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 张舜徽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2854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3

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3

前言 3

第一章 历史书籍的范围 5

第二章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基本书籍 11

第一节 总的说明 11

第二节 地下发现的书籍 13

(甲)甲骨文字 13

(乙)金石刻辞 20

第三节 纸上已有的书籍 26

(甲)政事方面的 26

(乙)礼制方面的 38

(丙)思想方面的 43

附记 关于中国古代史经济方面的史料问题 50

第三章 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52

第一节 通史所肩负的任务和它的体例 52

第二节 编纂通史的创始者司马迁和他的著作《史记》 58

第三节 编纂通史的继承者郑樵和他的著作《通志》 72

第四章 仿效《史记》写作形式编成的断代史 77

第一节 总的说明 77

第二节 断代史的分别介绍 79

第三节 断代史总的内容和读法 100

第五章 断代编年体的实录 111

第一节 实录的体例和价值 111

第二节 《实录》的不可尽据 113

第六章 专详治乱兴衰的政事史 116

第一节 总的说明 116

第二节 《资治通鉴》的编述 118

第三节 《资治通鉴》的续修 120

第四节 《资治通鉴》的改编——纪事本末体的出现 122

第七章 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 125

第一节 总的说明 125

第二节 《通典》和《文献通考》的内容和体例 126

第三节 历代会要及近人所编各种专史的作用 128

第八章 传记体的学术史 131

第一节 学说思想史 131

第二节 科学发明史 133

第九章 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 136

第一节 方志的源流和体例 136

第二节 方志在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39

第十章 和研究历史有密切关系的沿革地理与地图 143

第一节 中国学者研究沿革地理的流派及其重要著作 143

第二节 中国学者制绘地图的发展情况及其成就 146

第十一章 史评书籍的代表作品 152

第一节 刘知几的《史通》 152

(甲)分析了旧史体例的得失 153

(乙)揭发了旧史记载失实的原因 156

(丙)批判了历代史家模拟著书的错误 158

(丁)明确了封建统治者领导修史的弊病 159

(戊)提出了文人不可修史的主张并反对文史混淆 162

(甲)扩大了史学范围 164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 164

(乙)明辨了史书编述工作中的不同功用 167

(丙)提高了方志在史学中的地位 170

第十二章 史辨书籍的代表作品 173

第一节 王若虚的《滹南遗老集》 173

第二节 崔述的《考信录》 176

第十三章 史论书籍的代表作品 179

第一节 李贽的《藏书》、《续藏书》 179

第二节 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宋论》 182

第十四章 史考书籍的代表作品 187

第一节 考证专篇或专史的书籍 187

第二节 考证全史的书籍 189

附录 研究中国历史的常用书、参考书和工具书简目 193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 209

序言 209

第一节 认识文字 213

第一编 通论——校读古代史籍的基本条件 213

第一章 掌握一些阅读古籍的技能 213

第二节 辨明句读 223

第三节 分析篇章 233

第四节 钻研传注 245

第二章 熟悉古代书籍的一般情况 256

第一节 古书的流别 256

第二节 古书的部类 262

第三节 古书的传播 269

第四节 古书的版本 276

第二编 分论上——关于校书 287

第一章 书籍为什么必须校勘 287

第一节 何谓校勘,它的取材范围怎样 287

第二节 古书辞句误夺一字、误衍一字的关系 292

第三节 古书字体误增一笔、误减一笔的关系 296

第四节 古书迭经传写、翻刻,脱落文字太多的关系 299

第一节 依据本书内在的联系,发现问题,订正讹误 305

第二章 校书的依据 305

第二节 类书和古注的不可尽据 309

第三节 宋元旧本的所以可贵和不可尽据 313

第四节 明代刻本存在的缺点 316

第五节 尽量倚靠清代学者的精校本和精刊本 318

第六节 尽量利用近人校书的成果 321

第三章 校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24

第一节 重视集体力量、分工合作 324

第二节 了解古代书籍中衍、脱、讹、倒的一般规律 327

第三节 对通行的、常见的古籍,务求比较精熟 330

第四节 掌握历代避讳方面的知识 332

第四章 怎样进行校书 339

第一节 不可再走过去藏书家们校书的老路 339

第二节 不可妄逞臆见,轻于改字 342

第三节 书籍致误的来源弄清楚后,从广泛的材料中找校勘的根据 345

第四节 校书的具体方法 350

第一节 远古的书,都找不到作者主名 356

第三编 分论下——关于读书 356

第一章 了解古人写作中的一般现象 356

第二节 有些书原来本没有篇题和书名 359

第三节 有些书是后世写的,却把作者远托古人 361

第四节 有些书的内容,杂入了后人附加的话 363

第二章 认识古人著述体要 366

第一节 体现在编述工作中的所谓“成一家之言” 366

第二节 古代历史书籍中,有并存异说、变易旧文之例 372

第三节 古代历史书籍中,有自加注语之例 375

第四节 古代历史书籍中,不可能没有疏忽、牴牾和错误 378

第三章 怎样阅读全史 384

第一节 全史在史料中的价值和具体读法 384

第二节 阅读时,注意篇与篇之间、书与书之间的联系 389

第三节 历代史中的表、志,是和纪、传相互经纬、彼此联系着的,务须详究 394

第四节 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几种综合研究以后,只宜勤作札记,未可轻言注述 398

第一节 多读原本古书、勤考原始材料 403

第四章 整理史料的一般方法 403

第二节 把一些内容相同、相近的书,合拢来读 407

第三节 把内容丰富的书,拆开来读 410

第四节 关于传说时期史料的来源问题 415

第五节 从联系的观点理解事物 421

第六节 有些重要文字,可手钞以助记忆 427

第四编 附论——辨伪和辑佚 431

第一章 关于辨识伪书的问题 431

第一节 伪书是怎样出现的 431

第二节 汉代学者替辨伪工作开辟了道路 434

第三节 辨识伪书的方法,和我们处理伪书的态度 438

第二章 关于搜辑佚书的问题 442

第一节 古书为什么散佚了的 442

第二节 辑佚工作的展开和取材的依据 447

第三节 过去学者在辑佚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和我们今后应有的认识 451

张舜徽主要著作 45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