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族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土族史
  • 吕建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3994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0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土族-民族历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族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1

中文提要 1

前言 1

第一章 土族的迁徙与重组 1

第一节 土族的先民及其起源 1

一、土族的远古居民 1

英文提要(ABSTRACT) 3

二、东胡及其文化 5

三、鲜卑汗国及其部群的分合 10

第二节 土族的西迁与重组 19

一、土族的分部西迁 19

二、土族部群的重组 26

第二章 土族的古代国家及其盛衰 37

第一节 土族古代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37

一、西羌故地的开拓 37

二、吐谷浑汗国的建立 41

三、吐谷浑汗国的巩固和发展 45

(一)诛杀三弟事件与钟恶地的治国思想 45

(二)视罴父子的称霸之志与阿柴可汗的开疆拓土 50

第二节 土族古代国家的强盛与土族的壮大 57

一、吐谷浑盛期的军事与疆域 57

(一)慕璝的并秦灭夏 57

(二)慕利延的军事远征 60

(三)拾寅兼并鄯善且末 66

二、吐谷浑盛期的政治与经济 68

(一)汗位传承与政治建设 68

(二)社会经济的发展 73

三、土族的壮大及其古代文化 86

(一)土族的壮大及其新部群 86

(二)土族的古代文化 92

(一)夸吕的专制与汗庭之争 101

第三节 土族古代国家的衰亡及其民族分离 101

一、吐谷浑汗国的政治危机与诸部的分离 101

(二)外战邻国与诸部分离 104

二、吐谷浑汗国的溃亡与复国 106

(一)隋炀帝的入侵与汗国的溃败 106

(二)驱逐隋朝统治与汗国的复兴 107

三、吐谷浑汗国的灭亡与土族的进一步分离 109

(一)唐朝入侵与王室的分裂 109

(二)吐蕃入侵与汗国危机的加剧 112

(三)唐蕃之争与独立汗国的灭亡 115

第三章 唐五代时期土族的内迁及其活动 119

第一节 东西吐浑属国及其部民的迁徙 119

一、西吐浑属国及其部民的迁徙 119

(一)西吐浑汗庭及其统治 119

(二)西吐浑的争战与迁徙 126

(一)东吐浑的内迁 130

二、东吐浑属国及其部民的迁徙 130

(二)东吐浑的汗庭及其统治 133

(三)东吐浑部民的再迁 136

第二节 河东土族的活动 140

一、抗拒回纥的斗争与沙陀的争长 140

(一)抗拒回纥侵扰的斗争 140

(二)与沙陀朱耶氏的争长 142

二、与五代契丹诸朝的关系 144

(一)与晋王府和后唐的关系 144

(二)与契丹的关系 149

(三)与晋、汉、周诸朝的关系 151

第三节 阴山朔方土族的活动 156

一、阴山土族与回纥契丹的关系 156

(一)与回纥的抗争 156

(二)同鞑靼契丹的关系 158

(一)灵州土族与韩氏势力 160

二、朔方土族及其地方势力 160

(二)延州土族与高氏势力 166

(三)夏州土族与拓跋氏势力 173

(四)麟府土族与折氏势力 175

第四节 河陇及青海西域土族的活动 176

一、河陇土族与吐蕃的抗争 176

(一)吐蕃统治下的河陇土族 176

(二)与河陇诸族推翻吐蕃统治的斗争 179

(三)归义军时期的土族 181

二、青海与西域土族的自立 184

(一)青海土族的自立 184

(二)土族在西域的活动 190

第四章 宋朝土族的地方势力消长与社会变迁 193

第一节 宋朝土族名称的变化 193

一、土人之称与土人之族 193

二、从吐谷浑人到土人的简化 200

第二节 宋朝土族的地方势力消长 203

一、河东土族的迁徙及其与宋朝的关系 203

(一)吐浑禁军的设置与河东土族的南迁 203

(二)宋朝的河东土族将领 207

二、麟府土族与王氏折氏 210

三、延绥土族与李氏高氏 214

(一)延州土族与李氏 214

(二)延绥土族与高氏 222

四、环庆土族与慕赵李三氏 226

(一)环州土族与慕容氏 226

(二)庆州土族与赵氏李氏 229

五、泾原秦凤诸路土族 233

(一)秦凤路土族 233

(二)泾原路土族 235

(一)从游牧转向定居耕牧 236

一、宋朝土族生产方式的转化 236

第三节 宋朝土族的社会生活变迁 236

(二)边贸商业活动 242

二、宋朝土族社会组织的变化 244

(一)部落组织的特点 244

(二)社会组织的变化 245

(三)蕃官与蕃兵的组织法 248

(四)部落法规与管理制度 249

三、宋朝土族的进一步汉化 250

(一)改变蕃姓 250

(二)设立蕃学 251

(三)习染民俗 253

第五章 吐谷浑唃厮啰辽金南宋西夏诸朝的土族 256

第一节 吐谷浑小王国和唃厮啰的土族 256

一、海西土族与河南土族 256

(一)海西吐谷浑与浩门河吐谷浑 256

(二)河南吐谷浑与乔氏及其同唃厮啰的关系 257

二、西凉府与唃厮啰的土族 261

(一)西凉府的土族 261

(二)唃厮啰的土族 262

第二节 辽金南宋三朝的土族 267

一、辽朝的土族及其外徙 267

二、金朝的土族及其汉化 273

(一)土族之拒金与附金 273

(二)党怀英及其文史成就 278

三、南宋的土族将领 280

第三节 西夏的土族 283

一、西夏的土族及其徙居 283

二、土族与党项羌的关系 286

三、土族各部在西夏的活动 290

四、西夏土族的文化生活 305

(一)归附蒙古及其在蒙古的状况 310

一、阴山土族归附蒙古及其征战 310

第一节 蒙古汗国时期的土族 310

第六章 蒙元时期土族的迁徙及其军政活动 310

(二)拓跋按察儿等将士的征战 313

二、西夏土族在蒙古的军政活动 314

(一)西夏与北方蒙古诸部的关系 314

(二)成吉思汗御前千户吴察罕等将领事迹 317

(三)皇族遗裔李祯和李惟忠事迹 319

(四)高智耀及其救儒治国之策 321

第二节 蒙元朝对西夏故地的统治与西夏土族遗民的外徙 323

一、蒙元朝对西夏故地的统治 323

(一)西夏故地的分封 323

(二)西夏故地的行政设置 326

(三)阿难答时期的改信伊斯兰教 327

二、西夏土族遗民的迁徙 329

(一)西夏土族居民的迁徙 329

(二)西夏土族军士的征调 333

(三)西夏故地的土族人口 336

第三节 西夏土族在元朝的军政活动 339

一、元朝初期的征战 339

(一)李恒效忠朝廷与消灭南宋残余 339

(二)杨琏真伽复兴江南佛教与刘容继承儒学道统 343

二、元朝中期的参政 346

(一)杨氏兄弟与武宗仁宗的执政 346

(二)高氏父子的监察政绩 347

(三)甘文张吴师诸姓的出仕 349

三、元朝后期的平乱卫国 350

(一)余阙为学出仕与尽忠殉节 350

(二)迈里古思等将士的卫国事迹 352

第四节 巩昌土族在蒙元朝的军政活动 353

一、土族在陕西行省的分布 353

(一)巩昌汪氏的来源 355

二、巩昌汪氏的来源及其兴起 355

(二)汪氏在金元之际的活动 357

(三)汪世显在巩昌的兴起 361

三、巩昌汪氏在蒙元朝的征战 362

(一)忠臣直臣诸兄弟事迹 362

(二)德臣惟正父子事迹 363

(三)良臣事迹 364

第七章 明代土族的分布格局及其与明朝的西北国防 366

第一节 明代土族分布格局的变迁 366

一、蒙古境内的土族 366

二、明代文献对土族的称呼 369

三、明朝土族的分布及其卫所土司 375

(一)宁夏土族的内徙与遗留 375

(二)平凉庆阳土族及其诸姓 379

(三)巩昌陇南土族的分布 384

(四)洮岷河州土族及其土司 386

(五)西宁卫土族及其土司 390

(六)西宁塞外四卫土族及其残破 396

(七)庄浪卫土族及其土司 399

(八)河西土族 400

(九)松潘卫和京师顺天诸府土族 402

第二节 土族与明朝的西北国防 404

一、明朝前期的土族与西北稳定 404

(一)归附明朝 404

(二)招抚吐蕃和撒里畏兀儿 406

(三)参加明朝对北元的战争 411

二、明朝中期的土族与西北防御 413

三、明朝后期的土族与西北抗敌 415

(一)明蒙关系的转移与三边土族的抗御 415

(二)灵州土族的抗御 417

(三)平凉土族的防御 419

(四)鲁土司及其鲁家军的御敌 421

(五)西宁土族对青海蒙古的防御 424

(六)与农民军的战斗 429

第三节 土族的反抗斗争 431

一、西宁土族的反抗斗争 431

二、凉州土族的反抗斗争 432

三、固原土族满四起义 436

第四节 明代土族的社会生活 444

一、政治制度 444

二、经济生产 449

三、文化生活 455

第八章 清代土族的政教活动及其衰落 459

第一节 清代初期土族分布区域的变化 459

一、东部土族的同化及其原因 459

二、南部土族的分布 464

(一)岷州及陇南土族 464

(二)洮州及临洮土族 465

(一)河州土族 466

三、西部土族及其村落分布 466

(二)西宁土族 467

(三)庄浪土族 475

第二节 土族的军政与宗教活动 476

一、土司的军事政治活动 476

(一)归附新朝与承袭旧制 476

(二)招抚诸族与平定地方 478

(三)平定起义 479

(四)出征平乱 482

二、宗教势力的兴起及其著名学僧 485

(一)土族宗教势力的兴起与佑宁寺 485

(二)章嘉活佛的政教活动 487

(三)土观活佛的政教活动 493

(四)佑宁寺其他活佛事迹 494

(五)土族其他寺院及其学僧 496

一、人口的减少 500

第三节 土族的衰落 500

二、同化的加剧 502

三、土司势力的衰弱 505

第九章 民国时期土族的遗存及其社会变革 509

第一节 土族的遗存 509

一、土司制度的废除 509

二、土族人口的遗存 511

(一)西宁县土族 511

(二)互助县土族 512

(三)乐都县土族 514

(四)民和县土族 514

(五)大通县土族 515

(六)青海其他各县土族 516

(七)甘肃省各县土族 517

(一)经济关系 521

一、土族旧有社会关系的遗留 521

第二节 土族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 521

(二)社会关系 522

(三)宗教统辖关系 525

二、土族社会关系的变化 526

第三节 土族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 529

一、传统文化的遗留 529

(一)土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529

(二)土族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 533

二、现代教育的兴起与朱福南 552

(一)土族现代教育的兴起 552

(二)朱福南与土族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554

附录 563

一、大事记 563

三、英文摘要 587

后记 599

精品推荐