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3593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小引 陈平原梁启超的文学史研究 夏晓虹 1
一 改良群治与有益人生 1
二 科学精神 6
三 文化视角 20
四 历史意识 35
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王国维 刘烜 51
一 中西文化交流中开拓学术研究的新境界 53
二 《红楼梦评论》的开创性 56
三 《人间词话》划时代的成就 61
四 中国戏曲史的拓荒者 67
一 专著与杂文 71
作为文学史家的鲁迅 陈平原 71
二 清儒家法 74
三 文学感觉 80
四 世态人心 86
五 学界边缘 92
吴梅在曲学研究上的贡献 王卫民 103
一 指导实践的曲律研究 104
二 总揽全局的曲史研究 109
三 促进了人们戏曲观的转变 114
四 取得成就的原因 118
陈寅恪的学术创获与研究方法 刘梦溪 124
一 工具·材料·观念·方法 125
二 打通文史 追求通解通识 129
三 中国文化本位思想 132
四 种族与文化的观点 142
五 独创的阐释学 153
六 中国文体论 166
七 真正“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现代学者 174
胡适的文学史研究 陈平原 192
一 从“大胆假设”到“小心求证” 194
二 双线文学观念 198
三 历史演进法 205
四 《红楼梦》自传说 211
五 整理国故思潮 218
郭沫若对现代学术思想的贡献 孙党伯 234
一 中国新诗的奠基者 237
二 经过改装的泛神论 239
三 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 247
四 中国古史研究的开拓者 258
五 古史研究的突出成就 263
六 结语 269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 董乃斌 277
一 绝不旁骛的学术追求 278
二 先驱者的足迹 280
三 批评史学科的史料学建设 285
四 儒家正统文学观的剖析 289
五 以文学观念的演进为中心 294
六 “以问题为纲”的编写体例 299
七 “一时风气”之制约 302
八 将批评史推向更高境界 307
古典小说戏曲研究的现代第一人孙楷第 杨镰 313
一 建立在版本目录学基础上的小说戏曲研究 314
二 泛读群书与专题考辨 325
三 余论 331
朱自清古典文学研究述略 李少雍 334
一 职业与娱乐 334
二 诗歌史研究 336
三 批评史探讨 339
四 《诗言志辨》 341
五 小处下手与大处着眼 344
六 语义学与考据学的融通 347
郑振铎对中国文学研究的杰出贡献 范宁 354
一 少年精神与文学研究 354
二 新资料、新方法与“新的观点” 356
三 以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为毕生精力所在 369
四 中国文化界最值得尊敬的人 378
楚辞研究的集大成者游国恩 沈玉成 高路明 380
一 一举成名的《楚辞概论》 381
二 古史与楚辞的互证与互释 388
三 西南文献和汉魏六朝诗文 396
四 凝聚毕生心血的《楚辞注疏长编》 401
闻一多研究中国文学的独创性 刘烜 409
一 唐诗研究的新开拓 410
二 以诗的眼光研究《诗经》 415
三 《楚辞》研究的重大贡献 419
四 探求中国神话的体系 423
五 研究方法的独创性 425
俞平伯学术成就简论 刘扬忠 431
一 新园花月一时新 431
二 《红楼梦辨》之诞生 433
三 “以文艺之眼光读《诗》” 440
四 趣味说与鉴赏学 445
五 俞氏红学的功过是非 454
六 迹浅而意深的诗词研究 456
夏承焘与中国当代词学 施议对 468
一 治学求索三阶段 469
二 词学考订、词学论述与词的创作 476
三 一代词宗 483
吴世昌的治学道路及贡献 刘扬忠 487
一 为文学史研究建立牢固的基础 487
二 多方面的大胆探索 495
三 探本求源的《红楼梦》研究工作 508
四 唯真唯实的词学研究 515
王元化的文学观念与学术思想 劳承万 526
一 探索文论的新形态 526
二 艺术特征论 530
三 艺术认识论 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