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家族文化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土家族文化史
  • 段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41102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家族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家族文化的生成机制 1

一、地理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2

(二)气候 4

(三)地形与地貌 9

(四)植被和动物 11

二、族源及先民文化 13

(一)巴文化的影响 14

(二)乌蛮文化的影响 21

(三)中原文化的影响 22

(四)越、濮文化的影响 24

(五)楚文化的影响 30

三、文化生态 35

(一)苗族文化的影响 36

(二)汉族文化的影响 40

第二章 土家族文化的特点 47

一、物态文化的特点 47

二、复合式经济结构 50

(—)采集文化 51

(二)渔猎文化 53

(三)农耕文化 58

三、白虎崇拜 73

四、“信巫鬼、重人祠” 74

五、跳丧、哭嫁、摆手舞 75

(一)跳丧 75

(二)哭嫁 78

(三)摆手舞 79

六、有音无字的土家语言 80

第三章 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上) 83

(一)唐宋时期土家族地区羁縻州郡的建立 84

一、羁縻时期的土家族文化 84

(二)土家族文化状况 87

二、土司时期的土家族文化 98

(一)土家族地区土司建置 98

(二)农耕生产方式的发展 101

(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102

(四)文人文化的高度发达 109

(五)宗教与习俗 121

第四章 土家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下) 127

一、“改土归流”至辛亥革命前的土家族文化 127

(一)“改土归流”及其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 128

(二)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色及其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 130

(三)生产方式的变化 131

(四)土家族的民间文化 134

(五)土家族的文人文化 142

(六)近代学校与近代文化的兴起 146

四、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建立前的土家族文化 147

(一)土家族的革命文化 147

(二)革命文化的历史意义 152

五、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家族当代文化 154

(一)新中国的建立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 154

(二)土家族当代文化 156

第五章 土家族文化发展的动因(上):人口互动 165

一、汉族人口进入土家族地区 166

(一)羁縻时期汉族人口进入土家族地区情况 166

(二)土司时期汉族人口进入土家族地区概貌 168

(三)改土归流后汉族人口进入土家族地区状况 173

二、土家族人口进入汉族地区 178

(一)羁縻时期土家族人口进入汉族地区 178

(二)土司时期土家族人口进入汉族地区 179

(三)改流后土家族人口进入汉族地区 184

(一)羁縻时期土家族地区与汉地区的军事冲突 185

三、军事冲突与文化交流 185

(二)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与汉地区的军事冲突 193

(三)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地区的反清斗争 196

第六章 土家族文化发展的动因(下):中央政府的政策 202

一、唐宋政府对土家族地区的政策 202

二、土司时期的政策 208

(一)汉文化学习制度 209

(二)卫所与土司并立政策 215

(三)朝贡 221

(一)精神文化的变革 255

三、改土归流后清政府的政策 255

(二)制度文化的损益 263

(三)汉族地区农耕生产方式的移植 271

第七章 余论 281

一、土家族文化的辉煌成就 281

二、土家族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负面效应 283

三、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287

(一)弘扬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287

(二)剔除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288

(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90

后记 29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