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 云锦凤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57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的意义及良种的作用 1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的研究内容 1

二、品种的概念 2

三、优良品种在生产中的作用 2

四、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特点 3

第二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4

一、中国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工作的回顾 4

二、中国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工作的成就与展望 5

第一篇 总论 9

第一章 育种目标 9

第一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9

一、牧草及饲料作物的育种目标及意义 9

二、制定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9

第二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10

一、自然选择条件下生物变异的主要方向 10

二、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11

第二章 牧草种质资源 14

第一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念和类别 14

一、种质及种质资源的概念 14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4

三、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15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 16

第三节 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与保存 17

一、种质资源的考察收集 17

二、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8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 19

第三章 牧草繁殖方式与育种 22

第一节 牧草繁殖方式 22

一、有性繁殖 22

二、无性繁殖 23

三、无融合生殖 24

四、植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24

第二节 不同繁殖方式牧草群体的遗传育种特点 25

一、自花授粉植物群体 25

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 26

三、常异花授粉植物群体 26

四、无性繁殖植物群体 27

第四章 引种 28

第一节 引种的作用 28

一、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28

二、我国牧草和饲料作物引种概况 28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基础 30

一、气候相似论 30

二、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30

三、植物生态型与引种的关系 31

第三节 引种的方法和技术 32

一、引种方案的制定 32

二、引种程序 32

第五章 选择育种 34

第一节 选择的遗传学基础和作用 34

一、选择的意义和作用 34

二、选择的理论依据 35

三、选择育种的基本原则 36

第二节 选择的基本方法 36

一、单株选择法 37

二、混合选择法 38

三、集团选择法 39

第三节 不同繁殖方式的选择法 40

一、自花授粉牧草选择法 40

二、异花授粉牧草选择法 40

三、常异花授粉牧草选择法 41

四、无性繁殖牧草选择法 41

五、无融合生殖牧草选择法 41

第六章 综合品种与轮回选择育种法 42

第一节 牧草综合品种育种 42

一、综合品种的概念及其在育种中的地位 42

二、综合品种培育的遗传学基础 43

三、综合品种培育的一般程序 44

第二节 轮回选择 47

一、轮回选择的原理和作用 47

二、轮回选择的基本方法 49

三、轮回选择在自花授粉植物中的应用 53

第七章 杂交育种 56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 56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 56

二、杂交育种的意义 56

第二节 杂交亲本选配 57

第三节 杂交组合方式 58

一、单交(成对杂交) 59

二、复合杂交 59

三、回交 60

四、多父本杂交(多父本混合授粉) 62

第四节 有性杂交技术及杂种后代选育 62

一、调节开花期 62

二、人工控制授粉 63

三、开放授粉(自由授粉) 65

四、杂种后代的选育 65

第五节 有性杂交育种程序 66

一、有性杂交育种的一般程序 66

二、加速杂交育种过程的方法 68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69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69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69

二、利用杂种优势的原则 70

三、不同植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71

四、牧草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71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71

一、显性假说 72

二、超显性假说 73

第三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技术 74

一、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74

二、杂交制种技术 75

第四节 雄性不育系的选育与利用 76

一、雄性不育的特征与遗传 76

二、三系的选育与制种 78

第九章 诱变育种 81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特点和利用 81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 81

二、诱变育种的特点 81

第二节 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83

一、物理诱变 83

二、化学诱变 87

第三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89

一、诱变材料的选择 89

二、诱变育种程序 90

第四节 辐射和其他育种方法的配合使用 91

第十章 倍性育种 94

第一节 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94

一、单倍体的特点及意义 94

二、花粉单性发育成植株的生物学原理 96

三、单倍体育种程序及步骤 97

第二节 多倍体育种 99

一、多倍体的概念和种类 99

二、多倍体在自然界的出现及意义 100

三、多倍体的发生和形成 101

四、诱发多倍体的方法 102

五、诱发多倍体在牧草中的意义和利用 104

第十一章 远缘杂交育种 106

第一节 远缘杂交育种的意义与作用 106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及其特点 106

二、远缘杂交在育种中的作用 106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及其克服方法 110

一、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的原因 110

二、克服远缘杂交不可交配性的方法 110

第三节 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其克服的方法 113

一、远缘杂种的夭亡和不育现象 113

二、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原因 113

三、克服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方法 114

第四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116

一、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 116

二、远缘杂种后代的选择特点 116

三、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特殊处理方法 117

四、远缘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 118

第十二章 抗病育种 120

第一节 抗病育种的重要性 120

一、抗病育种的意义 120

二、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121

第二节 病原物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 121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遗传变异 121

二、植物的抗病性及其遗传变异 123

三、植物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127

第三节 抗病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129

一、抗病性种质 129

二、抗病性鉴定 129

三、选育抗病品种的方法 131

第十三章 抗虫育种 133

第一节 植物的抗虫性 133

一、植物抗虫性的概念 133

二、植物抗虫性的类型 134

第二节 抗虫性机制类型 135

一、不选择性 135

二、抗生性 137

三、耐害性 138

第三节 植物抗虫性的遗传基础 139

一、植物抗虫性的遗传方式 139

二、基因对基因学说 140

第四节 抗虫育种的方法和技术 140

一、抗源收集与保存 140

二、抗虫性鉴定 141

三、抗虫育种方法 141

第十四章 抗逆性育种 144

第一节 抗寒育种 145

一、抗寒性和越冬性 145

二、抗寒性育种的意义 146

三、抗寒性的鉴定 146

四、抗寒性育种方法 147

第二节 抗旱性育种 147

一、抗旱性的概念 147

二、抗旱性鉴定 148

三、抗旱性育种方法 149

第三节 抗盐碱性育种 149

一、盐生植物的抗盐机制 149

二、抗盐牧草的抗盐能力及其测定 150

三、抗盐碱育种方法 151

第十五章 牧草品质改良 152

第一节 牧草品质改良的概况 152

一、牧草品质改良的意义 152

二、牧草品质改良的概况 152

第二节 牧草品质改良的目标及其性状表现 153

一、牧草品质改良的目标 153

二、影响牧草品质的主要因素及其性状表现 154

第三节 牧草品质改良的内容和特点 155

一、品质鉴定方法 155

二、品质改良的内容和特点 156

第十六章 生物技术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162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培养在牧草育种中的应用 162

一、茎尖培养 162

二、幼胚培养 163

三、子房与花药培养 163

四、人工种子 164

第二节 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 165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166

二、原生质体的融合 167

三、杂种细胞的鉴别和选择 168

四、诱导杂种细胞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 168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68

一、转基因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169

二、转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169

三、转基因工程的载体系统 169

四、转基因工程常用的选择标记 170

五、外源DNA的导入 170

六、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存在问题 171

第十七章 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 173

第一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任务及体系 173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 173

二、种子生产方针和良种繁育体系 174

第二节 牧草良种制种技术 175

一、种子田的栽培管理方法 175

二、品种的防杂保纯与防止退化 177

三、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 179

第三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良种繁育程序 180

一、建立品种纯度的分级繁育体系 180

二、制种原理 180

三、制种程序 181

第十八章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田间试验技术及品种审定 183

第一节 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 183

一、田间试验实施的基本要求 183

二、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 184

第二节 不同试验阶段的试验技术 189

一、原始材料圃 189

二、选种圃 190

三、鉴定圃 190

四、品种比较试验 190

五、生产试验与品系繁殖 190

六、区域试验 190

第三节 牧草及饲料作物品种审定 191

一、品种审定机构及其任务 191

二、新品种能否成立的依据 192

三、报审品种条件和标准 192

四、审报程序 193

五、新品种定名和推广制度 193

附:牧草及饲料作物观察记载项目标准 193

第二篇 各论 197

第十九章 饲用玉米育种 197

第一节 玉米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 197

第二节 玉米品种资源与育种目标 198

一、玉米品种资源 198

二、饲用玉米育种目标 199

第三节 玉米的开花生物学和自交、杂交技术 201

一、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201

二、玉米的自交与杂交技术 202

第四节 玉米杂交育种 203

一、玉米杂交种的类别 203

二、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204

三、玉米杂交种的组配 207

第五节 玉米繁育与制种 209

一、设置隔离区 209

二、播种与管理 211

三、利用雄性不育系的制种方法 211

第二十章 燕麦育种 213

第一节 燕麦种质资源与育种目标 213

一、燕麦的类型 213

二、我国燕麦遗传资源收集与性状鉴定 214

三、燕麦育种目标 215

第二节 燕麦的杂交育种 215

一、燕麦杂交亲本选配 216

二、燕麦开花特性和杂交技术 216

三、燕麦杂交后代的性状遗传与选择处理 217

第二十一章 苜蓿育种 221

第一节 苜蓿种质资源和育种目标 221

一、苜蓿类型及种质资源 221

二、苜蓿育种目标及其遗传特点 224

第二节 苜蓿的开花机制及其杂交技术 227

一、苜蓿花器及开花机制 227

二、苜蓿自交与杂交技术 229

第三节 苜蓿的育种方法 230

一、混合选择法 230

二、轮回选择法 230

三、多元杂交法 231

四、回交育种法 232

五、综合品种 232

六、远缘杂交 233

第二十二章 三叶草育种 234

第一节 三叶草育种概况 234

一、三叶草育种的研究进展 234

二、三叶草的类型及品种资源 236

第二节 三叶草的育种目标和性状遗传 237

一、育种目标 237

二、三叶草的性状遗传 238

第三节 三叶草的育种方法 239

一、集团选择法 239

二、种间杂交育种 240

三、多倍体育种 242

四、综合品种 243

第二十三章 黑麦草及冰草育种 244

第一节 黑麦草育种 244

一、黑麦草的育种概况 244

二、黑麦草的品种资源 245

三、黑麦草的育种目标 247

四、黑麦草的育种方法 247

第二节 冰草育种 249

一、冰草育种概况 249

二、冰草的种质资源 251

三、冰草的育种目标 253

四、冰草的育种方法 254

第二十四章 草坪草育种 256

第一节 草坪草育种概况 256

第二节 草坪草育种方法和程序 257

一、草坪草育种目标 257

二、草坪草育种原始材料 258

三、不同繁殖方式的草坪草育种特点 259

四、创造变异的方法 260

五、选择和试验方法 262

六、新品种的供应 263

主要参考文献 26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