二、清溪乡林场 361

一、蚣坝乡林场 361

二、国营桥头林场 362

三、湘源锡矿林场 362

第二章 资源 363

第一节 林地 363

四、油茶研究所 363

第二节 树种及分布 364

一、采种 369

第一节 采种育苗 369

二、育苗 369

第三章 营林 369

一、迹地更新 370

二、荒山造林 370

第二节 造林 370

一、幼林抚育 373

第三节 抚育 373

二、间伐抚育 373

三、四旁植树 373

三、垦复 374

第四章 护林 375

第一节 封山育林 375

第二节 制止乱砍滥伐 376

第三节 防火 377

第四节 病虫防治 378

第五章 森工 379

第一节 采运 379

一、采伐 379

二、集运 380

第二节 收购 380

第三节 销售 383

第一节 机构 385

第四节 加工 385

一、木材加工 385

二、松脂采割 385

第六章 林政管理 385

第二节 育林资金管理 386

第三节 林业纠纷调处 387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388

第一章 水利 389

第一节 建设概况 389

第十五篇 水利水电 389

第二节 水利工程 390

一、蓄水工程 390

二、引水工程 394

三、提水工程 396

第三节 水库移民 400

第二章 水电 401

第一节 电站建设 401

第二节 发电、供电 402

第三章 管理 40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03

一、工程管理 404

二、用水管理 404

第二节 水利管理 404

三、水费征收与综合经营 405

第三节 水电管理 405

一、水土流失 406

二、水土治理 406

第四节 水土保持 406

第一节 乡办企业 407

第一章 企业归属 407

第十六篇 乡镇企业 407

第二节 村办企业 410

第三节 联户企业 410

第四节 个体企业 411

第二章 企业结构 412

第一节 农业企业 412

第二节 工业企业 413

第三节 建筑企业 414

第四节 运输企业 414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415

第三章 企业管理 4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优惠政策 415

第二节 劳动管理 416

第三节 财务管理 417

第四节 产品销售 418

第五节 收益分配 418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421

第一节 个体私营工业 421

第十七篇 工业 421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422

一、县属国营工业 422

二、省、地属工业 423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423

一、二轻工业 423

二、乡(社)办工业 424

三、镇街工业 425

第二章 工业门类 426

第一节 食品工业 426

一、制糖业 427

二、酿造业 427

三、榨油业 428

四、粮食加工业 428

五、糖果糕点加工业 428

六、肉食加工业 428

第二节 冶金工业 429

一、金属采选 429

二、金属冶炼 430

第三节 化学工业 430

一、陶器生产 431

第四节 陶瓷工业 431

二、瓷器生产 432

第五节 建材工业 432

一、砖瓦 432

二、水泥 433

第六节 机械及修理业 433

一、农机农具制造及机械修理 433

二、船舶制造 434

第七节 棉织服装业 435

一、棉织 435

二、服装 435

第八节 皮革、藤制品业 436

一、皮革及制品 436

二、藤器 437

第九节 造纸及印刷业 437

一、造纸 437

第十节 竹、木加工业 438

一、木材加工 438

二、印刷业 438

二、竹器加工 439

二、电力工业 440

一、煤炭工业 440

三、饲料工业 440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行业 440

四、医药工业 441

五、鞭炮生产 4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43

第二节 管理方式 443

第三章 企业管理 443

第四章 重点厂矿简介 446

第一节 省、地企业 446

第二节 县属企业 447

第一节 陆路 449

第一章 交通 449

一、道路 449

第十八篇 交通 邮电 449

二、桥梁 454

三、禽 454

三、汽车渡 456

四、公路养护 457

五、陆运 457

一、航道 460

第二节 水路 460

二、民渡、浮桥 461

三、码头、港口 463

四、水运 463

第三节 管理 465

一、管理机构 465

二、管理内容 466

三、交通监理 467

一、驿站、驿铺 469

第二章 邮电 469

第一节 沿革 469

二、民信局 470

三、道县邮局 470

四、道县邮电局 471

第二节 设施 471

一、邮运车辆 471

二、电话机、杆、线 472

三、电报机械 472

一、邮政 473

第三节 业务 473

二、电信 476

三、电话 478

第十九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48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81

第一节 区域 481

第二节 城池、街巷 481

一、城池 481

二、街巷 482

第三节 桥梁建设 483

第四节 公共建筑 484

一、新建桥梁 484

二、改建和修缮桥梁 484

第五节 房屋建设 485

第六节 供电 486

第七节 给水、排水 486

一、给水 486

二、排水 487

第八节 城市绿化 487

第二章 乡镇建设 488

第一节 寿雁镇 488

第三节 其他集镇 489

第二节 仙子脚镇 489

第四节 乡村建设 491

一、住宅建设 491

二、生产和公共建筑 491

三、供水供电 492

第三章 建筑业 492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92

第三节 施工 493

第四节 建筑技术 493

第二节 设计 493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94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94

一、租赁 494

二、维修 495

第二节 私房没收和改造 495

第三节 房地产普查登记 495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 49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9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96

一、大气污染 496

二、水污染 497

第二节 污染治理 498

一、废气治理 498

二、废水治理 498

三、噪声 498

第四节 环保管理 499

二、排污费征收 499

一、环保宣传 499

三、污染事故处理 499

第三节 环境监测 499

四、废渣处理 499

三、噪声治理 499

第二十篇 财政税务 501

第一章 财政 501

第一节 财政体制 502

一、县级财政体制 502

二、乡(镇)财政体制 502

第二节 财政收入 503

一、农业税 503

二、工商各税 506

三、企业收入 506

五、上级补助收入 507

四、其他收入 507

第三节 财政支出 508

一、经济建设费支出 511

二、文、教、卫等事业费支出 512

三、行政事业费支出 514

四、民政事业费支出 514

七、上解支出 515

一、工业企业财务管理 515

第四节 财政管理 515

六、其他支出 515

五、农业事业费和支援农业支出 515

二、商业企业财务管理 516

三、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517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 518

五、农村教育费附加管理 518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518

第二章 审计监督 519

第一节 国家审计 519

一、清代、民国时期税制 520

第一节 税制、税种 520

第三章 税务 520

第二节 内部审计 52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制 521

第二节 各种税收 523

一、民国时期税收 52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收 523

第三节 税收管理 525

一、管理机构 526

二、税务检查 526

三、促产增收 527

第二十一篇 金融 528

第一章 机构 528

第一节 当铺 528

第二节 钱庄 528

第三节 银行 528

一、湖南省银行道县办事处 528

二、中国银行道县办事处 528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 529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529

七、中国工商银行道县支行 529

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道县支行 529

五、中国农业银行道县支行 529

四、中国人民银行道县支行 529

三、道县县银行 529

二、城市信用社 530

第五节 保险公司 530

第二章 货币 531

第一节 货币种类 531

一、硬币 531

二、纸币 532

第二节 货币流通 533

第三节 金银兑换 534

第三章 存款 535

第一节 企业集体存款 536

第二节 城乡储蓄存款 536

一、城镇储蓄存款 536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 537

三、城市信用社存款 537

二、高利贷 538

一、低息互助 538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38

第三章 借贷 538

第二节 国家信贷 539

一、农业贷款 539

二、工业贷款 541

三、商业贷款 542

四、固定资产贷款 543

第一节 险种、保费 544

第六章 保险 544

第二节 转账结算 544

第一节 现金结算 544

第五章 结算 544

第二节 理赔 545

第二十二篇 粮油 546

第一章 粮油收购 546

第一节 粮食征购 546

一、征粮 546

二、统购 546

三、议购 547

第二节 油脂收购 547

第一节 自由调剂 548

第二章 粮油供应 548

第二节 城镇供应 549

一、口粮供应 549

二、行业用粮 549

三、饲料、补助用粮 550

第三节 农村销粮 550

一、统销 550

四、奖售 551

五、其他销粮 551

三、补贴 551

二、定销 551

第四节 食油供应 552

一、非农业人口用油 552

二、工业用油 552

三、食品业用油 552

四、特殊补助用油 553

第五节 票证管理 553

第三章 粮油储运 554

第一节 仓储 554

第二节 保管 554

第一节 粮食加工 555

第三节 调运 555

第四章 粮油加工 555

第二节 油脂加工 556

第三节 饲料加工 556

第二十三篇 商业 557

第一章 经济成份 557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557

第二节 集体商业 558

一、合作商店(组) 558

二、供销合作商业 558

第一节 概况 55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559

第二章 集市 559

第二节 重点集镇市场 560

一、道江镇 560

二、梅花圩 562

三、仙子脚圩 562

四、清塘圩 562

八、蚣坝圩 563

七、白马渡圩 563

六、四马桥圩 563

五、祥霖铺圩 563

九、寿雁圩 564

第三章 商品购销 564

第一节 农副产品 564

一、棉花 564

二、烟草 565

三、红瓜子 565

四、肉食水产 565

一、化肥 566

二、农药 566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566

五、水果 566

三、中小农具 567

四、农业机械 567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567

一、百货 567

二、纺织品 568

三、五金、交电、化工 568

四、日用杂品 569

二、烟酒 570

第四节 副食品 570

一、食糖、糕点 570

第五节 食盐 571

第六节 出口商品 572

一、农副产品 573

二、轻化工矿产品 574

第四章 饮食服务 574

第一节 饮食业 574

附:茶馆 575

第二节 旅社业 575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576

第二十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577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77

第二节 计划编制和执行 577

一、中、长期计划 577

一、年度计划 579

第二章 统计管理 581

第一节 统计机构 581

二、工、商业普查 582

三、抽样调查 582

第二节 统计调查 582

一、人口普查 582

第三节 统计服务 583

第三章 物资管理 583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83

二、社会资源 584

第三节 物资供应 584

一、物资部门经营品种 584

一、物资部门组织货源 584

第二节 进货渠道 584

二、物资供应形式 585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58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8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86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59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91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592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593

第一节 计量状况与管理方式 593

一、计量单位 593

二、管理方式 594

三、计量器具 595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595

一、产品标准化 595

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595

第六章 物价管理 59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96

第二节 商品价格 597

一、价格政策 597

二、价格水平 597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 599

第七章 国土管理 6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2

第二节 清查非农业用地 602

第三节 计划用地管理 602

第四节 划定农田保护区 603

第五节 土地开发 604

第八章 农村经营管理 605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605

第二节 管理内容与方法 605

一、劳动管理 605

二、财务管理 606

三、计划、物资管理 607

四、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管理 608

第三节 收益分配 608

一、统一经营分配 608

二、承包经营分配 609

第二十五篇 教育 612

第一章 书馆、私塾 612

第一节 私塾 612

第二节 义学 612

一、濂溪书院 613

第三节 州学 613

第四节 书院 613

二、营道书院 614

三、春陵书院 614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14

第一节 幼儿(学前)教育 61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1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18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21

第二节 职业中专学校 621

第三章 专业教育 621

第三节 中等中医技术学校 622

第四节 水利学校 622

第五节 农民技术学校 622

第六节 教师进修学校 623

第七节 农机技术学校 623

第八节 财贸技术学校 623

第九节 油茶大学 624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24

第一节 农民教育 624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625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626

第四节 自学考试 626

第五章 教育 627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27

一、公办 627

二、民办 628

第二节 教师素质 628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30

一、公办 630

一、预算经费 631

第一节 经费 631

二、民办 631

第六章 教育经费、设施 631

二、勤工俭学 633

三、社会集资 633

第二节 设施、设备 634

一、校舍 634

二、设备 634

第一节 文化组织 635

一、馆办活动 635

第二节 文化活动 635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35

第二十六篇 文化艺术 635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 636

第三节 民间文艺 637

一、民间文学 637

二、民间艺术 638

第二章 戏剧 639

第一节 戏剧团体 639

一、科班 639

第二节 戏剧演出 640

二、戏班 640

二、祁剧 641

一、道州调子戏 641

三、其他戏剧 642

第三章 图书 642

第一节 国书发行 642

第二节 藏书 643

第三节 图书阅览 643

一、馆内阅览 643

第四章 电影 644

第一节 影片发行 644

二、图书借阅 644

三、流动书箱 644

第二节 电影宣传 645

第三节 电影放映 645

第五章 文艺创作 647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47

二、摄影创作 648

一、美术创作 648

三、书法创作 648

第三节 美术、摄影、书法创作 648

第二节 音乐创作 648

第六章 文物胜迹 649

第一节 文物 649

一、古遗址 649

二、古建筑 649

三、古墓葬 651

四、古碑刻 651

一、州治八景 653

第二节 名胜古迹 653

五、收藏文物 653

二、斑竹岩 654

三、华阳岩 654

四、五如石 654

五、九井塘 654

六、石鱼湖 654

第三节 月岩 654

四、《道县正报》 656

三、《濂溪晚报》 656

二、《自力报》 656

一、《道县民报》 656

第一章 报刊 656

第二十七篇 报刊 广播 电视 656

第一节 报纸 656

五、《道县互助合作》 657

六、《道县报》 657

七、《道县人民公社化》 657

第二节 刊物 657

一、《支部生活》 657

二、《道县农村支部生活》 657

第二章 广播 658

第一节 机构 658

四、《道县农村》 658

三、《道县合作化》 658

第二节 设施 659

一、网路、喇叭 659

二、水泥杆厂 660

三、广播服务 660

第三节 节目 661

第三章 电视 661

第一节 电视机 661

第三节 音像 662

第二节 差转台 662

第二十八篇 医药 卫生 664

第一章 机构 664

第一节 卫生行政机构 664

第二节 卫生事业机构 664

一、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664

二、防疫站 664

三、妇幼保健站 665

四、县人民医院 665

五、县中医院 665

七、区、乡医院 666

六、麻风病医院 666

第三节 药材管理机构 667

一、经营机构 667

二、监督机构 667

第二章 卫生防疫 668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668

第二节 寄生虫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 670

一、疟疾 670

二、丝虫病 670

三、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 670

第四节 公共卫生 671

第三节 劳动卫生 67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672

第二章 妇幼保健 672

第二节 儿童保健 673

第四章 医疗 673

第一节 中医 673

第二节 西医 674

第三节 中西结合 675

第一节 药材资源 676

第二节 药材供应 676

第五章 药材经营 676

第三节 药品管理 677

第二十九篇 体育 678

第一章 组织和队伍 678

第一节 组织 678

一、行政机构 678

二、体育团体 678

第二节 队伍 678

一、体育教育 678

四、等级运动员 679

二、教练员 679

三、裁判员 679

第二章 体育活动 680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80

一、幼儿园体育 680

二、中小学体育 680

三、业余体校 681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81

一、农民体育 681

二、职工体育 682

第一节 县级比赛 683

三、老年人体育 683

第三章 体育竞赛 683

第二节 参加地区级以上比赛 684

第三十篇 科技 689

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队伍 68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89

第二节 科研单位 689

一、农业科学研究所 689

六、柑桔研究所 690

五、油茶科学研究所 690

三、甘蔗研究所 690

二、农机(具)研究所 690

四、旱粮科学研究所 690

七、民办农机研究所 691

八、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691

第三节 协会、学会 691

一、县科协 691

二、区、乡(镇)科协 691

三、专业学会 691

第四节 四级农科组织 692

第一节 科普宣传 693

第五节 科技队伍 693

第二章 科技普及与推广 693

第二节 科技培训 694

一、创办职业技术学校 694

二、举办业余培训班 695

第三节 学术交流 696

第四节 科技推广 696

一、农业 696

二、畜牧水产 697

三、林业 698

四、工业 699

五、医疗卫生 699

六、其他 700

第三章 科技成果 700

第一节 获奖项目 700

第二节 科普著作和科技论文 705

第三节 成果管理 707

一、饮食 708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08

第一章 风尚习俗 708

第三十一篇 民俗 宗教 方言 708

二、服饰 709

三、住宅 709

第二节 岁时习俗 710

一、传统节日 710

二、法定节日 711

第三节 礼仪习俗 711

一、婚嫁 711

四、生育 712

三、祭祀 712

二、丧葬 712

五、寿庆 713

第四节 经济习俗 713

一、种养 713

二、经商 714

三、农贸 714

四、运输 714

五、工匠 715

六、渔猎 715

二、义亲 716

第五节 社交习俗 716

一、认姊妹 716

第六节 瑶族习俗 717

一、语言 717

二、生活习惯 718

三、信仰 719

四、婚姻丧葬 720

五、节日、禁忌 720

第七节 称谓、禁忌 721

一、称谓 721

六、新型的民族关系 721

二、禁忌 722

第二章 宗教 723

第一节 道教 723

第二节 佛教 723

第三节 基督教 724

第四节 天主教 724

第一节 迷信 725

第二节 吸毒 725

第三章 旧时积弊 725

第三节 赌博 726

第四节 嫖娼 726

第五节 蓄婢纳妾 726

第六节 械斗 727

第四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727

第一节 方言 727

一、语音 727

二、语汇 731

三、语法 736

一、气象谚语 737

第二节 谚语 737

二、农业谚语 738

三、其他谚语 739

第三节 歇后语 740

第三十二篇 人物 742

第一章 人物传 742

第一节 本籍人物 742

第二节 外籍人物 758

第二章 革命烈士名录 762

第三章 先进工作(生产)者名录 771

第四章 高级职务名录 777

第五章 三胞名录 787

第三十三篇 杂录 789

第一部分 诗文 789

第二部分 碑刻 801

第三部分 珍闻异事 802

第四部分 民间传说 803

第五部分 名人轶事 807

第六部分 瑶族榜文 810

第七部分 标语 电文 813

第八部分 旧志提要 815

第九部分 新志杂俎 81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