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胶束催化与微乳催化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胶束催化与微乳催化
  • 赵振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445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催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胶束催化与微乳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胶束催化 1

一、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结构与性质 2

(一)胶束的形成 2

(二)胶束的结构与大小 23

(三)胶束溶液中的胶束浓度 31

(四)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反离子结合度 32

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作用 34

(一)增溶作用与增溶量 34

(二)被增溶物在胶束中的位置 36

(三)增溶的反应底物与胶束的结合常数 39

(四)影响增溶能力的一些因素 40

(五)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增溶作用 49

(六)反胶束的增溶作用 51

三、胶束催化反应速率 54

四、胶束催化的两种理论模型 60

(一)PIE模型的定量处理 60

(二)PBE模型的定量处理 62

(三)PIE和PBE模型的应用 63

(四)PIE和PBE模型的比较 69

五、在胶束催化中胶束的作用 70

(一)浓集效应 70

(二)介质效应 72

(三)胶束对有机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75

(四)功能性胶束的催化作用 77

(五)胶束催化的活化能 79

(六)胶束催化的活化热力学参数 82

六、影响胶束催化作用的一些因素 87

(一)胶束催化反应速率常数与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 87

(二)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 89

(三)反应底物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93

(四)外加盐的影响 97

(五)介质pH值的影响 103

(六)温度的影响 106

(七)小分子有机添加物的影响 107

七、单一和混合胶束体系中酯的水解反应 110

(一)单一胶束体系中的酯水解反应 111

(二)混合胶束体系中的酯水解反应 114

八、单一和混合胶束体系中的有机亲核取代反应 118

(一)单一胶束体系中的有机亲核取代反应 118

(二)混合胶束体系中的有机亲核取代反应 121

九、反胶束的催化作用 127

十、金属胶束的催化作用 136

(一)金属胶束催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 137

(二)金属胶束催化的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 138

(三)金属胶束催化酯水解反应k?、KM、KT变化规律及反应机理 140

参考文献 143

第二章 吸附胶束催化 148

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作用 148

(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量的测定 149

(二)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等温式 151

(三)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机制 159

(四)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吸附的一些因素 167

二、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层结构 174

(一)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层结构 174

(二)表面润湿性质与吸附层结构 175

(三)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吸附层结构 177

三、吸附增溶 182

(一)吸附增溶研究的初期结果和吸附增溶的特点 182

(二)吸附增溶研究的主要内容 185

(三)吸附增溶量的测定及吸附增溶平衡的表征 191

(四)影响吸附增溶的几个因素 194

四、吸附胶束催化 200

(一)吸附胶束催化研究实验方法 201

(二)吸附胶束催化的反应速率常数 202

(三)影响吸附胶束催化的一些因素 203

五、固体表面上不溶性固定化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催化作用 211

(一)氧化硅上不溶性固定化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制备 211

(二)表面活性剂结合于固体表面对其表面积的影响 212

(三)固体表面上不溶性固定化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催化作用 214

参考文献 216

第三章 微乳催化 220

一、微乳液的一般性质 220

(一)微乳液形成的基本条件 223

二、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223

(二)增溶作用理论 225

(三)混合膜理论 226

(四)几何排列理论 229

三、微乳体系的性质与微结构 231

(一)微乳液的相性质与类型 231

(二)微乳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 235

(三)微乳体系的微结构 239

四、微乳液中的有机反应 242

(一)改善反应物间的不相容性 243

(二)反应物的浓集效应 251

(三)表面活性剂电荷对反应活性的作用 254

(四)在微乳液中反应的选择性 257

五、影响微乳液中有机反应速率的一些因素 263

(一)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 264

(二)助表面活性剂性质的影响 266

(三)微乳液组成的影响 271

(四)介质pH值的影响 280

(五)温度的影响和微乳液中反应活化能 281

六、胶束、囊泡、微乳液体系催化反应的比较 284

(一)胶束、囊泡、微乳液体系催化反应的一般性质 284

(二)在胶束和微乳体系中化学反应活性的比较 285

(三)在胶束和囊泡体系中化学反应活性的比较 287

参考文献 29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