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考古学概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赵丛苍主编(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90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考古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考古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3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3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4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5
第二章 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7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7
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 7
二、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8
一、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11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11
二、科技考古学的目标 12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13
一、深化考古学的研究 13
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14
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15
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 16
第三章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18
第一节 萌芽期 18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期 21
一、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22
二、发展期 25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前瞻 29
一、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 29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 30
三、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30
四、科技考古学队伍的扩充 31
第四章 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32
第一节 理论 32
一、均变论 32
二、进化论 34
三、系统论 35
第二节 基本方法 37
第五章 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0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40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 42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关系 43
上篇 考古探查、发掘与遗迹遗物的采集、保存第六章 考古勘探 47
第一节 遥感与航空摄影 48
一、遥感与遥感考古的概念 48
二、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物理基础 53
三、遥感片的特性与判读 59
四、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程序 66
第二节 地面物探 72
一、物探的概念及原理 73
二、考古物探的工作程序 74
三、考古物探的类型 75
第三节 地球化学勘探 94
一、汞测试 94
二、磷酸盐勘探法 96
第四节 GPS、GIS在考古调查中的应用 100
一、运用GPS确定遗址的地理坐标 101
二、应用GIS对调查材料的处理 103
三、3S集成在考古中的运用 108
第七章 水下考古 112
第一节 水下考古的特点 114
一、水下考古的困难 114
二、水下考古的优越性 116
三、水下考古的原则 116
四、水下考古的方案 119
一、水下探测的方法 120
第二节 水下探测 120
二、水下探测的步骤 123
第三节 水底打捞及其他 126
一、水底打捞的方法 126
二、水底打捞实例 127
第八章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 131
第一节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 131
一、考古发掘前地下文物与埋藏环境形成的平衡体系 132
二、地下文物出土时的环境突变 134
三、考古现场文物采集时的稳定性处理与环境控制 136
四、文物采集的一般方法 145
五、文物采集后的运输 149
第二节 出土文物的清理与修复 150
一、出土文物表面的清理方法 150
二、出土文物的修复与补缺 156
第三节 文物的保存 165
一、文物保存环境的调节与控制 166
二、常见文物的保存 173
下篇 遗迹、遗物的分析研究第九章 考古测年 189
一、树木年轮法的原理 191
第一节 树木年轮断代方法 191
二、树木年轮测定法 192
三、树轮纪年校正法 194
第二节 碳同位素测年技术 195
一、14C测年原理 196
二、14C测年步骤 198
三、加速器质谱14C断代方法 199
四、14C年代数据的校正 203
第三节 释光断代 208
一、热释光断代 209
二、光释光测年 215
第四节 其他测年法 218
一、古地磁学测年法 218
二、铀系同位素断代法 221
三、钾-氩断代法 222
四、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法 222
五、裂变径迹法断代 224
六、黑曜岩水合法断代 224
七、氨基酸外消旋断代 225
一、文物的形态分析手段 227
第十章 文物形态结构与组成的研究 227
第一节 文物的形态分析 227
二、文物形态分析的几种方法 230
第二节 文物形象观察 241
一、X光照相技术及其应用 241
二、中子射线照相技术 257
三、红外成像技术 262
第三节 文物的显微分析研究 267
一、光学显微镜 267
二、电子显微镜 270
一、文物组成成分分析 274
第四节 文物组成的成分、结构分析及制作工艺研究 274
二、文物组成的结构分析 279
三、文物的制作工艺研究 286
第十一章 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 294
第一节 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 294
第二节 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的分析方法 298
一、中子活化分析 298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300
三、化学成分数据的应用 301
四、铅同位素比值法 304
第三节 古代陶瓷与青铜文物的产地及矿料来源研究 311
一、古陶瓷产地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二、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 318
第十二章 生业考古 326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327
一、气候 327
二、地貌 329
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31
第二节 动物考古研究 334
一、动物遗体的采集和记录 335
二、动物骨骼的鉴定 337
三、动物遗存的研究 340
四、寄生物的研究 346
第三节 植物考古研究 347
一、植物的形态研究 348
二、植物的微观分析 351
三、农作物起源的研究 368
第四节 古代人类食性研究 377
一、碳-13(13C)测定法、氮-15(15N)法及其应用 379
二、微量元素锶、钡与钙的分析 384
三、同位素锶、铅的分析 388
四、脂肪酸分析法及其应用 389
五、关于古代人类食谱的其他研究方法和成果 392
六、寄生虫所反映的食性 392
第十三章 古代人骨的研究 394
第一节 人骨的形态学研究 394
一、人骨的测量 395
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397
一、DNA的结构与特性 401
第二节 分子生物技术分析和遗传因子 401
二、古DNA的分析程序 412
三、古DNA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416
第三节 牙齿人类学研究 422
一、牙齿的形态研究 422
二、牙齿的磨耗分析 425
第四节 骨骼病理的分析 430
一、骨骼创伤的分析 430
二、疾病骨骼病理分析 432
参考文献 435
后记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