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
  • 张兰英,刘娜,孙立波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644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2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环境科学:微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现代环境微生物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1 生物技术概论 1

0.1.1 生物技术的定义 1

绪论 1

0.1.2 生物技术的发展 2

0.1.3 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 3

0.2 环境生物技术 3

0.2.1 环境生物技术的基本特征和研究内容 3

1.1 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种类 6

1.1.1 国外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 6

第1章 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生物降解性预测 6

1.1.2 中国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 9

1.2 污染物生物降解性及其预测 10

1.2.1 污染物生物降解性 10

1.2.2 污染物生物降解性的预测方法 13

习题 15

第2章 环境微生物培养技术 16

2.1 环境微生物的种类 16

2.1.1 常见环境微生物 16

2.1.2 极端环境微生物 20

2.2 环境微生物的富集与分离 21

2.2.1 普通纯培养菌株的富集与分离 22

2.2.2 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的富集与分离 24

2.2.3 共代谢基质降解菌的富集与分离 26

2.2.4 同生菌的富集与分离 26

2.3 环境微生物的生长与影响因素 27

2.3.1 微生物的生长 27

2.3.2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31

2.4 环境微生物的驯化 34

2.4.1 驯化方法 35

2.4.2 影响驯化期的环境因素 36

习题 37

第3章 微生物的育种 38

3.1 自然选育 38

3.1.1 菌种衰退原因的分析 38

3.1.2 自然选育方法 39

3.2 诱变育种 40

3.2.1 诱变育种方案设计 40

3.2.2 诱变原理 43

3.3.1 微生物杂交 45

3.3 微生物杂交育种 45

3.3.2 微生物原生质体育种 48

3.3.3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52

第4章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70

4.1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原理 71

4.1.1 目的基因的获得 71

4.1.2 载体的选择 74

4.1.3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80

4.1.4 重组体的筛选 82

4.2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85

4.2.2 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 86

4.2.1 基因工程菌构建方法 86

4.2.3 构建降解菌拓宽氧化酶的专一性 87

4.2.4 构建基因工程菌增强无机磷的去除 89

4.3 基因工程菌的应用 90

4.3.1 优化污染物的降解途径 90

4.3.2 利用质粒突变筛选高效降解菌 93

4.3.3 增强细菌的环境适应性 94

习题 96

5.1.1 生物氧化的方式 97

第5章 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与转化原理 97

5.1 有机物分解代谢与产能 97

5.1.2 有机物分解的代谢途径与产能 98

5.2 有机污染物代谢的生理过程 101

5.2.1 有机污染物代谢的基本过程 101

5.2.2 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 102

5.3 共代谢的原理 105

5.3.1 共代谢基质与共代谢微生物 105

5.3.2 共代谢的原理 106

5.3.3 共代谢相关的酶 108

5.3.4 共代谢研究的应用前景 110

5.4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毒与激活作用 110

5.4.1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毒作用 110

5.4.2 微生物的激活作用 114

习题 121

第6章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途径 122

6.1 烃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22

6.1.1 脂肪烃的生物降解 122

6.1.2 芳香烃化合物的生物降解 127

6.2.1 卤代烃的生物降解 140

6.2 烃类衍生物的生物降解 140

6.2.2 含氮芳香烃类的生物降解 155

6.2.3 含磷原子烃类衍生物的生物降解 161

6.2.4 含氧的烃类衍生物的生物降解 163

6.2.5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 165

6.3 有机金属的生物降解 168

6.3.1 假单胞菌K62对汞化物的还原作用 168

6.3.3 其他抗汞微生物的作用 169

6.3.2 有机汞分解反应的机制 169

6.3.4 抗汞细菌在消除汞污染中的应用 170

习题 170

第7章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 171

7.1 细胞固定化技术 171

7.1.1 细胞固定化方法 171

7.1.2 固定化细胞动力学 175

7.1.3 细胞固定化的影响因素 181

7.1.4 固定化细胞的性能评价 183

7.1.5 细胞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184

7.2.1 生物膜固定化方法 185

7.2 固定化生物膜技术 185

7.2.2 生物膜形成机理 187

7.2.3 生物膜的生物相 189

7.2.4 生物膜的除污机理 190

7.2.5 生物膜的性能评价 191

7.2.6 生物膜技术的应用 194

习题 195

第8章 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196

8.1 好氧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197

8.1.1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197

8.2.1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形成 200

8.1.2 活性污泥的性质 200

8.2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净化反应原理 200

8.2.2 活性污泥的净化反应原理 202

8.2.3 活性污泥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 204

8.3 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 205

8.3.1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础概念 205

8.3.2 劳伦斯-麦卡蒂模式的基本方程式 206

8.3.3 劳伦斯-麦卡蒂基本方程式的应用 207

8.3.4 动力学系数的测定 209

8.4.1 营养物质 210

8.4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210

8.4.3 pH值 211

8.4.2 溶解氧 211

8.4.4 温度 212

8.4.5 有毒物质(抑制物质) 212

8.4.6 有机负荷率 213

8.5 污泥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213

8.5.1 污泥膨胀的原因 213

8.5.2 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215

习题 216

9.1.1 产酸菌(非产甲烷菌) 217

第9章 厌氧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废水 217

9.1 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生物相 217

9.1.2 产甲烷菌 218

9.1.3 厌氧微生物群体间的关系 222

9.2 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净化反应原理 223

9.2.1 水解阶段 223

9.2.2 发酵(或酸化)阶段 224

9.2.3 产乙酸阶段 225

9.2.4 产甲烷阶段 227

9.2.5 缺氧条件下的其他生物降解作用 228

9.3 厌氧处理废水的动力学 229

9.3.1 水解阶段不溶性底物的转化速率 230

9.3.2 溶解性底物的转化速率与细胞产率 230

9.4 厌氧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 231

9.4.1 温度 231

9.4.2 pH值 233

9.4.3 营养物与微量元素 235

9.5.1 污泥颗粒化的定义 236

9.5 固定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 236

9.4.5 氧化还原电位 236

9.4.4 有毒物质 236

9.5.2 颗粒污泥的性质和基本组成 237

9.5.3 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相 238

9.5.4 颗粒污泥的结构 239

9.5.5 污泥颗粒化过程 240

9.5.6 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 242

9.5.7 污泥颗粒化的优点 244

习题 244

10.1.1 水体中氮的危害 245

第10章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245

10.1 水体中氮、磷的危害性 245

10.1.2 水体中磷的危害 246

10.2 废水生物脱氮 247

10.2.1 废水生物脱氮方法 247

10.2.2 生物脱氮原理 249

10.3 废水生物除磷 255

10.3.1 废水生物除磷方法 255

10.3.2 生物除磷原理 257

10.3.3 生物除磷动力学 258

10.3.4 影响生物除磷过程的因素 260

习题 261

第11章 有机固体废物微生物处理技术 262

11.1 有机固体废物好氧堆肥 262

11.1.1 堆肥化基本概念 262

11.1.2 堆肥中的微生物 264

11.1.3 堆肥化过程 266

11.1.4 好氧堆肥化原理 266

11.1.5 好氧堆肥工艺 267

11.1.6 好氧堆肥的影响因素 270

11.1.7 堆肥产品质量与卫生要求 272

11.2 有机固体废物生物转化沼气 273

11.2.1 沼气发酵的原料和微生物 273

11.2.2 甲烷发酵的生物化学过程 274

11.2.3 产甲烷菌产生甲烷的原理 276

11.2.4 沼气发酵装置 276

11.2.5 沼气发酵的影响因素 276

11.2.6 沼气发酵的应用 277

11.3 有机固体废物发酵制备酒精 278

11.3.1 酒精发酵的原料和微生物 278

11.3.2 酒精发酵的生化过程 279

11.3.3 酒精发酵的原理 280

11.4 有机固体废物发酵制备单细胞蛋白 282

11.4.1 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原料和微生物 282

11.4.2 生产单细胞蛋白方法 283

11.4.3 单细胞蛋白的应用 284

习题 286

第12章 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287

12.1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287

12.1.2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方法 288

12.1.1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原理 288

12.2 无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296

12.2.1 二氧化碳的微生物固定 296

12.2.2 硫化氢的生物处理 299

12.2.3 氮氧化物的生物处理 300

习题 300

第13章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 301

13.1 原位生物修复 301

13.1.1 原位生物修复方法 302

13.1.2 原位生物修复基本原理 303

13.1.3 原位生物修复工程 307

13.2 异位生物修复及其生物反应器 316

13.2.1 预制床修复 316

13.2.2 堆制式修复 316

13.2.3 生物反应器修复 318

13.2.4 原位-异位联合修复技术 319

习题 319

14.1 酶制剂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320

14.1.1 酶的原料选择 320

第14章 酶制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技术 320

14.1.2 酶生物原料的预处理 321

14.1.3 酶的分离纯化 323

14.2 酶的作用原理 324

14.2.1 酶的催化特性 324

14.2.2 酶催化原理 325

14.3 单、双加氧酶 327

14.3.1 单加氧酶 327

14.3.2 双加氧酶 333

14.4 木素过氧化物酶 335

14.4.1 木素过氧化物酶的生产方法 336

14.4.2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339

14.4.3 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 343

14.4.4 木素过氧化物酶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 343

14.5 漆酶 345

14.5.1 漆酶的产生方法 345

14.5.2 漆酶活力测定方法 346

14.5.3 漆酶结构和性质 346

14.5.4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 347

14.5.5 漆酶在工业中的应用 347

习题 348

第15章 微生物絮凝剂 349

15.1 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 349

15.1.1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349

15.1.2 微生物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350

15.2 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与絮凝机理 353

15.2.1 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 353

15.2.2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354

15.3.2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 358

15.3.1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方法 358

15.3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方法与影响因素 358

15.4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359

15.4.1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360

15.4.2 高浓度无机物悬浮废水的处理 360

15.4.3 乳化液油水分离 360

15.4.4 废水的脱色 360

15.4.5 膨胀活性污泥的处理 360

15.4.6 其他方面 361

16.1 微生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362

16.1.1 微生物细胞壁的结构特征 362

第16章 微生物吸附剂 362

16.1.2 微生物对金属的吸附机理 364

16.2 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与应用 367

16.2.1 用于制备微生物吸附剂的菌种 367

16.2.2 微生物吸附剂的制备 368

16.2.3 微生物吸附剂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因素 371

16.2.4 生物吸附剂的应用 373

习题 376

17.1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377

第17章 生物传感器 377

17.2 酶传感器 378

17.2.1 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78

17.2.2 酶传感器的分类 378

17.3 微生物传感器 382

17.3.1 工作原理与分类 383

17.3.2 电化学微生物传感器 384

17.4 细胞传感器 390

17.4.1 细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390

17.4.2 细胞器传感器 392

18.1 PCR技术简介 394

第18章 PCR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94

18.2.1 PCR技术的原理 395

18.2.2 PCR的反应动力学 395

18.2 PCR的反应原理 395

18.3 PCR的引物设计和DNA聚合酶 396

18.3.1 引物设计 396

18.3.2 DNA聚合酶 399

18.4 PCR技术的发展 402

18.4.1 PCR技术的改进 402

18.4.2 多重PCR的应用 403

18.5.1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的方法 405

18.5 PCR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405

18.5.2 PCR在环境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406

第19章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408

19.1 DNA芯片技术 408

19.1.1 基因芯片的概念 408

19.1.2 基因芯片的特点 408

19.1.3 基因芯片的类型 409

19.2 DNA芯片的构建 409

19.2.2 点样法 410

19.2.1 原位光蚀刻合成法 410

19.2.3 化学喷射法 412

19.2.4 电子芯片法 413

19.2.5 三维芯片法 413

19.2.6 流过式芯片法 413

19.3 DNA芯片的作用原理与性能 413

19.3.1 作用原理 413

19.4 生物芯片的杂交与信号检测系统 414

19.4.1 生物芯片的杂交 414

19.3.2 DNA芯片的性能 414

19.4.2 DNA芯片检测原理 415

19.4.3 荧光标记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 415

19.5 DNA芯片技术的应用 417

19.5.1 基因表达分析 417

19.5.2 基因型基因突变与多态性分析 420

19.5.3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21

19.6 基因芯片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422

19.7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存在的问题 423

参考文献 42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