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
  • 邢钊,乐涛主编;王瑞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350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兽医学: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动物学:免疫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微生物、微生物学、动物微生物学及动物免疫学 1

二、微生物的种类及特性 1

绪论 1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

四、微生物学及免疫学发展简史 3

第一节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及结构 8

一、细菌 8

第一章 微生物的形态及结构 8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8

二、螺旋体 17

三、支原体 18

四、立克次体 19

五、衣原体 19

六、放线菌 20

第二节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及构造 21

一、酵母菌 22

二、霉菌 23

第三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25

一、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26

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26

三、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30

四、亚病毒 32

第二章 微生物生理与培养 34

第一节 细菌生理 34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34

二、细菌的营养 36

三、细菌的代谢 37

四、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41

第二节 细菌培养 42

一、培养基 43

二、细菌的培养条件 44

三、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 45

第三节 病毒培养 46

一、病毒的增殖方式及过程 46

二、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49

三、病毒的人工培养 51

一、真菌的繁殖方式 53

第四节 真菌培养 53

二、真菌的培养条件 55

三、真菌的培养特性 56

第五节 其他微生物的培养 57

一、螺旋体的培养 57

二、支原体的人工培养 58

三、立克次体的培养 59

四、衣原体的人工培养 59

一、细菌的病原性与毒力 61

第一节 细菌的病原性与毒素 61

第三章 微生物的病原性与传染 61

二、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 62

三、毒力的测定 64

第二节 病毒的致病机理 65

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65

二、无组织器官损伤时所致的病理变化 65

三、病毒的持续感染 66

四、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66

第三节 真菌的病原性与毒素 66

二、真菌的毒素 67

一、真菌的致病性 67

一、传染与感染的概念 68

二、传染发生的必要条件 68

第四节 传染 68

三、传染的类型 69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72

第一节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73

一、温度 73

二、辐射 76

四、渗透压 77

三、干燥 77

五、超声波 78

六、微波 78

七、滤过除菌 78

第二节 化学因素 79

一、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理 79

二、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80

三、消毒剂的种类及应用 81

第三节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83

四、消毒剂的选用及注意事项 83

一、抗生素、细菌素与植物杀菌素 84

二、噬菌体 85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态 86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86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 86

二、水中的微生物 87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88

一、正常动物体内的微生物分布 89

第二节 动物体内的微生态 89

二、菌群平衡与失调 90

三、GF动物与SPF动物 92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93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93

一、基因组与质粒 93

二、转座因子与毒力岛 94

第二节 微生物变异机理 95

一、基因突变 95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95

三、基因工程 97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98

第三节 细菌的主要变异现象 98

二、生化变异 99

第四节 病毒的变异 100

一、病毒的变异现象 100

二、病毒的变异机理 101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102

二、菌种的保存 102

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存 102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命名及鉴定 104

第一节 微生物分类与命名 104

一、细菌分类单元 105

二、细菌的分类方法 105

三、细菌的命名 106

四、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106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鉴定 107

一、细菌分离鉴定的一般程序 107

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08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鉴定 110

一、病毒分离与鉴定的一般程序 111

二、病毒分离与鉴定 111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116

第八章 免疫学基础理论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一、免疫的概念 116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 117

三、免疫的类型 117

二、非特异性免疫机理 119

一、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 119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 119

三、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123

第三节 抗原 124

一、抗原的概念 124

二、构成免疫原的条件 124

三、抗原决定簇与抗原的特异性 125

四、半抗原-载体现象 126

五、抗原的分类 127

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128

第四节 抗体 128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129

三、免疫球蛋白种类和抗原性 131

四、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132

五、抗体的人工制备 134

第五节 免疫系统 136

一、免疫器官 137

二、免疫细胞 142

三、细胞因子 146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48

第六节 免疫应答 148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148

三、体液免疫 149

四、细胞免疫 151

第七节 变态反应 153

一、变态反应的概念 153

二、变态反应的类型及形成机理 153

一、抗细菌感染免疫 157

第八节 抗感染免疫 157

三、变态反应的防治 157

二、抗病毒感染免疫 159

三、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161

第九节 免疫调节 162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163

二、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163

三、免疫分子的调节作用 164

四、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165

一、血清学反应的概念 167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167

第九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 167

第一节 概述 167

三、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 168

四、血清学反应的类型及参与成分 169

五、血清学反应的应用方式和目的 170

第二节 凝集试验 170

一、概念 170

三、试验类型与方法 171

二、试验原理 171

一、概念 174

二、试验类型与方法 174

第三节 沉淀试验 174

第四节 标记抗体技术 177

一、概念及类型 177

二、荧光抗体标记技术 178

三、酶标记抗体技术 179

一、概念 181

二、试验原理 181

第五节 补体结合试验 181

四、放射免疫技术 181

三、补体结合反应的成分 182

四、初体结合试验方法 182

第六节 中和试验 183

一、概念 183

二、定性中和试验 183

一、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 184

第七节 其他免疫标记技术 184

四、空斑减数试验 184

三、终点法中和试验 184

二、免疫电镜技术 185

三、生物素-亲和素标记技术 185

四、核酸探针技术 186

第十章 免疫学的应用 188

第一节 免疫诊断与检测 188

一、免疫诊断试剂 188

二、免疫诊断与检测的应用 189

第二节 免疫预防及免疫治疗 190

一、免疫预防 190

二、免疫治疗 193

第三篇 重要的病原微生物 196

第十一章 重要的病原细菌 196

第一节 金黄色葡萄球菌 196

第二节 链球菌 199

第三节 大肠杆菌 201

第四节 沙门杆菌 204

第五节 炭疽芽孢杆菌 207

第六节 产气荚膜梭菌 210

第七节 破伤风梭菌 212

第八节 肉毒梭菌 214

第九节 猪丹毒杆菌 215

第十节 结核分支杆菌 217

第十一节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219

第十二节 布氏杆菌属 220

第十三节 空肠弯曲杆菌 223

第十四节 坏死梭杆菌 224

第十五节 胞内劳森菌 226

第十六节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227

第十七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 229

第十八节 鸭疫里氏杆菌 230

第十九节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32

第二十节 嗜血杆菌 233

第十二章 重要的动物病毒 237

第一节 猪瘟病毒 237

第二节 口蹄疫病毒 239

第三节 猪水泡病病毒 241

第四节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243

第五节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244

第六节 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 245

第七节 细小病毒 247

第八节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249

第九节 伪狂犬病病毒 250

第十节 圆环病毒 253

第十一节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254

第十二节 鸡新城疫病毒 256

第十三节 禽流感病毒 258

第十四节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260

第十五节 鸡马立克病毒 261

第十六节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263

第十七节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65

第十八节 痘病毒 267

第十九节 鸡腺病毒 269

第二十节 禽呼肠孤病毒 270

第二十一节 禽脑脊髓炎病毒 272

第二十二节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274

第二十三节 鸭瘟病毒 275

第二十四节 鸭肝炎病毒 277

第二十五节 小鹅瘟病毒 278

第二十六节 兔出血症病毒 280

第二十七节 朊病毒 281

第二十八节 狂犬病病毒 282

第二十九节 犬瘟热病毒 284

一、曲霉菌 286

第一节 病原真菌 286

第十三章 其他类型的病原微生物 286

二、皮霉 289

三、镰孢霉 290

四、白色念珠菌 291

第二节 螺旋体 292

一、钩端螺旋体 293

二、猪痢蛇形螺旋体 294

三、兔密螺旋体 295

第三节 支原体 295

二、鸡败血支原体 296

一、猪肺炎支原体 296

三、鸡滑液支原体 297

第四节 立克次体 298

一、猪附红细胞体 298

二、贝氏柯克斯体 299

第五节 衣原体 300

一、鹦鹉热亲衣原体 300

二、牛羊亲衣原体 301

实验须知 304

实验指导 304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305

实验二 细菌抹片的制备及染色 307

实验三 玻璃器皿的准备与灭菌 310

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 311

实验五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313

实验六 细菌的培养特性的观察及纯培养移植 316

实验七 细菌生化试验 320

实验八 细菌计数 324

实验九 动物试验法 326

实验十 真菌制片及形态观察 330

实验十一 凝集试验 332

实验十二 沉淀试验 334

实验十三 间接血凝试验 335

实验十四 荧光抗体染色试验 337

实验十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38

实验十六 病毒的鸡胚培养 340

实验十七 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343

实验十八 肠道菌的鉴定 345

实验十九 多杀性巴氏杆菌 347

实验二十 魏氏梭菌 348

实验二十一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349

实验二十二 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 350

附录 352

附录一 动物常见病原菌主要特性鉴别一览表 352

附录二 常用的培养基 356

附录三 常用试剂和试液配制 359

附录四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360

附录五 微生物学常用缩写 362

主要参考文献 36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